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浅谈智慧图书馆的文化之芯建设

2020-12-23陈奕

兰台内外 2020年23期
关键词:智慧服务智慧图书馆文化建设

陈奕

摘 要:新一代技术虽然推动了智慧图书馆建设不断升级发展,但智能化技术的应用往往并没有融合图书馆最基本的文化建设。本文旨在探析我国“智慧图书馆”在逐步完成建筑智能化、管理智能化、服务智能化的过程中,如何把图书馆的文化建设融入智能化建设,通过文化精神的融入,构建智慧图书馆发展的人文内涵。

关键词:智慧图书馆;文化建设;智慧服务;文化构建

一、概述

随着现代信息技术的发展和应用,包括物联网、云计算、大数据、人工智能等技术已深嵌入现代图书馆的建设与服务中。我国最早进行“智慧图书馆”研究,是在2010年严栋发文《基于物联网的智慧图书馆》中,首次提出智慧图书馆的概念、特征等。正如巴特勒所说,“图书馆学理论的发展以及技术创新和新设备在图书馆中的使用是图书馆事业进步的重要因素”。经过10年的研究发展,我国图书馆尤其是新建或者改建的图书馆,在建设中都大量利用RFID、读者数据、自助系统等信息技术,实现了基于位置感知、智慧服务的刷脸进馆、自助借还图书、移动端深度服务、云端电子图书借阅、机器人咨询导航,甚至智能化“无人图书馆”等。我国著名图书馆学家初景利教授认为,智慧图书馆应该是通过人机交互的耦合方式致力于实现知识服务的高级图书馆形态; 智慧图书馆是一种综合性的生态系统,人的智慧和物的智能是智慧图书馆最基本也是最核心的构成要素; 智慧图书馆既不是数字图书馆,也不是移动图书馆,数字图书馆、移动图书馆是智慧图书馆的基础,智慧图书馆是图书馆发展的顶级形态。大数据与智能化引领着图书馆的发展,改变着图书馆的构建、服务以及读者的阅读文化生活。

作为一座城市文化中心的图书馆,不仅仅只为了满足人们对文献资源和阅读的需要,更需要在社会文化建设方面发挥更大的引领作用。天津师范大学贾东琴副教授在《公共图书馆在公共文化服务体系中“为”与“位”——基于战略规划文本內容分析》的报告指出,研究发现我国大部分公共图书馆战略规划将公共文化服务或数字公共文化服务列为一级战略目标,体现了公共图书馆对公共文化服务的高度重视。公共文化空间、自助图书馆、文化共享工程、数字图书馆工程、数字文化云、智库型知识服务平台等是图书馆公共文化服务的重点内容。可见,文化正在加速融入图书馆的建设与服务领域,文化建设是图书馆转型发展、创新变革、实现社会价值的最有效措施和内在推动力。走在时代前列的“智慧图书馆”在逐步完成建筑智能化、管理智能化、服务智能化的基础上,应该把智能化融入图书馆的文化建设,让智慧图书馆拥有一颗“文化之芯”。

智慧图书馆的文化建设是图书馆的本质属性要求,也是其延伸发展的未来之路。

从古代的“藏书楼”到现代图书馆,图书馆汇集了古往今来的知识智慧,传承了各个时代的传统文化,集人类文献资料保护、知识信息传递、历史文化传承及社会教育活动等于一体。文化是图书馆与生俱来的本质属性,图书馆在文化基础上建立和发展起来的,又经过不断的文化建设和历史传承,形成了独具特色的图书馆文化,又服务于社会与时代的文化发展。所以无论科学技术如何高速发展,图书馆的本质属性都要求图书馆实践工作要以人为本,满足人的与之相关的需求,其中最核心的需求就是人的知识需求和文化需求。近年来,随着我国经济实力和科学技术的快速提升,我国智慧图书馆的发展日新月异,在一段相对较短的时间内,逐步实现了图书馆建筑智能化、管理智能化、服务智能化,但在文化建设水平在一定程度上已经滞后于其智能化的发展,亟需把智能化融入图书馆的文化建设,实现“智慧”与“文化”均衡发展,实现以技术为手段提供高层次的文化感知和文化服务。

