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竹山县代料栽培香菇存在主要问题与对策

2020-12-22曾照胤

食用菌 2020年2期
关键词:竹山县竹山菌棒

肖 飞 熊 飞 曾照胤

(1竹山县蔬菜产业发展中心,湖北十堰442200;2湖北省竹山县农业农村局,湖北十堰442200)

湖北省竹山县地处鄂西北山区,境内海拔悬殊,气候与生态环境特别适合生产优质香菇。近年来,在精准扶贫政策推动下,竹山代料香菇栽培快速起步、迅猛发展,不少企业、农户通过栽培代料香菇,实现了创业就业、脱贫致富;但也有一些企业、农户效益欠佳,甚至出现亏损。为总结经验、吸取教训,笔者对竹山县代料香菇栽培情况进行全面调查和认真分析,找出其中存在问题,并提出相应解决办法。

1 竹山县代料栽培香菇存在的主要问题

1.1 产业发展速度偏快,基地布局不尽合理

为确保每个贫困户都有实实在在的扶贫产业,都能在2020年以前实现脱贫出列,近三年竹山县明显加快了代料香菇的发展步伐。2017年竹山县发展代料香菇约500万袋,2018年突破1000万袋,2019年超过2000万袋,可谓“一年翻一番,三年三大步”。在产业以突飞猛进之势发展同时,基地布局却不尽合理。

从理论上讲,竹山县每个乡镇、村组、农户都能栽培代料香菇,但在具体实践中,是否应该建设香菇基地,应该建设怎样的香菇基地,起码要考虑两个因素,一是人,二是环境。首先,香菇生产属劳力密集型产业,如果人员、劳动力不足,基地建设规模就会受到很大限制。其次,竹山县不同地域、不同海拔的环境差异很大,适宜栽培的香菇品种、栽培模式、销售方式等也各不相同。因此在基地布局上,只有因地制宜、因人而异才能做到科学合理。

然而,目前竹山香菇栽培基地在布局上存在一些问题。一是在选择基地建设地点上。有的不以产业自身发展需要而以农户脱贫需要为出发点,也即哪里有贫困村、贫困户和异迁安置点,就将食用菌基地建在哪里,这样就导致一些不太适宜栽培香菇的地方也建起了制棒基地和出菇棚。二是竹山县地处南水北调核心水源区和水土涵养地,境内森林、植被覆盖率较高,但由于环境保护,树木不能砍伐,导致只能从外地调进栽培香菇所需的主要原料——锯木屑。同时麸皮、石膏等各种辅料甚至大部分技术人员也需外调。这种对外界依赖程度较高的产业,基地布局本应重点放在交通便利、人口密集、信息发达的主公路沿线,但因贫困村、贫困户主要分布在信息、交通不便,人口数量稀少的偏远地区,因此在此地建产业基地就给物资调运、劳力组织、技术指导、产品销售带来较大难度,同时也加大了生产成本,降低了产品市场竞争能力。三是竹山县不同地域、海拔差异较大,因此只有每个基地根据自身实际情况,因地制宜选择香菇品种、栽培方式与生产模式,才能扬长避短,提高效益。但有的基地并未科学布局,而是照搬、照抄他人经验,导致失误颇多。例如在不具备越夏条件的地方盲目栽培春菇,导致菌棒越夏困难;在三伏天气候炎热的低山盲目栽培夏菇,虽采取措施但仍出菇不良,事倍功半、效益欠佳;在秋季降温快、冬季较为寒冷的高山盲目栽培秋菇,导致年内出菇少、冬季不出菇现象发生,直接影响全年收益;在偏远山村盲目栽培适合鲜销的香菇品种,给后期销售带来很大难题。

另外,有的基地选址不当,导致制棒污染严重、上架出菇困难、菇棚被大风吹翻、基地被洪水冲毁等,造成较大损失。

1.2 引进香菇品种杂乱,盲目推广问题突出

香菇栽培是竹山传统产业,但过去以段木栽培为主,代料栽培只是近年来才迅速崛起。由于当地没有制种企业(菌种厂),也没有对代料香菇品种进行系统的试验研究,因此各制袋企业均从湖北随州、河南西峡等地购买香菇菌种。目前生产上使用的代料香菇品种共有十多个,其中春栽品种主要有9608、森源16、森源19,夏栽品种主要有L808、0912,秋栽品种主要有秋栽7号和3号、雨花2号和3号、久香4号和401等,品种多而且杂,甚至很多品种没有经过严格的试验示范,引进后就大面积推广。

