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阿替普酶静脉溶栓治疗超早期急性脑梗死的临床疗效分析

2020-12-23唐都勇

中国实用医药 2020年31期
关键词:阿替普酶静脉溶栓

唐都勇

【摘要】 目的 探讨阿替普酶静脉溶栓治疗超早期急性脑梗死的临床疗效。方法 100例超早期急性脑梗死患者, 以患者入院时间的先后差异将其划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 每组50例。对照组采用巴曲酶静脉溶栓治疗, 观察组采用阿替普酶静脉溶栓治疗。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IHSS)评分, 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 治疗后, 两组患者NIHSS评分均低于治疗前, 且观察组患者的NIHSS评分(14.26±1.52)分低于对照组的(21.50±2.08)分, 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不良反应发生率4.0%低于对照组的16.0%, 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在超早期急性脑梗死的治疗中采用阿替普酶静脉溶栓方案, 能够更好地改善患者神经功能并降低用药不良反应发生率。

【关键词】 超早期急性脑梗死;阿替普酶;巴曲酶;静脉溶栓

DOI:10.14163/j.cnki.11-5547/r.2020.31.001

Clinical analysis of intravenous thrombolysis with alteplase in the treatment of ultra-early acute cerebral infarction   TANG Du-yong. Pingdu Third Peoples Hospital, Pingdu 266753, China

【Abstract】 Objective   To discuss the clinical efficacy of intravenous thrombolysis with alteplase in the treatment of ultra-early acute cerebral infarction. Methods   A total of 100 patients with ultra-early acute cerebral infarction were divided into control group and observation group according to their admission time, with 50 cases in each group. The control group received intravenous thrombolysis with batroxobin, and the observation group received intravenous thrombolysis with alteplase. The National Institutes of Health stroke scale (NIHSS) score before and after treatment and occurrence of adverse reactions were compared between the two groups. Results   After treatment, NIHSS score of the two groups were lower than those before treatment, and NIHSS score (14.26±1.52) points was lower than (21.50±2.08) points, and the difference was statistically significant (P<0.05). The incidence of adverse reactions 4.0% of the observation group was lower than 16.0% of the control group, and the difference was statistically significant (P<0.05). Conclusion   Intravenous thrombolysis with alteplase can better improve the nerve function and reduce the incidence of adverse drug reactions of patients with ultra-early acute cerebral infarction.

【Key words】 Ultra-early acute cerebral infarction; Alteplase; Batroxobin; Intravenous thrombolysis

急性腦梗死(acute cerebral infarct)是指脑血供突然中断后导致的脑组织坏死[1]。通常主要是由于供应脑部血液的动脉出现粥样硬化和血栓形成, 使管腔狭窄甚至闭塞, 导致局灶性急性脑供血不足而发病[2];也有因异常物体沿血液循环进入脑动脉或供应脑血液循环的颈部动脉, 造成血流阻断或血流量骤减而产生相应支配区域的脑组织软化、坏死[3]。超早期急性脑梗死是一种常见的脑血管疾病, 患者大多具有起病急与疾病进展快等特点[4]。在超早期急性脑梗死阶段若能够进行及时、有效的治疗, 对于降低病情的进展与改善治疗预后均具有重要的意义[5]。大量的临床实践表明, 超早期急性脑梗死的及时治疗能够取得相对较好的效果, 是降低疾病危害的重要方式。但是, 在超早期急性脑梗死的治疗中选用何种药物进行干预则是其中的关键性问题之一。目前, 在超早期急性脑梗死的治疗中静脉溶栓是主要的思路, 而阿替普酶、巴曲酶等均是常用药物, 且又有特点[6]。为进一步探讨阿替普酶、巴曲酶各自在超早期急性脑梗死治疗中的应用价值, 本文结合相关文献资料与工作实践, 选择2018年3月~2019年3月在本院接受治疗的100例超早期急性脑梗死患者作为研究对象, 对阿替普酶、巴曲酶治疗的方式方法与效果进行探讨与报道。

