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改良胃肠降压护理在重症急性胰腺炎患者中的应用效果

2020-12-22刘雪

河南医学研究 2020年34期
关键词:胃管胃肠功能胃肠

刘雪

(商丘市第一人民医院 急症重症监护室,河南 商丘 476100)

急性胰腺炎多由胰腺内胰酶激活,由胰腺组织出血、水肿、坏死引发,患者临床症状表现为腹痛、寒战、发热、黄疸,且常伴有腹膜炎、继发感染等情况,严重者可发生休克和死亡[1]。目前临床上主要采取禁食、胃肠降压及给予抑制胰腺分泌的药物等治疗方法[2]。既往临床对重症急性胰腺炎(severe acute pancreatitis,SAP)患者常采用常规护理,但由于其护理方式单一且不够全面,已不符合现代医学护理需求。因此,寻找更合理有效的护理方式显得至关重要。本研究通过分析100例SAP患者的临床资料,探讨改良胃肠降压护理的应用效果,从而为临床干预模式的选择提供参考。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经商丘市第一人民医院医学伦理委员会批准,选取2016年1月至2018年6月商丘市第一人民医院收治的100例SAP患者,将接受常规护理的50例患者纳入对照组,将接受改良胃肠降压护理的50例患者纳入观察组。观察组:男24例,女26例;年龄26~76岁,平均(52.21±4.52)岁;病程1~5 d,平均(3.12±0.06)d;体质量指数(body mass index,BMI)20~29 kg·m-2,平均(25.09±1.64)kg·m-2;SAP分型为水肿型32例,出血坏死型18例。对照组:男25例,女25例;年龄25~75岁,平均(51.46±4.78)岁;病程1~6 d,平均(3.09±0.12)d;BMI 21~29 kg·m-2,平均(25.13±1.58)kg·m-2;SAP分型为水肿型31例,出血坏死型19例。两组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1.2 选取标准(1)纳入标准:①符合相关诊断标准[3];②沟通交流无障碍;③临床资料完善。(2)排除标准:①恶性肿瘤;②合并代谢性或内分泌疾病;③合并重要器官功能障碍;④合并全身性感染疾病以及血液系统疾病;⑤合并全身性免疫系统及精神系统功能异常。

1.3 护理方法

1.3.1对照组 接受常规护理。密切监测患者生命体征,注重环境卫生及患者个人卫生;胃管开口端连接负压引流瓶,鼻饲、倾倒引流液时,提前切开引流瓶。

1.3.2观察组 接受改良胃肠降压护理,主要内容如下。(1)患者行经内镜鼻胆管引流术时,经鼻插入肠梗阻导管,随后连接负压吸引器,每2 h给予50 mL健胃清肠剂,给药前后充分冲洗导管,再重新插入。(2)保持胃管通畅,妥善固定,胃肠降压器置于胃部以下,有利于液体引流,注意观察引流液变化,记录24 h引流液总量,并观察引流液颜色。(3)加强基础护理,持续胃肠降压会导致患者咽喉部出现不适,为预防口腔和呼吸道感染,需行口腔护理,每天2次,必要时行雾化吸入。(4)指导患者在卧床期间多翻身,利于排气,促进胃肠功能恢复,可以进食时给予低脂低糖流质饮食,随着疾病恢复逐渐过渡到正常饮食,依据患者营养状况制定饮食方案,嘱其多摄入高维生素、低脂肪、高蛋白食物,如新鲜蔬果、肉类、鸡蛋以及牛奶等,遵循少食多餐原则,指导其多摄入疏肝利胆类食物,如玉米、冬瓜等,禁食辛辣刺激性食物。(5)出院前指导患者禁酒、禁烟,注意休息,避免过度劳累,保持愉快心情,发生异常及时就医;通过电话随访了解患者心理状态,依据患者身体恢复状况鼓励患者多外出进行社交活动,并嘱咐家属创造温馨家庭氛围,使患者保持良好心理状态。

1.4 观察指标(1)胃肠功能恢复时间:首次排气时间、首次排便时间、腹胀缓解时间、肠鸣音恢复时间。(2)并发症:呼吸衰竭、肾衰竭、心力衰竭。

2 结果

2.1 胃肠功能恢复时间观察组首次排气、排便时间、腹胀缓解时间及肠鸣音恢复时间均较对照组短,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两组胃肠功能恢复时间比较

2.2 并发症观察组并发症发生率较对照组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表2 两组并发症发生情况比较(n,%)

3 讨论

SAP是并发症较多且病死率高的急腹症,多由暴饮暴食、过量饮酒及胆道阻塞等引起,主要表现为呕吐、腹痛、休克、神志异常及高热等临床症状[4]。治疗通常采用胃肠降压方法,经鼻腔插入胃管,利用负压吸引原理,将肠道内气体和液体排除,降低肠道内压力[5]。但SAP患者由于腹压较高,采用传统胃肠降压仅可引流胃液,对于合并肠梗阻者,无法深入到梗阻的小肠段,扩张小肠,从而促进积气积液排出。此外,胃管及负压吸引器连于患者鼻腔部位,稍有不慎可导致管道脱落。因此,需采取适当干预措施对胃肠降压患者进行护理,以促进患者疾病恢复。

改良胃肠降压护理作为近些年新兴护理方式,相较于常规护理,具有更全面、新颖等优势。本研究显示,观察组胃肠功能恢复时间较对照组短,并发症发生率较对照组低,表明实施改良胃肠降压护理可加快SAP患者胃肠功能恢复,降低并发症发生率。分析其原因:改良胃肠降压将导管置入梗阻小肠,可有效引流梗阻段内的积气积液,减少胃肠胀气,改善胃肠功能。同时,在降压过程中,给予患者健胃清肠剂,可促进肠蠕动,改善胃肠壁血液循环,保存肠道黏膜。随时观察胃肠降压管,做好管道护理,防止导管扭曲、折叠或受压,可避免胃肠液积聚,改善肠壁血运,缓解肠腔压力,加快胃肠功能恢复,记录引流液颜色和量,出现异常及时汇报医生进行处理,可减少并发症的发生[6]。因患者易出现呕吐情况,给予口腔护理,可防止呕吐物误吸引起呼吸困难,同时可保持口腔清洁,防止继发感染。对于SAP患者,需禁食1~3 d,待腹痛和呕吐症状消失后,可食用少量糖类流质食物,但忌油脂类食物,因脂肪类食物会使胰液分泌增加,加重病情[7]。部分SAP患者由于缺乏疾病相关知识,担心病情发展,心理压力大,通过给予其心理护理,向其介绍疾病治护措施,可增强患者信心,提升依从性[8]。指导患者戒烟酒,忌暴饮暴食,避免摄入刺激性强、高蛋白和易产气食物,可防止疾病复发。

综上所述,对SAP患者实施改良胃肠降压护理效果显著,可促进胃肠功能恢复,减少并发症发生,利于疾病转归。

猜你喜欢

胃管胃肠功能胃肠
调胃承气汤联合西药治疗重症患者胃肠功能障碍的作用分析
耳穴压豆对髋关节置换术后患者胃肠功能的干预效果
完全胃肠外营养治疗胃肠外科患者临床效果
促进患者子宫切除术后胃肠功能恢复的研究进展
重症昏迷患者可视喉镜在胃管插管中的临床应用
极低出生体重儿胃管喂养后采用空气冲管的临床效果
术后早期促康护理措施对肝癌开放性手术患者胃肠功能恢复的效果
胃肠超声造影对胃十二指肠占位性病变的诊断研究
改良式胃管固定方法的临床应用
空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