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行政事业单位预算管理问题的思考
2020-12-23张萍
张萍
摘要:随着新政府会计制度的实施,我国的行政事业单位越来越注重预算管理工作。行政事业单位依法取得的财政性资金收入和支出,应按照统一的内容和形式在预算中反应。编制预算应根据实际财力安排相应的支出及其范围,避免入不敷出、铺张浪费,要讲求绩效确保收支平衡。虽然行政事业单位在预算管理原有基础上有所发展,但是仍然存在一些问题。本文分别从预算编制、预算执行、预算管理、预算监督等方面论述了行政事业单位预算中存在的问题,进一步理清了这些问题产生的原因,并提出了相应的整改措施及对策。
关键词:行政事业单位;预算管理;预算执行;预算监督
一、行政事业单位预算管理的重要性
行政事业单位是履行政府职能,为社会大众提供公共服务的单位,行政事业单位要加强预算管理的科学性、有效性,提高预算管理水平,对单位正常运转的业务活动和经济活动的控制与监督、考核与评价的功能有很大的促进作用;对行政事业单位经济活动的合法、合规有规范指导作用,杜绝贪污腐败、违法乱纪的出现,从而形成良好的工作制度。行政事业单位实施预算管理可以提高财政资金的使用效率,有效调节和控制从预算的编制到预算的执行。针对执行的结果进行绩效评价,再根据评价中暴露的问题进行预算控制。针对不同的环节对行政事业单位财政资金的收支进行有效的监督。
另外,政府调控对行政事业单位的预算管理也起到重要作用,通过调控,政府部门就能够准确地掌握财政资金在行政事业单位的使用状况以及使用的合理性,为科学合理使用资金做出准确的判断。
二、行政事业单位在预算管理上存在的问题
(一)行政事业单位预算管理意识薄弱
行政事业单位的负责人及预算编制的工作人员没有真正理解预算的真正含义。单位领导对预算工作不够重视,预算在单位的管理中并未起到应有的作用,预算管理过于随意,缺乏预算管理的刚性,致使单位预算执行不彻底,管理水平低下。单位领导简单的认为预算是财务部门的工作,很少号召业务部门参与预算的编制,其实行政事业单位的各个业务部门都应该是预算的参与者与执行者。在实际工作中预算管理工作人员管理意识淡薄,没有把预算管理作为单位工作的重点。业务部门也认为预算资金的执行情况与自身工作无关,工作态度消极,造成在编制预算时很多方面与实际情况不符,资金使用混乱,最终使得预算目标与实际执行结果相差巨大。在预算执行中随意调整或者调增预算項目,极大地影响了财政资金的预期使用效果。
(二)预算编制不科学
单位在编制预算时,应该坚持合法性、完整性、科学性、稳妥性、重点性、透明性和绩效性原则。就目前行政事业单位的预算编制工作,并没有体现出科学性、合理性,在没有进行深入调研论证,缺乏有效信息、项目内容不明确的状况下,盲目进行预算编制,无法做到对资金的需求进行细化、量化,并且存在先申请预算资金,后找支出项目的现象。多数行政事业单位的预算编制方法采用的都是一些常规方法,如固定预算、增量预算等,且在操作中随意简化预算编制流程,预算与行政事业单位本身的规模和年度工作安排不适应,没有就行政事业单位的社会服务和公众获得感做出合理评价,导致预算编制过于简单粗糙。
(三)预算执行不到位
全面预算管理是行政事业单位预算执行的重要环节,其决定着预算管理是否有效。在预算执行中,由于单位预算工作职责没有完全分离分配不明确,出现工作有交叉点导致单位预算执行工作落实不到位,出现推诿扯皮,责任不明确的情况,制约了预算执行的规范性和合理性。预算执行人员仅凭自身经验和主观意识随意调整预算,预算管理水平降低,导致此现象出现的原因是行政事业单位没有强调预算执行的刚性。目前行政事业单位的预算支出随意性现象普遍,如预算项目随意增设、资金支出范围增大、年末突击完成预算指标等。由于缺乏支出管理控制,未及时与已批复的预算核对,造成预算超支以及没有预算情况下的超范围列支等违规情况。单位在预算执行过程中缺少监督,当前各行政事业单位虽然设置了预算管理制度,但是实际工作中没有专人对预算资金的流向及使用情况等进行监督,使单位预算管理制度形同虚设。
(四)缺乏预算绩效考核机制
虽然绩效目标考核是预算管理中重要的组成部分,但由于行政事业单位忽视绩效考核工作,甚至有些单位根本没有考核制度。由于不重视,加上没有考核办法,使预算执行结果不能进行及时考核,无法将考核体现的问题反馈到预算编制中,也不能追责到相关责任人。目前大多数行政事业单位在进行绩效考核时考核结果搞平均化,因此执行中的问题显现不出来。首先,由于行政事业单位对绩效目标考核不严格导致预算执行约束力不足,预算并未起到相应的作用。其次,由于缺少来自第三方的监督,如会计师事务所的监督机制,预算执行不透明度,执行结果不公开,引发了各种违法乱纪现象,使财政资金的安全性受到了威胁及社会公共服务性的预算目标。最后,对于行政事业单位的预算执行情况缺少科学的、合理的绩效评价机制。由于没有对预算执行过程进行严格的评价和分析,导致预算执行结果与预算绩效目标存在偏差。
