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初中道德与法治课教学中培养学生法律素养的探讨

2020-12-23董飞

新课程·上旬 2020年41期
关键词:道德与法治初中青少年

董飞

摘 要:法律知识的普及是法治社会的基本要求,青少年群体法律知识比较薄弱,所以对青少年法律知识的教育已经成为教育改革的新要求。初中阶段是青少年教育的重要时期,学校各级领导和教师都要加强青少年的道德与法治教育,从而提升他们的法律意识,打造和谐法治校园。

关键词:初中;道德与法治;青少年

道德与法治这门课程是初中学生必修的课程之一,法律素养的培养是这门课程中的重点学习内容,教师必须要重视。法律素养就是指人掌握和运用法律的能力,青少年正处于懵懂无知的时期,他们需要学会用法律法规来规范自己的行为,保护自己的安全。而学校是培养青少年法律素养的主阵地,教师要充分运用道德与法治课程来教授青少年知法、懂法、用法,让他们的安全得到保障。

一、目前初中道德与法治课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目前据网络调查显示,青少年犯罪人数在总犯罪人数中占比较高,其中大多数是15~16岁的少年,这个年龄段的犯罪人数占青少年犯罪人数的70%以上。从上面的数据可以看出,目前我国青少年的法律素养还有待增强。青少年大多正处于初中教育阶段,他们抵制诱惑的能力较弱,且正处于青春叛逆期,不能很好地控制自己的情绪,容易出现违反法律的行为。我国人口基数大,初中生群体庞大,法律素养教育的压力大。且目前有些学校片面地追求升学率,只重视学生的文化课程,而轻视初中生的道德与法治教育。在高压的学习环境下,学生更容易做出违反法律的行为。在面对升学压力时,学校各级领导和教师更应该重视学生的道德与法治教育,让学生学会分辨自己行为的好坏,教会学生正确发泄自己的压力和情绪,让学生掌握基本的法律知识,从而提高整体的法律素养。

二、对初中道德与法治课教学中培养学生法律素养的探讨研究

(一)在课堂教学中加大学生法律素养的培养力度

初中生法律知识的获得主要来源就是在学校的教学中,教师在平常的道德与法治课上可以运用多种方式将法律知识教授给学生。所以,教师要提前安排课堂内容,在掌握教材和法律知识之后要编写道德与法治教学方案,将法律知识融入教学的过程中。比如,在教授七年级下册的课程“走进法治天地”这一章节时,教师要提前安排好教课的步骤,以便于这一章节教学的流畅。并且从课前教师就需要安排学生进行复习,在课上教师可以按照教案的安排有条不紊地通过图片、文字或者视频的方式给学生播放有关青少年违反法律的鲜明案例。之后教师要安排学生对案例进行分组分析,让学生自己总结和领会其中关于法律的知识,然后通过这种方式学习法律知识,提高学生对法律的认识和分辨是非的能力。

(二)创设情境,注重实践活动教学

实际的教学方式有很多种,但是每一种教学方式的教学效果都是不尽相同的,课堂上的教学是为了让学生有理论的知识积累,有了积累就需要有运用,实践教学也是必不可少的。所以,在对初中生的道德与法治教学中,要结合理论和实践两种教学方式来进行。教师除了要在课堂上对学生进行课本上的理论教学之外,还可以进行情境创设式教学,给予学生能够真实反映法律生活的场景来进行学习,这样能使学生印象更加深刻,记忆得更加牢固。比如,可以通过案例来进行模拟法庭,教师可指定原告、被告、辩护律师、法官等角色,剩下的学生则为陪审团,让班级内的每位学生都参与进去,这样既带动了班级学习的热情,又取得了学习法律知识、提高法律素养的教学效果。教师还可以通过小品演绎的方式,让学生观看同学表演,在观看的过程中,让学生细心观察其中違法犯罪的行为,最后再让学生对其行为进行分析定位,揭露小品中犯人的违法犯罪行为。让学生在欢乐中掌握法律知识,做一个知法、懂法的新时代优秀青少年。

总而言之,初中生法律素养的提高是社会主义和谐法治社会的要求。各校领导和教师要积极踊跃地推进这项伟大的工作,虽然这是一个漫长而艰巨的任务,但是只要教师运用科学的教学方法,再加上应有的耐心就可以完成这项神圣的任务。作为一名道德和法治课程的教师,应该用积极的态度承担提高学生法律素养的责任,为社会培养出知法、懂法、守法的新时代良好青少年群体。

参考文献:

[1]江建斌.初中道德与法治课教学中培养学生法律素养的分析[J].新课程,2018(32):295.

[2]左艳.新课改下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学中培养学生核心素养的路径分析[A].教育理论研究(第八辑)[C],2019.

编辑 李琴芳

猜你喜欢

道德与法治初中青少年
青少年发明家
苏教·中图版《道德与法治》小学低年级教材解读
中小学推出《道德与法治》课程
激励青少年放飞心中梦
让雷锋精神点亮青少年的成长之路
他为青少年开展普法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