由于竹山县与湖北随州、河南西峡均相距较远,气候与环境差异较大,农户的栽培与管理水平相差更大,因此从外地引进的代料香菇品种在竹山栽培表现出的差异较大,有的适应性好、产量高、品质佳、效益好,较受农户欢迎,但有的品种表现却不够理想。要提高竹山代料香菇的栽培效益,必须通过严格的试验和调查分析,明确竹山不同季节、不同地域的优势主导品种,以减少盲目引种、盲目推广给生产带来的损失,但目前此项工作尚处起步阶段。由于竹山县在菌种选用上未达成共识,且缺乏必要的约束机制,造成制袋企业各自为政、自引自推,因此品种杂乱问题一直未能得到较好解决。

1.3 栽培技术依靠外聘“土专家”,照搬照抄技术并不适应竹山环境气候条件

竹山香菇代料栽培由于起步晚、发展快,本地技术力量严重不足,技术水平与主产区相比差距较大。为解决本地技术力量单薄、技术水平较低现状,竹山县采取企业聘用、政府补贴的办法,从湖北随州、河南西峡等主产区招聘了一批有多年代料香菇栽培经验的菇农,作为“土专家”(技术员)派遣到各乡镇、菌棒生产企业,负责技术培训和现场指导工作。

这些来自各地的技术员熟知自己家乡的气候与环境条件,并且已经形成了固有的代料香菇栽培模式(例如随州的菇农擅长大袋秋栽,生产干菇;西峡的菇农擅长中袋春栽,生产鲜菇)。有的凭借扎实的理论和丰富的实践经验,能迅速根据竹山的环境和气候特点制定出针对性强的栽培方案,这些方案经过一到二年的改进完善,能很好地指导企业、农户栽培香菇;但有的只会生搬硬套、照搬照抄自己已有经验,未能取得预期效果,甚至安排栽培季节失当,给企业和栽培户带来较大损失。

1.4 过度追求规模、速度,质量、效益欠佳

为调动企业和农户发展食用菌的积极性,扩大栽培规模,实现增收脱贫目标,竹山县出台了一系列产业奖扶政策。例如规定制袋企业年产规模达到50万袋以上的,每袋奖补1元,达到100万袋以上的,每袋奖补2元;贫困户每栽培1袋奖补2元,非贫困户每栽培1袋奖补0.5元。

政策支持与资金扶持本是对企业和农户的一种激励措施,但一些企业和贫困户为了获取更多的奖补资金,不顾自身实际与客观条件,不切实际盲目地快速扩大生产规模。有的企业为了扩大规模未到最佳培养菌棒时间就开始生产,时间已过也仍在加班加点生产,其结果只能是菌棒污染率居高不下,菌袋质量欠佳,影响效益;有的贫困户本身缺资金、缺劳力、缺技术,只能小规模发展,但为多挣奖补资金,也盲目扩大栽培规模,然后菌棒上架后管理难到位、采摘不及时,虽有政策扶持,效益仍然不佳。

1.5 设施条件简陋,生产管理粗放

竹山代料栽培香菇起步虽早,但真正规模化栽培还是在近三年。多数生产菌棒企业的技术、资金有限,经验不足,又想快速做大做强,导致生产设施等跟不上。有的场地不足,生产区和生活区混在一起,原料堆放、拌料装袋、灭菌接种、培养出菇等场地也放在一起,导致杂菌污染严重。有的只购置了拌料、装袋、灭菌等关键设备,没有专门的接种箱(或接种室)、养菌室等,仍采取开放式接种,用出菇棚代替养菌室,这样一旦气候、环境异常,就会影响制袋的成品率。有的越夏时场地狭小,菌棒堆积过密,通风条件差,又无有效的遮阳、降温设施等,导致夏季菌棒大量“上烧”(菌棒内温度过高,导致菌丝死亡)。一些菇农设施条件更为简陋,很容易受到极端高温、狂风暴雨、持续阴雨、冬季低温等自然灾害影响。

