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究媒体融合背景下的先进性别文化传播
2020-12-23陈芊润
陈芊润
摘要:先进性别文化主张男女平等,是人类文明的重要组成部分,媒体肩负传播先进性别文化之责。融媒体时代,社交媒体兴起使性别话题获得更多关注,监督不足使陈旧性别文化易于滋生,“千人千面”的传播方式易引发性别观念对立。鉴于此,推动先进性别文化传播,媒体应坚持正确政治方向;善于设置议题,推动参与式传播;丰富评论形式,依据不同平台传播特点定向推送、精准分发;持续推出文化精品,逐步凝聚性别平等共识。
关键词:融媒体 性别文化 传播策略
习近平主席在全球妇女峰会上的讲话中指出:“我们要以男女平等为核心,打破有碍妇女发展的落后观念和陈规旧俗。”当代中国,男女平等已成为共识,男女平等基本国策规范着人们生活的方方面面。在这一基础上,形成了以男女平等为核心的“先进性别文化”。媒体通过传递独立自主的女性形象,报道、监督损害妇女合法权益的现象,引导平等、尊重的性别关系构建,是先进性别文化构建的重要推动力。融媒体时代,先进性别文化传播呈现出新的特点,推动先进性别文化传播需要新的策略。
先进性别文化传播新特点
自20世纪中叶以来,伴随着互联网与信息技术的迅猛发展,以报纸、杂志等印刷出版物为主的传播格局不断受到冲击。当下,已经进入了包括纸媒、网站、微博、微信、短视频、VR技术等多元传播平台在内的融媒体时代。融媒体时代的到来,改变的不仅是传播技术,更对传播思维产生了影响。在此背景下,先进性别文化的传播也呈现出新的特点。
第一,多元传播平台下,性别议题更受关注。互联网极大提高了信息传播效率,每个人都拥有了发声的权利。社交媒体的兴起提高了人们表达和传播的欲望,融媒体时代的信息传播更多元,更贴近人们的日常生活,互联网中的“软新闻”频繁占据“热搜”,也更多成为舆论和社会关注的焦点。而与性别相关的话题,比如大龄单身女青年的婚恋状况、职场性别歧视、性骚扰、女性出行安全等,更贴近人们日常生活,适宜于在社交媒体中的分享和讨论,得到越来越多关注。可以说,融媒体时代多元化的传播手段,为性别话题的讨论和传播提供了便利,使得性别话题越来越多地进入公众视线。
第二,网络环境良莠不齐,易于陈旧性别文化滋生。融媒体环境下,在“人人都是主播”的传播环境中,信息“把关人”角色极大弱化。在网络信息纷繁复杂、泥沙俱下的情况下,与先进性别文化相违背的文化现象和社会事件也迅速传播,对女性的污名化和性别歧视现象较为突出。比如,2019年7月,在某视频平台上发起的“军阀姨太太”视频接龙梗,吸引大量网民参与,参与视频接龙的女性纷纷晒出身着旗袍的照片,并打上“军阀姨太太”“我是第几房姨太太”等标识。这种有违性别平等、婚姻自主的错误娱乐方式,受到多家主流媒体批评,也显示出在“把关人”角色弱化的社交媒体上,陈旧性别文化借势沉渣再起。
第三,不同群体在性别观念上的对立现象更加凸显。融媒体时代,信息传播从传统的“一对多”格局转向“千人千面”的格局。每个人都在庞杂的网络信息中,挑选与个人风格和认知相一致的信息,久而久之,个人便生活在一个被固有认知所束缚的“茧房”中,难以接受与自身价值观不同的信息。
随着“信息茧房”效应加剧,在社会中形成越来越多难以对话和沟通的群体,群体之间的对立现象凸显。当下,在一些热点性别议题中,不同群体观点对立的现象依然存在。比如,2019年8月,演员热依扎因穿着吊带出现在机场,引发了关于“女性穿衣自由”的热烈讨论。持反对观点者认为,“女性穿着过于清凉不符合淑女风范,也容易引发性骚扰”;持赞成态度的人,则认为“穿什么样的衣服是每个女性的个人选择,社会应为女性穿衣自由、免受性骚扰提供法律保护”。“热依扎,穿衣自由”话题在新浪微博上的阅读量达1.2亿,讨论2.3万,辩论双方一时相持不下。
先进性别文化传播及策略
进一步推动先进性别文化传播,要充分利用融媒体时代所具有的传播快速、公众参与度高等优势,发挥媒体文化引导、舆论监督功能,搭建性别文化讨论平台、着力推动共识,提供符合先进性别文化导向的优质文化产品,推动先进性别文化建设。
