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索绘本阅读教学的美学之旅
2020-12-23周静珠
周静珠
绘本阅读,对于学生的启蒙教育有着重要的作用。绘本课程的实施,不仅可以有效提高学生的识字量,通过图文的渲染还能提升学生的审美情操。在传统绘本阅读教学中,学生常常处于被动学习的状态,对于绘本的阅读方法缺乏了解,对于美学的品鉴尤为缺失。基于审美体验的小学绘本教学弥补了传统阅读教学的不足,可有效提升阅读教学效率。
一、教学观察:现状与问题
1.过度关注绘本内容,缺乏美的鉴赏
绘本阅读课程包含了美学鉴赏的启蒙,阅读应当建立在学生的终身教育的理念上来谈,而现实生活中,阅读更多指向写作,关注绘本形式的研究,似乎阅读教学的重点就是围绕教材本身展开的绘本研究,缺少审美鉴赏维度的思考。这种理论层面的认识缺失,限制了儿童创造力的提升,也制约了学生的审美能力发展。
2.中高年级普及面低,局限了绘本的受教对象
很多教师会觉得绘本课程应当在幼儿园和小学低年段开设,源于学生识字量的受限,依托图画读懂文字意思是绘本教学的全部内涵。殊不知绘本内容的多样性,内容解读的个性化,在小学各年级的学习中都不可或缺。正是源于大家对绘本价值理解的偏差,对美学意义理解的匮乏,导致绘本阅读课程的普及性不强。
3.淡化绘本课程的研发,没有建构相应的教学体系
绘本课程的开设意义不仅在于让学生聆听故事、增长知识,更可以培养学生的多元智能。而在实践中,绘本课程很少被作为校本课程而得到有效利用。教师对于绘本阅读教学的能力提升,也没有得到重视,这些现象阻碍了绘本课程的落实与发展。
二、教学实践:探索与成效
1.细化绘本,在品读中感悟美
在阅读教学中,要让学生充分地读,在读中整体感知,在读中有所感悟,在读中培养语感,在读中使情感受到熏陶。绘本课程的学习,要引导学生依托绘本图画,借助语言文字,感受文学语言的美学趣味。在学生通过绘本阅读故事的过程中,把绘本的内容转变成自己心中想象的内容,这是一种阅读能力的升华,这是一场美学之旅。
(1)紧扣题目挖掘美。绘本就是要站在儿童的视角,应从绘本的题目出发,捕捉学生最有兴趣的思考点,给他们一双慧眼,让他们借助阅读置身于绘本的微缩世界里,随着主人公的活动或悲或喜,或忐忑或侥幸,借助图文感知人物内在的品质。
如,在和学生共读《酷阿婆的魔法口袋》时,教学前,首先让学生思考一个问题:你所理解的酷是什么意思?通过画面,学生们会发现酷阿婆的酷源自她奇特的衣着,使得她和别人不一样,这就给了学生阅读的兴趣。在深入阅读绘本以后,发现她的酷源自童真、善良。这是酷的更高级含义,是在热闹背后对酷阿婆的评价。
(2)关注细节品味美。绘本故事中简短的语言和富有张力的画面相结合,常常给予读者无限的想象力。教师要关注作者语言的表达,让每个词语都能散发出生命的活力。此外,色彩的表达是直观的,应让学生通过色彩的渲染感受作者的匠心。
如,在聆听一名教师教学《大脚丫跳芭蕾》时,那个叫贝琳达的女孩很喜欢跳芭蕾,而选拔会的评委嫌她的脚太大而拒绝看她的表演。教学到这一部分,教师不仅巧妙地引导学生关注语言的表达,还能细致地指导学生关注画面的色调,由一开始的粉色调系变成了灰暗的调系,这就好比此刻主人公失落的心境。这种画面的色彩变化伴随故事的情感波澜起伏,牵动着读者的内心,学生很快就能进入到角色的情感体验中。
(3)主题阅读发现美。绘本教学不仅要关注学生阅读的数量,还要教会学生分类阅读。同主题的阅读可以帮助学生强化绘本核心思想的认识,教师在日常教学中要倡导同类主题的阅读。比如,在围绕以爱为主题的绘本阅读时,当学生与绘本引起共鸣后,可以推荐学生迁移阅读相关的绘本故事。
2.融入绘本,在延伸中创造美
绘本的语言美就在于过滤了日常柴米油盐的琐碎与粗糙,讲求“言不尽意”的美感,通过语言去领会无限的广袤空间。教师可以通过表演与写话的形式,让绘本的内涵得到延伸。
