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带一路”发展中国家技术培训与地方高校研究生教育国际化路径的探索
2020-12-23张宇胡尚连
张宇 胡尚连
摘 要:发展中国家技术培训是中国政府科技援外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帮助发展中国家培养专业技术人才,促进发展中国家的科技水平提高,加快双方科研创新主体务实合作的步伐,培育双方专业技术人员的科研合作关系,是促进双方利益的高水平融合。
关键词:一带一路;发展中国家;技术培训;研究生教育;国际化
0 引言
多年来,中国在致力于自身发展的同时,始终坚持向其他发展中国家提供力所能及的援助,旨在实现共同发展、合作共赢。发展中国家技术培训班是科技援外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科技部坚持从国家利益出发,服务国家总体外交战略,紧密围绕国家国际科技合作的整体部署,从1989年起,国家科技部每年支持国内企业、高校和科研机构举办发展中国家技术培训班。实施“一带一路”战略以来,国家科技部充分发挥发展中国家技术培训班的重要作用,加强战略谋划和统筹协调,大力推进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的合作,注重与国家科技创新重大需求的衔接与配合,改革优化培训方式、加大支持力度,稳步推进深层次科技合作,务实推进与广大发展中国家的科技合作与人文交流。通过开展先进适用技术培训,也加快了双方科研创新主体务实合作的步伐,培育了双方专业技术人员的科研合作关系和个人情谊,促进了双方利益的高水平融合。
1 推进共建“一带一路”教育行动,凝练学校特色优势学科,承办国家科技部发展中国家“畜禽养殖加工及废弃物处理技术培训班”
推进“一带一路”建设的举措,加强与沿线国家教育和人文交流的新要求,地方高校必然要同沿线大学、科研机构及实力雄厚的企业加强国际合作,积极参与全球或区域性的多边科技合作。将“一带一路”沿线大学、研究机构和大型企业三个维度整合起来,在科学技术共同体的基础上形成利益共同体,为“一带一路”建设提供重点培育基地,创建出国际交流与合作的品牌,提升地方高校服务于区域经济社会发展的能力。同时也为导师和研究生、留学生提供一个更好的国际交流与合作平台。
畜牧业在“一带一路”发展中国家的经济结构中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一带一路”发展中国家畜牧区经济收入主要依赖于传统的农牧业生产,在农业总产值中牧业约占40%以上。长期以来,发展中国家的畜牧业以“逐水草而居” 为主要经营形式。畜牧业生产以自给消费为主,畜牧业加工产品商品率低,肉奶商品率只有10%-20%。畜牧业发展的市场化、商品化程度低,“一带一路”发展中国家农牧民人均年纯收入不到1000美元,相当于发达国家平均水平的30%左右。“一带一路”发展中国家现代畜牧业科技进步的主攻方向是:以市場为导向,围绕发展具有本国优势特色的畜牧业,重点开发集约化规模化现代养殖技术、特色产品加工技术、资源综合利用技术、保鲜储运技术和电子商务等现代营销网络技术,用先进实用技术武装现代畜牧业发展的各个环节,不断提高整个产业链的科技含量和最终产品的档次。大力加强现代畜牧业科技推广工作,提高畜牧业科技成果转化率和推广效率。加强人才培养,从畜牧业国际化需要出发,培养一批高级畜牧业技术推广人才、高级畜牧业管理人才、畜牧业科技企业家。因此,针对上述“一带一路”发展中国家现代畜牧业发展的关键问题,开展畜禽养殖加工及废弃物处理技术培训非常必要。
西南科技大学所在地四川省是中国的养殖大省,地跨青藏高原、云贵高原、横断山脉、秦巴山地、四川盆地等几大地貌单元,气候多样;畜禽养殖种类多样、养殖模式多样,在技术上形成了丰富的经验和优势。该校具有70多年的办学历史,学校涵盖畜牧学、农学、生物学、食品科学与工程、环境科学与工程等学科,已建有生物学、环境科学与工程等一级学科博士点和一级学科硕士点,农业专业硕士点(养殖领域、食品加工领域)和农业科学技术研究院,设有畜禽养殖产业化技术研究所、家兔研究所、食品研究所等研究机构,在畜禽养殖、加工及废弃物处理领域中形成了技术优势特色。
近年来,学校高度重视国际交流交流合作,已经与美国、英国、日本、德国等20余国家和地区建立良好合作关系,常年派出科技人员和交换生共数百人,2017~2019年在“一带一路”等30余个发展中国家招收留学生近千人。在农业领域,已经与新西兰、美国、日本、巴基斯坦、西班牙、澳大利亚等10余个国家的著名大学、科研机构及知名企业开展科研与教育合作,建立了长期稳定和高层次的国际科技合作渠道,具备较强的国际技术培训能力和丰富的国际合作经验。经申报、评审,成为国家科技部发展中国家“畜禽养殖加工及废弃物处理技术培训班”承办单位。
2 “一带一路”发展中国家畜禽养殖加工及废弃物处理技术培训与地方高校研究生教育国际化
