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经尿道2μm钬激光切除术在浅表性膀胱癌治疗中的应用效果探讨

2020-12-22

大医生 2020年16期
关键词:浅表性膀胱癌尿道

杨 伟

(临沂市罗庄区人民医院,山东临沂 276000)

浅表性膀胱癌作为临床常见泌尿系统多发性恶性肿瘤之一,具有易复发、局部浸润及远处转移等特点,临床治疗难度大。有统计数据显示,浅表性膀胱癌的发生率约为膀胱癌总发生率的75.00%,说明其具有多发性特点[1-2]。目前临床治疗浅表性膀胱癌以外科手术为主要方法,其治疗效果相对确切,例如:以经尿道电切术为例,能有效切除病灶,消除各种临床症状,但是受外科手术自身特殊性的影响,其机体创伤相对严重,存在出现膀胱穿孔及闭孔神经反射等并发症的可能性。一旦手术切除不够彻底则大大增加二次复发的风险。经尿道2μm钬激光切除术是近几年来临床出现的新型微创手术术式,能满足切割及汽化同步进行的要求,其手术出血量少且切割准确度高,不存在电刺激的情况。鉴于此,本研究以临沂市罗庄区人民医院收治的102例浅表性膀胱癌患者为例,重点探究经尿道2μm钬激光切除术在浅表性膀胱癌治疗中的应用效果,结果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临沂市罗庄区人民医院2014年1月至2015年1月收治的102例浅表性膀胱癌患者为研究对象,按随机盲选法划分为对照组(51例)与观察组(51例),对照组行经尿道电切术治疗,观察组行经尿道2μm钬激光切除术治疗。对照组中,男性27例,女性24例;年龄37~74岁,平均年龄(58.64±1.63)岁;单发肿瘤29例及多发肿瘤22例,肿瘤平均直径(2.28±0.41)cm。观察组中,男性28例,女性23例;年龄38~75岁,平均年龄(58.65±1.64) 岁;单发肿瘤30例及多发肿瘤21例,肿瘤平均直径(2.29±0.42)cm。两组患者一般资料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 纳入与排除标准

纳入标准:符合浅表性膀胱癌的诊断标准[3],并且所有患者及其家属均于知情条件下签署实验同意书。排除标准:失语、合并精神疾病及合并传染性疾病的患者。

1.3 方法

对照组实行经尿道电切术治疗:协助患者取截石位,予以硬膜外麻醉,将电切镜放置于膀胱内,观察其膀胱病变位置的具体情况及与膀胱颈部及输尿管开口间的关系,切除前注入适量电切液促使膀胱始终保持充盈状态,由肿瘤组织表面沿着膀胱浅肌层进行切除,电灼处理肿瘤组织基底周围2 cm处的正常组织,再进行完全切除,严格控制电切镜操作功率不得超过140 W且电凝功率不得超过80 W,术后及时冲洗留置导尿管,予以抗感染治疗。

观察组实行经尿道2μm钬激光切除术治疗:选择波长为2μm的激光手术治疗系统,协助患者取截石位,予以硬膜外麻醉,由尿道放入操作镜,渗液灌注处理膀胱,明确肿瘤具体数目、形态、大小及位置后,沿着操作通道将光导纤维放入膀胱,调整其激光能量参数,控制其激光波长不得超过2.013μm,利用600μm光纤完成能量传输,确保其功率始终处于60~70 W,率先环形标记肿瘤周围1~2 cm处黏膜,划分切除范围后沿着标记线由黏膜层切除至肌层部位,完整切除肿瘤基底部,再由肿瘤基底部开始切除至膀胱浆膜层,彻底剔除肿瘤底部肌层。术后及时冲洗组织留置导尿管,给予相应的抗感染治疗,并且两组患者手术完成后立即进行膀胱灌注治疗,出院后每隔1周灌注治疗1次,持续8周后每隔30 d灌注治疗1次,持续24个月后每隔3个月复查1次膀胱镜,直至1年后每隔6个月复查1次膀胱镜。

1.4 判定标准

①分别统计两组患者住院时间、导尿管留置时间、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等指标的波动幅度。②观察是否出现膀胱刺激症、闭孔神经反射、血钠下降及膀胱穿刺等并发症,计算其总发生率。③开展为期48个月的术后随访,观察两组患者是否出现复发情况,计算其总复发率[4-5]。

1.5 统计学分析

采用SPSS 22.0软件进行数据处理分析。计量资料以(±s)表示,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例(%)]表示,采用χ2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患者临床指标对比