另外,一些企业、农户生产管理粗放问题也较为突出。其主要原因,一是有的外地聘请的“土专家”已习惯粗放生产,靠量大取胜,为降成本赶进度,在生产中常省掉了部分环节,忽略了一些细节,导致所制菌袋质量不够稳定。特别是开放式接种,虽然速度快、效率高,但若遇不良气候或接种场地环境污浊,接种人员操作不熟练、不规范,很容易造成大面积污染。二是有的企业负责人未从事过代料香菇生产,对栽培代料香菇技术不了解,对每个环节操作规范认识不到位,为节本增效走捷径,常常给生产带来一定损失。三是有的农户对代料香菇栽培技术原本就一窍不通,又不虚心学习、耐心请教,因此在生产中出现注水不到位、通风不及时、采摘不彻底等问题,这些都会直接影响到香菇的产量、品质和效益。

1.6 农户缺乏栽培经验,技术指导存在盲区

目前,竹山县绝大多数农户对代料香菇栽培还缺乏足够的技术与经验。为降低农户栽培香菇风险,竹山采取了集中制菌棒、分散出菇的办法,即把对生产技术与设施条件要求较高、风险较大的菌棒培养环节交给企业来完成,栽培户只负责用工虽多、但风险较小的出菇管理、采摘工作。

为解决农户栽培香菇中“缺技术”问题,竹山县一方面邀请省、市农科院的专家对聘请技术员和栽培户进行培训;另一方面要求外聘的技术员把工作重点放在对农户,尤其是贫困户的培训与指导上。但即便如此,仍有部分栽培户因技术掌握不到位而导致栽培效果差。特别是春节前后,正是香菇出菇上市的关键时期,但聘请的技术人员因要回家导致技术指导出现“空档”期,同时不少栽培户也因忙于过年疏于香菇管理,以致问题频频,给香菇生产带来一定的损失。

2 提高竹山香菇代料栽培效益的对策与建议

2.1 科学合理布局,坚持稳步发展

任何产业的发展,都必须尊重客观规律,坚持循序渐进、稳步发展。尤其是代料香菇栽培看似简单,其实对技术要求很高,即使有大量资金投入,如果没有相应的技术人才,农户的技术经验无法跟上,仍然难以获得较好的经济效益。因此发展代料香菇栽培,一定要将提高“质效”放在重要位置,坚持稳中有进,不能求急求快。

在基地建设上,要根据竹山的区域环境特点,坚持科学合理布局。一是根据竹山代料香菇栽培原料、销路“两头在外”特点,将基地尽量布局在信息、交通便利的主公路沿线,以降低交通运输成本;二是针对竹山偏远地区劳动力较少特点,尽量把基地布局在闲散劳动力较多的地区,基地的生产规模要与当地的劳动力数量、生产管理能力相匹配;三是针对竹山不同海拔、地域气候环境差异较大特点,将春菇重点布局在海拔600 m以上地区,夏菇重点布局在夏季气候凉爽湿润的高山地区,秋冬菇重点布局在秋冬季节温度较高的低山区,交通便利处以生产鲜菇为主,交通不便的偏远山区以生产优质干菇为主,扬长避短、均衡供应。另外在基地选址上,一定要注意避开易出现洪涝、低温、干旱、风雹等自然灾害的山区。

2.2 明确主导品种,避免乱引乱推

主导品种不明确,乱引乱推现象就难以得到有效管控。因此,要尽快在竹山代料香菇栽培的主要区域,开展品种比较试验,并结合近年来栽培效果,明确适宜竹山不同地域、海拔、季节栽培的香菇主导品种。与此同时,要建立菌种厂,一是便于对竹山县的主栽品种和菌种质量进行控制,二是有利于菌种有目的、按计划生产,三是可以降低菌种成本和运输风险。

为避免乱引乱推,建立主导品种公告制度,引导制袋企业和农户使用可靠的品种。制袋企业引进的香菇新品种应先在主管部门备案登记,经试验示范后再稳步推广。并且应追究因乱引乱推造成巨大损失的制袋企业的责任。

2.3 规范栽培技术,提升指导水平

要组织专业技术人员,对近年来竹山代料栽培香菇进行深入调查研究,总结有益经验、汲取失败教训,在此基础上结合现代技术成果,制定符合竹山气候与环境特点的代料香菇栽培技术规范,然后在实践中逐步修改完善,使其更加科学合理。

