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论民族民间舞在少儿舞蹈教育教学中的重要性和教学方法

2020-12-23龙霏

中国校外教育(下旬) 2020年10期
关键词:少儿舞蹈民族民间舞

龙霏

【摘要】在社会文明进步,科技飞速发展的今天,多元文化相交融并存,中国传统的民族民间舞艺术如何能被发扬光大及传承,是舞蹈教育事业的重中之重。

【关键词】民族民间舞 少儿舞蹈 校外教学

我国是个幅员辽阔、人口众多、历史悠久的文明古国。不同的民族,因生活环境、生产方式和宗教文化等方面的差异,而拥有着数以万计从内容到形式,从韵律到风格各显异彩、斑斓夺目的民族民间舞蹈。这些不同民族所流传下来的或雄浑刚健或阴柔婀娜,或源于祭祀仪式或为寻求爱情的民间歌舞,展示着东方民族所具有的久远历史和深厚的民族文化底蕴。在校外少儿舞蹈课堂开展民族民间舞蹈教育,关键是让少儿体验到舞蹈的乐趣,在广泛接触不同风格特点的民族舞蹈中得到美的陶冶,不断促进少儿审美能力的发展,为少儿审美打下基础。

一、民族民间舞在少儿舞蹈教育中的意义

1.美育教育的意义

随着我国素质教育的不断深入,各级教育部门越发重视中小学全面素质的提高,特别是注重学生艺术能力和人文素質的培养,艺术教育是素质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舞蹈教学属于艺术教育和情感教育,也是美育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孩子们在接受舞蹈艺术美学熏陶的同时,逐渐具备良好的人体美的基本素质,获得全身协调的身体能力,领悟舞蹈艺术的基本特点和规律,从而提高审美能力,增强爱国主义情感,陶冶高尚情操,培养良好的舞蹈艺术素养。在素质教育中,舞蹈对促进学生全面发展起到了功不可没的作用。少数民族舞蹈是少数民族人民群众精神智慧的结晶,其存在和发展均与少数民族人民群众的日常生活有关,这正是“艺术来源于生活,高于生活”的重要表现。少儿通过对民族民间舞蹈的学习,不仅能学会民族民间舞基本动作和相关知识,同时也是对少儿艺术情操培养的良好模式,是非常具有前瞻性的美育教育。使得少儿在童年时期就能了解美,感受美,捕捉美。从小激发他们对这种艺术形式的兴趣,对于促进他们今后的成长乃至通往艺术之路都会起到积极促进的作用。儿童一旦从小就接受美学教育,接触艺术概念,通过长期的培养灌输,这种艺术形式就能逐渐的融入到孩子们的思想和行为中去,慢慢的陪伴他们成长,伴随他们情感和思想的发展,其作用是非常明显的。若这种良好的艺术形式能够很好的融入儿童内心,便能很快激发他们的艺术情节和艺术追求,并能够引导他们了解艺术世界,融入艺术世界,甚至有可能走进艺术世界,甚至成为他们终身的追求,这是早期少儿民间舞蹈教育所具有的无可比拟的优越性。

2.传承教育的意义

我国是一个有着悠久历史的东方古国,漫长的历史岁月和丰厚的文化积淀,造就了今日生活在我国广大地域中的56个兄弟民族。不同的生态环境、不同的历史和文化背景,使我国众多的民族发展成为今日具有各自语言、习俗、文化、宗教信仰等独具特色的人文状况与景观,也成就了各具特色的民族民间舞蹈。中国传统民族民间舞蹈有着千年的发展史,也经历了从古至今重要的传承和转变,民族民间舞蹈是一个国家最具精髓的艺术展现形式。在民族漫长的发展历程中,文化的传承往往是主流文化得到了不断的发扬光大,而民间这些舞蹈形式的艺术却很容易被忽略,所以民族民间舞蹈的研究和教学是非常重要的,它对于民间文化的传承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也是不可取代的。然而,社会在快速发展,当前传统的中国民族民间舞蹈文化的传承和发展态势岌岌可危。因此,发扬民族舞蹈要从儿童抓起,通过早期校外舞蹈教育让学前儿童从成长初期就能接触到民族民间的舞蹈艺术,形成早期对民族艺术的认知,并逐步地使他们产生对中国民族民间舞蹈的兴趣,引导鼓励他们去模仿、去学习、去积极追求。通过长期的教育和学习,不断强化民族民间舞蹈的印象,体会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文化,让更多的孩子能够喜欢民族舞、学习民族舞、爱上民族舞,通过不断的努力去继承和发扬中国民族民间舞蹈文化。

