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巧妙运用朗读指导 提升学生核心素养

2020-12-23陈张燕

小学语文教学·园地 2020年11期
关键词:词句妹妹文本

陈张燕

从核心素养视角来关注低年级阅读教学,要侧重语言的建构与运用,提升学生的阅读能力。在教学中,教师对朗读指导的巧妙运用,可以帮助学生理解文本,提升学生的人文审美水平和鉴赏水平。

课标指出要“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语文核心素养具有综合性,涵盖“语言的建构和运用、思维的发展和提升、文化的理解和传承、审美的鉴赏和创造”。教材中的选文,文质兼美,教师要重视课文朗读,从阅读实践中指导学生感知课文的语言,体会课文的情感,激活学生的语言思维,提升学生的语文核心素养。以统编本二年级下册《一匹出色的马》为例,朗读指导策略如下。

一、关注重点字词,提升学生朗读思维能力

在低年级朗读教学中,教师应对文中的字词给予重视。识字、组词是学习语言、感悟语文的重要途径,也是发展学生语言想象力的基础。在《一匹出色的马》中,对于重点字词,教师要给予专门讲解。如“牵”字、“笑”字,结合教材插图,教师应指导学生从这两个字中去想象情境画面,在朗读中感受相依相偎、相亲相爱的温情。“妈妈‘牵着妹妹,爸爸‘牵着我,一起去郊外散步”,请学生想一想,“牵”字的运用,能够带来什么感觉。有学生感受到了“幸福”,有学生感受到了“温暖”,有学生感受到了“快乐”。请学生相互牵手,说说自己有何感受。学生表示心里很温暖,很快乐、很幸福。由此,再回到文中,请学生想象一下,妈妈牵着你的手,爸爸牵着你的手,你会有怎样的感觉呢?请学生自主讨论。接着,再延伸“河岸上垂下的柳叶,拂过妈妈的头发,我和妹妹都笑了”。请学生再想一想,当垂柳拂过父母的头发时,会出现什么变化。有学生说道:“爸爸的头发短,会被柳枝挑起来;妈妈的头发长,会让头发随风飘摆起来。”在这样的环境下,想象一下爸爸、妈妈的心情会怎样。学生有的说“心里满是开心”;有学生说“感到自由自在,无拘无束很快乐”;有学生说“感觉生活是如此美好”。由此,从朗读文本中去关注“牵”和“笑”,从中激发学生想象的思维,从朗读中去体会作者的精妙之笔,感受朗读的快乐与甜美。

二、抓住优美词句,提升学生审美鉴赏能力

在文本朗读中,一边要准确读出声来,读出文本的情感,一边要善于把握優美的词句,感悟语言的优美与趣味。在进行低年级朗读指导时,让学生去品鉴优美的语句,从中深化对文本的理解,增强语言鉴赏力,提升语感。语言是有温度的,对于低年级学生而言,教师更应该引领学生去把握文中的关键词句,在阅读中培养学生的语感,指导学生从中获得欣赏美、感悟美的能力。在《一匹出色的马》中,前三自然段重在写景,有几句话侧重描写生机盎然的春景。如关于河水的描写“碧绿碧绿”“微风吹过,泛起层层波纹”。还有对垂柳的描写,对路边田野的描写,“葱葱绿绿的”“像一片柔软的绿毯”。在指导学生朗读时,要让学生从中感受大自然的美妙,体验春景的和煦。同时,要指导学生将优美的词句画出来,并引入多媒体画面,让学生从观看、朗读中徜徉于对郊外美景的体验,收获愉悦心情,提升语言审美情趣。为了增强学生对文中优美词句的理解,我们可以运用图片、多媒体,以直观化的春景,让学生在头脑中形成深刻印象。如对照文中插图,请学生仔细观察插图并说出有哪些景物,都是什么颜色,请学生想象一下,应该描写的是什么季节。如河水清澈、碧绿,微风吹起层层波纹;路边田野,葱葱绿绿,像柔软的绿毯。在朗读时,教师要请学生将“碧绿碧绿”“层层波纹”“柔软的绿毯”圈画出来,并体会朗读的节奏。这些词句的运用,主要是为了表达什么?根据对文本的阅读,请学生想一想,春天的郊外是否美丽。让学生用自己的话来描写眼中的春天。在朗读指导时,教师要通过范读,让学生跟着老师一起体会词句的情感与特色。接着,让学生自由朗读,加深对文本的理解。随后,以朗读、齐读等方式,来增进学生的朗读情感,体会优美词句的深刻寓意。最后,结合文本朗读,让学生从文中去摘选优美的词句,去感受郊外春天绿意盎然的春景。朗读文本,让学生从中陶冶情操,获得润物无声的育人效果。