智慧图书馆的发展更加注重文化建设的重要作用。智能化改变的是知识的展现形式和获取方法,无法改变读者的内在需求。自古以来,图书馆都不仅仅是一座书库,它具有明显社会文化交流的功能,是社会文化高地和读者的心灵港湾。图书馆一直是资源的海洋,肩负着传播、传承的历史使命。加强图书馆文化建设,也是图书馆事业发展的重要使命。智慧图书馆的建设不是通过冷冰冰的技术应用提高服务效率,而是要通过耦合人的智慧与物的智能,以更符合读者需求的技术手段传播知识,传承文化。图书馆发展到今天,已经逐步开始由依赖技术发展驱动的数字图书馆向更注重用户感知的智慧图书馆发展,国内外很多先进的图书馆已经实现通过互联网、云计算、RFID、智能感知技术,以互联、高效、便利为主要特征,为用户提供所需的文献资源、知识服务的虚实融合图书馆。智慧图书馆的发展在实现建筑智能化、管理智能化、服务智能化后,必然进一步走向文化智能化的建设。在智慧化图书馆建设的过程中,应该更加重视文化建设的作用,让两者深度融合,将产生更强的相辅相成的促进作用,有力推动图书馆事业的科学发展。

二、智慧图书馆的文化融合建设实现路径探析

智慧图书馆以主动的方式、智能的体验向用户提供文化服务是文化智能化的主要特征之一。智慧图书馆的文化融合建设实现路径应坚持需求驱动。为实现智慧图书馆“智能”与“文化”的融合建设,就要转变智慧图书馆的构建模式,以读者及社会的文化需求为核心,以智能化技术手段为辅助,实现文化的传承、创新和教育等人文功能。如何实现准确把握读者需求,并提出行之有效的实现路径?智慧图书馆的大脑应当是一个智慧的大脑,它以人工智能、云计算、大数据处理技术、数据挖掘、机器学习、自然语言处理、图像识别、语音识别等技术为核心,分析由各路“神经末梢”经“神经”传导来的信息,进行思考后做出明智的决策,方案实施后对效果进行评估,对下一次的方案进行校正、优化。图书馆通过智能化的用户大数据分析以及信息情报分析,动态挖掘用户对于文化的多维需求以及社会文化发展方向,加强图书馆文化传播效率,为文化环境建设、特色文化空间构造等提供数据依据和需求依据。在文化需求的指引下,加强“技术”和“文化”的相互促进作用,两者的目标都是改善图书馆服务手段,延伸服务领域,最终实现图书馆的价值。智慧图书馆的文化建设立足于文化环境、文化信息和文化社会三个层面,图书馆的每个空间都是充满文化氛围的物理环境,每个社会人都是图书馆文化的需求者和传播对象,每种文化知识都以不同的形式被读者接受,利用先进的技术手段,实现文化空间环境营造、文化知识碎片化处理及展示、文化主题的精准挖掘、文化信息及活动快速传播等,突出先进技术对提升文化传播的具体作用,进一步构建智慧化文化型图书馆新模式。

三、融合“智能化”与“文化”的智慧图书馆的建设模式

智慧图书馆是面向未来和读者需求、促进服务创新以及社会文明建设的重要推动力,新型智慧图书馆的发展必将具备高质量的文化服务和高品质的文化气质。如何充分运用人工智能、大数据、云计算、虚拟现实影像技术等科技手段,持续建设图书馆在文化环境、文化服务、文化活动以及文化内涵等,构建融合“智能化”与“文化”的智慧图书馆。

