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浅析南宋官窑陶瓷艺术创作的影响因素

2020-12-23胡蔚波

文物鉴定与鉴赏 2020年11期
关键词:礼制艺术风格

胡蔚波

摘 要:南宋官窑瓷器受到两宋深厚文化底蕴的影响,形成有别于其他年代瓷器独特的美感,以其高雅大气的造型和莹润如玉的釉色而留名于世。文章结合南宋官窑瓷器的艺术风格,从帝王喜好、推崇礼制、理学思想、制瓷工艺等方面浅谈南宋官窑瓷器拥有如此独特风格的原因。

关键词:南宋官窑;理学思想;礼制;艺术风格

1 南宋官窑的由来

靖康之难后,宋高宗赵构避逃东南,定都临安,建立南宋政权。为了满足宫廷的需要,又承袭旧制,集中了南北的精工巧匠,在杭州凤凰山设立修内司官窑,并在乌龟山八卦田郊坛下附近另建新官窑,专门烧造宫廷和达官贵人需要的青瓷。这就是历史上所说的南宋官窑。南宋官窑是北宋汴京官窑的延续,烧造出的瓷器具有北宋官窑瓷器造型古朴典雅的特点,同时又因吸收了当地龙泉窑的制瓷工艺和技术,瓷器呈现出薄胎厚釉、如玉似脂的效果,表现出极高的艺术造诣。

关于南宋官窑最早的古文献记载,是南宋叶寘的《坦斋笔衡》和南宋顾文荐的《负暄杂录》。现引用《负暄杂录》一文:“宣政间,京师自制烧造,名曰官窑。中兴渡江,有邵成章提举后苑,号邵局。袭旧徽宗遗制,置窑于修内司,造青器,名内窑。澄泥为范,极其精致,油色莹澈,为世所珍。后郊下别立新窑,亦曰官窑,比旧窑大不俟矣。”①文中记述了南宋官窑的形成背景和烧造工艺,表现了南宋官窑青瓷的艺术风格和地位。此外南宋赵彦卫所著的《云麓漫钞》中也有关于南宋官窑的记载:“青瓷器,皆云出自李王,号秘色。又云出钱王,今处之龙溪出者,色粉青,越艾色……近临安亦自烧之,殊胜两处。”②文中虽未提及“南宋官窑”这一名词,但是将这种青瓷器与唐代和五代的秘色瓷相提并论,且夸赞其“殊胜两处”,可见南宋官窑地位之重。

2 南宋官窑瓷器独特的艺术风格

南宋官窑瓷器造型古朴大气、端庄典雅,釉色莹润如玉,具有金丝铁线的瑕疵之美和紫口铁足的意趣之美③。南宋官窑瓷器以造型见长,设计遵循了南宋宫廷儒家思想的审美理念,推崇古朴的质感,其中仿古瓷器最引人注目。南宋官窑瓷器参照商周时期的青铜器器形进行设计,结构规整,比例协调,线条流畅,将商周时期青铜器古朴端庄的器形文化体现得淋漓尽致。

南宋官窑瓷器擅长以釉的色泽和质感来凸显艺术美感,其釉色主要为粉青色,也有灰绿色和黄绿色色调的,因采用了薄胎厚釉的技术,釉色统一呈现出类似于璞玉般莹润的效果,具有良好的乳浊性。

而且南宋官窑制瓷匠师还继承了北宋汝官窑美化器口的艺术传统,在胎土中加入了含铁量很高的紫金土。待瓷器烧成后,在釉层较薄的器口和无釉的器足处就会暴露出胎体本来的颜色,呈灰黑色或紫黑色,这也就是常说的“紫口铁足”。在明曹昭《格古要论》中就有相关描述:“宋修内司烧者土脉细润,色青带粉红,浓淡不一。有蟹爪纹、紫口铁足。色好者与汝窑相类。”④

此外南宋官窑瓷器釉面多有天然形成的裂纹,如冰裂纹、蟹爪纹、鱼子纹等,明高濂《遵生八笺》记载:“纹取冰裂鳝血为上,梅花片墨纹次之,细碎纹,纹之下也。官窑质之隐纹如蟹爪,哥窑质之隐纹如鱼子,但汁料不如官料耳。”⑤这种裂纹原是制作过程中工艺处理不当导致的瑕疵,却意外地觉得很是精美,于是改良工艺技术,控制釉面裂纹的大小和走向,经过人工染色,最终呈现出金丝铁线的开片之美。

