溶血对孕妇生化检验准确性的影响及优化对策研究
2020-12-22沈亚芳
沈亚芳 曹 华
(1.南京市江宁区妇幼保健计划生育服务中心,江苏南京 211199;2.南京市江宁医院,江苏南京 211100)
生化检验是临床用于疾病诊断的主要方式,在生化检验过程中,可通过对血液中蛋白质、脂类、以及酶等多种物质进行分析,以此来判断身体有无疾病[1]。血液标本溶血现象在生化检验中比较常见,当发生溶血,将会直接影响检验结果,进而对疾病诊疗带来不利,孕妇作为特殊群体,若因溶血现象造成生化检验结果出现误差,导致无法及时、准确发现疾病,可对胎儿及孕妇均带来健康、安全威胁,因此,采取有效措施预防血液标本溶血具有重要意义[2]。选取2018年1月至2019年12月南京市江宁区妇幼保健计划生育服务中心收治的100例孕妇作为研究对象,探析溶血对孕妇生化检验准确性的影响,同时,提出优化对策,以期进一步提高生化检验结果准确性,提高临床治疗的有效性,安全性。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8年1月至2019年12月南京市江宁区妇幼保健计划生育服务中心收治的100例孕妇作为研究对象,年龄18~42岁,平均年龄(30.2±10.1)岁。纳入标准:均为健康者;知情研究内容均自愿参加,且配合有效性良好。排除标准:患有严重肝肾功能异常、心脑血管疾病或者系统性疾病等对生化指标影响较大人群。本研究经南京市江宁区妇幼保健计划生育服务中心伦理委员会审核批准。
1.2 方法
血液采集:100例观察对象均于清晨空腹状态下采集静脉血2份,采血管为浙江拱东血清分离胶管5 mL,分别将血样置于两支试管,1份进行人工溶血(研究组),1份确保未发生溶血(对照组),通过北京白洋100孔离心机对血样进行离心处理,进行生化检验。
血液采集注意事项:叮嘱受检者在采集血液当日清晨保持空腹,在检查前一天晚上八点后不要进食,同时,近期内无饮酒,因为酒精可影响化学反应,导致检查结果出现误差,另外,不可过量运动,运动过量可使转氨酶等含量发生变化,造成检查结果不准确。
生化检验:利用全自动生化分析仪日立HITACH7180、原装试剂进行生化检验,其中,碱性磷酸酶(ALP)采取IFCC法检验,批号:ER381;血清总蛋白(TP)采取双缩脲法检验,批号:KH218;乳酸脱氢酶(LDH)采取IFCC法检验,批号:KF751;肌酐(Cr)采取HMMPS法检验,批号:KH213;血糖(GLU)采取己糖激酶法检验,批号:KG476;总胆红素(TBIL)采取钒酸氧化法检验,批号:KH199;直接胆红素(DBIL)采取钒酸氧化法检验,批号:KH203;天冬氨酸氨基转移酶(AST)采取IFCC法检验,批号:KN896。对生化指标结果进行分析。
生化检验注意事项:检查过程,检测人员应严格按照仪器及试纸试剂使用说明与流程仔细进行操作,避免因人为操作不当影响检验结果准确性。
1.3 观察指标
观察分析两组生化检验指标结果,包括碱性磷酸酶(ALP)、血清总蛋白(TP)、乳酸脱氢酶(LDH)、肌酐(Cr)、血糖(GLU)、总胆红素(TBIL)、直接胆红素(DBIL)、天冬氨酸氨基转移酶(AST)。
1.4 统计学分析
采用 SPSS 24.0 软件进行统计学分析,计量资料以(±s)表示,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例(%)]表示,采用χ2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研究组ALP、TBIL、DBIL水平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TP、LDH、Cr、GLU、AST水平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两组患者生化检验指标结果对比(±s)
表1 两组患者生化检验指标结果对比(±s)