1 资料与方法

1. 1 一般资料 选取2018年3月~2019年3月在本院接受治疗的100例超早期急性脑梗死患者, 以患者入院时间的先后差异将其划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 每组50例。其中, 观察组男32例、女18例, 平均年龄(62.30±1.40)岁, 平均体质量(62.33±2.37)kg, 独居患者21例、非独居患者29例。对照组男30例、女20例, 平均年龄(62.40±1.43)岁, 平均体质量(62.60±2.43)kg, 独居患者22例、非独居患者28例。两组一般资料比较, 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 具有可比性。纳入标准:①患者经影像学与实验室检查等方式确诊为超早期急性脑梗死[7];②从发病到就诊时间≤3 h;③所有患者手术或用药指征均符合要求, 未发现存在手术或用药禁忌;④可以收集到患者完整的检查和病史资料;⑤患者完全知情本研究并签署同意书。排除标准:①近12个月内存在脑梗死病发情况的患者;②患者出现重大的心、肝、肾等疾病;③对本文研究药物过敏或者不适者;④患者存在精神性障碍及意识障碍性疾病者, 无法进行或拒绝配合实验研究等。

1. 2 研究方法 对照组采用巴曲酶(北京托畢西药业有限公司, 国药准字H20030295)静脉溶栓治疗:10 BU巴曲酶+150 ml的0.9%氯化钠溶液, 在60 min内完成静脉注射。观察组采用阿替普酶(Boehringer Ingelheim Pharma GmbH&Co, 国药准字S20110051)静脉溶栓治疗:先静脉推注0.9 mg/kg 10%的阿替普酶1 min, 剩余药物在60 min内以静脉泵静脉泵注。两组患者在治疗的过程中接受相同的护理服务, 如用药指导、疑惑解答以及情绪疏导等。

1. 3 观察指标及判定标准 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ational Institute of health stroke scale, NIHSS), 评分, 不良反应发生情况。以NIHSS评分来评价患者的神经功能缺损[8, 9], 得分为0~42分, 分数越低神经功能越好, 主要包含:①意识水平:清醒(0分)、嗜睡(1分)、昏睡及反应迟钝(2分)、仅有反射活动(3分);②凝视:正常(0分)、部分凝视麻醉(1分)、被动凝视及完全凝视麻醉(2分);③视野:无视野缺失(0分)、部分偏盲(1分)、完全偏盲(2分)、双侧偏盲(3分);④面瘫:正常(0分)、最小(1分)、部分(2分)、完全(3分);⑤上肢行动:上肢于要求位置坚持10 s(0分)、上肢能抬起, 坚持<10 s(1分)、能对抗一定重力(2分)、不能抗重力(3分)、无运动(4分)、截肢或关节融合(9分);⑥下肢行动:下肢于要求位置坚持5 s(0分)、上肢能抬起, 坚持<5 s(1分)、能对抗一定重力(2分)、不能抗重力(3分)、无运动(4分)、截肢或关节融合(9分);⑦共济失调:无共济失调(0分)、一侧肢体有(1分)、两侧肢体有(2分);⑧感觉:正常(0分)、轻到中度(1分)、严重到完全感觉缺失(2分);⑨语言:无失语(0分)、轻中度(1分)、严重失语(2分)、哑或完全失语(3分);⑩构音障碍:正常(0分)、轻中度(1分)、言语不清(2分);忽视症:正常(0分)、轻度(1分)、严重(2分), 计算总分。不良反应包括上消化道出血、牙龈出血、致亡性脑出血、泌尿系统出血。

1. 4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20.0统计学软件处理数据。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 x-±s)表示, 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率(%)表示, 采用χ2检验。P<0.05表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 1 两组患者治疗前后NIHSS评分对比 治疗前, 两组患者的NIHSS评分比较, 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 两组患者NIHSS评分均低于治疗前, 且观察组患者的NIHSS评分(14.26±1.52)分低于对照组的(21.50±2.08)分, 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2. 2 两组用药不良反应发生率对比 观察组不良反应发生率4.0%低于对照组的16.0%, 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3 讨论

