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玩为线,让小学数学课堂简约有效
2020-12-23朱凤英
朱凤英
摘 要:爱玩是孩子的天性,根据低年级学生的年龄特点和生活经验以及我平时的工作实践,我作了一个大胆的尝试,以教学用书为支撑,以生为本,以“玩”为线,让“玩”贯穿整个教学过程,让学生在玩中学,学中玩,化乏味、枯燥为有趣,化抽象为形象,营造一个充满生气和激情的学习氛围,让学生在一个轻松、愉快的情景中掌握知识。
关键词:玩;贯穿;兴趣;合作探究
数学是一门较为乏味的學科,很多学生都不喜欢,特别是女生,其主要原因是:一是内容抽象难学、枯燥乏味;二题型变幻莫测,容易出错,严重打击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使学生产生畏难情绪。而爱玩是孩子的天性,根据低年级学生的年龄特点和生活经验以及我平时的工作实践,我作了一个大胆的尝试,以教学用书为支撑,以“玩”贯穿整个教学过程,让学生在玩中学,学中玩,化乏味、枯燥为有趣,化抽象为形象,营造一个充满生气和激情的学习氛围,让学生在一个轻松、愉快的情景中掌握知识。下面就以《人教版二年级下册》第13页例4“平均分”为例,来谈谈我个人的一些做法。
一、巧设情景,调动学生“玩”的兴趣
在教学《人教版二年级下册》第13页例4时,我通过电脑制作,创设了这样的一个情景:国宝大熊猫“笨笨”要请客,它想:用什么招待客人呢?春天来了,春笋都冒出来了,“笨笨”灵机一动,嘿嘿!有了!于是,“笨笨”拖着缓慢的步伐来到竹林里采竹笋……惟妙惟肖的电脑制作,“笨笨”可爱笨重的样子,一下子就把孩子们学习数学的兴趣调动起来了。
二、合作探究,提供学生“玩”的时间
继续播放课件:来到竹林,我们一起来看看可爱的“笨笨” 采了多少个竹笋?(12个)它要把这些鲜嫩的竹笋分给4位客人,可以怎样分呢?你们能帮帮“笨笨”吗?接着我便向学生提出以下的要求:1、自己动手用学具盒里的小圆片摆一摆,可以怎样分?有几种分法?然后跟同一小组的同学互相交流交流。2、你觉得哪一种分法最公平最合理?3、把大家刚才摆的过程如果用一种运算表示出来,该怎么办呢?这样一来,让学生通过先猜想,再动手操作、探究、交流,在玩中学知识、用知识,体验学习带来的乐趣。
三、指导学法,交给学生“玩”的钥匙
“玩”数学,就要教给学生“玩”的方法,让学生亲自打开数学知识的大门,在数学王国里自由自在地畅游。在学生动手操作完后,我让学生列举所有的摆放方法,并在桌面上演示出来,然后我问:你觉得哪一种分法最公平最合理?为什么你觉得其他的几种分法不公平不合理呢?能说说道理吗?以上一系列的问题就像一石激起千层浪,引起了孩子们的发散性思维,不但开发了智力,而且培养了孩子的说理能力,并从中建立“平均分”的概念,同时也在摆的过程中体会到,摆的方法不同,列式也不相同。
四、联系生活,拓展学生“玩”的空间
数学来源于生活,有应用于生活。《数学课程标准》指出,“有价值”的数学应该与学生的现实生活密切联系,应该充分考虑数学发展中人类的活动轨迹,贴近学生熟悉的现实生活,这样的数学课程才对学生有吸引力,才能使学生产生兴趣,才有益于学生理解数学,才是“人人要学的数学” 。数学一旦与生活联系起来,就会变得生动活泼,让孩子更加感兴趣了!在设计的训练题组中,我尽可能地设计一些贴近生活的数学问题。新授课结束后,我设计了一道“分鱼”的题目:春节前,爸爸在花市买了15条金鱼,平均放在5个鱼缸里,每个鱼缸放几条?我问:题目给我们提供了什么信息?一共有几条金鱼?怎么分?题目要求什么?应该用什么方法?怎么列算式?听到分小鱼,学生个个跃跃欲试,主动解题的欲望就更高了!此外,我还设计了“农田里分萝卜”、“瓜地里分西瓜”“商店里买文具”等等的题目,这些贴近生活的题目大大拓展了孩子们“玩”的空间,让孩子体会到在玩中有数学,在玩中学知识。
五、注重评价,提高学生“玩”的效果
每个学生都有自己不同的个性以及个体差异,作为教师,我们必须尊重孩子的不同个性和不同发展。几乎所有的学生都希望得到老师的表扬和肯定,因而善用激励性语言和欣赏的目光来肯定每一位学生,让他们都能体会到成功的喜悦。在这一节课的合作探究中,我大胆放手让学生通过自己动手操作得出结论,在这当中,我都以自评、师生互评、生生互评的形式贯穿始终。例如,在孩子们完成了“农田里分萝卜”、“瓜地里分西瓜”“商店里买文具”等等的题目,我会指名一些同学做评价:你觉得他做得怎么样?好在哪里?你还能对他提出什么要求?同时,作为授课者,对学生的回答更加要做出适当合理的评价。这些来自同学的和老师的评价会让学生更加体会到成功的喜悦,并把这种成功的体验保持到下一节下一课,更能提高学生在“玩”中学数学的效果,真正达到双赢。
六、大胆开发,关注学生“玩”的过程
在这节课中我从多方位、多角度去关注学生的学习过程,开放学生的思维。例如,在学生通过摆小圆片来理解大熊猫“笨笨”分竹笋和“农田里分萝卜”、“瓜地里分西瓜”“商店里买文具”等等的环节中,就很好地体现开放性这一特点。主要表现在:一是探究学习的开放性,让学生通过自己动手操作和小组内交流的方式来获取新知;二是练习的开放性,充分调动学生的智力因素和非智力因素,让学生通过圈一圈、画一画,摆一摆去强化新知;三是学生思维的开放性,让学生从多方面、多角度去探究问题;四是实现学习结果的开放性,让学生充分表达自己的见解与发现,不难发现,在学生的自主评价中更能体现这一点。
总而言之,在教学中,教师为学生提供自主学习、合作交流的空间和时间,不扼杀学生的个性,培养学生敢想、敢说、敢做的习惯,学生在学中“玩”,在“玩”中学,不但“玩”得开心,“玩”得尽兴,还发挥了主体作用,真正成为课堂的主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