APP下载

“三全育人”理念下优化高职院校就业指导课的路径研究

2020-12-24杨建华

商情 2020年43期
关键词:三全育人高职

【摘要】本文以“三全育人”理念为指导,从科学规划课程设计、建设专业化教师队伍 、充分发挥学生主体作用、拓展教学阵地四个方面,探讨了优化高職院校就业指导课的路径,为高职就业指导工作提供参考。

【关键词】三全育人  高职  就业指导课  三个统一

一、优化高职就业指导课的重要意义

就业指导课关乎关国计民生的社会需求,也肩负着推动课程思政改革的重要使命。一方面,随着高等教育的普及,大学生呈现逐年增多的趋势,大学生就业形势日益严峻。2020年,全国普通高校毕业生达 874 万,疫情加剧了对大学生就业的不利影响。就业是落实“六稳”的重中之重。为促进大学生就业,2020年,国家从线上招聘、精准资助、增加编制等多措并举做好高校毕业生就业指导与服务。另一方面,“课程思政”背景下,就业指导课要立足于自身校情和学情实际,构建高校“三全育人”体系,实现思政教育和知识传授、价值引领和能力培养、教书和育人三个方面的有机统一。然而,作为高职院校中的一门公共基础课程,就业指导课在实践层面遭遇了不少尴尬,如何围绕立德树人目标“守好一道渠、种好责任田”,更好地使就业指导课程与思想政治理论课同向同行,成为亟待解决的问题。

二、就业指导课存在的主要问题

意识有待加强。学生方面,学生普遍重视专业课程,学生对公共课的偏见并未得到根本改变。很多学生将职业生涯规划与就业指导课程看作是一门公共课,上课出勤率不高,课堂气氛不热烈,课程考核方式较为单一。课程体系建设机制不够健全。我国职业生涯教育体系起步较晚,近年来高职院校对人才培养模式进行了改革取得了一定成效,但就业指导课课程体系建设仍然任重而道远。

就业指导对提高学生的就业能力进行了职业生涯规划与就业指导未能与职业体验、大三的创新创业能力课程进行有机衔接,缺乏对不同专业学生的分类指导。课堂效果差强人意。教师的能力水平参差不齐,课程内容陈旧,不能与时俱进,个别教师常年课件都未更新过。上课形式以理论讲授为主,枯燥乏味,学生参与积极性不高。课程未能有效回应学生现实需求,实用性不高。

师资队伍亟待提高。毕业生和就业指导老师的数量比例失衡,高达500:1。授课教师多为兼职教师,主要有辅导员、就业指导中心工作人员或其他行政部门的工作人员等,导致对课程研究不够,对理论把握不深,加之缺乏相关工作经验和培训,教学效果不理想。

三、优化就业指导课的建议

科学规划课程设计。一是全面贯穿教学和实践,实现对学生全员、全程、全方位的指导。大一阶段,侧重转变教育观念。大二,侧重职业素质教育。大三侧重法律素养、求职技巧等。二是坚持内容的与时俱进。教师要跳出教材,关注国家就业的政策和行业动态,把握好重要时间节点的学习和传达,如刚发布的《2020年政府工作报告》、成渝地区双重经济圈发展战略布局、抗击疫情中的感人事迹和英雄故事等,老师要在课堂上进行解读。三是突出课程思政要求,努力挖掘课程的思政元素。例如自我认知部分,可与中国优秀传统文化、创新精神、创造意识和创业能力相融合,环境认知与坚定四个自信、学术志向相勾连等。

努力建设一支专业化的教师队伍。一是建设专兼结合的教师队伍。以笔者所在的学校为例,可以建设一支以指导中心工作人员为基础,二级学院党总支副书记为骨干,就业干事和辅导员为主体,职业指导专家、优秀校友和就业先进典型为补充广泛参与的专兼结合的就业指导队伍。二是培养有较高理论水和实践指导的“双师型”教师广泛组织专兼职教师到企业挂职、参加职业生涯规划理论培训、担任专业班主任、参加用人单位招聘、实施集体备课群策群力优化课程教学,提高就业指导工作针对性。三是配套出台考核、职称聘评等配套制度和办法,为专业化的教师队伍建设与发展提供政策与资金支持,稳定教师队伍。

充分发挥学生主体作用。一是转换课堂角色,将传统课堂教师是主角学生,学生是配角的身份进行互换,杜绝“一言堂”的单向交流方式,让学生积极参与课堂。二是丰富教学手段和方式,注重启发和引导,采用情景模拟、问题讨论、小组辩论等方式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激发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实现课堂知识教育、情感教育和能力教育的多重效果。三是优化职业体验活动。目前高职院校中面向新生的职业体体验的学生缺乏对工作岗位与自身之间存在的优势和不足进行反思,应努力将职业体验结果运用到就业指导课中,提高就业指导课的教育教学质量和实效性。

拓展教学阵地。一是充分利用第二课堂,改变课堂教学主阵地现状,根据学生的专业特点,鼓励不同专业学生开展社会调研、企业访谈、社会服务、职业体验、技能竞赛、模拟求职大赛、创业设计展示大赛等方式,培养学生创业品质。二是建立健全学分认定管理办法等系列制度,教务处、学生处、就业中心和教学院系应做好协调配合,将就业指导课相关实践纳入学分认定工作。三是推进协同育人,以市场需求为导向,整合产教融合相关资源,突出行业企业高职就业指导中的功能,大力依托教学实践平台、社会实践基地、创新创业平台,促进创新创业教育和就业指导教育的融合,有利于实现具有较高职业素养与核心竞争力的、满足社会和国家发展要求的人才培养目标。

总之,就业指导课既要“高大上”,又要“接地气”。高大上”,指的是有理论高度和政治高度,但又不能过于说教,上成思政课。接地气,就是要回应学生的具体问题,诸如简历的制作、合同维权,面试技巧等。如此,方能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就业观、择业观,实现课堂浸润下的知识、情感和能力的多维效果,助力构建“三全育人”格局。

参考文献:

[1]张正光.“思政课程”与“课程思政”同向同行的逻辑理路[J].思想政治课研究,2018(4)

[2]黄南学.以就业为导向构建高职思政课实践教学体系[J].现代职业教育,2018,(35)

[3]陈周庆.高校就业指导与职业生涯规划课程中的思政教育[J].文教资料,2019(13).

[4]李爱国,廖程莎.“课程思政”与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及就业指导[J].文教资料,2020(10).

[5]江丹,高超颖.大学生就业指导服务体系构建与完善[J].西部学刊,2020(6).

作者简介:杨建华,女,1985年7月出生,四川阆中人,云南大学硕士研究生学历,重庆三峡职业学院讲师,研究方向为:高校管理工作、思想政治教育工作。

猜你喜欢

三全育人高职
构建二级学院 “三全育人”新模式
构建二级学院 “三全育人”新模式
高职数学教学和创新设计的渗透
新媒体环境下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三全育人”培育模式新探
wolframalpha在高职数学教学中的应用研究
高职推进“三全育人”工作制约因素浅论
贵州高职院校招考录取将与高考相对分开
基于“三全育人”的高校工科专业优良学风途径研究
“三全育人”视角下高校教师课外育人长效机制探析
对学生专业社团在高职院校如何定位的几点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