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小学语文教学应注重“文道统一”

2020-12-23夏登芳

小学语文教学·园地 2020年11期
关键词:赵州桥统一课文

夏登芳

“文道统一”,“文”是语言形式,在语文学习过程中表现为语文知识的习得和运用语言能力的提升;“道”是思想内容,具体指教学过程中所进行的熏陶感染、潜移默化的情感态度、价值观教育。“文道统一”简言之,是说在语文教学过程中,语言形式和思想内容是相辅相成、融为一体的。教师应充分挖掘教材中的思想教育因素,积极探索如何将“文”与“道”渗透在课前备课、课堂教学及课后延伸中。

一、探寻文路——备课体现“文道统一”

备课是教师教学工作的重要环节。教师在备课时应遵循“文道统一”原则,把握好“文”与“道”之间的关系,并将二者进行有机的融合。既要将“文”备“实”,又要将“道”备“活”。一方面,教师要抓语文基础知识训练,选好角度进行讲解及运用语言文字的能力训練,从而开发学生的智力,发展学生的能力;另一方面,教师在引导学生分析理解文章主题思想、感悟作者表达的情感时,应鼓励学生有自己的见解,努力提高学生思维的灵活性与创造性,对学生进行情感态度、人道主义、生命意识、危机意识等价值观的教育。《赵州桥》(三年级下册)备课时,我首先阅读这一单元中的导读内容,了解本单元的人文主题和语文要素。其次,研读课文,了解文章的主要内容和表达的情感,并进一步挖掘教材,捕捉课文中渗透的“文道统一”的契合点,重点寻找析“文”悟“道”的着力点。最后,细读课后每道习题,了解编者的意图,结合学情对教案进行优化设计。这样多元视角的文本解读,在“文道统一”导向下进行备课,便实现了教师备课思路的改变。

二、探究心路——课堂渗透“文道统一”

课文作者常借助语言形式表达自己的思想情感,因此教师需要对教材进行整合处理,找到文道结合的最佳切入点,“牵一发而动全身”地进行教学。教学赵州桥“设计精巧”这一特点时,我巧抓析“文”悟“道”着力点:这种设计,在建桥史上是一个创举,既减轻了流水对桥身的冲击力,使桥不容易被大水冲毁,又减轻了桥身的重量,节省了石料。让学生交流:“这种设计是指怎样的设计?这样的设计有哪些优点?在赵州桥之前,有没有人像李春这样设计桥的?你从文中的哪个词语可以看出?”学生通过交流、品词析句、多形式朗读,感悟到隋朝石匠李春真了不起,更体会到我国古代劳动人民的智慧和才干。找好“文道结合”的突破点,在品析文章字、词、句、段的训练中把握文章基调,深挖内涵,渗透思想教育,做到“文道统一”。

三、探讨学路——课外延伸“文道统一”

课后作业可检测学生对课文内容的了解和掌握情况。教师在设计作业时应探讨学路,注意对文本的语言形式与思想内容进行整合,精心设计发散思维、迁移应用的作业,提高学生的语用能力。如教学《赵州桥》一课,我根据课文内容及学生特点,设计了三道自主选择性的作业题。必做题一道:“这篇课文写得真好,我要读出自豪的感情,还要把第3自然段抄写下来。”选做题两道:“(1)我的家乡也有古建筑,我要去了解它的历史,并把它画下来。(2)我想向小组同学提议,去了解一些我国宝贵的历史文化遗产,过一段时间再把我们搜集到的资料展示出来。”此作业设计不仅巩固了学生的基础知识,还提高了学生的迁移和应用能力,也体现了“文”与“道”的有机融合。

在教学中,我们要努力实现“文道统一”,让学生在获得语文基本素养的同时,受到思想道德教育,使之树立健康的人生观、价值观,真正做到思想品德教育与语文训练的辩证统一,达到“润物细无声”的效果。

(作者单位:安徽合肥市庐江县城北小学)

责任编辑 张 艳

猜你喜欢

赵州桥统一课文
中考省级统一命题意味着什么?
雄伟、坚固的赵州桥
淝水之战
赵州桥
端午节的来历
背课文
统一方向 瞄准目标
自然界中相互作用的大统一理论简介
虽由人作,宛自天开
历史悠久的赵州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