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高校校园外部空间防疫体系构建研究

2020-12-23武泽许傲石妍杨柯

新一代 2020年16期
关键词:高校校园规划管理

武泽 许傲 石妍 杨柯

摘 要:当下疫情状况严峻,本文为高校有序复工复学,针对高校校园室外空间,从规划和管理的角度阐述应该如何构建防疫体系。分别对室外活动场地等空间提出防疫期间的规划改造建议。

关键词:高校校园;室外空间;防疫体系;规划;管理

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的出现,使得城市的发展停滞、人的生命安全受到威胁等种种现象的发生,疫情具有城市防疫体系的构建是解决城市发展问题的关键。[1]与此同时,对于师生众多、教学科研任务频繁、场所多样的高校校园来说,校园防疫体系的构建也是解决师生有序复工复学重要的一部分。疫情发生之后教育部发布了《校园建筑与环境疫情防控手册》里面提出四大类防控空间,其中“室外场所”防疫体系的构建尤为重要。

1.校园外部空间防疫体系研究—规划层面

1.1室外活动场地

1.1.1室外活动场所使用目的

第一点是校园师生对大学课程的需求;第二点是高校学生课余时间进行锻炼活动的需求;第三点是社团活动及体育队训练等活动对场地的需求。

1.1.2规划要求

场地进行独立运动组团式场地的规划策略,场地应包含入口区、测温区、交叉避让区、洗手区及出口区。场地内建议分成多个组团,每个组团容纳不超过100人,保持前后左右两人间2米距离,每个组团配备公共安全设施;组团之间应该保证间隔4米以上,一旦发现疫情患者可以用最短的时间和路径切断传染源,做到疫情的快速控制。[2]足球场跑道应该留有疏散通道空间,通向运动场地的出口,保证撤离交通流线的畅通。

1.2公共人行道

1.2.1校园交通

高校校园交通讲求人行优先的原则,疫情防控期间除留有足够的疏散车道之外,应做种规划校园的公共人行。重点使得集中路段可以更好疏通,受到指引。

1.2.2规划要求

校园内应该完善标识系统的建设,以确保大量人流步行的单一行进方向,也提醒两个人之间保持1米以上的距离。车行道可以借出一部分或平时全出规划成人行道。校园内可以设置电子升降桩,其机动性强,能够统一控制、限制车辆通行。还可以通过软性设施强化空间分割,在公共人行道边界设置更宽、更高的隔离缓冲绿化带,用低矮的灌木丛为人行道和车行道之间制造一条模糊的界限,減少两侧师生随意穿越的可能性,加强双向人行流向的意识感。[3]

1.3校内广场区

1.3.1校内广场区作用

校园广场是校园中人流集散的核心,其所处位置、尺度大小、铺装形式等不同,应进行不同的功能的科学利用。提前做好标识改造和增设引导牌,为校园防疫安全做出多用途保障。

1.3.2规划要求

尺度较为宽阔的广场如:公共教学楼、行政楼和图书馆等,可以作为疫情特殊时期的报道和注册场地,入口应进行明显的分级,分班和分批次的区域指示,进行快速的人流疏导。

院系楼、实验楼、食堂前广场应在地面划分安全隔离距离,留出足够的人流通过空间,可以结合APP预约等服务,避免冲突。

1.4校园景观

1.4.1校园景观作用

校园景观区是师生大量汇聚区域,中心景观、礼仪景观和各组团景观对师生身心调节都有不可或缺的重要作用。

1.4.2规划要求

在中心景观和礼仪景观等大型开阔区,可设置临时的室外座椅,间隔1.5-2米距离,供单人单桌使用,作为户外学习,讨论交流场所。对于小型庭院和宅前景观,应做防控人数提示牌。校园中景观水体应保持清洁和消毒,做好安全防护隔离。景观绿地空间应设若干处提示牌。

2.校园外部空间防疫体系研究—管理层面

2.1分阶段管理

疫情出现长久存在的可能,与此同时高校开学在即。应当根据传染病的发病规律和时间,分阶段地进行管理。第一阶段,准备期,此阶段应全面消毒,预测返校情况,运用大数据系统,进行多次模拟演练。第二阶段是返校隔离期,此阶段需要明确同学的返校具体时间,以及隔离期间的饮食和洗浴安排。第三阶段是隔离期后的在校观察期,因无法排除无症状感染者。

2.2分人群管理

不同人群的空间分布有差异,使用时间和需求也有差异,应对不同人群采取不同的管理模式。将人群分为教师、学生、职工。调查主要出行需求,规定交通流线和空间的使用时间,以确保人流线不交织,降低传染几率。

2.3分空间管理

同一栋宿舍楼宇内的人接触比较密切,所以应统一管理,按楼宇式的管理模式,避免楼栋之间的人流线交叉。同时也可将校园分为不同的学科组团,各个学科组团间统一管理,避免交织。

3.结语

为了安全有序的复工复学,高校防疫体系的构建必不可缺。本文通过提出室外场所四种空间防疫期间的规划与管理,和制定校园差异化的应对策略等。希望对目前高校复学以及未来高校防疫提供一些启示。

参考文献:

[1]赵东昊,耿虹.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下城市防灾规划复合化体系建构思考[J].规划师,2020,05:103-108.

[2]李异,杨洋.校园作为防灾避难场所的功能适宜性研究[J].城市建筑,2009,03:20-22.

[3]戴锏,朱美霖,吕飞.突发公共卫生事件下的城市开放社区规划反思与应对策略[J].规划师,2020(6):98-101.

猜你喜欢

高校校园规划管理
枣前期管理再好,后期管不好,前功尽弃
规划引领把握未来
快递业十三五规划发布
高校校园幸福文化模式构建研究
刍议图书馆在高校校园文化建设中的作用
高校私有云的架构和实施
多管齐下落实规划
迎接“十三五”规划
“这下管理创新了!等7则
人本管理在我国国企中的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