指标/组别 n ALP(U/L) TP(g/L) LDH(U/L)Cr(μmol/L)GLU(mmol/L)TBIL(μmol/L)DBIL(μmol/L)AST(U/L)对照组100 85.27±13.78 67.52±3.89 154.87±14.85 75.58±10.31 4.58±1.09 13.44±3.58 3.29±1.63 21.27±3.42研究组100 74.45±10.33 80.44±4.67 202.64±20.55 87.42±13.69 5.83±1.37 10.36±3.67 2.55±1.23 30.36±4.14 t 4.443 15.031 13.323 4.885 5.049 4.248 2.563 11.930 P<0.05 <0.05 <0.05 <0.05 <0.05 <0.05 <0.05 <0.05
3 讨论
临床医学检验在现代医学发展中占据重要地位,其是临床进行疾病诊断和治疗的基础与前提。生化检验是临床医学检验的重要组成部分,具有检验范围广、检验项目多等特点,而血液标本生化检验是通过采集静脉血在人体外进行检验,其检验结果易受外界诸多因素影响,比如:血液采集、储存、处理、运输等,上述操作过程无论哪个环节或者步骤出现问题,都会致使血液性质发生变化,进而直接影响检验结果的准确性[3-4]。溶血现象是临床常见血液性质变化情况之一,溶血即红细胞破裂,血红蛋白溢出,该现象可由多种因素造成,包括毒素、理化因素、低渗溶液、强力震荡以及保存环境不当等[5]。此外,还存在其他导致溶血现象产生的因素,比如:血液标本发生异常改变。而导致血液标本发生异常改变的因素主要有:①在实际采血过程中,受检者负压过大;②抽血速度过快;③储存血液试验清洁不彻底;④血液入试管时出现过多泡沫;⑤采血完成后过度晃动试管等[6]。对发生溶血现象的血液标本进行生化检验,其部分生化指标水平将会发生较大变化,导致检验结果准确性降低,进而造成疾病的漏诊、误诊等,致使患者延误最佳治疗时机,造成不可逆严重后果,甚至威胁患者生命安全[7]。
在此次研究中,一份血液标本未发生溶血现象,另一份血液标本进行人工溶血后进行检验,结果显示:研究组ALP、TBIL、DBIL水平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TP、LDH、Cr、GLU、AST水平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由此可充分说明当发生溶血现象后,血液生化检验相关指标水平也会发生较大改变,分析原因在于各指标在细胞内外分布不均,溶血后导致细胞内物质渗出,致使其成分水平发生改变,当血红蛋白在血浆中扩散,就可造成TP水平升高,另外,红细胞各种生化成分浓度本身就明显高于血浆浓度,当发生溶血后,LDH、AST等指标水平即可出现明显升高[8]。经总结分析,主要影响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①血红蛋白可对蛋白质分析造成较大干扰与影响,部分生化指标会因血红蛋白进入血浆而发生改变;②出现溶血后,血红素颜色会发生相应变化,而这一变化也可对结果分析造成一定影响;③未溶血标本与溶血标本其红细胞成分差异较大,这也是影响生化检验结果的重要因素。
临床可从以下几个方面预防和规避溶血现象:①采集血液过程中应保持止血带处于合理位置,且松紧适宜,确保血液能够以平稳、适宜的速度进入采血管,避免出现大量泡沫,与此同时,严格控制采血带结扎时间,另外,采血要严格遵照无菌操作,保证使用采血管、采血器等符合国家合格标准。②当完成采血操作,需确保血液与抗凝剂充分混匀,在放置采血管过程中应轻放,防止因动作幅度过大使血液出现强力震荡造成溶血,此外,运送、离心等处理过程也需严格按照标准与流程执行,合理控制离心机速度。③生化检验过程中,若发现血液被污染、溶血等现象时,应及时舍弃,重新采集血液进行检验。④检验人员是实施生化检验的主体,其职业素养、综合素质也是造成溶血现象的重要原因。因此,应定期组织检验人员进行生化检验的学习与培训,提升其操作技巧、职业素养,进而更加规范、严谨地完成整个生化检验过程。⑤检验仪器、设备以及试纸试剂等也会对溶血和检验结果造成影响,医院在购置使用仪器设备、试纸试剂等时应选择正规供货商,确保购置物品符合国家相关标准,从源头避免和预防溶血。
综上,溶血会对血液生化检验指标结果造成较大影响,致使相关指标水平发生改变,进而导致检验结果出现误差,准确性下降,为临床疾病诊疗造成极大不利,因此,临床需从血液样本质量控制人为操作过程等采取多种措施预防溶血现象,以期提高生化检验结果准确性,为临床疾病诊疗提供真实、可靠的依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