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异体输血对围手术期胃肠道恶性肿瘤患者免疫功能及生活质量的意义分析

2020-12-23付莹

中外女性健康研究 2020年21期
关键词:免疫功能围手术期生活质量

付莹

【摘 要】 目的:分析对围手术期胃肠道恶性肿瘤患者进行异体输血治疗对其免疫功能及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对本院在2016年7月至2019年7月收治的52例患者进行分组研究,对比组患者(n=26例)行自体输血治疗,讨论组患者(n=26例)行异体输血治疗,对比两组患者最终治疗效果。结果:讨论组患者治疗后凝血功能恢复情况好于对比组,P<0.05,统计学差异存在;讨论组患者治疗后不良事件发生概率7.7%低于对比组不良事件发生概率30.77%,P<0.05,统计学差异存在。术前1d、术后1d和术后7d的血清IL-2和血清PGE2相比无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对围手术期胃肠道恶性肿瘤患者进行异体输血治疗效果更佳,患者免疫功能恢复更好,且术后并发症较少,生活质量显著提升,故值得在临床医学中应用。

【关键词】 异体输血;围手术期;胃肠道恶性肿瘤;免疫功能;生活质量

血液是人体必不可少的物质,相关学者在进行研究当中已经指出对患者行输血治疗能够有效确保患者生命安全,因此当今临床医学中输血治疗已经成为一种常见治疗手段。有研究表明,对肿瘤患者行输血治疗不但能够有效改善患者贫血状况,同时还能够加速患者肿瘤细胞坏死,达到促进治疗的良好效果。但是,对患者行输血治疗时会导致患者出现免疫功能受到抑制现象,容易使得患者出现疾病复发,因此降低患者生存率[1-2]。对本院在2016年7月至2019年7月收治的52例围手术期胃肠道恶性肿瘤患者进行分组研究,对比组患者(n=26例)行自体输血治疗,讨论组患者(n=26例)行异体输血治疗,对异体输血治疗对其免疫功能及生活质量的影响进行详细分析,结果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对本院在2016年7月至2019年7月收治的52例患者进行分组研究,每组患者26例,对比组患者行自体输血治疗,男14例,女12例,年龄35~67岁,平均(53.28±1.29)岁;讨论组患者行异体输血治疗,男15例,女11例,年龄36~68岁,平均年龄为(54.36±1.17)岁。两组患者一般资料无统计学差异,P>0.05,有可比性。所有患者在经过检查后均已确诊胃肠道恶性肿瘤,且本次研究排除近期接受化疗或服用抗炎药物患者;本次研究排除患有合并其他恶性肿瘤患者;排除患有精神类疾病患者;排除孕妇或者处于妊娠期妇女。

本次所有研究对象均已自愿签订知情同意书,且本次研究已经获得本院伦理委员会批准。

1.2 方法

两组患者分别在术前第1天和术后第1天进行空腹采集静脉血3mL,将所采集到的血液样本进行离心处理,以2000r/min的条件下处理20min后在-20℃的环境中保存备用。而后对患者输血前以及术后24h抽取静脉血3mL,利用Sysmex XT-2000i全血计数分析仪进行血液检测。

两组患者均在手术完毕后行输血治疗,且两组患者均输注相同血液成分。

使用酶联免疫法测定患者的血清IL-2和血清PGE2。使用美国RD公司生产的酶联免疫检测试剂,使用双抗体夹心测定血清IL-2,使用竞争抑制ELISA测定血清PGE2含量。

1.3 觀察指标

对比两组患者治疗后凝血功能恢复情况,主要从PT(凝血酶原时间)、APTT(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以及PLT(血小板计数)和FIB(纤维蛋白原)4项指标进行分析;对比两组患者治疗后不良反应发生概率,包括患者出现发热、过敏以及感染3项指标分析。对比两组患者术前1d、术后1d和术后7d的血清IL-2和血清PGE2。

1.4 数据处理

本次研究使用的统计学软件为SPSS 20.0,其中使用(±s)进行计量资料两组患者治疗前后凝血功能恢复情况、血清IL-2和血清PGE2对比,结果用t检验;用[n(%)]进行计数资料两组患者治疗后不良反应发生概率对比,结果用χ2检验,如数据差异明显,P<0.05说明统计学意义存在。

2 结果

2.1 两组患者治疗后凝血功能恢复情况

经统计学软件分析后发现,讨论组患者治疗后凝血功能恢复情况好于对比组,P<0.05,差异的统计学意义存在。见表1。

2.2 两组患者治疗后不良反应发生概率

经卡方检测发现,讨论组患者治疗后不良事件发生概率7.7%低于对比组不良事件发生概率30.77%,P<0.05,差异的统计学意义存在。见表2。

2.3 两组患者不同阶段的血清IL-2和血清PGE2对比

如表3显示,讨论组和对照组不同阶段(术前、术后1d、术后7d)的血清IL-2和血清PGE2对比,P>0.05,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3 讨论

