协同区域数字经济产业发展的高职院校产教融合人才培养探索
2020-12-23徐天杰
徐天杰
摘 要:本文针对目前张家港市聚焦数字经济建设,打造工业互联网和“互联网+”产业孵化培育的产业生态体系,提出高职院校电子商务专业如何进一步通过政策引领、服务对接,培育一批服务于地区企业市场前端的运营、营销推广以及综合型高级管理人才,为产业互联网与数字经济发展提供有效的支持。
关键词:数字经济,高职院校,专业设置,优化路径
0 引言
2017年,国务院颁布的《关于深化产教融合的若干意见》提出:“构建教育和产业统筹融合发展格局”,“推动学科专业建设与产业转型升级相适应,建立紧密对接产业链、创新链的学科专业体系”,“促进产教供需双向对接”。2018年,国家发改委在《关于发展数字经济稳定并扩大就业的指导意见》中指出,当前和今后一段时期,要大力发展数字经济稳定并扩大就业,促进经济转型升级和就业提质扩面互促共进。以数字经济为主要特征的综合能力竞争日趋激烈,积极推动数字经济的发展是新常态下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的新引擎和新动能。当前,张家港市通过不断提高传统产业数字化、智能化来重构产业经济发展模式,从而实现高质量发展、新动能转换的新型经济形态。因此,对于本地区高职院校的电子商务专业来说,协同区域数字经济产业发展以优化专业设置和人才培养模式成为当下亟需探索和研究的重要课题。
1 研究背景
张家港市在“赋能升级 智造港城”的智能制造、“互联网+”先进制造业的方针政策引领下,产业两化融合的道路不断推进。地区传统产业和互联网技术在技术、产品、管理各个层面相互交融、协同共生的同时,也给本地区高职电子商务专业在专业设置和人才培养上提出了新的要求。
电子商务专业的人才培养,必须坚持“以人为本,与企业接轨,强化培养专业核心能力和综合素质”的理念。沙洲职业工学院(以下简称“沙工”)电子商务专业是江苏省“十二五”高等学校重点专业(群)组成专业,为首批阿里巴巴跨境电商人才培养基地、张家港市电子商务人才培养重要基地。但是作为高职院校电子商务专业,由于信息、技术以及师资能力的滞后,导致传统的人才培养模式固化,无法跟上产业升级、企业人才需求的步伐,人才培养过程中存在着理念与实践脱节、技能与需求脱节等问题。因此,协同本地区数字经济产业发展、工学结合、产教合一,是电子商务专业优化专业设置、提升教学质量的必由路径。
2 张家港市两化融合数字经济背景下企业人才需求状况调查
张家港市电子商务有着良好的区位优势和产业基础,政府与行业协会积极引导多种模式电子商务产业,形成了具有区域特色的电商产业群,推动了商贸新业态发展。笔者通过实地走访张家港电子商务产业园、市工信局、本市实体及相关电商企业,以及针对沙洲职业工学院举办校园招聘会的到场招聘企业访谈,发放调查问卷280份,有效回收237份,有效回收率为84.6%。问卷调查主要围绕企业的经营状况、用人需求、电商人才的素质要求、人才培养建议几个方面,最后通过对数据的统计处理分析得出以下结论。
2.1 电商岗位能力复合型要求高,人才缺口大
调查结果显示,86.9%的企业有电子商务的人才需求。电商运营人才的缺口为85.6%,是企业目前需求量最大的岗位;其次为技术型人才(包括IT、美工、运营),缺口占65.8%;推广营销人才(客服、新媒体、电销)的缺口占32.1%;供应链管理人才缺口达35.4%;产品策划与研发人才缺口达38.8%;综合性高级人才缺口为45.1%。其中,有62.4%的企业认为目前人才短缺的主要原因为招聘难度大,主要原因为传统的电子商务专业课程设置已经难以满足目前企业的复合型岗位能力要求,企业不得不放宽招聘要求,并在岗前培训上投入大量的精力和成本。
2.2 人才流動频繁,企业人力资源管理成本增加
针对目前的电商人才薪资水平,3000~5000元/月的占58.6%,5000~8000元/月的占32.1%,8000元/月以上的占9.7%。在调查问卷中,针对企业目前的人才状况,有48.5%的企业选择了人才流失率高这一因素。从应届毕业的薪资收入调查来看,90.7%的企业选择愿意开出的起薪为1500~2500元/月。在针对应届毕业生的调查中,多数毕业生选择的理想起薪为3000~4000元/月。由此可见,薪酬是企业人才选择离职的、特别是应届毕业生无法扎根企业的主要原因。然而,根据统计,参与调研的电商企业有21.9%为初创型企业,37.1%是传统工贸企业的电商部,尚未步入运营正轨或者产生赢利点。对于人才薪酬和员工培训的投入,这部分企业倍感压力。
2.3 企业发展方向决定人才培养方式的多样化
