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区域经济发展与教育投入协同研究综论

2020-12-24卜许原

中国农业会计 2020年6期
关键词:城市群协同区域

卜许原

一、引言

关于教育与经济的相关研究,运用中国知网,输入关键词“教育、经济”共输出4 842条结果,从这一结果来看当前学界对于教育和经济的相关问题研究已有较丰富的成果,研究也相对较为成熟。再以“区域经济、教育投入关系”为关键词进行搜索,共出现11条搜索内容。由此可见,关于区域经济与教育投入关系的研究,目前的成果还不够丰富,面对中国地域的错综复杂,研究也未做到具体问题具体分析。笔者大致梳理现有研究主要集中在以下几个方面:第一,区域案例研究,以某省或某地区为案例,探讨区域经济与教育投入的关系;第二,关于经济与教育投入的理论研究;第三,所探讨的教育多为高等教育领域等。

二、文献综述

(一)有关经济与教育的理论研究

任何实证研究都是建立在理论研究的基础上。关于经济发展与教育的理论研究,我国著名教育学家潘懋元简单地概括为“前提”与“方向”的关系,教育与社会的发展是相适应的,教育受政治、经济、文化所约束,同时教育也为政治、经济、文化所服务。国外知名学者舒尔茨的人力资本理论提出了经济增长的人力资本模型,随后贝克尔丰富和完善了该理论模型,并运用数学方法计算了高等教育的收益率,伴随着人力资本的不断发展,开启了经济与教育发展关系的量化研究阶段。

经济发展与教育经费投入如何协调,在经济社会发展过程中主要有两类:一是传统教育投资理论;二是现代教育投资理论。传统教育投资理论认为,教育是一种公共事业,教育所产生的经费应由社会负担,政府的财政预算是教育投资的唯一来源。这一理论在上世纪对我国影响深远。现代教育理论认为,教育不单单是一种公共产品,更是一种生产性投资。教育投入的本质是生产力的投入。让教育适应现代生产力和经济发展水平同时,更具有超前发展水平。在教育领域投入的增速要大于经济发展的增速。有关数据表明,全国教育经费投入增长与财政收入增长呈正向关系。

(二)区域经济与教育投入的研究

理论研究的目的是为了验证实证研究。中国地大物博,各省份经济发展程度不一,为此学者对教育投入与经济的关系进行了区域分块研究,这样更具有鲜明的代表性,也避免了以偏概全。影响区域经济增长的要素有多个,学者胡仁东、陈璐等以“共轭”为全新视角对区域经济增长因素进行分析,其中有重点提到“共轭理论”,“共轭”作为一个系统,有诸多相关影响因素,通过分析,得知高等教育投入与人才集聚是一对共轭因素,共同作用于经济增长。文中以江苏、浙江两省为例,江苏高等教育投入更大,而浙江人才集聚投入更有优势。因此,把握好经济与教育投入的关系,需要做到加大高等教育的投入,同时加大人才集聚投入,做到双驾并驱。

地方政府作为教育的主要支持者,在高等教育财政投入上,如何做到与区域经济发展相协同?陶元磊等人运用《中国教育经费统计年鉴》等官方数据进行省际面板数据的空间因果分析,研究发现,在经济发达地区,财政投入高的省份,两者的协同关系由于高水平经济而弱化,在经济一般地区,家庭则更多地投入,这样并不利于区域经济的增长;而在经济较落后地区,教育投入更依赖于中央财政,地方政府处于弱势地位,高校所创造的经济价值并未直接作用于地方或直接损失人才。通过这些描述,不难发现教育对于经济增长的作用是因地方而异,二者并不是简单的正相关或者负相关关系。

城市群是经济增长的主要发生地,自然也是研究教育与经济关系的重要对象。曾鹏、向丽运用SPSS软件选取具有代表性中国十大城市群数据进行实证分析,探索高等教育投入与产业集聚水平对于区域经济增长的影响,研究结果显示,中国十大城市群总体的高等教育投入与产业集聚存在长期均衡关系,共同促进区域经济的发展,但不同城市群各自的优势不尽相同。例如长三角城市群较京津冀城市群和川渝城市群更具有优势,在高等教育投入方面更具有力度,而其他地区中原城市群与关中城市群则相对缺乏优势,竞争力明显不足,对高等教育的投入也较低。文中还提到高等教育投入与产业集聚水平呈现明显地区非均衡差异,这两个共轭条件促进经济增长影响的因素较多元,要充分考虑空间异质性。

