急性白血病合并静脉血栓栓塞患者的临床治疗及预后
2020-12-22王春鹏
王春鹏
(农垦牡丹江管理局中心医院,黑龙江鸡西 158300)
急性白血病是一种比较典型的造血干细胞恶性克隆性疾病,患者在发病的过程中,其骨髓内部会出现大量的增殖白血病细胞等,这样的情况对患者身体内部的正常造血功能会造成十分严重的影响,阻碍造血的整个运行环节,进一步导致患者出现不同程度的贫血、出血等一系列相关征象[1]。同时,因为急性白血病发病的整个过程会在很大程度上影响患者的凝血、纤溶系统等,由此进一步导致患者出现凝血异常以及静脉血栓栓塞等相关方面的并发症,而这样的情况对于患者的生存和生命安全会造成十分严重的威胁,极有可能导致患者出现死亡或者致残[2]。静脉血栓栓塞症通常情况下都是发生在恶性血液肿瘤患者中,特别是急性白血病患者,这是一种严重的并发症。针对该病进行治疗,要在常规治疗方法的基础上进一步有效采取抗凝剂的治疗方法,这样能够呈现出更加良好的治疗效果。本次研究选取2018年6月至2019年12月农垦牡丹江管理局中心医院收治的60例急性白血病合并静脉血栓栓塞症患者展开探究,结果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8年6月 至2019年12月农垦 牡 丹 江管理局中心医院收治的60例急性白血病合并静脉血栓栓塞症患者,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成对照组与观察组,每组30 例。对照组患者中男性15例,女性15例;年龄18~64岁,平均年龄(41.92±6.37)岁;血栓出现时间在白血病确诊后19~105 d,平均时间(41.28±23.07)d;观察组中男性13 例,女性17例,年龄19~65岁,平均年龄(42.25±6.59) 岁,血栓出现时间在白血病确诊后18~103 d,平均时间(40.28±22.09)d。两组患者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本研究经农垦牡丹江管理局中心医院伦理委员会批准。
1.2 纳入与排除标准
纳入标准:①经过实验室检测,确认所有患者都是急性白血病,与《中国成人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诊断与治疗指南(2016年版)》诊断标准描述相符[3];②无其他类型的疾病,例如:高血压、糖尿病等代谢性疾病者。③在参与本次研究之前,所有患者都对于具体研究目的,研究方法,研究内容以及相关注意事项都知情,并且在医生的指导下签署知情同意书。
排除标准:①患者存在心肝肾功能障碍;②合并精神异常、心理障碍或意识丧失患者;③患者存在恶性肿瘤疾病;④听力丧失、无法正常语言沟通或难以配合患者;⑤对研究药物存在过敏史患者;⑥存在长期药物依赖史患者;⑦合并其他类型血液系统疾病患者。
1.3 方法
对相关研究对象进行充分的诊断后,确认患有急性白血病并发静脉血血栓栓塞,对其进行化疗治疗:阿糖胞苷(国药一心制药有限公司,国药准字H20055128,规格:2~3 g/m2),于1~3 h内静脉滴注完毕,12 h/次,治疗1周;米托蒽醌(重庆凯林制药有限公司,国药准字H20045447,规格:5 mg),按体表面积5~10 mg/m2静脉滴注,1次/d,治疗1周。针对观察组患者而言,在常规治疗基础上采取低分子量肝素钙注射液(深圳赛保尔生物药业有限公司,国药准字:H20060190,规格:0.6 mL∶6150AXaIU)注射治疗,对患者进行皮下注射治疗,每1次的给药量为4 100 IU~5 000 IU,每日早晚各1 次,给药时间为2~4周。在对其进行治疗的过程中,要针对患者的凝血功能变化情况进行严格细致的监测,观察和分析,并对其剂量进行及时有效的调整,患者的血小板计数(PLT)≤40×109/L时,停止用药。
1.4 观察标准
针对两组患者进行相对应的治疗干预之后,对其治疗总有效率和不良反应发生率等进行对比和分析。治疗总有效率的标准:患者患肢肿胀等相关情况彻底消失,没有任何的复发情况,在这种情况下定义为治愈;肿胀情况有一定程度的改善,相关指标没有完全达到正常的水平,还有一定程度的异常情况,对此定义为有效;患者在2周之内肿胀情况没有任何程度的改善,甚至有加重的趋势,定义为无效[4]。随访患者不良反应发生率,包括骨髓抑制、感染、出血。