1.文化建设与馆藏资源整合

自图书馆诞生之日起,图书馆事业就与人的发展和人类文化的发展息息相关,它始终关注的焦点是人类文化的保存、传播和延续,是人类自身的发展和进步。图书馆的文化类馆藏资源是读者借阅量最大的资源,图书馆的馆藏资源涵盖了文化领域的特色,具有丰富的文化内涵,也是文化传承的知识载体。智慧图书馆的智慧要实现从分析用户需求和文化需求,梳理整合用户使用文化资源的数据,为实现图书馆对用户的文化关怀和特色文化传承提供精准的数据支撑。在数字阅读盛行的今天,图书馆文献智慧管理系统对于馆藏资源、开放获取资源等数字化馆藏资源进行多馆文化资源融合、多形态文化资源整理、文化资源碎片化处理,通过微信等新媒体手段,推送用户感兴趣的文化资源,实现馆藏文化资源“藏而为用”“传而为承”,使文化资源来到读者身边,提升读者的文化关怀感。例如,建立数字旅游文化平台,“多终端、多渠道、多维度”提供旅游文化数字化服务,利用PC端、移动端(IOS、Android)、微信小程序、微信公众号,随时随地实现便捷性旅游文化文献、信息和资讯的实时获取和及时唤醒,打造旅游文化信息与交流空间等。

2.以科技技术点亮馆舍文化环境

提升智慧图书馆文化建设不仅要从读者需求角度出发,还要将图书馆内在的文化内涵散发于外,让读者沉浸在浓厚的文化氛围中。图书馆本身具有文化属性,将艺术引入图书馆建设外部设计能够不同程度地呈现文化气息,依靠文化、艺术的魅力,能够吸引更多读者来了解文化、丰富学识、提高修养与内涵。图书馆的文化建设是一种特殊的文化体系,让读者在图书馆的建筑、色彩、灯光、展示、宣传、艺术物品等每一个元素,感受到文化的美和价值。而智慧图书馆建设先进的智控系统、光电系统、交互系统等技术的应用,要巧妙结合文化元素,精心设计,在细节中呈现文化之美。例如,进馆沙盘展示可以运用先进VR等虚拟影像技术,立体展示图书馆的外形、馆舍布局等,给予读者科技感的体验;可以利用光投标示系统结合传统文化的优美诗句,使图书馆指示系统更加具有文化气息;可以利用艺术显示屏,同时全馆的显示屏幕轮转展示中外文化的诗书画印等名家艺术作品等等。而且馆舍建筑不能为建空间而建空间,不能为应用技术而建设,要始终明确,我们建设的不是装修时尚的酒店或者写字楼,而是建设一座传承历史文化、面向未来学习的图书馆,要注重文化底蕴和人文内涵的持续建设,为读者塑造一个有文化品位的人性化阅读空间。

3.以科技技术实现文化情景与读者的深度互动

图书馆文化资源通过科技的桥梁实现文化情景与读者服务拓展。在文化服务方面,智慧图书馆也应利用新技术,融入文化精神拓展和以人文本的服务理念,再现古今中外优秀文化的模拟情景,让读者在情景活动中深度体验感悟文化。例如,建设读者交互体验平台,提供图书馆文化活动资讯、数字全景文化展览、场馆介绍、图书馆云导航等。例如,建设书法互动体验系统,读者可使用实体毛笔在仿真宣纸屏幕上进行书法创作,运用先进的图形渲染技术,还原最真实的书法书写体验,书写作品可实时保存,同时可通过新媒体即时分享;同时向读者推送馆藏各类书法文献、数字书法作品鉴赏、书法知识数据库等,提高文化传播的共享性、交互性、生动性和知识性。例如,建设音乐、戏曲、美术等文化艺术馆,通过先进的交互屏、鉴赏设备、朗读亭、AR/VR影像技术给读者提供全方位的文本、图像、音频、视频等数字资源,让读者随时学习、欣赏、体验、感受各类文化的熏陶,让传统文化焕发生机,增强文化艺术的吸引力,提高传统文化的参与度。国内深圳图书馆、清华大学图书馆建设的音乐图书馆都取得了非常好的文化效应。深圳图书馆在馆内设置影音馆,在整体布局和规划上,使读者的阅读体验获得了极大的提升,极大丰富了市民的精神文化生活,它既满足了读者对阅读和品听等多方位需求,又顺应了时代的发展。

