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互联网+”背景下高校创新创业人才的培养

2020-12-23李平

新一代 2020年16期
关键词:创新创业人才培养互联网+

李平

摘 要:如今,社会经济的发展和大学生毕业的数量存在差异,导致大学生就业形式日趋紧张,有效的促进大学生毕业后创业,以创业带动就业具有显著的优势,解决就业问题的一个良好的方法,能够发挥出巨大的社会作用,本文通过阐述在“互联网+”背景下高校创新创业人才培养的现状,分析“互联网+”背景下高校创新创业人才培养的具体策略。

关键词:人才培养;创新创业;“互联网+”;校企结合

一、“互联网+”背景下高校创新创业人才培养的现状

(一)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的师资薄弱

完备的师资力量是大学生创业创新的重要保障。创业不是一种头脑发热的行为,需要专业教师的精心指导,学生创业成功的背后,都离不开专业教师对于学生专业知识和技能的培养,因此,大学生创业需要有专业知识丰富、实践经验充足的专业教师指导,但是据调查显示,很多大学生创业教育的师资力量薄弱,教师的来源单一,大多数是没有专职从事创业教育的教师,即使一些学校有创业教师,也只是校内其他专业的教师兼任,或者由学生工作人员、校外兼职导师担任,并且创业教师的数量较为缺乏。非专业教师尽管在自己从事的领域上具有丰富的教学经验,但是他们没有真实的创业经历,也没有接受专门的培训,教师很多情况下是为了应对学校安排的课程,临时找到网上教学资源进行整合,形成课程实际需要的教学内容,这些教师准备的内容仅够只为学生讲解创业的理论知识,对于创业实践部分没有足够的深度,很难激发学生的兴趣。

(二)创新创业相关教育课程过时

目前大学生创业教育没有引起学校足够的重视,教学内容太过老旧,创新创业教学流于形式,课程类型单一,主要是以讲座、大班课堂的形式为主,安排以理论课为主讲课的内容按部就班,毫无创新可言.教学形式主要以教师的单一传授为主,没有引导学生独立思考问题,缺乏师生之间的交流互动,学生在创新、创业课程中没有提出自己的看法和见解,便无法激发创新创业的精神,学生的知识水平有限,很多学生对于很多理论知识学生都是一知半解的,更没有在其中生成创新创业的灵感。创新创业教育理论与实践方向不一致,会导致理论课程和专业衔接性弱,和企业发展结合度低,和社会的需要不相符。

(三)高校创新创业的教学资源受限

创新人才的培养不是在短时间内实现的,由于学校使社会经济中独立的存在,学校没法对市场的现状给予准确的定位,对于学校的教育资源没法及时的更新,因此教师讲解的理论内容可能和市场真实的情况有所差异,而这种信息的滞后性会导致大学生无法对创业市场进行准确的判断。高校必须要对教学资源、教学内容不断更新,增加课程的创新精神与内涵,改善教学环境,为学生提供良好的创新创业氛围[1]。

二、“互联网+”背景下高校创新创业人才的培养策略

(一)提高课堂教学质量

学生获取创新创业的知识技能的主要途径是来自于教师的,并且创新创业需要将学科的知识作为支撑,教师要改变传统的填鸭式的教学模式,增加学生之间的交流和互动,注重对学生的实践教育和自主学习。经常给学生灌输创新创业思想,从网络上多搜集关于创新创业的优质教学案例,扩宽学生的知识面,搜索网络平台上优质的将课程理论知识和创业成功的案例相结合,有利于学生更好的理解创新创业的理念,并能在其中获得更多的创业感悟。教师要提高课堂教学质量,将学生作为课堂的主体,培养学生的创新、创业思维,在课下多与学生互动,在和学生的聊天中,了解他们对于创业问题的看法,对于学生提出的新颖问题要给予及时给予回应,展开学生对创业的问题调查和研究,对于学生感兴趣的领域从网络上搜索教学的课例,精心的设置教学的内容。教师还要加强和各科教师的联系,使各学科教师都对创新创业教育给予足够的重视,将学科知识内容和创新创业联系起来,使学生在潜移默化中学习创业的知识和经验,激发对创业的进取心,使学生积极主动的去创业[2]。

教师在课堂教学中要注意对学生团结协作精神的培养,通过课堂活动的讨论,共同的实验研究,可以增加学生的团结协作精神,鼓励学生参加课外实践活动,在活动中结益友,积累创业合作的人脉,增加学生创业的渠道。