随着生活方式的变化以及人口老年化, 近年来我国超早期急性脑梗死患者的绝对数量在不断上升[10-13]。大量的临床实践表明, 在超早期急性脑梗死患者的治疗中一方面要延长患者的生命;另一方面还需要尽可能降低患者的并发症发生率, 从而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14-17]。超早期急性脑梗死的及时治疗能够取得相对较好的效果, 是降低疾病危害的重要方式。但是, 在超早期急性脑梗死的治疗中选用何种药物进行干预则是其中的关键性问题之一。为达到上述目标必须在发病后及时进行静脉溶栓治疗, 而不同药物的静脉溶栓效果存在一定的差异。巴曲酶是一种由生物产品合成的类凝血酶样物质, 进入患者体内后能够增加可溶性纤维蛋白, 从而起到降低血液粘稠度与溶解血栓的目的[18-20]。该药物对于治疗超早期急性脑梗死具有一定的作用, 但是, 其半衰期较长且存在的副作用也相对较大。阿替普酶主要成分是糖蛋白, 含526个氨基酸;可通过其赖氨酸残基与纤维蛋白结合, 并激活与纤维蛋白结合的纤溶酶原转变为纤溶酶, 这一作用比本药激活循环中的纤溶酶原显著增强[21-24]。由于阿替普酶选择性地激活纤溶酶原, 因而不产生或较少产生应用链激酶时常见的出血并发症;此外, 阿替普酶的半衰期较短, 临床上对于静脉溶栓治疗具有相对较好的效果。本文研究结果显示, 治疗后, 两组患者NIHSS评分均低于治疗前, 且观察组患者的NIHSS评分(14.26±1.52)分低于对照组的(21.50±2.08)分, 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不良反应发生率4.0%低于对照组的16.0%, 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综上所述, 在超早期急性脑梗死的治疗中采用阿替普酶静脉溶栓方案, 能够更好地改善患者神经功能并降低用药不良反应发生率, 治疗方案具有临床推广意义。

参考文献

[1] 梁海峰, 刘敏华, 杜守云, 等. 阿替普酶溶栓治疗超早期急性脑梗死的疗效观察. 世界复合医学, 2018, 4(5):37-39.

[2] 章启东, 刘静, 时良玺. 阿替普酶急诊溶栓治疗超早期急性脑梗死的疗效观察. 西北药学杂志, 2018, 33(4):545-548.

[3] 鲁文先, 苏毅鹏, 陈金波. 急性脑梗死患者阿替普酶静脉溶栓的疗效及出血性转化影响因素分析. 脑与神经疾病杂志, 2017, 25(1):29-33.

[4] 李敬珍. 阿替普酶急诊静脉溶栓治疗超早期急性脑梗死的临床效果观察. 临床医药文献电子杂志, 2018, 5(41):157, 160.

[5] 张云, 黄炜, 久兰, 等. 应用阿替普酶静脉溶栓联合丁苯酞治疗超早期脑梗死具有良好效果. 基因组学与应用生物学, 2017, 23(10):4043-4047.

[6] 车锋丽, 陈胜云, 杨中华, 等. 经颅多普勒超声脑缺血溶栓分级与阿替普酶静脉溶栓治疗急性前循环不同大动脉闭塞性脑梗死预后相关性研究. 中国卒中杂志, 2017, 12(4):302-308.

[7] 宗志涛. 阿替普酶溶栓联合清脑通脉汤治疗超早期急性脑梗死患者的疗效观察. 中国当代医药, 2017, 24(36):10-12, 19.

[8] 薛婷, 李福军, 李丽, 等. 载脂蛋白C3对急性缺血性脑卒中严重程度的评价及预测价值的研究. 中国急救复苏与灾害医学杂志, 2016, 11(10):978-981.

