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愤不启 不悱不发
2020-12-23赵华
赵华
【摘 要】 《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中指出:“教师教学应该以学生的认知发展水平和已有经验为基础,面向全体学生,注重启发式教学和因材施教。”因此,在数学教学中,教师应该转变传统课堂“灌输式”教学方法,构建“启发式”教学模式,促进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发展。基于此,本文以初中数学教学为例,针对启发式教学模式的构建方法与实施途径展开论述。
【关键词】 初中数学;启发式;教学模式
在教学中,教师应该让学生进行充足的思考,再给予适时的启发,而不是直接将知识、观点和思想“灌输”给学生。在本文中,笔者以孔子的教育思想为参考,以《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为指导,尝试通过课堂提问、創设情境、任务驱动等途径,实现启发式教学模式的构建。
一、课堂提问,引发思考
在初中数学教学中,如果教师一直以“讲”为主,那么学生只能跟随教师的思路被动学习;相反,如果教师能够做到“讲”“问”结合,将能够使学生受到启发、产生思考。因此,教师应该善于结合教学目标和教学内容,巧妙设计课堂问题,以提问为契机,实现启发式教学模式的构建。
例如,在学习“绝对值与相反数”的时候,教师可以通过以下问题,启发学生展开关于“相反数”概念及求解方法的思考:(1)请大家把下列数字在数轴中表达出来:10,6.2,,3,-10,-6.2,-,-3,并观察这些数在数轴上的排列有什么特点?(2)请求出上面数字的绝对值,并观察它们的绝对值有什么特点?(3)如果现在老师告诉大家,在上面这些数字中,10与-10互为相反数、6.2与-6.2互为相反数、与-互为相反数、3与-3互为相反数,那么大家能够总结出“相反数”的概念吗?(4)大家能够根据刚才的学习与思考过程,总结出求“相反数”的方法吗?……教师通过课堂提问,使学生在问题的启发下逐渐对于“相反数”的表达方式、概念及求解方法展开思考,从而变被动学习为主动学习,实现启发式教学模式的构建。
二、创设情境,启发思维
学生在抽象而孤立的学习情境中,思路会受到限制,兴趣也难以得到激发。如果教师能够为学生构建兼具开放性、启发性、趣味性与生活化的教学情境,将能够达到拓宽学生思维、引发学生思考的目的,从而以问题情境为平台开展启发式教学。
例如,在学习“统计图的选用”的时候,如果教师直接讲解各种统计图的特点以及选用的技巧,那么学生只会按照教师的要求机械地选择统计图,并不能展开充分的联想与思考,这明显不符合“不愤不启,不悱不发”的教学理念。教师可以为学生创设以下贴近学生日常生活、符合学生兴趣爱好的问题情境,从而启发学生的思维、引发学生的思考:
(1)下面的表格是我们班本学期三次语文阶段性测试的成绩汇总,请大家选择合适的统计图,体现我们班本学期语文成绩变化情况以及最后一次考试中不同分数段在总体成绩中所占的百分比。
(2)下表是我们班级40名同学某月零用钱的状况,请大家选择适当的统计图,反映这40名同学零用钱的分布情况。(单位:元)
“成绩”与“零用钱”都是学生关心的话题,关于“成绩”与“零用钱”的统计结果也都是学生感兴趣的。因此,教师通过创设这种问题情境,能够最大限度地启发学生思维,实现启发式教学模式的构建。
三、任务驱动,鼓励探究
当教师采用任务驱动法开展教学的时候,能够让学生进行充分的交流与讨论,使学生之间互相启发与引导,从而达到“不愤不启,不悱不发”的教学效果。因此,在初中数学教学中,教师应该善于采用任务驱动法,将启发式教学模式落到实处。
例如,在学习“合并同类项”的时候,教师可以为学生布置以下任务:首先,观察下面的单项式,尝试给它们分类:7x2y, -8xy2, -5, 2x2y, 9xy2, 6;其次,参照刚才给单项式分类的过程,尝试总结同类项的特征及概念;最后,总结合并同类项的方法及规律。学生通过对于单项式的观察与对比,尝试从系数、指数、字母等角度对单项式进行分类,并逐渐发现同类项的特征与概念,探索合并同类项的方法与规律。在这个过程中,学生会经历自主阅读、独立思考、合作探究、集体反思等多个过程,学习思路能够得到充分的启发,数学思维也能够得到充分的锻炼,从而使启发式教学得以构建。
【参考文献】
[1]李旭良.试论初中数学教学中的启发式教学思想[J].中学数学研究(华南师范大学版),2018(06).
[2]吴建军.启发诱导,萌动思维——“启发式教学”在初中数学课堂教学中的完善[J].数学教学通讯,2014(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