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基于直播教学的对外汉语教师形象分析及塑造

2020-12-23马晓文

新一代 2020年15期
关键词:对外汉语

马晓文

摘 要:网络直播作为一种新的媒介形态在实体经济转型的背景下正在快速发展,相比较传统教学及录播形式教学具有交互形式即时多元、教学个性化设计、教学评价主体转变及场景化教学的特点。直播教学为全球的汉语学习者提供了更加多元化的学习渠道。文章分析了在直播教学形式下对外汉语教师形象的塑造,包括教师语言形象、非语言形象及文化形象的塑造。

关键词:直播教学;对外汉语;教师形象

一、直播教学的发展现状及影响

2016年教育部《教育信息化十三五规划》以及国务院《国家教育事业发展第十三个五年规划》部署了在线教育普惠行动,鼓励社会力量和民间资本以各种渠道进入教育领域,大力推进教育信息化。许喜斌(2018)中指出截至2018年,中国在线教育用户规模达1.38亿人,较2015年增长了25%。2017年中国在线教育市场达2810亿元。在线教育在中国正在稳步发展之中。

2015年之前,在线教育的主要形式为以MOOC为代表的录播形式,充实了线上教育的形式,但存在交互性不足的问题。2016年被誉为“中国网络直播元年”,网络直播作为一种新的媒介形态在实体经济转型的背景下正在快速发展,由于网络直播的便捷性和交互方式的多样性,正被越来越多的人接受。被引入教育领域后,对教师意味着新的教学形式,对学生意味着新的学习形式。

二、直播教学的特点

直播教学是指通过互联网媒介,利用多媒体及其他相关技术手段进行的师生面对面的实时互动教学。包括基础网络设施、移动终端、直播教学平台等要素。其特点主要有以下几方面:

(一)交互形式的即时多元性

传统录播形式的的线上教学,学生观看教学视频后产生的疑问很难及时得到解决。在直播教学下,学生可在课程进行中进行直接提问,不仅可以和教师直接进行交流,还可以通过群组和同学讨论。教师可根据学生的疑问和需求,及时调整教学策略和方法。

(二)教学的个性化设计

传统教学形式下,教师根据普遍的教学需求进行教学方案的设计,难以凸出学生的个性化需要。在直播教学形式下,学生根据自己的喜好进行课程和教师的选择,并可在课程进行过程中告知教师自己的诉求,教师可对教学计划和目标进行修改,从而真正进行有针对性的教学。

(三)学生成为教育评价的主体

在直播教学中,教师是教育资源提供者,学生成为购买者,学生自然成为教育评价的主体。学生将着眼于学习效果的学习体验的好坏对直播教学平台作出客观的评价。以学生为主体的评价制度能有效避免滞后的或无特殊价值的评价内容,提高学生评价的有效性。

(四)场景化教学

直播教学可借助直播教学场景进行相关内容的场景化教学,及大地弥补了课堂教学教学呈现的不足。当代社会师与生的关系早已不是单向的信息传递,网络直播的教学方式更能增添有针对性的教学内容,有助于提升教学质量。

三、直播教学在对外汉语教学中的应用

现如今远程汉语教学正不断向世界教育技术发展靠拢,形成汉语教学学科特色,郑美平(2015)对目前正常运行的29个汉语教学网站进行了分类,包括课程教学、文化资源和学习工具三类。从建设主体上看,包括以汉办或高校为主建立的教学网站和商业个体开发的教学网站。高校为主的教学网站如华东师范大学对外汉语远程教学中心的教学网站“汉语网校”和“汉语网络学院”,美国密歇根州立大学与国家汉办共同开发的基于网络的多人游戏学习平台“新乘风汉语”,北京语言大学的“网上北语”等。商业个体教学网站如中文podcasting Chinesepod,中学西渐“1对1直播汉语课堂”。直播教学是远程教学中的一种新的媒介形态,在对外漢语教学中应用符合本学科的发展和特点。

