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浅谈初中阶段的数学有理数教学

2020-12-23杨小林

新课程·上旬 2020年27期
关键词:有理数初中数学学生

杨小林

摘 要:在素质化教育改革的今天,有不少人認为传统的计算教学已经不再重要。他们也认为学生的数学学习可以放松了。但是,作为初中阶段基础学科的一部分内容,有理数教学却并不是那么简单。有理数是初中阶段数学的第一章,它对于培养学生的基础能力,为学生的后期学习发展奠基有着十分重要的作用。在新时代的改革教育模式下,教师需从具体形象出发,帮助学生认知概念,教会学生运用各类运算法则,要求学生说清运算步骤,在重重教学改革模式下做好学生的能力锻炼。

关键词:初中数学;学生;有理数

良好的数学运算能力是学生后期发展的基础,而良好、有效而又迅速的计算过程则是检验学生学习成果的良好标准。在新模式下的初中数学教学过程中,教师应注重由浅入深地教学,注重教学模式改革。打好学生的有理数学习基础,加强学生能力锻炼,利用有理数为学生奠基。让学生更为清晰地理解自我所学习的相关内容,帮助学生感受数学这一门极具趣味性的学科。

一、从具体出发,帮助学生认知概念

若教师要想培养学生良好的有理数运算能力就必须从一些基础的运算法则或者运算规律出发,帮助学生了解知识,使学生更为熟练地感受有理数运算法则的无穷奥秘,特别是在一些有理数运算的关键部分,教师更要强调学生进行记忆。对于初一阶段的学生来讲,这时的他们由于刚刚进入学校,在概念认知与行为习惯方面还存在着不小的偏差[1]。大多数时候,学生都会出现学习偏差状况。为此在该时期,教师就要从一些基础性的概念开始讲解,联系生活,运用一些有效的图示使学生的记忆更为深刻。

例如,在讲解“正负数”的相关概念时,教师就可以将学生在日常生活中特别熟悉的温度计的正10度与负10度作为有效对比,让学生更熟练地运用“+”“-”来表示相关数字。同样,除了温度计之外,教师还可用上升、下降、运进、运出,这些具有相反意义的相关物理量,让学生从内心中开始认识、理解。在认识基本的正负数概念之后,如何认识“0”也是教师教学的一大难点。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阐述“0”的意义,帮助学生改变以往传统印象中0是一个很小数的认识。采用直观教学模式,让学生理解0是正负数分界线的相关定义,使学生认识0的具体意义。在讲解完毕数轴的相关知识之后,教师还可利用数形结合的方法,将各类有理数标示在数轴之上,将其做到直观形象,帮助学生进行记忆。

二、整理运算步骤,帮助学生归纳

在学生基本了解完数学概念之后,这时教师就可以顺势从有理数的具体变更方法进行整理和再次出发,针对学生不易理解的相关模式,采用抽象知识直观化教学模式巩固学生的知识记忆[2]。

在知识讲解过程中改变以往的生搬硬套教学模式,锻炼学生速度,帮助学生进行能力训练,要求学生在课堂上自主发现知识,总结构建属于自我的知识学习网络,这样的学习模式也会进一步巩固学生对于相关运算法则的记忆。例如,在讲解两个负数相乘得正数这一知识点时,教师就可以应用有效的实例:某火车以每小时30千米的速度向北京驶去,其中路过甲车站,请问此后三小时火车在车站的哪一边,离甲车站几千米。接着教师再要求学生列出算式(-60)×(-3)=180,帮助学生认知相关规律,使学生自主发现规律。让学生从此例题中总结列出相关算式的具体方案,帮助学生认识、使用这些既有具体性又包含着一定趣味性的知识。

三、要求学生说清具体的运算步骤

在学生了解了一些基本的运算法则以及运算规律之后,教师需要培养学生正确运算、正确寻找规律的能力。当然,教师也不能够仅仅依靠单方面的题海战术,大多数时候,题海战术往往都会让学生出现一种厌倦现象。教师要重视规律应用,让学生能够说出具体的运算步骤,使学生能够针对具体的运算步骤说出每一步运算步骤中蕴含的道理,加强学生具体的知识理解运用。

例如,在教学某道题目-4.5-(+3.25)+(-2.40)时,教师就可要求学生写出如下两步:原式=-4.5-3.25-2.40。要求学生在运算式子写出之时说明相关的知识。原来这个式子中蕴含的第一步就是减法法则,并将其写成一种有效的代数和模式,而第二步则是运用同号加法法则把这几个数给加起来。在引导学生说出相关概念时,教师需注意整体评价方法的灵活多变,让学生在自己了解的基础之上开始总结。要求学生在各类思维变通过程中寻找到一种最优化的解题方案,最终帮助学生了解知识,让学生根据自我特点寻找到一条属于自我的特殊、有效学习方法。在学生说完基本的运算方法之后,教师还要注重评价模式的灵活多变,只要学生回答正确,教师就要给予学生正确评价,让学生在课堂学习过程中获取更多自信心。

在素质化教育改革升级的今天,教师要注重整体教学模式的变革,不能够仅从学生的表层理解开始入手,教师还应该注重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整体思维发展,给予学生更多表现自我的机会。从学生学习过程中的一些细微之处开始出发,扎扎实实地打牢学生的学习基础,注重学生的实际运算能力,让学生在自我学习过程中了解初中数学这样一门独具趣味性的学科。最终锻炼学生的相关思维,打好学生的基础,提高学生的综合运算能力。

参考文献:

[1]周立志.浅谈《有理数》教学中数学思想方法的渗透[J]. 学园,2011(1):135.

[2]江沙.浅谈初中数学有理数的混合运算教学优化[J].新课程(中学),2018(10).

编辑 王彦清

猜你喜欢

有理数初中数学学生
学生写话
“有理数”综合检测题
“有理数”易错题专练
“有理数”导学
例谈数学教学中的“顿悟”
初中数学高效课堂的创建策略
学案式教学模式在初中数学教学中的应用
培养团精神,开展合作学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