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绿》教学设计

2020-12-23刘秀清

小学语文教学·园地 2020年11期
关键词:艾青意图文字

刘秀清

【教材分析】

《绿》是艾青笔下的一首现代诗,作者用轻快的文字,呈现出一幅幅绿意盎然的画面。透过文字,我们领略到作者所传达出来的对大自然的热爱,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这篇优美的诗文,出现在四年级下册第三单元。本单元在文体上进行了统一,设计了以诗歌为主题的文本阅读单元。以“美丽的眼睛看世界”为导语,引导学生走近诗歌,感受诗歌的魅力,从而爱上诗歌,积累诗歌,诵读诗歌,写作诗歌。

本课在内容上以诗歌充满大胆的想象为抓手,让学生通过诵读去感受作者用优美的文字和丰富的想象构建的画面。

【教学目标】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2.能借助关键词句想象画面,感受诗人的独特表达。

3.通过比较阅读,进一步感受诗歌语言的特点。

【教学重点】

能借助关键词句想象画面,感受诗人独特的表达方式。

【教学过程】

一、复习旧知,导入新课

同学们,在本单元的开始,有这样一句诗歌(出示单元导读图片),让我们用美丽的眼睛看世界。上节课,我们一起初读了艾青笔下的《绿》(一边说一边贴出打印的彩色课题——绿),感悟作者的情感,领会他的表达,这些词语,还能读准字音吗?开火车读。

出示词语:

墨水瓶   交叉    舞蹈    教练   指挥

重叠      墨绿    嫩绿    淡绿   粉绿

【设计意图:教学中,要兼顾到整个单元的编写体例,教师在教学中更要去关注本单元课文之间的连贯,所以在导课部分,以复习旧知开始,不仅是对单元整体的回顾,还有对第一课时基础字词的回顾。让单元的课文间,同篇课文的教学连贯起来,为学生开展新的学习做好铺垫。】

二、整体朗读,感受表达

1.艾青,用极富感染力的文字,描绘了一幅怎样的画面?听诗歌朗诵,一边听,一边想象画面。(配乐)

2.默读课文,在诗人的表达中你感受到了什么?(抓住重点诗句,从情感入手,进一步体会。)

引导学生体会作者奇特的想象。

【设计意图:课堂教学要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从读者的角度入手,对课文有整体的感知和体会。给学生自主表达的空间,让学生的主体思想和情感得到充分的表达。同时诗歌教学也要注意整体性,让学生带着自己的感知在文字里细细品味。】

三、精读诗歌,体会独特

1.自主阅读,画出认为写的奇特的诗句,并想想奇特在哪里。用笔在书上做批注,可以画出重点词句、标点,根据文字,联系自然景象,结合生活实际,搜集背景资料,大胆展开想象。

【设计意图:在初步的整体感知后,学生通过再次读文,与文字对话,依然从整体把握,以“奇”入手。一位学生应有一个自主探究的学习空间,而不是教师主导下的问答式学习。四年级学生在阅读中需要学会批注。统编本教材的体系中不断强化策略单元,教学中不能让策略只出现在孤立的单元内教学,更要把批注策略用到平日的学习中,从而成为一种阅读习惯。】

2.合作交流,将你的感受和组里的同伴进行分享,在分享过程中,轮流进行,一人描述,组里其他同伴认真倾听,同时将组里表达清晰、观点独特的同伴推选出来,和全班交流。

3.学生交流,教师随即指导。

【设计意图:合作学习是生本教学的最好落实,在合作中,需要关注我们在口语交际中强调的交际技能,比如认真倾听,清楚表达,观点独特,以及观点的认同和推选等。这一系列的学生活动,都是学生自主阅读后的生生互动,教师在学生活动中应及时关注,进行指导,适时地在全班交流中发挥引导作用。】

预设:

第1小节

(1)根据学生回答,引导大胆的猜想:这神奇的墨水会把哪里染成绿色?

(2)带着想象再来读这一节诗歌。

第2小节

(1)(相机出示这些颜色的景物画面和音乐)墨绿、浅绿、嫩绿、翠绿、淡绿、粉绿,当这无数的绿色呈现在你眼前时,你仿佛看到了怎样的景物?