(一)直播教学符合语言教学的性质和特点

对外汉语教学的教学目标和任务是培养汉语学习者的交际能力,尤其以口语交际能力的培养为核心。直播教学是师生面对面的教学,以“一对一”为主要的教学形式。学生在此教学场景下能用目的语与教师进行实时的交流,能有效培养和提高学习者与母语者的口语交际能力。

(二)直播教学满足汉语学习者的多样化需求

对外汉语教学的学生群体构成复杂,其自然条件(包括年龄、国籍、文化程度等)和学习动机、学习目标各有差异。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很难兼顾到每位学生的需求和差异。在网络直播教学中,教师可以根据每位学生的个体差异和需求的不同个性化地设定教学方案和教学目标,从而最大程度满足学习者的需求。

(三)直播教学有助于进行汉语的全球推广

汉语学习者身居世界各个国家和地区,居住分散,一般都有自己的学业和工作,学习时间零散,并且还有相当一部分人由于客观原因的限制,无法来到中国进行课堂学习。网络教学弥补了时间、空间和地域的限制,使学习者能随时随地进行汉语学习。而直播教学借助优秀的师资资源、即时的教学互动和多样灵活化的教学方法更能激发和培养学习者对汉语的兴趣,从而进一步推进汉语的全球推广。

四、对外汉语教师形象及其构成

教师课堂形象是指教师在课堂上通过教学树立起的一种形象,是在教学对象头脑中形成的评价,是教师综合素养的集中体现。对外汉语教师不仅代表着普通教师的形象,还充当着传播中国文化的使者形象。对外汉语教师的课堂形象有丰富的内涵,其中包括语言形象、非语言形象和文化形象。

(一)语言形象

马卡连柯曾说:“同样的教学方法,因为语言的不同,结果就可能相差2O倍。”可见,教师的教学语言尤为重要。教师的教学语言包括指令用语、讲授用语、交流用语、反馈用语。

指令用语是教师用来组织课堂教学的特定用语,例如:“请把书打开”“请跟我读”等。讲授用语是教师在课堂讲解词汇、语法等内容所使用的语言。交流用语是师生在课堂上进行交流的语言。学生能否理解教师讲授的内容,教师是否也理解学生所表达的意思,交流用语在两者之间建起沟通的桥梁。反馈用语分为积极反馈和消极反馈,是指教师指导学生进行课堂操练时对学生的行为作出反馈的语言。

(二)非语言形象

非语言行为是指教师根据课堂教学任务的要求,综合运用非语言符号进行信息传递的一种行为过程,主要包括肢体语言、身体距离、仪表语言、板书语言。

肢体语言包括手势语、表情语和身姿语。身体距离即体距,不同国家的学生习惯用自己国家的体距标准来衡量自己和教师的体距。教师要根据每个学生的具体情况,因人而异,合理把握师生体距。仪表语言指教师的衣着打扮以及妆容首饰等。板书是教师口头语言的一种辅助手段,在对外汉语教学中具有示范、吸引注意、促进理解并加深记忆的作用。

(三)文化形象

文化形象是指教师所根植于中华传统文化的独特内涵,以一定的表现形式综合体现在人们心目中的一种形象,包括外在形象的文化特色和内在的文化气质。外在形象的文化特色主要指教师的言语方式、行为方式体现出来的民族特色。内在的文化气质主要指教师深厚的文化知识积累、端正的思想价值观念、正确的跨文化交际观念。

五、直播平台下对外汉语教师形象的塑造

(一)设计标准合理的教学语言

采用直播形式教授汉语,对教师语言形象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教师在直播平台上采用敏感度高的话筒授课,教师的语言形象将被计算机的硬件设备放大,教师的用气发聲、口腔共鸣、吐字归音、声韵调等语音技巧都将被话筒捕捉。直播教师多余的鼻息、错误的重音或音调都可能会引起学生的误解或造成不适。在语言形象的塑造上,直播教师首先应注意正确的语音语调,避免不必要的声音信息。