(1)在表演中领会美。绘本作为一种教学媒介,语言和画面传达着丰富的情感力度和深刻的道理。当教学渐入高潮,教师可以引导学生把绘本课程与戏剧表演相整合的方式,以自我的认识为核心,展示对作品的解读。对于中高年级学生,绘本阅读还可以改编成剧本,进行再创作来丰富绘本的内涵。
如,教学绘本《我是彩虹鱼》时,可以借助五彩斑斓的道具展现彩虹鱼的美丽,给学生视觉上的冲击,在分角色表演中锻炼学生的表达能力,抓住彩虹鱼的心理变化,从傲慢到孤独再到欢乐,指导学生通过神情、动作、语调的变换表现绘本故事的核心思想:生活中要珍视友谊,懂得用欣賞的目光看待身边的朋友。简单的绘本因为融入了动态表达而创造出新的活力。
(2)在写话中升华美。写话作为绘本的后续练习,可以让教师充分体会绘本教学带给学生的积极影响,写话的价值取向可以折射出一节课的教学目标的达成情况,鼓励学生开出不一样的思想之花。
如,在教学绘本《我是霸王龙》一课时,故事接近尾声,学生看到霸王龙孤单落寞地看着翼龙渐行渐远的身影,内心都会留有一个尾巴,那就是既然霸王龙知错就改,想珍视这样一位友爱的朋友,我们是否应该给它一个机会?于是,我借机引导学生进行一次续编写话练习。
善良的翼龙用自己的善良在霸王龙的心里种下了一颗爱的种子,也给学生以爱的名义照亮了一方想象的空间,让绘本故事因为有了这一方阵地,延伸出无限的审美理想和情趣,照射出孩童世界的最纯真的梦想。
(3)在共情中联结美。共情是人本主义创始人罗杰斯提出的,是指体验别人内心世界的能力。经典的绘本常常能给儿童营造一种情趣与理趣的诗画境界,通过外界的有益熏陶,唤醒学生内在的灵性。在教学中可以借助互文的方式学习,体会绘本图画和文字背后的力量。
如,在教学《南瓜汤》时,为了凸显教学目的,先复习相对易懂的《蚂蚁和西瓜》,简单的故事浸润着简单的快乐,学生们很容易就被蚂蚁们的勤劳、聪明和团结合作的精神而感染,借此启迪学生的互文能力:三个小伙伴齐心协力互相配合,才能熬出美味的南瓜汤。
每一个个体都有自己的个性,这是人性之美,在合作中难免会因为意见不合而产生分歧,这就需要彼此做出让步,包容他人的情绪。真诚、包容的品性沉淀在他们思维深处,尝试共情换位思考,每位学生都获得兼容并济的思想震撼。
三、教学艺术:甄别与表达
1.甄别绘本,在国际视野中领略美
(1)品味各地民俗的美。祖国地大物博,不同的地域孕育出不一样的风情。这种地理上的差异带给作家不一样的体验,作品呈现出多元性,引领我们接纳不同的生活习俗,感受多姿多彩的人文社会。我们应当坚守本国的文化,并借助绘本的力量弘扬中国传统文化的美。
如,《荷花镇的早市》生动再现了南通水乡的文化韵味。通过水粉画的笔调描绘了一幅水乡集市的风貌,河水、屋瓦、石级、木柱、门板是水乡的标志,让学生通过图画感受江南的建筑美与地理美。不紧不慢的小镇步调,就算几声鸡鸣也无法打扰,充分体现了水乡人民悠闲的慢节奏步伐,整个画面温馨恬淡,充盈着满满的怀旧风。
通过浏览流动的文字,欣赏变幻的图景,让读者感受动态的各地文化特色,提升学生的审美情趣。
(2)感受异域风情的美。绘本对儿童理解能力的培育体现在通过阅读感受各国的文化特色。每一个民族,每一个国家,它之所以存在必然有其独特的人文传统和自然特色加以支撑,值得每一个人尊重学习。通过一页页流动的图画,灵动的文字,让学生感受到不同国界不同文化的韵味。
2.表达绘本,在课程实施中丰厚美
表达是一门艺术。作为一种艺术的呈现,教师应当以学情为起点,引导学生品味绘本表达的艺术性,同时也能艺术性地把课程中的美传递给学生。在绘本教学中教师应当根据内容的深度与文字的难易,理性地分阶段教学。绘本教学要重视方法的传授,而不仅仅是课堂上的热闹,要落实绘本阅读的生活化。
基于审美体验的绘本阅读教学,应当把语言表达与思维鉴赏相结合,学习美的表达,传递美的精神,不断丰富和发展学生的文学素养。
(作者单位:江苏苏州市太仓市明德小学)
责任编辑 张 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