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品味生动的描写 感受生命的激情

2020-12-23许洪姝

小学语文教学·园地 2020年11期
关键词:细丝爬山虎叶圣陶

许洪姝

《爬山虎的脚》是统编本四年级上册第三单元的一篇课文,作者是叶圣陶。文章语言朴实,通俗易懂,生动具体地描写了爬山虎的脚,非常适合小学生阅读。这个单元是以观察为主题的单元,语文要素是“体会文章准确生动的表达,感受作者连续细致的观察”。要想使语文要素在课堂中得到有效的落实,就离不开对文本的细细解读。接下来我们就一起来看看作者是如何通过连续细致的观察,把爬山虎的脚写得那么生动、具体、形象的。

一、动静结合之美

文章一开始就点明了爬山虎的生长地点是在墙上、屋顶上,从这可以看出爬山虎对生长环境的要求并不高,它不需要什么沃土就可以毫不起眼地生长起来,直至把每面墙都爬满,引起人们的驻足和惊叹。“那些叶子绿得那么新鲜,看着非常舒服……没有重叠起来的,也不留一点儿空隙。”从这些句子的描写可以看出,在作者的眼里,每一片叶子就像一个生命一样,新鲜而又具有蓬勃的生机,读着读着,我们的眼前仿佛浮現出了满墙油光发亮的绿叶,照亮着我们的眼睛。“一顺儿”这口语化的词语让人读着是那么的亲切自然,犹如信手拈来一样,也正因为叶尖儿一顺朝下,在墙上铺得那么均匀。一个“铺”字准确传神,形象生动地把爬山虎那旺盛的生命力展现在了我们面前,呈现出排列整齐有序的画面感。静态的爬山虎给人一种深沉之美,动态的爬山虎又是另一种风姿,“一阵风拂过,一墙的叶子就漾起波纹,好看得很”。这句话中“漾起波纹”这个生动细致的描写,使我们眼前仿佛浮现出了墙上绿浪翻滚的姿态,风一阵一阵,浪一波一波,那绿叶随风飞舞,这样的情境怎能不令人赞叹。

二、生命力量之美

人们往往只看到爬山虎美丽的外在,却不曾想过它为何如此动人。作者以一双慧眼和对生命的热爱,为我们揭示了其中的奥秘。作者叶圣陶不仅知道爬山虎是有脚的,还知道它的脚长在什么地方,脚的形状以及颜色的变化。他不仅仔细观察到了,还细致地描写了“爬山虎的脚长在茎上。茎上长叶柄的地方,反面伸出枝状的六七根细丝,这些细丝很像蜗牛的触角”,多么细致的观察,多么生动的表达!读着这些句子让我们如临其境,如见其形。这样看来,文章开头写叶之美,也是为了突出它的脚的生命力之顽强。“触、巴、弯曲、拉、贴”这一连串的动词把爬山虎是怎样一脚一脚向上拉,叶子是如何一片一片往上铺的画面形象地展现在了读者面前,没想到那看似柔弱的脚,却蕴含着那么强的力量。从“细丝原先是直的,现在弯曲了……使它紧贴在墙上”这句话可以看出,也正是这由直到弯的过程,才把爬山虎脚的能屈能伸以及蕴含着的强大力量展现在读者面前,这外柔内刚正是爬山虎的特质,也正是靠着这执着向上的毅力与专注,才有了叶的绿意盎然。

三、观察表达之美

古往今来,爱物之人大都有着与物一样的特质。叶圣陶先生之所以能够把爬山虎描写得这样准确与细致,与他对爬山虎有着非与常人的喜爱与欣赏是分不开的。叶圣陶有着爬山虎一心向上、执着追求的专注与热情,人同此物。由此可以看出,如果没有深入细致、连续不断的观察,作者也就难以写出如此生动、具体的文章。因此,基于本单元的语文要素,教师就要把细致、连续的观察作为教学的重点,并能够让学生把学到的观察方法运用于自己的观察实践中,还要让学生在习作中运用把事物描写生动具体的方法。

自然界中的每一种生物都有它独特的灵性,为我们诠释着生命的意义,展示着生命的多姿。由此可见,在教学中,教师不仅要引导学生感受文本精彩的描写,感受爬山虎踏实向上的勇气和魅力,还要能够紧扣单元语文要素在教学中的落实,如此一来,才能抓住阅读教学的重点,提升学生的阅读能力。

(作者单位:江苏连云港市海头中心小学)

责任编辑 刘 妍

猜你喜欢

细丝爬山虎叶圣陶
泉边蹲下(外一首)
霜的工作
观察
爬山虎
燕子,住下吧
爬山虎
爬山虎
等春天
爬山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