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看见文字深处的秘密

2020-12-23沈莉莉

新课程·上旬 2020年41期
关键词:深度阅读阅读方法

沈莉莉

摘 要:文本是有深度的,阅读是有层次的,初中阶段的阅读应当超越基础性阅读达到理解性阅读。教师应在阅读活动中使用一些有效的阅读策略和方法,从而达到阅读的更高层次。

关键词:阅读方法;深度阅读;阅读层次

初中阶段的阅读有小学阶段的阅读做基础,应该超越基础性阅读,在“咀嚼”“消化”文本的过程中深入理解文本,发现文本深邃的意蕴和独特的形式,从而达到阅读的更高层次。如何使用阅读方法,促进深度阅读,我在教学李煜的《相见欢》时尝试了以下几种策略。

一、揭示矛盾,激发探寻的动力

学生在阅读过程中产生的认知矛盾是激励学生进一步探寻文本的动力。教师可以充分利用好课内外资源,揭示文本与生活、文本与文本、资料与文本以及文本内部的矛盾,各个资源间的差异可以促使阅读有效地发生,促进学生积极主动地向文本深处探寻,从而发现文本的独特性、丰富性。

在《相见欢》的教学中,如何体会“无奈”二字的内涵,就可以用激发文本内部矛盾的方法。在“背景介绍”的时候,学生体会到词人的愁与普通人的愁是不一样的,是君王的离愁,词人的内心如同蓄满了水的池塘,装满了亡国之痛、亡国之恨、误国之悔、故国之思,无法排解。但是词的开头却很封闭,学生先前的认知与文本文字构成了矛盾,这样的矛盾会使学生产生疑惑:为什么会这样呢?词人不应该有很多愁闷需要倾吐吗?带着这样的疑惑与矛盾心理再去仔细体会,就会发现“无言”的背后是词人更为深广的愁闷,心有千言,却无人可言,无处倾诉,无法言说,表面的无言是深层的凄凉、愁苦、悲哀。矛盾加深了学生原有的认知,让学生贴近文本,有了新的发现,领悟到文字之下的深意与妙处,这时候,深度阅读也就真正实现了。

二、提出问题,领悟写法的深邃

童庆炳先生说:“一部小说的题材并非特别重要,重要的是怎么写。”言说方式和言说内容同样重要,在学生体会不到、不容易看出、不理解或者容易忽略的写法方面提出问题,有助于学生在问题的指引下弥补阅读缺陷,关注平时阅读所忽略的写法,从写法出发可以发现文本隐含的秘密,加深对文本的理解。

在理解“剪不断,理还乱,是离愁”这一名句的时候,学生凭感觉可以体会到离愁的深广,但是还不能体会词人写法的妙处。这时候老师可以让学生再读一读,提出一个问题:愁怎么可以剪,怎么可以理?学生就发现这个看似没有道理的说法背后原来隐藏着一个比喻——将“离愁”比作了无法解开的丝,而“丝”又会让人想起另外一个字“思”。丝可以剪断,思不可以;丝可以理,思无法理,无从理,思又比丝更为纷繁、杂乱,这个比喻含蓄而巧妙。对于文本“无理之处”的提问,既让学生看到了文字背后的修辞之美,又让学生体会到了語言内部的情感之沉。

三、对照比较,发现文本的个性

同一种表达在不同的语境里会有不同的意思,同一个形象在不同的文本里会有不同的内涵,同一个故事在不同的作家笔下会有不同的取舍,将这些包含异同的文字对照阅读,会让学生更容易看到文本之间的相互联系和差异,从而加深对“这一个”文本的理解。

“独上西楼”中的“独”与“独往湖心亭看雪”中的“独”是相似的,可以在联系中体会“独”的深刻与孤寂;“剪不断,理还乱,是离愁”中的“愁”与“我寄愁心与明月”中的“愁”是相异的,可以在比较中看到两颗不同的心灵。打开一个文本,意味着打开了一系列的文本,用好文本之间的关联与差异,为课文文本的阅读提供对照,有助于阅读的深入。比较不仅发生在文本之间,还可以是学生经验与作者经验之间的比较:那枚月亮在我们的眼里可以“如舟”“如眉”,可是为什么在作者的眼里它偏偏“如钩”呢?“月如舟”是轻快,“月如眉”是漂亮,而“钩”给人的感觉是冰冷的、孤独的,这是词人眼中月的形象,这一轮残月勾起了词人对往日的怀想,对曾经的悔恨,对故国的相思。学生在比较中才会明白“如钩”这个比喻的内涵与精妙。微小的语言蕴含着深沉的情感,隐藏着通往作者心灵的密码。

四、回归本源,细读选择的精妙

回归本源,用孙绍振先生的话来讲就是还原,其操作过程是把“作者未曾创造的原生状态想象出来,与作品现存状态对比,把作品还原到它历史的、个体的建构的过程中去”。作家在写作的过程中,必然面临着很多选择,哪一种文体最能表现内心的情思,哪一种写法最能容纳丰厚的意蕴,甚至哪一个字最能切合自己的心境。回归作家创作的过程,就可以发现这一种文体,这一种叙述,这一个字的妙处,文章深邃的情感、丰富的意蕴就隐藏在这样的选择里。

例如,这首词当中的“梧桐”也是值得引导学生细细琢磨的,看似简单的字眼里可能蕴含着丰富的内容。按照常理,深深的院子中应该不只有一株梧桐,肯定还有其他的树木花草,比如玉兰,比如柳树……但是为什么作者只提到了梧桐呢?仔细想想,是因为梧桐与词人的遭遇最为相近:夏天的梧桐是繁茂的、苍盛的,如同曾经的美丽与繁华;一朝入秋,一夕成囚,便是天下皆秋,一生为囚。秋天的梧桐是凄切的、悲凉的,正如失去了自由,幽囚在深院中的自己。追随创作的过程,阅读就会化被动为主动,引领着阅读向深处探寻。

对于一篇文本的阅读应该综合运用多种方法,看到文本的多个角度,深入文本的多个层次。朱自清先生将阅读的方法比作“夜行的电棒”,有了很多“夜行的电棒”,学生就可以省去在黑暗中摸索的茫然,在电棒的照明下看见文本深处的秘密。

编辑 郭小琴

猜你喜欢

深度阅读阅读方法
书香阅读 心灵成长
提高高中生英语阅读能力的策略
戴着镣铐起舞
引领学生深度阅读“三步法”
高中语文深度阅读的探索与实践
谈初中语文教学中的深度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