先天性心脏病右侧腋下小切口手术治疗的护理配合
2020-12-24张健儿朱登峰夏美玲
张健儿,朱登峰,夏美玲
(广东省妇幼保健院,广东 广州 511400)
随着心外科技术水平的不断提升,各种术式均朝着微创的方向发展,而微创小切口手术在临床中越发受到了青睐。在常规开胸治疗时,于患儿胸部正中劈开,能够充分暴露大血管、心脏,但切口较大,出血量多,患儿预后不佳。而对先天性心脏病患儿,采用右侧腋下小切口手术治疗对患儿的损伤小,患儿出血量小,对改善患儿预后有明显的价值[1]。为了更好的发挥出该术式的应用价值,积极做好护理配合工作是非常有必要的,为此本次研究以我院收治采用右侧腋下小切口手术治疗先心病患儿计42例为对象,总结了相应的护理配合要点,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择我院2017年1月~2019年6月收治先天性心脏病患儿计42例,均行右侧腋下小切口手术治疗。本组患儿中包括房间隔缺损计16例,直径1~3 cm,平均(1.78±0.21)cm;室间隔缺损计26例,直径0.5~1.1 cm,平均(0.74±0.14)cm。男28例,女14例,年龄1~14岁,平均(3.42±1.18)岁。本组患儿身体基本状况均良好,无紫绀,部分患儿存在肺部感染史或存在少量右向左分流。
1.2 手术方法
本组患儿均在常温下进行气管插管静脉复合麻醉方案,体位选择左侧卧位,于患儿右侧腋中线上方作纵向切口,切口长度10~15 cm即可,于患儿第4肋间入胸,上开胸器,保护好患儿的乳内动脉,在患儿右侧心包膈神经前方2cm位置纵行剪开心包,注意对膈神经的保护,行3~5根牵引线,并将心包缘固定于纱布垫之上,左侧则固定在前胸壁对应位置即可,充分暴露心脏,建立体外循环,打开患儿心脏,使得缺损位置充分暴露[2]。对房间隔缺损患儿,使用0/4或者是0/5Prolene线进行连续缝合,而对于室间隔缺损,则使用4×12涤纶线进行间断缝合。清点物品,无误后关闭心脏、胸腔。
2 结 果
本组患儿均手术成功,术后出血量60~110 mL,心脏杂音完全消失,切口疼痛减轻,使用常规抗生素抗感染5d,切口均甲级愈合,无需拆线,愈合良好,术后8~10d出院。所有患儿对手术疗效均满意。
3 护 理
3.1 术前护理
术前1d巡回护士到病房中探访患儿,向家属与年龄较大患儿介绍手术情况、预期效果以及成功案例,并注意讲解,提高患儿、家属对手术的信心,减轻患儿的应激反应,并指导家属辅助患儿术前合理休息,以良好的状态接受手术。术前完成物品准备,包括体外循环器械、阻断钳、主动脉插管、长电凝头、直角螺纹管、关胸器、除颤器、缝合线与补片等。
3.2 巡回护士配合
辅助患儿完成体位摆放,取左侧卧位,右上肢维持屈曲状态,并适当抬高。注意输液管道、穿刺管道、尿管等的合理摆放,并确保负极板和人体贴牢,防止烧伤。在开放体外循环前,再次核对体位与管道情况,并倾倒尿袋,注意对尿量的观察[3]。术前完成药物准备,并固定位置摆放,合理掌握药物的用法、用量,做到心中有数。在体外循环开展后,注意冰屑的供应,并定期汇报尿量、准备好除颤用具。体外循环完成后,遵医嘱完成多巴胺、异丙肾上腺素等的供应,控制好剂量,及时用药。按照血气分析结果以及尿量,合理补钾,且给药时注意放掉输液管中的液体,确保药物能够及时作用于人体。在鱼精蛋白对抗肝素时,要求做好核对工作,并控制好剂量。体外循环复温时,打开空调,提高室温,并可配合加盖毯子等方案保温。
3.3 洗手护士配合
开胸前,辅助医师完成消毒铺巾,并完成吸引器的准备,合理调节高频电刀值。在打开心包时,注意配合,及时递7号线中弯圆针,悬吊心包,并递给纱布垫等。在插管配合中,荷包缝合完毕后递给一次性阻断器、蚊式钳,套入固定缝合线。上腔静脉插管时,使用直角螺纹管,并在上下腔插好后使用7号线固定。体外循环流转中,递缝合线以及补片,及时使用长持针器、长剪刀配合,并在修补完成后继续缝合切口[4]。在鱼精蛋白管理中,准确抽取鱼精蛋白,5 min内完成推注,并注意患儿是否存在过敏反应。
4 讨 论
先天性心脏病手术患者以小儿居多,为尽可能减少手术对患儿的损伤,改善患儿的预后,积极做好护理工作是非常有必要的。术前尤其需要注意核对工作,并注意禁食水,防止差错。术前充分掌握手术的步骤,完成器械、药品等的配置,并按照术者习惯完成摆放工作,保障手术的顺利开展。而右侧腋下小切口手术复杂程度不高,所以在配合时难度不大,且术后渗血量少,应用价值较高,为了更好的发挥出该术式的价值,尤其需要注意术中的手术配合,及时递给医师器械,并做好辅助工作,术后也应该及时清点,并做好患儿的保护,以进一步改善患儿预后。本次研究中所有患儿均手术成功,预后理想,说明了本次护理配合方案的应用价值。综上所述,对右侧腋下小切口手术治疗先天性心脏病患儿采用腋下小切口手术治疗效果理想,积极加强护理配合工作则能够更好的发挥出该术式的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