因此,地域发展不均衡是中国目前一大国情。也是学者们研究问题需要克服地域差异的一大困难,尤其是研究区域经济与教育的相关问题。而学者董泽芳、沈百福基于我国教育经济发展不平衡这一事实,将教育经济区域进行划分,来分析高等教育投入差异与经济发展的关系。文中首先便提出“发展不平衡是我国的基本国情”,所以在分析问题时要“因地制宜,分类指导”,由此作者提出了“教育经济区划分”这一理论基础,可以说这一理论创造是符合中国现实国情的。当然,“教育经济区”的划分并不是传统意义上的行政区划,而是依据一些指标进行科学划分,作为样本进行数据差异分析,比较不同地区高等教育投资差异。研究结果表明,教育投资的对象大多为中高等教育,发达地区的教育投入比重,要远远大于落后地区的比重。

我国高等教育投入与区域经济协调发展并不是一朝一夕就能解决的事。学者夏焰、崔玉平对我国高等教育与区域经济发展做了一个量化评价,运用空间数据分析,从时间和空间两个维度,研究我国不同区域经济发展与高等教育投入的特征。研究结论依然具有空间差异化,高等教育与经济发展协同度较高大多是东部地区,从东到西依次递减,高等教育协同度在相邻两个省份之间存在空间的正相关关系,局部依赖具有稳定性。随着近年发展,我国教育与经济协同度总体在不断提高。

三、总结与展望

通过整理分析的多篇文章,笔者发现,目前学界对于教育投入与经济协同发展的研究相对成熟,研究成果也很丰富。在对我国各地区教育投入与经济发展进行分析时,也都运用了因地制宜的方法,具体问题具体分析。但仍然存在着一些不足,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一是研究方法。对于教育投资与区域经济发展协同研究时,多用于实证量化研究,这样做研究会使结果更加科学,但是国内学者缺乏对于二者之间相关理论的探讨。理论研究篇幅不多,学者们运用软件分析模型也多是国外的理论模型。虽然事物具有普遍性,但并不能排除中国具有特殊性,在选用模型时如果运用国内相关理论架构则会更贴近实际。二是研究主体。现有研究的教育投资主体多定位在高等教育上,不可否认高等教育反哺经济的能力,但一味去研究高等教育投入与经济协同发展的关系,并不利于区域整体教育的发展,中等职业教育、中高级职业教育也对经济的发展具有不可估量的作用。当前,我国正处于社会转型期,社会发展需要越来越多的应用型技术人才,而一些不被看好的中等职业教育是一些技术人才的创造地,因此,探索教育与经济协同发展的范围应该扩大些。三是研究区域。对于我国广大区域,例如长三角、京津冀等城市群的研究相当之多,研究者们更偏爱一些经济发达或较发达的地区,而忽视了我国广大的西部地区。而我国西部地区的教育投入与经济发展研究更具有特殊性、典型性。例如西藏地区,教育完全依托中央政府财政支持,这样区域经济与教育投入所呈现的关系必然异于学界当前所研究的热门区域。所以在研究东、中部地区的同时,也应兼顾西部地区,力求全面周详。

总体来看,我国近年来经济不断发展,教育投入也不断提高。从一开始教育投入与经济增速不平衡,到现在逐渐趋于平衡,期间教育与经济体制不断改革,教育投资与区域经济发展协同度越来越高。对于区域发展的差异化,教育投资不能仅依靠地方政府,还可以发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优势,由发达地区带动中西部地区,促进教育与经济的协同度。同时,教育的财政投入力度要跟上经济增速,力求经济与教育协调发展。

猜你喜欢

城市群协同区域
输入受限下多无人机三维协同路径跟踪控制
家校社协同育人 共赢美好未来
分割区域
“四化”协同才有出路
长三角城市群今年将有很多大动作
《关中平原城市群发展规划》获批发布
京津冀协同发展
把省会城市群打造成强增长极
区域发展篇
中国将形成5个超级城市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