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分析护理质量持续改进在妇科手术护理中的有效性

2020-12-24王育红

关键词:护士长医护护理人员

王育红

(山西省太原市人民医院,山西 太原 030001)

妇科手术对医护人员的专业性要求较高,是临床医疗事故的高发点[1]。常规手术管理主要实施护士长—护理人员二级管理模式,护士长主要管理行政、资源调配、督导检查工作,主班护士、责任护士共同协作完成手术相关护理工作。而因科室人力资源缺乏,交叉管理或交叉工作的现象普遍存在,例如护士长处理行政工作的同时参与手术安排和护理病人工作,导致护理监管督导不足产生漏洞,不利于病人手术安全高效实施及术后康复。本研究旨在探析护理质量持续改进模式应用在妇科手术护理中的有效性,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本院于2018年12月~2019年05月行妇科手术的644例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各322例。患者年龄24~61岁,平均(42.5±18.5)岁。

1.2 方法

对照组遵医嘱实施常规护理,包括病情观察、用药指导、术前相关知识宣教、术后康复指导及饮食指导等,观察组在此基础上实施护理质量持续改进模式,如下:

1.2.1 挖掘问题

回顾分析上一季度的临床护理资料,参考医师点评,根据围术期护理过程中发生的问题加以探讨分析。结合医院护理通道因素、患者因素、护理人员因素等,分析问题发生成因,制定针对性的改进、预防策略。尤其针对护理工作中重点环节、易被忽视的环节与工作模块等,以及针对手术病人中的重要人群,如年老者、多种合并症者、重大手术等,可制作应急处理参考书;护士长定期抽查并评估病房管理质量,挖掘并记录其中问题所在,制定针对性、可行性高的培训策略,不断提升护理质量。

1.2.2 设定目标

提高医护依从性,消除患者产生的可影响医护依从性的各项负向心理、情绪;评估护理质量各指标水平均高于95%,即评分>95分。

1.2.3 优化工作流程

以提高患者依从性作为评估依据,可有效反映护理人员的护理质量改进效果。加强对护理人员的专项培训,护理工作需针对患者个体差异化,心理疏导需以患者为中心,以个体化、针对性为原则。首先护理人员要提升自身素质,以良好的职业素养取得病患信任,在相互信任的基础上与患者进行多层次、多角度沟通,对患者进行心理评估,分析患者心理状况,便于制定下阶段护理方案;其次积极询问患者主诉,满足患者合理化内的一切需求,如病房环境改善、保护隐私、语言亲切等,切实从多个途径消除可影响患者产生负向心理、情绪的各因素,以维持良好的医护依从性且实现持续性提升。

1.2.4 监督

护士长每月末定期开展全科护理质量改进讨论会,总结分析日常检查中存在的问题,根据科室人力配置、实际情况制定针对性的优化方案。

1.3 疗效标准

自拟护理质量评分表,评估护理人员的常规护理、专项护理、病人护理、病房管理等各工作质量。分值100,评分越高,即表明护理工作质量越高;

结合SAS、SDS量表,评估两组患者的负向心理状况(Negative psychological emotion,NPE),包括恐慌、焦虑、抑郁、紧张等四项,分值共100,评分越高,负面情绪越严重。

1.4 统计学方法

将数据纳入S P S S 22.0软件中分析,计量资料比较采用t检验,并以(±s)表示,(P<0.05)为差异显著,有统计学意义。

2 结 果

2.1 对比两组护理人员的护理质量评分(分)

常 规 护 理: 观 察 组( 96 . 47 ± 2 . 14 ) 、 对 照 组(90.52±1.34),差异对比(t=42.286、P=0.0001);专项护理:观察组(95.85±2.23)、对照组(86.72±3.55),差异对比(t=51.920、P=0.0002);病房护理:观察组(95.11±3.81)、对照组(86.44±4.67),差异对比(t=48.937、P=0.0001)

结果显示,观察组护理质量各指标评分均高于对照组,差异统计学意义(P<0.05)。

2.2 对比两组患者的负向心理状况(分)

观察组(64.33±11.24),对照组(91.47±6.35),差异对比(t=37.724、P=0.0001)。

结果显示,观察组负向心理水平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3 讨 论

随着医学理念的不断更新发展,患者或临床工作感受不仅仅局限于疾病治愈,逐渐开始关注患者依从性的影响因素——心理层面的现实需求[2-3]。评估患者的心理状况对评估整体疗效、护理质量具有实质性的参考价值。

护理质量持续改进模式将“以患者为中心”医护理念贯穿于医护工作全方位、全过程中。实施该管理模式旨在增强护理工作与护理人员的目标性、预见性、计划性思维,降低护理工作的盲目性而浪费医疗、人力资源,同时可减少医护事故的发生;护士长在其中通过不断挖掘工作问题,结合实际情况予以综合分析,根据影响出现问题的实际因素,明晰短板所在而制定针对性的护理工作优化、预防措施,以此不断提升护理人员的工作能力,提高护理质量。

本次研究结果表明,观察组护理质量各指标评分均高于对照组;观察组负向心理水平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即表明护理质量持续改进模式通过优化护理工作,提高护理人员工作能力,有助于消除患者各负向心理、情绪。

综合所述,护理质量持续改进模式应用在妇科手术护理中可有效提高护理人员工作质量,提升患者医患舒适度,临床可推广应用。

猜你喜欢

护士长医护护理人员
基于信息化平台的积分制管理对提高护士长执行力的实践
医护一体化结合快速康复外科模式在脑动脉瘤介入栓塞治疗中护理干预效果
工银医护无界卡一份对医护者的关怀
探讨新型冠状病毒肺炎隔离病区护理人员希望水平、心理健康及其影响因素
护理管理者如何保护和调节护士的身心健康
等 你
脑外科护理人员必须加强自我保护及预防护理纠纷
闪光的背影——献给战斗在一线救死扶伤的医护工作者
破茧而生 近代中国女西医护的养成之路
一张字条:“我不抢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