凝血系统是当今临床医学当中在进行输血治疗时极为重视的一项观察指标,如若患者凝血系统出现异常,那么则会出现多种并发症,严重威胁患者的生命安全。输血是肿瘤治疗中的重要途径之一,输血不仅可以纠正患者的贫血,提升血氧含量和患者的耐受力,加速肿瘤细胞氧化与坏死,还可以导致免疫抑制。PT是对人体外源性凝血系统进行充分反映的指标,APTT是对人体内源性凝血系统体现的指标,血小板以及FIB是人体凝血系统当中的重要标志物。人体凝血功能作为一个动态过程,其外源性凝血途径主要通过PT所反映,内源性凝血途径主要通过APTT所反映[3]。现阶段,因输血导致的免疫抑制、术后感染和肿瘤复发等问题引发了人们重视度的提升。

在当今临床医学中,细胞因子与肿瘤之间的关系一直都是医学研究的重点话题,当下研究表明细胞因子对人体肿瘤细胞增殖有着一定的参与,因此其对肿瘤细胞的实际发生和发展,甚至是转移都存在着重要性作用。白细胞介素是人体当中十分重要的细胞因子,其主要是由白细胞形成,因此其在免疫细胞的成熟及免疫调节等多项环节中都发挥着重要作用[4-5]。

围术期胃肠道恶性肿瘤患者的治疗中,自体输血对于患者凝血功能、炎性因子表达具有正面影响,有助于提升患者生存质量[6]。血清IL-2又称为T细胞生长因子,属于免疫增强因子之一,具有刺激T细胞并且进入细胞分类周期的效果,可以促进T细胞生长与分化,可以强化T细胞的杀伤活性。肿瘤患者身体的IL-2水平降低,免疫活性细胞低下,并且随着肿瘤的发展,血液中的IL-2浓度会变化,影响患者的预后。此外,IL-2降低会抑制T细胞和B細胞功能,降低NK细胞活性。血清PGE2通过抑制B细胞生长抗体来抑制机体的免疫,维持机体的生理平衡,属于免疫负调节机制,可以提供免疫抑制信号,抑制IL-2,降低靶细胞的反应性。如果血清PGE2较高,会促进肿瘤细胞的增殖。

通过本文研究发现,讨论组患者治疗后凝血功能恢复情况好于对比组,P<0.05,统计学差异存在;讨论组患者治疗后不良事件发生概率7.7%低于对比组不良事件发生概率30.77%,P<0.05,差异的统计学意义存在。讨论组和对照组不同阶段(术前、术后1d、术后7d)的血清IL-2和血清PGE2对比,P>0.05,无统计学意义。反应胃肠道肿瘤患者短期内的免疫系统无显著差异,并且短期内患者肿瘤复发转移的可能性较低。胃肠道恶性肿瘤患者围手术期基于异体输血对患者免疫功能无显著影响。

综上,对围手术期胃肠道恶性肿瘤患者进行异体输血治疗效果更佳,患者免疫功能恢复更好,且术后并发症较少,生活质量显著提升。

参考文献

[1] 张飒博.异体输血对围手术期胃肠道恶性肿瘤患者免疫功能及生活质量的影响[J].中国实用医药,2016,11(35):69-70.

[2] 晋国权.异体输血对围手术期胃肠道恶性肿瘤患者免疫功能及生活质量的影响[J].中国保健营养,2016,26(16):248-249.

[3] 张春丽,张改英,田慧芳.围术期胃肠道恶性肿瘤患者自体输血对凝血功能和血清炎性因子水平的影响[J].检验医学与临床,2016,13(23):3342-3344.

[4] 张蕾,周燕燕,王江.胃肠肿瘤围手术期不同输血指导对患者的不良事件发生率的影响[J].山西医药杂志,2017,46(16):1925-1927.

[5] 张冬霞,王健楠,白晓龙,等.围术期异体输血对胃癌根治术患者预后及免疫功能的影响[J].长春中医药大学学报,2018,34(06):1205-1206.

[6] 张英凤.围术期胃肠道恶性肿瘤患者自体输血对凝血功能和血清炎性因子水平的影响[J].中国实用医药,2018,13(06):27-28.

猜你喜欢

免疫功能围手术期生活质量
右美托咪定联合舒芬太尼镇静对颅脑损伤患者免疫功能的影响
全肠外营养对早产儿营养、免疫功能及行为发育的影响分析
CT引导下射频消融联合靶向治疗对中晚期非小细胞肺癌患者免疫功能的影响
重度烧伤患者不同阶段营养支持效果探讨
膳食纤维制剂对老年便秘患者疗效及生活质量的影响
创伤骨科下肢骨折手术围手术期深静脉血栓形成的预防与护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