1.5 统计学分析
用SPSS 26.0对整个研究过程中产生的相关数据和资料进行分析和处理,计量资料以(±s)表示,行t检验;计数资料以[例(%)],行χ2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观察组患者治疗总有效率100.00% 高于对照组的80.00%;观察组不良反应发生率6.67%低于对照组的26.67%,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表2。
表1 两组患者治疗效果比较[例(%)]
表2 两组患者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例(%)]
3 讨论
作为临床上一种常见的造血干细胞恶性克隆疾病,急性白血病主要指的是骨髓中发育中的细胞DNA出现错误或损伤引起的血液疾病,其病因机制尚不明确,考虑是生物因素、化学因素、遗传因素等共同作用的结果。流行病学调查研究发现我国急性白血病发病率高达0.69/10万人,患者表现为不同程度贫血、出血以及感染等[5],随着病情进展会激活纤溶系统,增加血栓及出血风险,进而形成静脉血栓栓塞。以往研究发现,作为急性白血病最为常见的并发症,静脉血栓栓塞与疾病本身以及治疗相关因素有关[6]。急性白血病患者长时间处于高凝状态,黏附因子、促凝因子过表达,会对细胞间细胞因子产生刺激作用,有出血表现患者往往伴随血栓,其中最常见的就是下肢深静脉血栓栓塞,其形成因素分别是血流缓慢、凝血亢进和静脉内膜变化。首先是血流缓慢,因为老年人的身体功能下降,活动比较少,在这样的情况下,就会对其静脉回流的肌肉弹力作用造成很大的减弱。凝血机制亢进表现为血液凝固性增高、纤维蛋白原活性增加、纤维蛋白溶解活性减低和血小板聚集力增加,在这样的情况下,会导致患者出现比较严重的静脉血血栓问题。另外为静脉内膜变化,先天性静脉壁薄弱和瓣膜缺陷,脉壁相对薄弱,在静脉压作用下可以扩张,瓣窦处的扩张导致原有的静脉瓣膜无紧密闭合,发生瓣膜功能相对不全,血液受阻。
临床治疗急性白血病合并静脉血栓栓塞要从患者的实际情况出发,采取切实可行的化疗方案,而在化疗的过程中所涉及的化疗药物虽然能够在某种程度上杀灭或者损伤白血病细胞,呈现出比较良好的效果,但是同时对于患者血管的内皮细胞也会造成很大程度的伤害,会进一步激活其凝血路径。针对这样的情况,有相关的研究表明[7],在常规治疗方法的基础上进一步有效应用低分子量肝素钙,能够在比较短的时间内,使患者的肿胀、疼痛等相关情况得到有效的消除,进一步有效提升患者的整体治疗效果和治愈率,使患者在治疗之后所呈现出的血小板活性有十分显著的降低。因此,在针对急性白血病合并静脉血栓栓塞患者进行治疗的过程中,要有效采取抗凝治疗措施。作为一种嘧啶类抗代谢药物,阿糖胞苷能够对细胞S增生期产生作用,改善核苷,抑制细胞合成,提升对异常增生的抑制效果,其在杀灭肿瘤细胞中有着显著的作用。需要注意的是阿糖胞苷治疗期间也会产生一定的副作用,包括中性粒细胞下降、血小板减少等,降低患者免疫功能,效果达不到预期。低分子肝素钙是临床治疗静脉血栓的常见药物,其能够对血小板功能降低起到抑制作用,通过对凝血酶及凝血活性因子Xa的抑制发挥抗凝作用,在预防及治疗静脉血栓中有着显著的效果[8]。不仅如此,低分子肝素钙与普通肝素相比出血副作用少,能够对溶栓药物剂量起到减少作用,降低出血等并发症发生风险。
本研究中,针对观察组患者所采取的是低分子量肝素钙抗凝治疗方法,这种方法呈现出十分显著的治疗效果,观察组患者治疗总有效率100.00%高于对照组的84.50%;观察组不良反应发生率6.67%低于对照组26.6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通过对本次整个研究过程的探讨和分析,能够十分清楚的看到,对急性白血病合并静脉血栓栓塞患者进行治疗的过程中,有针对性地采取低分子量肝素钙抗凝治疗方法,有显著的临床应用价值,进一步提升其治疗总有效率,有效降低不良反应发生率等相关情况,有较大的临床价值,可以在实践中加大推行和普及的力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