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连续性文本有效教学策略研究
2020-12-23赵俊
赵俊
在数字化、信息化的时代背景之下,非连续性文本凭借着自身简明扼要、信息量大、易于对比、直观醒目等特征得到了较为广泛的应用,在实际生活中十分常见。为此,在小学语文教学中,非连续性文本教学受到的关注度也在不断提升,笔者就非连续性文本的有效教学策略进行了研究。
2011年版《语文课程标准》指出:“阅读简单的非连续性文本,能从图文等组合材料中找出有价值的信息。”这也是课标提出的全新阅读教学目标。非连续性文本是相对于句子、段落构成的连续性文本,其通常是以数据表格、曲线图、图表、使用说明书、地图、广告、目录等形式而构成,具有一目了然、简明直观、概括性较强等特征,阅读的主要目的就是让学生能够结合文本对问题进行说明与解释。但是,从目前非连续性文本教学现状来看,尚未得到足够重视,为了改善这一状况,笔者对其进行了如下分析。
一、非连续性文本教学现状
在新课程教育理念的指导下,很多教师都开始意识到非连续性文本教学的重要性。可是,就目前教學现状来看,教师对非连续性文本的有效教学指导、创新等方面的研究还是有待优化,在非连续性文本教学方面还是存在着以下问题。首先,现如今的小学语文教材,其中的文章大多是文质兼美的连续性文本,非连续性文本所占比例较少,再加上教师习惯按照教材文本进行教学,所以学生能够接触到非连续性文本的机会较少。其次,非连续性文本因为没有在教材上广泛编排,教师重视程度自然也不会很高,毕竟完成教学任务才是教师需要着重思考的问题。在这种情况下,教师很少会组织学生开展非连续性文本方面的阅读教学实践,这自然会在不同程度上出现教学缺失,不利于学生思维与认知的发展。最后,对于现如今一些小学高年级学生而言,虽然他们已经具备了一定的阅读连续性文本的能力,可是对图表、表格以及说明书等非连续性文本的阅读能力明显不足,具体表现为信息提取、分析与整合的能力较弱。
二、非连续性文本有效教学策略
1.挖掘教材之中非连续性文本资源
教材收录的文章大多是连续性文本,可是在连续性文本之中也具有一些非连续性文本资源,如插画、目录、展示台、资料袋、综合性学习、延伸阅读等,均属于非连续性文本资源。为此,在连续性文本教学过程中,教师要提高对这些非连续性文本资源的重视程度,深入教材,挖掘其中存在的非连续性文本阅读资源,以此对学生进行教学,这样才能真正在有限的教学时间内适当穿插一些非连续性文本的教学内容,从而有效发展学生归纳、拓展以及发散思维等能力。如,在低年级教学过程中,看图说话就属于非连续性文本,教师可以以此来对学生的信息提取、归纳与整合等能力进行培养,积极借助于教材中的插图、资料袋等一系列辅助材料来对学生进行非连续性文本教学,这样自然能够有效提升非连续性文本的教学效果。统编本二年级下册有一篇关于“鸡蛋壳”的写话,这篇写话给了学生相关的题目要求,并且配上了四幅插图。在教学时,教师首先让学生读题,说一说从题目中提取出了哪些重点内容。再按照顺序观察图片,从每一幅图中又可以提取哪些信息,对图片内容进行归纳、总结。同时,这篇看图写话更多的还要发挥学生的想象力,多一点心理描写、语言描写,会使内容更生动。
2.准确把握教学目标
在教学中,不管是教学具体目标或是与其相关的一系列教学计划,均需要高效、有序开展,因为只有这样才能真正有效提升非连续性文本的教学效果。在教学中,教师应科学设立教学目标,为一系列教学活动的顺利实施提供基础保障,再加上对教学目标的不断细化与优化,自然能够为各项教学活动的高效开展提供强有力的支撑。为此,教师在为学生设计非连续性文本教学活动的时候,要注重将相应文本材料进行科学整合,借助对教学目标的准确把握来进行非连续性文本教学,这样才能真正促进学生对非连续性文本的把握和理解,提升教学实效。除此之外,在教学非连续性文本时,教师还可以借助多样化的教学手段来进行创新教学,这也能提升非连续性文本教学的实效。如,在教学统编本一年级下册《小公鸡和小鸭子》时,教师就可以先明确这一课时的教学目标,然后指导学生对小公鸡和小鸭子进行观察,同时借助表格来对比这两种动物,这样非连续性文本教学活动自然能够顺利实施,同时还能有效完成这一课时的教学目标,让学生的能力得以提升。
3.创建非连续性文本辅助连续性文本教学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除了可以挖掘教材中的非连续性文本资源对学生进行教学之外,还可以结合教学需求以及学生的实际情况来创建非连续性文本资源,以此来有效提升非连续性文本的阅读教学效果,同时辅助连续性文本的教学质量得以有效提升。具体而言,在连续性文本教学中,对于一些理解难度较大的内容,教师就可以结合教学需求、学生学情来指导学生按照连续性文本体现出来的人物与逻辑关系,构建出概括性的图表,这样就能有效创建非连续性文本,借助非连续性文本来直观呈现出连续性文本内容,从而深化学生对连续性文本内容的把握,同时让学生在非连续性文本归纳中提高自身归纳与概括的能力。以《草船借箭》为例,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就可以以培养学生非连续性文本提取、阅读能力作为目标,在教学期间要求学生使用思维导图的方式来提取文章关键词句、列好提纲、抓取课文要点,以此来帮助学生厘清文章脉络以及表达情感,而思维导图的形成本就是非连续性文本的有效构建,这样自然能够有效提升非连续性文本的教学效果,让学生的归纳、整理、阅读与分析能力均能够在非连续性文本的构建中得到提升。
4.加强对猜测信息的应用
非连续性文本的学习也是学生在实际生活中提取一系列有效信息的重要路径,但学生在潜意识之中,都不愿意主动开展非连续性文本的学习。所以在教学时,教师可以有意识地对学生进行非连续性文本的教学,从而有效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如,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可以要求学生对文字拟写试题,借助这一方式来要求学生应用图表、表格等信息进行宣传语、开场白以及对联等内容的拟写,在拟写过程中有效提高自身非连续性文本分析、概括与阅读的能力。为此,在习作教学时,教师可以积极借助于一些猜测信息来引导学生对出题者意图进行猜测,这样就能有意识地引导学生的思维得以发展,从而真正让学生基于教师给出的一系列信息来猜测出意图,从而有效发展学生思维,让学生非连续性文本阅读理解能力得到进一步提升与发展。
在非连续性文本教学过程中,教师要意识到其价值,加大教学力度,借助有效手段来提高学生非连续性文本的阅读能力,积极鼓励学生积累相关文本素材,在连续性文本教学中适当穿插一些非连续性文本内容,这样学生自然能够在相互补充下有效掌握非连续性文本并能够运用,提升自己的阅读能力。
(作者单位:江苏扬州市宝应县宝楠国际学校)
责任编辑 刘 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