第一, 坚持党的领导,坚持正确政治方向。推动媒体融合发展,必须强化阵地意识、坚持党性原则、坚持党对新闻舆论工作的领导。在我国,坚持以人民为中心,是党的理想信念、性质宗旨、初心使命,也是对党的奋斗历程和实践经验的深刻总结。“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执政理念,意味着坚持党性原则与坚持人民性相互统一,坚持党性即坚持人民性,这要求媒体在融合过程中始终把最广大人民的需求放在首位。要俯下身子深入到人民群众中去,贴近百姓生活,切切实实的感受百姓的所需所想。贯彻落实群众路线,一切为了群众,一切依靠群众,切实做到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提高百姓“获得感”,真正实现媒体与用户需求的融合。广大妇女是人民群众的重要组成部分,是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的创造者,是推动社会发展和进步的重要力量。没有妇女,就没有人类,就没有社会。要保证在中国人民追求美好生活的过程中,每一位妇女都有人生出彩和梦想成真的机会。习近平总书记在不同场合多次强调发展妇女事业的重要意义,在中国共产党第十九次全国代表大会报告中更强调要“坚持男女平等基本国策,保障妇女儿童合法权益。完善社会救助、社会福利、慈善事业、优抚安置等制度,健全农村留守儿童和妇女、老年人关爱服务体系。”这为开展妇女工作指明了方向,也为先进性别文化传播提供了遵循。
第二,善于设置议题,推动“参与式传播”。实现先进性别文化传播,要求利用各种新媒体平台,在吸引受众参与议程讨论的过程中,实现对先进性别文化的传播、引导。比如,为打破对女性的刻板印象,2020年妇女节之际,全国妇联“女性之声”、《中国妇女报》联合抖音发起“我不止一面”话题,邀请女用户展示自己的多面形象,借此打破对女性存在的偏见,目前该话题已经吸引68.7万人参与。通过设置“我不止一面”这一议题,提高了用户的参与度,也在潜移默化中使受众改变“女性就应是柔弱、美”的刻板形象,展示出工作中的女精英、生活中的女達人等多面形象。
第三,结合不同平台传播特点,丰富时政新闻评论形式。融媒体环境下,对时政新闻的评论形式和推送形式提出新要求,即媒体要创新评论形式,采用短视频、图像、声音等多种形式呈现评论,推出微评、快评等不同的评论体裁,熟悉各大平台传播风格,用易于接受和传播的语言亮明态度、表达观点。比如,2019年10月,昆明理工大学大二学生李心草不明原因溺亡案件引发社会强烈关注,《人民日报》“人民微评”第一时间发布微评:《呵护一株“小草”的尊严》,称“人命不是草芥,哪怕小草也有尊严,有获得善待的权利”。该微评契合微博平台的传播特点,被顶上新浪微博热搜,获得3.6亿次阅读,6.8万次讨论。又如,2019年9月9日,“成都一小学开设男女专属课:女生织毛衣男生造火箭”新闻在网络上广泛传播并引发争议。面对这一带有鲜明性别歧视色彩的事件,《中国妇女报》官方微博贴出中国运载火箭技术研究院的9位女科学家的简介,以一组“九宫格”图片予以“回击”,鲜活、直接富有幽默感的评论方式使该条评论成为“爆款”,起到了“无声胜有声”的宣传效果。
第四,持续不断推出文化精品,逐步凝聚性别平等共识。作为文化产品的重要提供者,媒体除监督不良现象,引导社会舆论之外,更应致力于为大众提供精良作品。这些作品应体现女性独立自主价值,宣传奋发向上的女性形象,为处于价值观念冲突中的个体提供启发,激励其积极寻找、建设和谐共处、互尊互助的性别关系。《中国妇女报》全媒体平台致力于向公众展示当代女性榜样,特别关注那些在科学、技术、工程、数学等“男性主导行业”中的女性典范,以榜样力量激励更多女性前进。此外,女性终身学习、终身成长也是先进性别文化建设的应有之义。为此,中国妇女网专设“女网学苑”板块,链接多方资源,为广大女性提供丰富的精神食粮,在推动女性壮大自身的同时,也推动了先进性别文化的有效传播。
结语
融媒體时代的到来,提高了信息传播的效率,使得文化环境更为丰富多元,也带来了监督不足、不同文化观念碰撞加剧等挑战,对先进性别文化传播的手段、方法和思路产生了影响。唯变所适,在此背景下,必须不断创新手段、创新方法、积极融入、掌握规律,才能得融媒体传播之精髓,将先进性别文化传播工作做得更接地气、更聚人气、更有生气。(作者单位:中国妇女报社)
参考文献:
1.吴晨光编.自媒体之道[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18:243-250.
2.丁娟.先进性别文化建设应贯穿文化发展改革全过程[N].中国妇女报,2017-08-08(B2).
3.党日红,李明舜.筑牢落实男女平等基本国策的制度根基和精神支撑[J].中华女子学院学报,2019,(04):8.
4.杨帆,隋岩.从媒体融合与传播主体多元化共构看传播学本科课程改革[J].现代出版,2020,(02):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