4.以科技技术全程辅助文化活动全流程,深化文化活动的影响力

文化品牌活动是最具特色、充满活力的图书馆拳头服务活动,品牌形象和读者美誉度是塑造和建立文化活动品牌过程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因此,使用科技技术全程辅助文化活动的全流程,提高文化活动质量和延伸其影响力,推动图书馆品牌的建设。在活动选题阶段,利用读者信息、使用图书馆记录等大数据分析,最大范围精准把握读者对文化活动的需求,有助于举办最受读者欢迎的文化主题活动;随着数字新媒体的不断发展,新的媒体阅读形态也越来越多,其中微信、微博的使用市场占有率都相当高,越来越多的髙校图书馆都开设微博、微信来进行图书馆品牌营销和图书馆服务的拓展,可以通过全媒体的渠道,利用最新的网络传媒技术最大限度推广宣传文化活动,扩大影响力;利用网络交互系统技术,全程自助、公平公开让读者选择参加活动,尊重读者权益;以先进的硬件技术设备和技术服务,保障活动顺利精彩开展;活动结束后,利用网络交互技术,征求读者意见建议,进一步提升活动品质,同时推送活动相关文化资源给读者等等,全流程辅助服务图书馆文化活动的开展,提高读者体验感和美誉度,推动图书馆文化活动品牌建设。

四、结语

当前,智能化正在加速融入人们的日常生活。智能化极大推动了图书馆的转型和发展,聚焦文化服务正是图书馆智能化发展的战略方向之一,未来智慧图书馆发展需要“智能”与“文化”双驱动,构建以文化精神为核心,配合人工智能、大数据、云计算、AR/VR先进影像、微距即时交互系统等先进技术,感知读者各类文化需求,整合馆藏文化资源,构建浸淫式文化空间环境,提升用户文化活动体验,形成“智能”与“文化”并重的智慧图书馆构建模式。

参考文献:

[1]徐晓冬.论巴特勒对科学本质以及图书馆学研究方法的理解[J].图书馆杂志,2019

[2]初景利,段美珍.从智能图书馆到智慧图书馆[G].国家图书馆学刊,2019

[3]熊 伟,陶 俊.文化轴驱动图书馆学新使命——2020年全国公共文化建设与图书馆学教育改革研讨会述评[G].图书馆论坛.(录用定稿)网络首发时间:2020

[4]王春刚.新形势下图书馆文化建设的重要性[G].中国新通信,2016

[5]杨 琳,刘宗歧,龚钢军,孙雅娟.高校智慧图书馆的要素、架构与实现模式研究[G].图书情报导刊,2020

[6]王雯琦.图书馆是个生长的有机体——试论图书馆学人文与技术的关系[G],2012

[7]程衛东.浅析公共图书馆环境美化[G].办公室业务,2018

[8]方 佳.让读者在音乐中阅读——深圳图书馆阅读与音乐融合效果初探[G].兰台内外,2020

[9]周一苗,曾芬钰.基于文化传承与创新功能的真人图书馆模式研究[J].新世纪图书馆,2018

(作者单位:华南理工大学图书馆)

猜你喜欢

智慧服务智慧图书馆文化建设
基于“互联网+”视阈下的智慧图书馆用户服务
基于服务角度的智慧景区建设思考
Beacon技术在图书馆信息服务中的应用研究
马克思主义的文化观及其现实意义
加强基层文化建设满足群众文化生活需求
以人为本的智慧图书馆服务浅析
论智慧图书馆的三大特点
公共图书馆弱势群体智慧信息服务模式探析
RFID技术在我馆的应用及其局限性探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