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新媒体时代下的教育影响

2020-12-23毛欢闫越亮安硕

锦绣·中旬刊 2020年12期
关键词:新媒体教学模式

毛欢 闫越亮 安硕

摘要:通过互联网的不断发展,当初的传统时代变迁到现在的新媒体时代,为了充分地认识什么是新媒体。成功区别传统意义下的教育教学模式与新媒体时代下的教育有什么不同,展现出属于新媒体环境下的教育优势。表现出新媒体在特殊环境下信息传播快速、跨越时间、空间进行学习交流的一面。

关键词:新媒体;教育传播;教学模式

一、新媒体的特征

什么是新媒体?新媒体就是以数字技术作为基础,把网络作为为载体,进行信息传播的媒介”1。简单来说,新媒体需要互联网作为技术支持,利用网络媒介进行传播。新媒体的范围相对来说比较广阔,如网络媒体、手机媒体、网络电视等。新媒体的本质特征是具有数字化、互动性。所谓数字化,是指需要互联网技术的支持。互动性是在传播特征上时间的相互交流,以及传播者和接收者可以同步传播,也可以异步传播,且传播者和接收者分界模糊,两者可相互转化,如微博、微信、视频网站的应用。新媒体是将人际传播和大众传播融为一体的新型传播方式,其特点是传播速度快、成本低、互动性强、个性化明显、高效、方便等特点。

新媒体的发展对我们生活的方方面面产生不同影响,特别是在教育方面,它有别于传统媒体下的教育,以纸质媒体为例——传播速度慢、内容选择少、书本携带不方便、传播信息单向或不即时等。随着新媒体时代下手机媒体的发展,从最初解决的即时通信问题,到如今社交软件的发展,将传统媒体缺点变成新媒体优点,目前互联网开始进入5G时代,最直接简单的体会就是速度的提升,新媒体也随之迎来新的技术体验。

二、新媒体时代下的教育传播模式

(一)传统模式下的教学模式

在传统模式下,教育教学的主导者是教师;在教学传播的同时又离不开被教育者也就是学生的出现,教师在教学前往往需要进行教学内容、课程方式的主观选择。而学生主体在教学过程中往往只能被动地接收,及时与老师反馈、沟通往往达不到,这样的教学方式使得学生降低自主学习性、主观能动性。教育资源的公平性也很难实现,“众口难调”显得较为突出。

(二)新媒体技术下的教育传播

新媒体技术、融合媒体在不断发展,多元化的信息将教育过程中教师与学生的角色变得不那么对立,两者可以相互转换、共同进步。学生的自主选择获取信息的能力不断增强,同时在新媒体技术的支持下教育的公平性也得到保证。超越时间、空间的限制,拥有同样兴趣的老师与学生变得更亲近,有利于教师教学的进行,更有利于学生对自我的认识。

(三)传统教学模式与新媒体下教学模式的对比

传统模式下,老师只是在课堂上用单一的方式进行知识传授,学生也仅吸收老师上课所讲的内容,学习途径单一化。

新媒体模式下,不仅增加了学生获取知识的渠道,也使老师的教学更加有趣,除了上课体验新媒体带来的便捷,课后学生也可通过各种媒介载体进行学习,积极调动了学生主动学习的能动性。

在这样“以学生为主”的教育里,新型的教学模式打破了传统模式下原本的教学方式,教学独特又新颖,老师能够从课堂讲解转变为发挥学生主观能动性活动教学,才能够做到以学生为主的教学理念。

三、新媒体技术在特殊时期下对教育的影响

2020年初,我国因新冠肺炎的影响,春季學习全国性延迟开学。在这样疫情传播快、危险性强的状况下,大家开始了“听课不停学”的学习模式,数字技术的发展,为学生在家学习提供了不可替代的信息基础,网络直播实现了老师与学生线上教学同步授课。如:腾讯公司开发的新软件腾讯课堂、钉钉等保障了教育教学的正常进行;不少学习软件也开放免费的直播课程(如作业帮、小猿搜题等),方便学生多选择、多渠道的学习;央视为此开通了一档为中考生、高考生提供学习的教育频道等等。

与之形成对比的是2003年的非典时期,那个时候的互联网并没有现在那么发展,新媒体技术也并不完善,网络媒体的使用未达到大规模的普及,当时的数字化产品只能解决通信问题,不能实现网络的线上教学。当时的老师与学生对于网络的认识也仅仅停留在信息技术的课堂上,缺乏网络技术,一定程度上限制了教育的发展。

由此可见,教育的发展与新媒体技术领域是可以互相融合的,但并不表示着传统意义上的教学模式能够完全被取代,新媒体时代下的教育方式应该是线上线下同时进行的,线上课程有助于学生进行课前预习、课下补充的作用,两者相互运行、实现教育资源的最大化。特殊的时期下,新媒体与教育共发展带来的绝不是挑战,更多的是发展机遇。

四、结束语

新媒体的“新”给我们教育带来的并非视觉感受上的新奇、使用上的新鲜,而是实实在在“质”的飞跃。无论是新媒体的形式多样,还是它的方便、快捷,都为教育的传播贡献出自己的力量。新媒体的出现,实现了教育资源共享,带来了新型教育模式的同时,也让学生与老师之间的沟通交流更便捷,教学上的模式创新也让学生接收信息更加充分。

参考文献

[1]张恒.新媒体对教育传播模式的影响研究[J].亚太教育,2015[23]:165.

[2]高雅.新媒体在教育传播中的功能性分析[J].新媒体研究,2016,2[19]:5-7.

[3]王雅楠.新媒体视域下的教育传播现状及趋势分析[J].教育教学论坛,2018[19]:236-237.

作者简介:毛欢 ,性别:女,民族:汉 ,籍贯:云南省曲靖市宣威市,单位:云南艺术学院文华学院影视传媒学院广播电视编导专业,学历:大学本科,研究方向: 教育.

猜你喜欢

新媒体教学模式
群文阅读教学模式探讨
“思”以贯之“学、练、赛、评”教学模式的实践探索
创新线上英语教学模式的思考
高中英语“读写学思”教学模式探索与实践
“认知-迁移”教学模式在高年级阅读教学中的应用
新媒体背景下党报的转型探析
对农广播节目的媒体融合之路
新媒体语境下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话语研究综述
全媒体时代地市党报媒体融合的四个着力点
新招数化解新难题:新媒体环境下防止报道差错路径探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