调查显示,有32.1%的企业主营跨境电商业务,39.6%的企业有意向发展跨境电商业务,体现了张家港市传统外贸企业在当前的国际形势中正在主动寻求业务的转型,这也给人才培养提供了方向。对于岗位能力要求,电商平台运营(94.1%)、跨文化沟通能力(77.2%)、商务数据分析(75.5%)分别排在前三位。对人才培养模式的选择的调查结果显示:校企合作育人,学徒半工半读(83.1%),校企联合招生,联合培养(73.4);企业提供讲师,深入课堂教学(37.5%),电商订单班(1.3%)。由此可见,企业对产教融合的人才培养模式有着较强的尝试愿望,希望能够以多样灵活、校企双赢的方式参与高职院校在校学生人才培养计划。
3 构建高职院校产教融合人才培养模式的建议
3.1 以专业建设为导向,优化教学资源,构建人才培养方案
电子商务人才素质要求包括基础核心能力、综合应用能力和数据分析能力。在数字经济时代,新技术、新概念、新趋势在电商领域不断涌现,所以在课程建设中要充分考虑到课程的实战性和可操作性,将最前沿的知识理念融入到教学内容中。例如:移动电视、O2O社交电商、跨境电商的、云计算、VR、AR、AI等相关领域的内容资讯,都是电商业务开展的重要载体和发展方向。同时,在课程设置时要充分考虑学科间的关联性和整体性,避免课程间内容的重复交叉。相对应的课程体系框架、教学内容的取舍以及学时、学分的分配必须兼顾学生专业知识的“通用性”和企业知识“专用性”,符合学生认知规律,同时对接电商专业标准、行业标准和企业需求。
对于专业实训环节内容的教学安排,可以结合具体的电商平台、岗位、业务模式来设计打造实训内容。例如,沙工19级电商专业的认识实习过程中,引入了eBay“E青春”跨境电商人才培养项目,围绕“E导师、E课堂、E工场、E职场”四个重要板块,从行业发展方向、专业知识拓展、平台运营实操三个方面入手,旨在培养学生的“外语能力+外交能力+专业技能+综合素质”的跨境电商运营能力;此外,还邀请了专注本地农产品品牌策划、包装设计带货直播的杰夫电商,针对农产品直播的热门领域,向学生介绍了视频直播带货的电商模式,旨在培养学生的新媒体运用能力和本地化电商资源开发意识。
3.2 以产教融合为视角,创新校企合作模式
產教融合必须有明确而可行的方案、切实的财政计划管理、完善的成果转化和评价体系。鼓励本地企业,特别是通过引企驻校的方式扶持初创型企业,通过学校的校内外实训基地的开发和校内创业园的建设,给企业提供人才、资源和专家咨询等服务。同时,企业基于实际业务的技术、管理、运营模式和发展思维也能引领学校专业发展的理念。围绕校企合作制定人才培养方案,围绕校企资源共享、优势互补、合作共赢的目标,立足于让学生获取更多实践机会,使企业获得稳定的具有较强专业技能的人才。要努力解决校企合作质量不高、学生在生产技能环节的融入太浅、教师、企业和学生之间对校企合作的认识不一致等问题。在具体的落实过程中,将专业课程建设方案、教学改革措施、人才培养目标及时对接行业、企业的发展方向,为校企深度合作提供制度保障。
2016年起,在张家港市商务局的牵头下,沙工经济管理系与苏州涵一科技网络校企通过场地、资源、学校人力资源合作等方式,共建跨境电商实训基地。合作以“实训+聘任+就业”模式为基础,基于“速卖通”、“Wish”平台的跨境电商业务的主导项目,通过专题培训、实战孵化、以一带多形式,致力提高在校大学生的“互联网+”创新创业专业实战技能,孵化创业团队,为本地中小型企业定制打造跨境电商团队。将近4年的合作,这一校企合作为基础的初创型跨境电商企业走向了规模发展的道路,也为学生提供了实训、实习和就业的机会。在此期间,有多位学生被“速卖通”平台聘为官方讲师,并且在官方授权下前往本地企业和学校展开跨境电商运营的讲课培训。此外依托校企合作和大学生实践创新项目,沙工学生的创业团队在张家港本地裂变了3家跨境电商初创企业。
4 结语
在数字经济时代,电子商务的人才培养必须紧跟地方数字经济产业和生态系统的主导方向。课程建设的构建要服务于企业业务模式的创新和产业智能化,紧跟平台型企业跨界融合发展的态势。专业发展要积极对接本土平台企业,通过与张家港电子商务产业园、各类电商企业和实体转型企业的深度合作,基于本地产业优势和学校资源优势实现重点突破,沿着数字经济生态链深耕,互补发展,形成人才培养的良性发展模式。
参考文献:
[1]邬鹏翚,周秀英.数字经济新时代高校应用型电子商务人才培养研究[J].人才培养,2019(06):76-7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