(2)在这节诗里,还藏着一个省略号,说明不止这些绿色,你还知道哪些绿色?

(3)出示描写绿的词语,集体读。

第3小节

(1)(出示内容,配乐读)不同诗人眼中的绿的含义,感悟表达。

(2)这些本没有颜色,为什么在诗人眼里都是绿的呢?

(视频,音乐,文字,画面。)

一阵春风,摇曳的枝条,嫩叶,绿色盈盈,于是风是绿的;一场春雨,挥洒的青草,碧树,绿色浸染,雨是绿的;一溪流水,倒映的绿瓦,明镜,绿波漾漾,水是绿的;一抹暖阳,屋顶,花园,森林,自然,充满了生机与活力,生命与张力,生存与期冀,这都是绿的色彩,绿的象征,绿的内涵!于是,诗人面对此情此景,不由得深情地赞颂。

第4~5小节

(1)配乐师生合作朗读。

(2)理解句子:“所有的绿就整齐地按着节拍飘动在一起。”你能联系上文,说一说这“节拍”指的是什么吗?

墨绿,浅绿,嫩绿……不同的色彩形成了七彩的节拍;风吹,雨滴,水流,构成了绚丽的节拍;挤在一起,重叠在一起,静静地交叉在一起,更是展现了千姿百态的节拍。

引读:

“突然一阵风——”

生活中,你还在哪里见到过这随着节拍,飘动在一起的绿?

有感情地朗诵全诗。

【设计意图:在学生的细读感悟中,学生的学习紧扣诗歌学习方法,不断把文字转变成事物,将事物转变成意象,将事物、意象汇总起来,从而形成生动的画面。在这个学习过程中,教师通过不同层次的引导,打开学生的思维,引出话题,让学生充分地表达,从而带动学生的朗读体验,让诗歌教学回归到最本真的读中去。】

四、比较阅读,体会语言

出示“阅读链接”内容,引导学生读并发现宗璞和艾青笔下的绿的异同点是什么。

都写出了绿色的丰富,范围的广阔,体现了对“绿”的喜爱;艾青的绿是诗歌,宗璞的绿是散文,《西湖漫笔》描绘的景象比较写实,而《绿》运用比喻、排比等修辞方法,以虚写实,更侧重于体现诗人独特的感受。

【设计意图:本单元的单元要素中就提到了,通过本单元的学习,要让学生初步感受诗歌的特点。本课的课后题就通过对比阅读的方式,很好地解决了这个问题,学生先通过现代诗的阅读,对诗歌有了基本的了解,然后在对比阅读中去感知诗歌的特点和魅力。当然,对比阅读有助于学生阅读思维的提升。在诗歌中,可以让学生积累更多的语言素材,让学生的表达有更多的可能。】

“诗是人类向未来寄发的信息,诗给人类以朝向理想的勇气。”在艾青的人生中,创作了无数的诗歌,他曾经这样说——

出示:

人间没有永恒的夜晚,世界没有永恒的冬天。

个人的痛苦与欢乐,必须融合在时代的痛苦与欢乐里。

为什么我的眼里常含泪水,因为我对这土地爱得深沉。

你能嘗试将这首诗改成歌曲,绘成画面,诵成美文吗?

【设计意图:诗是话,是歌,情感的升华可以打开学生思维。教师进行创造性的活动设计,在歌唱、绘画、朗诵中使得学生的情感更加饱满。】

五、布置作业

1.背诵这首诗歌。

2.搜集并摘抄艾青其他诗歌,可以将搜集的诗歌结成册,配上画,感兴趣的同学还可以给你的小册子取个富有诗意的名字。

【设计意图:课堂教学是一个引子,是引发学生继续阅读探究的种子。本单元的综合性学习就是紧扣本单元的文本特点安排了诗歌自主学习的活动,让学生学习的空间更加宽广。】

(作者单位:陕西师范大学金泰假日花城小学)

责任编辑 张 艳

猜你喜欢

艾青意图文字
艾青林场守鹿
文字的前世今生
热爱与坚持
自然教育《小蚂蚁的生日会》教案
艾青来了
梦中的文字
不打自招
无题
不打自招
种出来的“逍遥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