3 南宋官窑瓷器艺术风格形成的原因

3.1 帝王喜好的结果

南宋官窑是专门为宫廷烧造陶瓷用器的部门,这种宫廷用瓷多由宫中画师画形,专门官员监督陶工烧制,烧成之后经过重重筛查,最后才进入宫中供皇室日常或祭祀所用,整个制瓷过程无一不渗透着帝王的审美和喜好。而南宋是个理学为主流思想的社会,南宋数位皇帝均推崇理学,如在位四十年的理宗赵昀一直希望理学能成为官学,理学中包含的格物致知、道德人伦、审美思想深入每个帝王内心,南宋官窑陶瓷艺术设计也自然受到影响,并不像唐三彩那般追求华丽的纹饰和艳丽的色调,而是以古朴端庄的造型和似玉清雅的釉色取胜,“宋瓷简单优雅,却没有淡乎寡味,而是华丽之后的淡然”①,体现着理性之美。

3.2 理学思潮的影响

南宋官窑瓷器独特的艺术风格的形成,与当时社会奉行的理学思潮密不可分。宋王朝的建立,结束了安史之乱混乱的局面,暂时获得了一个和平时期,经济得到了一定程度的复苏和发展,但也大不如唐代鼎盛,再加上北方辽、金不断侵扰,到了南宋,内忧外患局面也未曾好转。在这种情况下,以封建三纲五常为主要思想的理学逐步发展起来,成为当时主流思潮。在这种思潮的影响下,人们的审美观念也相应发生了变化,在艺术风格上讲求清雅单纯,追求一种“天工与清新”的浑然天成的自然美②。这便形成了宋瓷对于内在寓意的追求,反唐代华丽富厚之风,不崇尚艳丽的釉色和繁杂的纹饰,只简简单单地展露似玉质感的乳浊釉和天然形成的裂纹,追慕一种静穆幽雅、柔和晶莹、似玉胜玉的艺术意境。

3.3 推崇礼制的结果

商周时期礼制就是法规,必须严格遵守,不能有丝毫的僭越。但随着朝代更替,礼崩乐坏,礼制秩序混乱不堪。北宋时期为了适应新的社会形式,重振朝纲,执政者致力于重建以青铜器为代表的夏、商、周三代的礼乐制度。南宋时期的复古之风便是从北宋时期继承而来,但是经济实力不允许像北宋那样大置铜礼器,便以陶瓷器替代,因此宫廷官窑瓷器的造型艺术创作中便融入了“尧舜之典”“夏商之礼”这样的拟古思想。我们通过观察郊下坛窑址中发掘出土的陶瓷礼器和祭器,如鼎式炉、鬲式炉、簋式炉、贯耳瓶、觚、尊等③,发现他们都与商周时期青铜器、玉器的造型很是相像,虽体积不及,但是对内在神韵的把握是恰到好处。

3.4 制瓷技术的提高

当然南宋官窑瓷器想要达到如此精美的艺术效果,自然离不开精湛的制瓷工艺,无论是制瓷原料的选择还是后續的烧造环节,无一不蕴含着南宋官窑匠师们的心血和智慧。对出土的瓷片进行取样分析,得知南宋官窑的坯胎是以瓷石为主要原料,同时含有一定比例的紫金土④,这种原料构成不仅大大增加了胎体的抗变形能力,而且造就了南宋官窑瓷器“紫口铁足”的独特艺术风格。在釉料选择上也十分讲究,改高钙釉为石灰碱釉,增强了釉的黏稠度,使得釉层能够厚而不流。同时又创造出素烧和多次上釉相结合的制瓷工艺,使得烧造出来的瓷器能够呈现出柔润如玉的质感。并且巧妙地运用了本来是烧造事故的“开片”,开创了纹片釉,人工控制纹路走向,施以色彩,创造出“金丝铁线”装饰手法,呈现出本质的、自然天成之美。

南宋官窑制瓷匠师以高超的制瓷工艺,将古朴大气的造型、温润如玉的釉色以及独特的“金丝铁线”“紫口铁足”和谐地统一于瓷器之中,使之成为中国古代瓷器中的精品,被后世相传。

4 结语

南宋官窑青瓷集端庄古朴的造型、温润如玉的釉色、浑然天成的开片等艺术特征于一身,这种艺术内涵正是当时社会文化的精神写照。宋人把他们对于美的理解和对于宇宙的感悟,融合进瓷器文化之中,使得南宋官窑瓷器成为中国古代陶瓷史上的瑰宝和珍品。

参考文献

[1]叶佳星.南宋官窑釉色艺术与工艺研究[J].中国陶瓷工业,2014(4):25-27.

猜你喜欢

礼制艺术风格
张阶平水彩画的艺术风格研究
西周礼制城市规划思想对后世都城建设的影响探析
毛焰艺术风格中的自我表达
17世纪中西方绘画艺术风格的比较研究
给现代人参考的古代礼仪
18世纪 新古典主义艺术风格 庄重与理性
礼制规范视域下唐代陵户的设置
浅谈东北人艺时期对于辽宁话剧发展之深远影响
土默特地区礼制的研究状况与研究价值简述
中国上古礼制中衣服所具功能与灵魂附归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