二、少儿民族民间舞教学重点与难点

1.创设民族民间舞课堂教学情境

所谓教学情境,是指教师在课堂教学过程中创建设计的情境氛围。“境”在民族民间舞课堂教学中,主要是指具有一定情感氛围和风格特色的教学活动。首先,教师应该根据所教内容,设置不脱离实际又具有特色的教学情境。由于少儿特有的年龄认知能力有限,这样的设计可以帮助孩子们能够更快的进入学习状态,而不是单一空洞地模仿肢体动作。其次,教学情境的创设可以有效的丰富孩子们的感性认知,良好的教学情境可以激发少儿在学习民族民间过程中的理解力和想象力,从而使得孩子们不会置身于枯燥的,难理解的,生硬的舞蹈学习中。再次,创设一个好的有利于教师和孩子们之间的交流和互动,可以激发孩子们的学习兴趣,使学生理解老师的教学重点和要求,老师也能及时掌握学生的学习情况,以便随时调整教学内容和方式,在积极、活跃和谐的氛围中,让孩子们学习和感受中国民族民间的独特魅力,老师也较好的实现最终教学目标。这也将要求舞蹈老师提高自身专业素质的同时,不断深入研究和运用相应的教学方法来创设民族民间舞课堂特有的教学情境。

2.在教学过程中创编

在少儿舞蹈教学过程中,应考虑到给孩子提供一个可创造,可发展的空间。“创造力比知识更重要”,如果深谙这个道理,在幼儿初步学习中国民族民间舞的前提下,便可以尝试让他们即兴创编舞蹈动作。即兴创编动作不是让其模仿后再进行创编,而是初步在了解了民族民间舞特点基础上,让幼儿随性的,根据所听音乐凭借自己的感觉去做动作,让孩子们抒发内心情感的同时发挥他们自身的想象力和创造力。例如,在编创彝族舞蹈《咯咯哒》的前期,我给学生们听了作品音乐,孩子们根据音乐中的鸡鸣声和节奏变化,让她们自己自由发挥编创出较符合音乐情境的舞蹈动作,从中作为老师也吸取了不少孩子们自己创作出来的形象动作,为最后呈现出来的舞蹈作品提供了不少创新的灵感。

3.提高教师的民族民间舞水平

毋庸置疑,舞蹈教师是少儿舞蹈培训的关键所在。教师的教学水平会直接影响学生的学习效率。校外少儿舞蹈培训机构虽然不是专业的舞蹈学府,但在启蒙,培养少儿舞蹈兴趣,意识和基础能力上一点不能含糊,这对舞蹈教师的素质要求是非常高的。作为校外舞蹈教育者,首先要具备扎实的专业舞蹈知识和基本功,将真正的民族民间舞内容教授给学生,使宝贵的中国民族民间舞得到传承。另外,在社会飞速发展的今天,民族民间舞蹈的历史和文化也在不断地被深挖和探究,因此作为一线教师也要不断的投入到舞蹈学习中去,充实自身舞蹈修养,带给学生纯正,严谨,有传承意义的民族民间舞。此外,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激发学生对民族民间舞产生浓厚的学习兴趣,无疑是提高教学质量的好方法。外校舞蹈培训年龄段不同,学习基础不同,因此授课教师要根据不同的学生的水平特点进行课程内容设置,不能千篇一律的按照以往经验教学。培养情感,陶冶性情,激活孩子的热情,都是民族民间舞教学的立足点和出发点,也是搞好民族民间教学的前提条件。

由此可见,校外少儿民族民间舞教育要得到传承和推广,是一件意义重大又实属不易的工作。这离不开传授者的耐心探究和细心钻研,通过舞蹈活动既得到美的熏陶,又在实践过程中多元化地感知中国优秀的民族民间舞蹈文化。少年儿童是祖国的未来和希望,让他们了解、熏陶、传承中华民族民间艺术,是我们校外教育者的责任和使命。

参考文献:

[1]王颖.儿童学前教育中民族民间舞蹈的教学探究.2013.

猜你喜欢

少儿舞蹈民族民间舞
浅析中国民族民间舞创作的时代性
少儿舞蹈编排中创新问题的探讨
浅谈少儿舞蹈的创作
浅谈少儿舞蹈的编排与训练
提高民族民间舞课堂教学质量的几点建议
关于高校民族民间舞蹈的教学改革与实践的分析
少儿舞蹈培训活动的探索与实践
少儿舞蹈编创创新思维的运用
民族民间舞体态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