在教师语言设计上,难度要略高于学习者语言水平,只有对外汉语课堂教学语言是有效的可理解性输入时,才能对学生的汉语习得起作用。

教师语言设计得体可以有效减少中介语使用的数量和频次,营造目的语的环境。如果教师语言设计不合理,直播教师在镜头前手舞足蹈,学生注意力容易偏离,也影响教学目标的达成。

(二)提升直播镜头感

受摄像头镜头范围的局限,直播教师仅半身入镜,包括头部、脖颈以下胸部以上、双肩和双臂。在受限的情况下,直播教师利用教态与学生沟通、诠释课文都对教学技巧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教师的非言语形象构成了直播平台上的镜头姿态。尤其是面部表情,直播时,教师的眉目鼻嘴等器官僵硬、紧绷的细节表现会第一时间被镜头捕捉到而被学生近距离感知,从而影响师生沟通和课堂气氛。而教师不自信、眼睛低垂不看镜头则容易被学生质疑其专业度。所以,直播教师应注意面部表情的管理,尽量收敛面部微表情,如频繁眨眼睛、习惯性摸鼻子、耳朵等动作都会影响学生的学习体验。

直播教师的镜头感可以通过训练得到提升。教师可面对镜子练习微笑的表情,练习时以亲切、自然为标准。而在具体的教学情境中,教师的面部表情应跟随教学对象和内容发生改变。比如面对青少年或儿童授课,教师适度夸张的表情还能够活跃课堂气氛,提高师生的配合度。

(三)注重教师仪表及教学环境布置

在镜头下,直播教师还需留意仪表语言,选择有领的衬衣出境授课对树立干练、职业的教师形象很有帮助。应避免选择出镜服装颜色与直播背景墙颜色出现冲突,如黄色和白色属于对比度高的色彩搭配,容易给学生造成视觉刺激和疲劳。而灰色和黑色的冷色系搭配在视觉上给学生造成沉闷感,不利于营造活跃的课堂氛围。

此外,在直播教学中还涉及到教师如何布置教学环境。直播教师应对摄像头可视区域进行简单装饰。如选用中国风元素饰品,包括扇子、中国结、剪纸或中国地图等。背景墙应避免过于生活化。

(四)培养为学生服务的意识

在传统课堂教学中,教师是课堂的主导者,学生数量众多,教师可能无法顾及到每一位学生。而在直播教学中,尤其是1对1教学中,学生的需求和问题就是教师唯一需要照顾和解决的,直播教师既是师者也是服务者。在与学生沟通时,应大方、真诚,不害羞不扭捏。

六、结语

网络直播作为新型的在线播客模式具有众多的优势,将网络直播引入教育领域扩大了教育的传播范围,促进了教育资源的平衡,满足了学习者个性化的学习需求,增强了师生间的互动。对外汉语教学因其学习者自然条件的多样性和复杂性使其在网络直播教学模式上具有较高的可应用性。教师在网络直播中既是教育资源的传播者也是服务者,对外汉语教师应根据网络直播教学的模式及其特点科学设计教师形象,增强教师形象塑造的敏感性,突出对外汉语教师形象塑造的特殊性。

参考文献:

[1]许喜斌,赵小蕾.直播教育教学融合策略探讨[J].山西科技,2018(6):72-74

[2]蔡智超.网络直播教学模式的研究及分析[J].高等教育,2017(7):126-128

[3]周平红,卢强,张屹.对外汉语学习网络教学平台建设的需求分析[J].开放教育研究,2007(6):65-70

[4]张瑞朋.关于汉语学习网站建设的若干问题探讨[J].唐山师范学院学报,2010(11):148-151

[5]刘程,安然.国外远程交互式教学研究及其在对外汉语教学中的应用综述[J].中国远程教育,2011(12):35-40

猜你喜欢

对外汉语
建构主义理论视域下的对外汉语教学模式的转变
对外汉语阅读课课堂教学活动设计研究
委婉语教学研究
文字学在对外汉语教学中的应用
国际汉语教学的理念方法
浅析对外汉语语法教学
浅论对外汉语听力课教学热身环节中中文歌曲的应用
对外汉语同形词教学探讨
无媒介语环境下对外汉语教学方法初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