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关注内心活动 写出真实感受

2020-12-23边佳

小学语文教学·园地 2020年11期
关键词:线图定格心情

边佳

在习作教学中,不少教师都发现,学生最不会写的就是记叙文,往往鲜活的事例写出来却不能打动读者的心。究其原因,除了学生遣词造句的能力及细致观察的能力不够外,主要还是缺乏清晰的内心体验和深入的自我对话,想要写生动但无从写起。所以,要写好记叙文,写出有真情实感的习作,教师首先要做的就是引导学生有意识地去关注自己的内心活动,学会真实地表情达意。统编本四年级上册第八单元的习作,要求写一件令自己心儿怦怦跳的事情。有经验的教师都知道,本次习作选材不难,只要是和“心儿怦怦跳”有关的事例都可以写,难点在于如何生动地写出自己的心情变化与真实感受。笔者从学情出发,以名为“我是大赢家”的猜数游戏为写作素材,进行了一次描写内心感受的专项训练,收到了令人惊喜的效果。

一、适时定格,放大心理感受

教学中,教师带领学生玩了一个有趣的小游戏:在屏幕上出示五张卡片,卡片背面分别写着80、9、101、110、50五个数字,然后依次点开卡片,请学生看到自己认为最大的一个数字时,就将这个数字写在作业纸上,每个人只有一次选择的机会,一旦选定就不能更改了。最后,选到最大数字的学生就是今天游戏体验的大赢家。

游戏开始了,每一次点开一个数字,总能听到阵阵惊喜的欢呼声或者失望的叹气声。游戏中,教师总会适时地停下来,对学生进行采访:“你选择了这个数,心里是怎么想的?”“这个数你为什么不选?在想什么?”“此刻,你的心情怎样?”一个个为什么,一次次追问,有些许主持人采访嘉宾的感觉。学生的回答也很有意思,有的说:“我选这个数,是觉得这个数挺大了,万一后面没有比它大的呢?”有的说:“我其实心里很矛盾,选吧,万一后面有更大的数怎么办?不选,万一错过了多可惜啊,我太纠结了。”每个被采访的学生都真实地表达了自己的内心感受,也让我们看到了游戏过程中他们丰富的内心活动。

教学思考:这个小游戏对学生来说非常有吸引力,从教师的采访中也可以感受到学生在游戏中的体验还是很丰富的。但是,如果没有这个适时定格、即时采访,大部分学生可能只会一味沉浸在紧张的情绪中,更多地关注游戏的结果而遗忘了自己在游戏过程中的情感体验,过后,大概只记得游戏很刺激、很紧张、很高兴等一些碎片化、粗线条的情绪。游戏中的及时采访,看似只是不经意的闲聊,其实却是教师有意识的定格。这种适时定格将学生从紧张的游戏中暂时抽离,及时回顾刚才的内心感受、心情变化,并让这种内心感受放大并变得清晰起来。对于没有被采访的学生,其实也经历了一个思考和回顾的过程。并且,这种定格采访,也是学生充分交流、互相学习的过程,为后面的练笔提供了最基本的保证。教师应该鼓励学生细心观察、用心感受,适时地停下来,想想自己经历过的事,问问自己当时的心情和感受,这是一种温习,也是一种无声的表达。这种即时回顾,关注到了平时不在意的细节与自己最真实的内心活动,即丰富了情感,又丰富了语言表达。

二、借助导图,串联心情起伏

游戏结束后,教师问学生:“刚才的游戏好玩吗?刺激吗?”回答是肯定的。“那我们把刚才游戏中的心情变化画下来好不好?请一位同学来说,我来帮他画,大家也一起画。”心情能画吗?学生都非常激动,争着抢着要来表达。教师将游戏中的五个数字80、9、101、110、50依次贴上黑板,请最后成为大赢家的学生完整地来说说在游戏中面对每一个数字时的心情。学生一边说教师一边画。学生说:“看到80,我心里还是比较淡定的,我想最大的数字不会这么快就出现吧。”“哦,心情比较平稳,我们就画平缓的直线。”教师说道。“第二个数字点开前,我稍微有点紧张。”“那线段可以有些小的起伏。”教师再次跟进指导。“看见第二个数字是9,我有点紧张,万一后面都是小数字怎么办?”学生问:“紧张担心该怎么画?” “都可以,根据你们自己的理解画。”教师再次鼓励……