2.1 “一带一路”发展中国家畜禽养殖加工及废弃物处理技术培训在推进共建“一带一路”教育行动的重要作用
一是促进“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畜牧产业发展,提高其“一带一路”发展中国家畜禽养殖水平。解决畜禽养殖技术在不同国家推广过程中遇到的技术难题,传授畜禽养殖、疾病诊断治疗、生产加工及屠宰废弃物处理的理论和技术。通过养殖畜禽增加收入,进一步提高食品安全质量意识,提升废弃物循环利用和环境保护的能力,促进“一带一路”发展中国家畜禽养殖产业的可持续发展。
二是促进畜禽养殖加工及废弃物处理技术推广,向“一带一路”发展中国家的畜牧专业技术人员、政府中相关畜牧生产及技术管理高级官员、高校畜牧专业学生等进行动物养殖、畜产品加工、废弃物处理的先进理论讲授与先进技术培训,使其真正掌握养殖领域的核心技术,从而增强其自主生产能力,向“一带一路”发展中国家推广中国的养殖关键技术和中国养殖制造设施。
三是促进我国养殖、加工产业技术转移及新优品种的出口,加强国际合作与交流,增进与发展中国家的友谊,推动我国与“一带一路”发展中国家,特别是我周边国家深层次的科技合作与交流,鼓励我国养殖、加工、废弃物处理与资源化利用领域的重点科技企业和高校、科研院所走出去。
2.2 “一带一路”发展中国家畜禽养殖加工及废弃物处理技术培训为地方高校研究生教育国际化提供了新途径和新平台
一是将“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畜禽养殖加工及废弃物处理技术相关的专业技术院校、研究机构和农牧业三个维度整合起来,在科学技术共同体的基础上形成利益共同体,为“一带一路”建设提供了重点培育基地,创建出国际交流与合作的品牌,同时也提升了地方高校服务于区域经济社会发展的能力。相关学科的研究生导师也在参与相关国际科技合作项目的过程中,加强了与“一带一路”高校、科研院所、国际组织的深度合作,进一步开拓国际视野,确立追赶目标,找出发展差距,明确发展路径,提升国际化水平。
二是组建国家科技部发展中国家“畜禽养殖加工及废弃物处理技术培训班”专任教师队伍,整合学校农学院、生命科学与工程学院、环境科学与工程学院、农业科学研究院、西南科技大学(铁骑力士)畜禽养殖产业技术研究所等的教师、研究人员与企业技术队伍,采取“大学+企业”的组合方式,其中骨干教师49人(教授20人、副教授18人、博士11名),专职管理3人,技术管理4人。参与培训的教师半数以上具有海外学习和交流的背景,均具有较高的理论水平和丰富的教学经验,长期深入畜牧业第一线,具有丰富的实践操作能力。他们通过在国际化教学模式、国际化教材选用与编写、国际化课程设置等方面的深入研究,探讨“一带一路”发展战略的国际化人才培养课程,引进国外优质课程,加大课程创新力度,拓展培训人员的创新思维能力。增设国际性交流会议,培养学员的国际化视野,从而了解本学科和专业的前沿科学技术,通过开展“一带一路”沿线国家专业技术人才的培养与合作,构建出一支具有较强的国际化教学能力,能够适应教育国际化形势的创新型教师队伍。
三是加强“一带一路”高校、科研院所、农牧业企业的深度合作,积极拓展新的国际合作交流资源,探索中外师生互换、学分互认、学位互授等研究生教育国际化的新模式,依据办学特色、区域经济社会发展需要和合作国家对高层次人才的需求,招收符合要求的留学研究生,坚持出进并重,促进中外双向留学,实施“留学国内”与“留学国外”的双向交流计划,为“一带一路”战略培养出一批高水平、高层次的国际化专业技术人才。3年來,来自“一带一路”沿线的10余个国家科研机构、教学单位、农业公司、政府农业管理部门,从事畜禽养殖加工及废弃物处理方面的专家、学者、政府官员和企业主管等近百人参加了培训。在培训中,传授动物养殖、加工及其废弃物处理先进适用技术10余项,与受培训学员所在国家相关部门、行业、高校等签署相关合作协议20余项,其中送培留学研究生、博士研究生100余人次,接收交换生100余人次,交流互访教师和研究人员100余人次,为导师和研究生、留学生提供了一个更好的国际交流与合作平台。
3 结语
通过连续承办国家科技部发展中国家“畜禽养殖加工及废弃物处理技术培训班”,借助学校优势资源,凝练地方高校优势特色学科,拓展了办学途径,拓宽了国际合作与交流范围,扩大了国际化影响。
参考文献:
[1]王文营,李钧,田野.承担科技部面向发展中国家技术培训项目的实践与思考[J].医学教育管理,2017,3(S01):145-147.
[2]马志云,刘云,杨国涛,等.国家愿景下“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可持续发展路径研究[J].中国科技论坛,2020(08):177-188.
[3]陈杰.“一带一路”背景下的我国对外援助[J].新经济,2020(08): 64-68.
[4]周小林,迟婧茹,杨云.中国对外科技援助实施模式与建议[J].科技中国,2020(01):36-4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