要将创业教育课程和专业课程相结合,课程的设置既注重学生创业意识和创业心理素质的培养,还要注重创业知识结构、技能和实践操作的培养,将课程设置成为选修课和必修课,让学生根据自己的兴趣选择课程。对于创业教育课程评价要多样化,从学生的创业知识,技能掌握情况进行评价,对于课程设计本身的内容,結构进行评价[3]。

(二)提高学生的创新创业意识

提高创新创业意识是创业课程的关键点和难点所在,学生的创新创业意识的培养和创业息息相关,具有良好的创业意识才能够意识到创新的重要性,才能够主动的去学习和创业相关的知识和经验,如果学生缺乏创新的精神,就会只学生习专业知识,不考虑创新创业的问题,教师要重创新、创业意识的培养,为学生讲述互联网之下带来了哪些机遇,对于创业国家出台了那些优惠政策,让学生潜移默化的树立创新创业的思想意识,使大学生从被动的接受职业变成主动的进行职业的发展。可以邀请创业成功人士走进学校与学生面对面分享自己创业的真实案例,创业经验,或举办创新创业活动,到创业实习基地进行学习,让学生积极的参与到创业活动中去,从中锻炼管理、组织、策划等创业基础技能,锻炼学生理论与实践相结合,活学活用的能力。意识决定行为,只有学生具备了创新创业的意识,才会去主动的创业,提高大学生的创新、创业意识,能够提高大学生对创新创业实践的主动性,使其主动的去创业,更好的适应社会的发展,并为社会提供更多的就业岗位。如今就业形势越来越险峻,很多大学生毕业以后找不到工作,影响社会的发展,是因为很多大学生没有良好的创业意识,在大学期间只学习理论知识,没有实践能力,很多学到的知识都是没用的内容[4]。

(三)发挥创业基地的作用

发挥出创业基地的作用,因为创业基地是培养人才的重要平台。大学生对于技术产品的驾驭能力,对于市场的掌握能力较弱,学生如果没有实训经验,走到社会中创业失败的可能性是非常大的,如果学生能够参加实习,在创业基地中训练以一段时间,创业成功的几率会大大增加。学校应该密切与企业的联系,搭建和社会企业的交流沟通平台,通过讲座、论坛、举办创业实践和交流活动等形势,对学生进行实践锻炼时,可以采用不同的形式,或者到企业中去见习或实习,可以通过在互联网上呈现优质的讲座、创业讲坛或者播放企业的工作基地,向学生呈现创业的方式和经验,使学生激发出创新、就业的灵感。除此之外,要营造一个创新创业的校园氛围,通过微信、QQ、学校官网对学生的创业事迹进行宣扬,注重学生创新创业意识培养。经过特定的培训提高大学生对于企业的认识,能够培养出有创业能力的人才[5]。

三、结束语:

创业是对学生基本素质和创业精神的良好铺垫,在高校中要将创新和创业融入人才培养的全过程,将专业知识和创新创业结合,不断的深化创新创业改革,建立健全创新创业课程体系,还要注重大学生的自我教育,提高自学意识和自学能力,学生通过学习对自己所缺乏的知识进行不断补充,锻炼学生的自主学习意识和理性思维能力,培养学生树立终身学生的意识[6]。

参考文献:

[1]罗琼玮.互联网+背景下“双轮驱动+”创新创业人才培养模式的构建与探讨——以市场营销专业实践为例[J].现代营销(经营版),2019(07):16-17.

[2]廖益强,王雪芳,卢泽湘,张慧,范立维,陈礼辉.基于“互联网+”高校创新创业人才培养研究[J].信息记录材料,2019,20(04):233-234.

[3]刘芳,杨兴全,屠海波,张永志,郝传勇,赵常松.基于“互联网+”时代背景下的应用型民办本科院校创新创业人才培养模式的探索与研究[J].中国高新区,2018(12):67-68.

[4]刘丽华,何军,徐兰兰.“互联网+”环境下旅游创新创业人才需求及培养路径研究[J].辽宁教育行政学院学报,2018,35(03):52-56.

[5]陈审声,董杜斌.“互联网+”背景下创新创业人才的培养与校企合作体系创新[J].河北青年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18,30(04):60-63.

[6]王汉荣.校企协同育人视角下高职跨境电商创新创业人才培养的探索与实践[J].沙洲职业工学院学报,2016,19(03):13-17.

猜你喜欢

创新创业人才培养互联网+
创新创业教育融入高等学校人才培养体系的实施路径研究
基于人才培养的中职生日常管理研究
基于人才培养的高校舞蹈教育研究
女子中专班级管理共性问题与解决策略研究
基于人才培养的技工学校德育实效性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