对聘请的技术员也要加强培训,一是提升其理论素养,以便更好地将科学理论知识与自身实践经验相结合,达到指导农户时不仅“知其然”,而且“知其所以然”的效果;二是使其了解竹山的风土人情,掌握竹山的气候特点,熟悉确定的技术规范,在指导栽培户栽培时更加得心应手,更加“接地气”;三是促进其相互交流、取长补短,提升技能水平,更好地服务竹山代料香菇生产。

2.4 坚持规模适度,保证发展质效。

坚持“规模”服从“效益”,“进度”服从“质量”。一是确定竹山县的年度目标任务,综合考虑当年的资金、设施、劳动力、技术、市场等因素,既要尽力而为,也要量力而行,控制好发展的步伐与节奏;二是制袋企业更要量力而行,不能冲着政府补贴,不顾自身实力盲目扩大生产规模,不讲科学冒险违规、破季栽培;三是栽培户(特别是贫困户)要根据自身的资金、场地与劳动力状况,确定合理的栽培规模,首次栽培香菇要牢记“栽多不如栽少、栽少才能栽好”,每户视具体情况确定合理的栽培数量,切忌贪多冒进,待有了一定的技术与经验后,再稳步扩大生产规模。只有规模适度,才能提升代料香菇栽培效益;只有效益良好,香菇产业才能持续稳步发展。

2.5 完善基础设施,推行精细管理

针对基础设施建设中存在的短板与问题,要逐步进行完善。目前应把重点放在三个方面:一是完善接种设施,改善接种条件,可购置接种箱或建专用无菌接种室,采取开放式接种的要增添隔离、通风、降温、除尘、消毒等各种辅助设施,操作人员也要配齐口罩、手套、工作服等,尽量降低杂菌污染率;二是增设菌棒培养室,提高菌棒质量;三是改善菌棒越夏条件,针对竹山县低海拔地区夏季炎热、菌棒越夏困难实情,可在夏季凉爽的高山林下建设养菌基地,将菌棒运至高山安全越夏,或者增加遮阳网的层数和覆盖面,增设喷水、灌水降温设施,改善周边通风条件,确保菌棒就地越夏安全;四是完善各项抗灾设施,防范洪涝、干旱、风雹、低温冻害等常见自然灾害。

管理上要改“粗放”为“精细”。着力提高菌棒成品率、出菇率、产量、品质和效益。要做到这一点,首先要树立质量、效益至上理念,贪大求快无法做到“精细”;其次要设法改变“土专家”的栽培习惯,要求其按照技术规范指导企业和栽培户;三是引导企业、栽培户在生产、管理过程中,坚持适度规模,严格按照技术要求操作,注重细节、强化管理,用“零失误”保证“高效益”。

2.6 加强技术培训,抓好现场指导

针对目前竹山代料香菇栽培技术主要靠“外援”,春节前后等关键时期指导难到位、管护不及时等问题,一是抓好本地骨干技术人员的培养,尽快实现技术人才“本土化”;二是把外聘技术员的劳务报酬与对栽培户的“传、帮、带”相结合,除抓好日常技术指导外,还要为当地培养几个“技术能手”“典型示范户”;三是层层抓好培训,户户发放“明白纸”(简洁明了、通俗易懂一页技术资料),将技术延伸到企业、乡村、农户,争取凡是制袋企业都有一名技术骨干,凡是栽培农户都有一名技术明白人;四是在关键时期、关键环节,组织专家、技术人员克服困难,走村串户抓好“面对面”现场指导,辅以发送微信、播放视频等手段,将技术传播到家家户户,让农户看得懂、会操作,有成效。

猜你喜欢

竹山县竹山菌棒
香菇出菇期菌棒补水技术要点
谈吴组缃《菉竹山房》
陇西县香菇出菇管理规程
香菇菌棒不同刺孔分布对工厂化出菇的影响
告别竹山小学
关于竹山登爽亭的索隐与建议
竹山县畜牧业绿色发展示范县创建工作成效和问题探析
JBZ—S—4型菌棒注水机
“竹山粉葛”市场遇冷
浅析竹山县动物防疫存在的问题与对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