治疗后,对照组与观察组住院时间、导尿管留置时间、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指标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两组患者临床指标对比(±s)

表1 两组患者临床指标对比(±s)

组别 n 住院时间(d) 导尿管留置(d) 手术时间(min) 术中出血量(mL)对照组 51 12.41±2.64 6.81±1.79 43.85±4.22 78.41±10.79观察组 51 11.93±2.41 4.93±1.42 28.51±3.62 53.16±8.13 t 5.352 6.483 11.577 12.619 P<0.05 <0.05 <0.05 <0.05

2.2 两组患者并发症发生率对比

治疗后,对照组并发症发生率为15.69%,其中膀胱刺激症4例、闭孔神经反射3例、血钠下降及膀胱穿刺1例;观察组并发症发生率为3.92%,其中膀胱刺激症、闭孔神经反射各1例,组间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1.287,P<0.05)。

2.3 两组患者术后复发率对比

治疗后,对照组术后复发率为21.57%(11/51);观察组复发率为5.88%(3/51),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9.283,P<0.05)。

3 讨论

膀胱癌是临床常见泌尿系统恶性肿瘤之一,浅表性膀胱癌的发生率约占总发生率的75%,且具有易复发、局部浸润及远处转移等特点,临床治疗难度大。目前临床治疗浅表性膀胱癌以手术治疗为主要方法,但是深受传统手术治疗特殊性的影响,对患者的机体创伤相对较大且术后恢复速度缓慢[6]。由于医疗技术水平持续进步,促使微创技术被广泛应用于多种疾病治疗领域,以浅表性膀胱癌为例,涌现出经尿道膀胱肿瘤电切术等新型术式,不仅能最大限度保留膀胱功能,更能取得令人满意的治疗效果,但是其手术术式仍存在着较多缺陷,包括可能对膀胱周围及深部组织产生神经刺激及热损伤,反而加剧其机体损伤程度。此外,电切处理期间可能出现闭孔神经反射及膀胱穿孔等并发症,不利于患者机体康复。

与经尿道膀胱肿瘤电切术相比,钬激光切除术的应用优势相对突出,例如:局部形成高能量峰值能瞬间切割及汽化组织,且汽化与切割同时进行,能瞬间凝固切割部位,封闭肿瘤周围血管,完全省略电凝止血的环节,进一步减少手术出血量。同时,钬激光切除术的穿透深度约为3 cm且凝固深度约为1 cm,不存在出现严重水肿、组织坏死及继发性感染问题的可能性。此外,钬激光切除术期间主张使用生理盐水冲洗组织,能大大降低电解质失衡的发生风险。本研究中观察组采取经尿道2μm钬激光切除术治疗,在住院时间、导尿管留置时间、手术时间方面均明显短于采取经尿道电切术治疗的对照组,且观察组术中出血量明显少于对照组;同时,观察组并发症发生率仅为3.92%,明显低于对照组的15.69%;观察组术后复发率仅为5.88%,明显低于对照组的21.57%。由此可见,应用经尿道2μm钬激光切除术治疗浅表性膀胱癌具备可行性及有效性,这与相关学者的研究成果相一致[7]。近年来,国内有学者表示[8],针对浅表性膀胱癌患者采取经尿道2μm钬激光切除术治疗具备显著的疗效,可改善手术预后效果,降低术后并发症发生率及复发率,使其复发率降低在10.00%以下。此次观察组的术后复发率5.88%<10.00%,说明观察组采取的经尿道2μm钬激光切除术应用价值颇高。

综上所述:浅表性膀胱癌患者实行经尿道2μm钬激光切除术治疗的效果显著,能明显减少术中出血量及手术时间,大大降低并发症发生率及复发率,因此,值得在临床治疗领域中使用及推广。

猜你喜欢

浅表性膀胱癌尿道
利用横断后尿道板组织修复近段型尿道下裂的术式研究进展
尿频尿急可能是膀胱癌
联用建中和胃汤与温针灸治疗慢性浅表性胃炎脾虚畏寒型价值研究
VI-RADS评分对膀胱癌精准治疗的价值
外泌体长链非编码RNA在膀胱癌中的研究进展
非编码RNA在膀胱癌中的研究进展
浅析针对性手术治疗措施在外伤性尿道狭窄治疗中的应用效果
慢性浅表性胃炎如何治疗
尿道损伤诊治及合并症防治
奥美拉唑合多潘立酮治疗浅表性胃炎32例临床疗效观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