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高校肺结核的防控措施分析与研究

2020-12-24李建华钱银萍

商情 2020年43期
关键词:肺结核防控高校

李建华 钱银萍

【摘要】高校肺结核防控工作关系到学生的身体健康和生命安全,甚至能对学生心理健康的维护产生积极的影响。高校在公共卫生管理工作中,应该认识到肺结核防控的重要性,针对肺结核防控进行系统的分析和研究,提高防治效果,确保能防范肺结核病在学校中传播。本文将高校肺结核的防控措施作为研究对象,从多角度针对防控措施进行了研究,希望能为高校肺结核病防治工作的有效推进创造条件。

【关键词】高校  肺结核  防控

肺结核是由结核分枝杆菌引发的肺部感染性疾病,是严重威胁人类健康的疾病。结核分枝杆菌的传染源主要是排菌的肺结核患者,通过呼吸道传播。健康人感染结核菌并不一定发病,只有在机体免疫力下降时才发病。世界卫生组织(WHO)统计表明,全世界每年发生结核病800~1000万,每年约有300万人死于结核病,是造成死亡人数最多的单一传染病。1993年WHO宣布“全球结核病紧急状态”,认为结核病已成为全世界重要的公共卫生问题。

目前,我国是世界上结核疫情最严重的国家之一。针对此种情况分析高校肺结核防控工作的组织实施情况,能看出现阶段部分高校尚未形成完善的肺结核防控工作体系,在肺结核防控工作中存在知识落后,防控意识淡薄,并且尚未形成完善防控计划的情况。因此为了能提升高校肺结核防控工作的综合效果,要重点针对健康知识教育进行创新,优化病例管理工作,从多角度提升学生的防治意识,确保能在高校中构建完善的肺结核防控工作体系,彰显疫情防控工作的综合发展效能,为高校师生群体创造健康的工作和学习环境。

一、高校肺结核疫情特点

对高校肺结核特点进行分析,发现受到多种因素的影响,高校肺结核疾病主要表现出以下几个方面的特征:

其一,病例早期症状体征不明显、不典型,不容易及时发现及时开展防控工作,甚至部分师生群体在感染肺结核疾病后不会产生明显的症状,临床特征也相对较弱,患者本身不会产生不舒服的感受。其中一部分患者在症状发展后可能会出现不适感,在经过医院的检查后能够确诊,但是大部分患者通常情况下无法被发现,早发现、早治疗的难度大。

其二,学校人流量大、人群密度大,在出现肺结核疾病后往往会经由呼吸道造成其他人感染的问题,特别是学校高密度的环境为肺结核疾病的传染创造了条件,在拥挤的住宿环境、教室环境和图书馆环境中,一旦出现肺结核疾病,在无法得到及时有效控制的情况下,极易引发大范围传播的问题,造成严重的不良影响。

其三,传染源管理难度大,在高校出现了肺结核传染的情况后,由于学校无法对传染源进行准确的定位,因此无法在实际工作中针对传染源实施准确的、有效的管理,甚至除了针对一部分病情严重的患者劝导他们休学接受治疗外,其余患者并不愿意进行休学治疗,这在一定程度上会造成传染源始终活跃在高校学生群体中,无法对肺结核疾病进行有效的控制,也会造成肺结核感染风险增加,不利于学生的健康成长。

鉴于此,在实际组织开展肺结核防控工作的过程中,要重点针对现有疾病特点和流行传播问题进行细化的分析和探索,明确肺结核防控工作的主要方向,制定科学合理的防控方法,确保能结合肺结核防控工作的现实需求制定合理化的方案,重点针对当前肺结核防控工作中遇到的问题进行合理化的处理,增强防控工作效能,为高校学生群体在新时代背景下实现健康成长的目标提供坚实的教育保障。

二、高校肺结核防控工作的主要措施

在对肺结核流行特点形成全面认识的基础上,在高校积极组织开展肺结核疫情防控工作的过程中,应该把握实际情况进行分析,有效开展防控工作,降低肺结核在高校中流行的几率,为高校师生群体创造良好的环境。下面就针对高校肺结核防控工作的措施进行细化分析:

(一)开展多种形式的健康宣教活动

为了提高学生群体对肺结核防控工作的认识程度,增强学生群体的疾病防控意识,高校应该积极组织开展肺结核防控健康宣教活动,重点针对肺结核疾病方面的知识内容进行宣传,在多种健康宣教方式的作用下,使学生能加深对肺结核防控知识的理解,能自觉规范自身行为,养成健康的生活习惯和疾病预防意识。在具体工作中,可以综合采用召开肺结核防控主题班会、设置宣传栏、开展健康教育活动、设置肺结核防控专题讲座、开发主题精彩活动等多种方式优化健康宣教工作,使高校师生群体对肺结核防控的了解程度得到明显的提升,有效增强高校师生的综合防护意识,为肺结核防控工作的科学化开展奠定基础。