三、行政事业单位预算管理中突出问题的对策及措施
(一)加强行政事业单位预算管理意识
行政事业单位应聘请相关专家对单位职工进行系统培训,认真学习《预算法》的专业知识,夯实职工的理论基础,提高单位预算管理的意识,并始终坚持“全口径预算”的原则,实行收支统一管理。对于超出预算范围以及规定标准限额的支出要严格控制;坚持“量入为出、收支平衡”的原则,本着优先保障单位正常运转的公用经费,对于项目支出优先保障重点项目,一般项目视财力情况进行取舍;项目结余结转资金按照规范处理、防止预算资金随意调配造成流失浪费。
(二)科学编制预算
预算编制是行政事业单位管理活动以及业务活动顺利开展的前提和基础。科学合理的预算编制能够为行政事业单位的正常运转提供资金支持,并提高财政资金使用效率、效果。为做好预算编制工作,第一,在每年的预算编制前召开全员动员大会,学习相关的法律、法规,并召开相关部门预算会议,成立预算管理领导小组,重视预算管理工作。确保单位所有职能部门都参与预算编制工作,提升预算编制的合法性、完整性、科学性、真实性,使得预算管理任务能够得到有效实施。第二,对上一年度的预算执行的结果进行深入分析,结合单位自身的发展情况,为下一年度预算编制提供可靠的参考依据。第三,科学制定本年度预算目标,测算预算收入,严格控制年度支出总额。预算编制流程要科学规范,行政事业单位的基本支出是维持单位正常运转的基础经费应优先安排,项目支出是行政事业单位为完成某种特定的工作任务和发展目标的专项资金。项目资金在立项前要进行充分的可行性论证与审核,分轻重缓急,按照“先重点后一般”的顺序安排项目资金。
(三)增強预算执行力
行政事业单位为确保预算指标的有效落实,单位要严格落实预算管理制度,对各部门的预算执行情况实施全程监督。通过建立预算执行岗位责任制,设置专门的预算监管部门,如内部审计部门,加强对预算执行的管理确保预算执行的严肃性。经批复的预算资金行政事业单位不得自行调整,因特殊原因必须调整时,按规定程序报财政部门批准。对预算编制、预算执行、预算调整等进行监管。
(四)加强预算绩效考核监督力度
行政事业单位为提高绩效考核质量,必须加强绩效考核的监督力度。第一,就组织架构而言,行政事业单位要从本单位本部门的实际需要出发,以单位领导牵头。各业务部门主管作为监督体系的责任人,如:内部监督部门,全面负责绩效考核的评价监督工作,确保绩效考核工作的顺利开展。第二,就制度建设而言制度建设是规范绩效考核的先决条件。“没有规矩,不成方圆”,行政事业单位必须构建好预算监督制度。预算绩效考核必须在规范的流程中开展,预算管理目标的实现必须依托预算监督制度。结合绩效考核的内容,进一步完善绩效考核制度。第三,就外部监督考核而言,要做好外部的考核监督工作,考核预算绩效目标实现程度、流程规范程度、实际效果等,推进绩效信息公开,加强绩效监督问责,充分发挥内部监督部门的职能,建立“花钱必问效、无效必问责”的机制。
另外,有效地应用绩效考核结果是绩效考核的重要意义。绩效结果的应用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第一,在预算编制中应将绩效考核结果与预算安排与绩效评价的有机结合,有利于提高预算编制水平。财政部门在预算安排时,对绩效目标完成率高、考核结果较好的项目,应给予资金方面的支持与激励,相反对绩效考核结果较差的,据实调减预算资金,或者直接取消该项目。第二,为使绩效考核结果发挥作用。必须建立起绩效考核评价反馈机制,然后根据绩效考核的问题反馈进行整改。不断提升行政事业单位公共服务的效率和效果。第三,建立奖惩机制,将绩效考核结果作为奖惩的准绳。明确责任“谁花钱,谁负责”的基本原则,对预算目标完成率高考核结果好的优秀单位及个人给与物质奖励,对考核结果不佳的单位、个人予以追责。
四、结束语
综上所述,加强行政事业单位预算管理工作具有重要的意义。重视预算管理工作,健全完善相关制度,优化资源配置,推动其健康发展。目前就我国许多行政事业单位的发展现状来说,工作人员在开展工作过程中还存在很多不足,直接影响了预算管理工作效率和质量。为了推动行政事业单位在未来更好地发展,必须加强对预算管理的认识、采用预算科学的编制方法、建立预算管理指标体系、建立健全绩效考核激励机制等措施,进行动态管理及时发现问题、整改预算管理中的问题,提升工作效率,更加合理地利用财政资金,增强行政事业单位的社会服务功能,提高服务质量使人民大众获得更大的满足。
参考文献:
[1]龙永洋.探析行政事业单位全面预算管理体系的构建[J].财经界(学术版),2020(13):27-28.
[2]韩梅.关于行政事业单位预算管理问题的思考[J].行政事业资产与财务,2020(12):29-30.
[3]徐国华.新时期行政事业单位预算管理模式如何转型[J].财经界(学术版),2020(12):66-67.
(作者单位:河北省沧州市园林绿化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