学生分享自己游戏过程中的心情变化,黑板上就呈现了一幅心情波线图(见图1):

原来,心情真的可以画下来啊!学生新奇万分,跃跃欲试。这时,教师请学生在作业纸上(见图2)也来画画自己在游戏体验中的心情变化,大家兴致都很高,很快一张张各不相同的心情波线图就画好了。接下来,教师让学生拿着这张心情波线图和同桌交流自己的心情变化。

教学思考:思维导图在学科教学中的优势日益凸显。课上,教师用形象的波线图,将学生在游戏过程中的心理活动与变化记录下来,让那些原本抽象的心情变得形象起来。如果说前面的游戏采访是细细地体会心情,那么这里的波线图就是有序地记录心情;前面的游戏采访是一个个心情的点,那么波线图就是连接这些点的纽带,串联的是整个游戏过程,是学生的完整经历。这是可视化的内心活动,是用图写下的文字。心情需要及时记录整理,写作需要支架。其实,平时学生的体验是丰富的,写作的素材也有很多,可正因为缺少了必要的记录与整理,等到要落笔的时候,常常抓耳挠腮,无从下笔。心情波线图便是给学生的记录仪,心情变化、内心活动统统被保存在這张图中,同时这张图又等于列了写作提纲,为学生的写作厘清了思路、找准了重点,既解决了要写什么,又解决了怎么谋篇布局,可谓一箭双雕。

三、延时指导,鼓励个性表达

在学生根据心情波线图交流结束以后,教师提出了这样的练笔要求:拿出笔,把我们在体验过程中的经历和感受写下来,由于时间关系,你可以选择心情起伏最大的那个瞬间来写。同时,教师出示了几个开头供选择:(1)游戏开始了……(2)教师笑着点开第(     )张牌……(3)还剩最后一张牌了……除此之外,教师什么都不说。10分钟后,大部分学生完成了片段练习。教师选取了两篇写得比较好的片段在全班面前朗读,并请大家来说说:“你觉得他哪些地方写得特别好,好在哪里?”学生七嘴八舌议论开了:“我觉得他的‘如果选……如果不选……这句话写得好,显出他心情很矛盾,拿不定主意。”“我觉得他写紧张的心情特别好:‘脸涨得通红,不知不觉攥紧了拳头……”

教师适时地总结写法:可以用人物的动作、语言、表情、心理活动来表现自己的心情和感受,也可以用上一些假设的句式如“万一……”“如果……如果……”表现自己的心情,还可以用上比喻、拟人等修辞手法来写出自己的心情……同时,将教材中描写心情的词语出示在屏幕上,让学生读一读,想一想哪些词语也可以用在自己的习作中。

教学思考:写作是个性化的活动,教师应鼓励学生个性化表达。本次的习作重点是要写出自己的真实感受,每个人的感受是不一样的,写出来的文字也应该“五花八门”。将习作指导放在习作之后,有两方面考虑:一是鼓励学生进行个性化表达。写前暂不指导,给予学生充足的思考空间,尊重学生的真实体验、自由表达,充分调动学生表达的积极性、自主性,让学生表现出最真实的内心、最真实的习作能力。二是要做到有针对性的指导。教师应承认学生的习作能力是存在差异的,部分学生有丰富的内心活动却不能准确表达出自己的意思,这时候就需要教师进行适时的指导。这种延时指导用学生的习作现身说法,发现优点、找到不足,给其他学生有针对性的启迪,对于那些习作能力较弱的学生可以起到很好的帮助作用,大大降低了习作难度。

关注内心活动,学生才会用心去体会,才有可能表达自己的真实感受,才能写出有血有肉、最真实的习作。教师常常告诉学生“我手写我心”,那么请记得在习作指导中摈弃过多的技巧,引导学生停下来听听自己内心的声音,回味自己的真实经历,记录生活宝贵的印记,让他们说自己想说的话,写自己想写的文字。

(作者单位:江苏无锡市连元街小学)

责任编辑 刘 妍

猜你喜欢

线图定格心情
“咔嚓”,定格的街景
拉响夏日警报定格无痕迹美肌
天天有个好心情
定格
定格
心情
一类图及其线图的Wiener指数
稚趣心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