(二)创建良好的卫生环境

良好卫生环境的创建能为肺结核防控工作的优化开展提供良好的支持,促进防控质量和效果的进一步提升。在工作实践中,高校相关部门应该注意在全校范围内开展整体性的卫生检查工作,全方位加强对校园环境的清扫和保洁活动,设置专门的学校卫生时间,在落实保洁活动的基础上保持室内空气通畅,能最大限度的对卫生条件进行改善,尤其针对宿舍、食堂、图书馆等人群密集的场所进行高效化卫生管理,尽量保持场所空气流通,降低肺结核疾病感染几率。与此同时,要注意为学生创造良好的运动和锻炼条件,逐步引导学生群体提高自身身体素质,从根本上规避肺结核疾病发生几率,使防控工作形成良好的发展格局。

(三)优化开展病例防控管理工作

为了能对肺结核疾病进行科学的防控,高校在开展管理工作的过程中要重点针对病例进行管理和指导,降低肺结核疾病传染几率。在具体开展病例防控工作的过程中,首先要落实病例的管理和登记工作,如果在学校中出现了肺结核病例,需要立即针对病例的密切接触者进行隔离观察,并对病例情况进行登记和管理,如果发现密切接触者出现了健康问题,需要及时安排病例的密切接触者进行就诊与治疗。其次,要做好休学与复学管理工作。按照肺结核疾病管理现实要求,要为病例办理休学手续,并设置专门的肺结核病例休学管理档案系统,为学生康复后及时有效的复学创造便利。同時,休学的学生要到地方肺结核防控机构进行统一的管理和治疗,学生在康复后持有肺结核防控部门开具的证明就可以完成对复学手续的办理。其三,要针对在校病例实施有效的监测,重点针对不需要休学治疗、不具备传染性的病例落实监督管理工作,要动态化的监测学生服药情况和病情变化情况,以便于在出现问题后能及时有效的进行处理,控制肺结核传染蔓延。

(四)落实学校健康体检工作

学校每年应组织学生参与健康体检,并组织教职工定期接受常规健康检查,将检查结果和体检报告信息等进行有效的汇总,如果在学生群体中出现了肺结核疾病感染的情况,需要及时与相关医疗机构进行合作,在汇报病例信息的基础上尽早引导病例进行隔离治疗,确保能形成早发现和早预防的防控工作体系,降低肺结核疾病在高校学生管理工作中的不良影响,切实促进高校肺结核防控工作在新时代背景下取得显著的发展成效。

结语:综上所述,在高校健康管理工作中,全面加强对肺结核防控工作的重视,并重新审视当前管理工作中存在的缺陷和不足,采取有效的措施促进肺结核防控工作优化开展,能为高校大学生群体创造良好的生活环境和生长空间,提高大学生教育和管理的综合效果,为高校大学生群体全面发展奠定坚实的基础。

参考文献:

[1]毛燕君,鲁敏,陈丹萍,曹燕华.从肺结核患病学生角度看高校结核病防控现状[J].上海护理,2020,20(06):10-13.

[2]金凡,聂晓梅,黄飞,刘小静.2006—2015年某高校大学生肺结核患病情况分析及防控策略[J].中国校医,2017,31(12):912-913+916.

[3]孙洪林.高校校园结核病防控薄弱原因分析及应对策略[J].社区医学杂志,2016,14(20):71-73.

[4]陈秋萍,陈田木,赵衡文.长沙市某高校肺结核暴发疫情与防控效果评价[J].中国学校卫生,2012,33(02):172-173+176.

[5]温毅,张瑞萍,张延林,尹涛,孙会林,吕晓东,王金昌.高校新生肺结核筛查及防控措施的制定[J].中国中西医结合影像学杂志,2007(04):312.

猜你喜欢

肺结核防控高校
配合防控 人人有责
观察肺结核合并肺癌的CT影像学特征及诊断价值
精准防控 同心战“疫”
肺结核皮试处红肿 就是患了肺结核吗?
防控疫情 从我做起
争分夺秒的防控导弹车组
中日高校本科生导师制的比较
学研产模式下的医药英语人才培养研究
高校创新型人才培养制度的建设与思考
高校科研创新团队建设存在的问题及对策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