[9] 余蕾, 黄觅. 血浆 ADMA 水平与急性脑梗死病灶大小及神经功能缺损程度的相关性研究. 河北医学, 2015, 21(11):1765-1768.

[10] 陈静霞. 阿替普酶静脉溶栓治疗与非溶栓治疗对急性脑梗死患者神经功能的影响研究. 海南医学院学报, 2017, 23(2):244-247.

[11] 解建国, 刘峰. 阿加曲班联合阿替普酶静脉溶栓治疗急性脑梗死的疗效及脑血管储备功能的影响. 河北医学, 2018, 24(10):22-26.

[12] 王国华, 唐黎明, 马玉亮, 等. 巴曲酶联合低分子肝素治疗下肢深静脉血栓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评价. 中国临床药理学杂志, 2015, 31(12):1103-1105.

[13] 田峰, 田学实, 刘佳乐. 比较分析急性脑梗死用阿替普酶静脉溶栓及超选择性动脉溶栓的治疗效果. 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 2018, 18(47):100, 103.

[14] 谢江文, 吕国菊, 郑珍婕, 等. 不同年龄对阿替普酶静脉溶栓治疗急性脑梗死的临床疗效和预后的影响. 中国临床药理学杂志, 2016, 32(6):486-488.

[15] 刘凤霞. 阿替普酶急诊静脉溶栓治疗超早期急性脑梗死20例临床分析. 中国医药指南, 2016, 14(14):146.

[16] 李海兰. 急性脑梗死患者阿替普酶静脉溶栓的疗效及出血性转化影响因素分析. 实用临床护理学电子杂志, 2018, 3(8):177.

[17] 刘亚军. 阿替普酶静脉溶栓治疗超早期急性脑梗死30例临床分析. 中国保健营养, 2019, 29(25):373-374.

[18] 胡圣阳, 段爱琴. 阿替普酶溶栓治疗早期急性脑梗死的临床疗效分析. 黑龙江医药, 2019, 32(5):1044-1045.

[19] 攸国梁. 超早期急性脑梗死应用阿替普酶急诊静脉溶栓治疗的疗效及不良反应分析. 医药前沿, 2018, 8(31):103-104.

[20] 古丽米热·艾山. 急性脑梗死早期征象与阿替普酶静脉溶栓疗效相关性分析. 世界复合医学, 2019, 5(2):10-12.

[21] 馮桂平. 阿替普酶静脉溶栓联合丁苯酞对超早期脑梗死的临床疗效分析. 世界临床医学, 2017, 11(20):88-89.

[22] 代方明. 探讨超早期静脉溶栓治疗急性脑梗死的临床疗效. 养生保健指南, 2019(15):64.

[23] 田振勇, 张宏际, 王爱梅, 等. 阿替普酶静脉溶栓治疗超早期急性脑梗死临床观察. 广西中医药大学学报, 2019, 22(4):14-15.

[24] 姜平舟. 超早期急性脑梗死应用阿替普酶静脉溶栓治疗的临床分析. 中外医疗, 2016, 35(29):132-134.

[收稿日期:2020-02-17]

猜你喜欢

阿替普酶静脉溶栓
急性心肌梗死静脉溶栓治疗的护理干预
rt—PA与尿激酶在大面积肺栓塞溶栓治疗中的疗效与安全性分析
超早期急性脑梗死应用阿替普酶静脉溶栓治疗的临床分析
尿激酶静脉溶栓治疗急性缺血性脑卒中的临床观察
阿替普酶在急性脑梗死治疗中的
急性脑梗死静脉溶栓治疗效果的初步观察及分析
分析瑞替普酶静脉溶栓在急性心肌梗死治疗中的应用及护理体会
超早期脑梗死应用阿替普酶静脉溶栓联合丁苯酞治疗的临床观察
阿替普酶与银杏叶滴丸联合治疗急性脑梗死的临床效果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