三、抓住课文对话,指导学生发展语言表达能力

在对课文的朗读中,为了更好地增强学生的朗读意识,我们可以引入分角色朗读指导,让学生从角色体验中感知人物的心理,感知语言表达。分角色朗读,可以让学生从角色体验中去把握不同人物的心理感受,去深切体会语言的丰富内涵。低年级学生爱表现,我们在《一匹出色的马》教学中,对文中的对话语段进行分角色朗读,指导学生把握角色特征,循循善诱,让学生从感受语言内涵中提升对词句的理解能力。如妹妹求妈妈“我很累,走不动了,抱抱我”。请学生想一想,妹妹是不是真的累了。有学生阅读后认为,妹妹是在撒娇,并不是真累;也有学生认为,妹妹年纪小,是真的累了。我们通过读课文发现,妹妹是在返回的途中,整个春游的过程,应该是走了不少路,因此妹妹应该是真的累了。学生分析得很好,那对于妹妹,在分角色朗读时,应该怎样来表达妹妹有点累了呢?有学生认为,妹妹说话时应该柔声细语,应该将小女孩的语气表达出来。接着,我们又延伸问题,请学生想一想:为什么妹妹要央求妈妈抱抱,而不央求爸爸抱呢?有学生认为,因为妈妈更温柔,小孩子都喜欢在妈妈面前撒娇。如果是这样的话,妹妹不敢在爸爸面前撒娇,所以我们在朗读时,要体会妹妹内心“有点委屈”的情绪,才能更好地把握角色的心理特点。当我们回到家时,妹妹已经在门口迎接我们,这时,妹妹笑着说:“我早回来啦!”请学生想一想,此刻的妹妹内心又是什么感受。有学生说“高兴”。为什么妹妹会觉得如此开心、快乐呢?学生说:“因为她做了一件有意义的事,她觉得自己很自豪,所以很快乐。”我们在读到这里时,应该将这份“喜悦”的心情表达出来。由此,在分角色朗读时,也要把妈妈的心理情感表达出来,让学生能从朗读中更深切地体会人物的心理。另外,对于妈妈,她应该怎么回答妹妹的请求呢?妈妈也走了很多路,应该也很累,怎样才能读出妈妈的语气?有学生认为,妈妈的语气应该轻声细语,而且要表现出妈妈也没有力气了。结合对话展开分角色朗读,让学生从对话中拉近对文本、对人物角色的理解,感受语言的魅力。

四、联系生活,指导学生建构语言能力

在朗读教学中,教师要重视文本与学生生活的联系,特别是借助朗读,能激发学生的表达热情,帮助学生活学活用,促进语言的建构,增强语言表达能力。在《一匹出色的马》中,从后四自然段的朗读中,我们看到了一家四口的幸福生活图景。教师要结合生活化场景,打开学生的想象,激发学生的语言表达意识,帮助学生获得品德教育。当妹妹请求妈妈抱时,妈妈合理拒绝了;请求爸爸抱,爸爸会怎么说?爸爸从柳树下拾起一根又长又细的柳条,对妹妹说:“这是一匹出色的马,你走不动了,就骑着它回家吧。”让学生想一想,这是怎样的一匹马?学生认为,这是柳条。但爸爸为什么说是“出色的马”?有学生认为,这是爸爸故意骗妹妹的。也有学生认为,这是爸爸和妹妹玩的游戏,因为妹妹小,爱玩,通过做游戏,让妹妹学会不怕苦、学会独立。由此,我们从中可以感悟到什么道理?“独立”“坚强”“不怕苦累”……在生活中,游戏陪伴学生成长,询问学生平时在家里是否也与爸爸、妈妈一同做游戏,从这些游戏中,可以获得怎样的心情。由此,从生活情境来激发学生的朗读欲望,从语言交流中发展提升学生的语言建构能力。

朗读教学不是简单地让学生去读,而是要让学生深入课文、深入角色、深入生活,从中感知朗读的丰富趣味。

(作者单位:江苏南通市竹行小学)

责任编辑 宋园弟

猜你喜欢

词句妹妹文本
文本联读学概括 细致观察促写作
我的妹妹不爱我
挖掘文本资源 有效落实语言实践
搭文本之桥 铺生活之路 引习作之流
文本与电影的照应阅读——以《〈草房子〉文本与影片的对比阅读》教学为例
字词句训练
字词句训练
字词句训练
字词句训练
我的妹妹 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