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广东省三级甲等医院新入职护士规范化培训需求分析

2020-12-22冯晓瑜周玉兰谢嘉敏黎静雯

循证护理 2020年12期
关键词:新入规范化问卷

冯晓瑜,周玉兰,谢嘉敏,黎静雯

医疗、护理既是知识密集型行业,又是劳动力密集型行业,发展护理事业对于促改革、调结构、惠民生具有重要作用。随着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多样化健康需求,医学诊疗技术日新月异的发展,对护理专业水平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新入职规范化培训是护士毕业后接受继续教育的一种重要方式,对培养和发展护士岗位核心能力,确保病人安全极为重要。国家卫生计生委组织制定了《新入职护士培训大纲(试行)》,以指导各地医疗机构规范开展新入职护士培训工作,因我国护理继续教育多元化的特点,致使我国尚无相对统一、规范的新入职护士规范化培训评价体系[1-2]。新入职护士规范化培训一般由医院护理管理者主导,制定的计划基本遵从培训大纲。事实上,规范化培训应充分考虑新毕业护士的需求,基于其视觉制定有针对性的培训计划,才能增强培训效果。本研究通过对新入职护士规范化培训需求进行调查,分析其需求内容,为管理者提供参考依据,现报道如下。

1 对象与方法

1.1 研究对象

本研究调查选取广东省13所三级甲等医院671名入职3年内的护士。纳入标准:①已取得护士执业证书或通过护士执业资格考试;②2015年7月1日以后入职;③应届毕业生;④年龄≥18岁;⑤同意参与本研究。共发放问卷671份,回收有效问卷660份,有效回收率为98.36%。

1.2 研究方法

本研究采用电子问卷调查法。组建研究小组有11人,小组成员全部取得广东省护士协会举办的教育护士资格认证,其中硕士2人,本科9人;副主任护师1人,主管护师9人,护师1人;小组成员所在科室分别为神经内科、神经外科、中心重症监护室、妇科、儿科、急诊、骨科、肿瘤科。小组成员共同整理文献,参考《新入职护士培训大纲》,设计了关于新入职护士规范化培训需求的调查问卷,问卷包含3部分:①新入职护士基本资料,包括年龄、性别、工作的医院、工作的科室、入职时间(0~3个月、4~18个月、19~24个月、25~36个月)、第一学历、最高学历。②新入职护士规范化培训需求量表。为保证取得新入职护士视觉,设计了关于新入职护士规范化培训需求的半结构性采访提纲。使用该提纲对新入职护士进行了面对面的访谈。每采访完1位护士就对其访谈记录进行整理,根据访谈结果补充新的调查项目或剔除无效调查项目,然后再对下1位新入职护士进行采访。共采访10位新毕业护士,采访至第10位新毕业护士后,访谈不再产生新的信息,采访提纲调整结束。根据调整后的采访提纲设计了新毕业护士培训需求的调查问卷。问卷正式定稿前,组织了1次由某院20位新毕业护士进行小规模问卷测试,对调查问卷进行了修正,包括是否有错别字、语法不顺、题意不清晰等,同时为保证问卷的表面效度,邀请5位相关领域护理教育专家对问卷进行效度评价,5位教育专家年龄40~54岁;工作年限18~33年;副主任护师3名,主任护师2名;护理学院教授1名,科护士长3名。护士长1名。专家对条目的重要性进行评分,问卷条目的内容效度指数(I-CVI)为0.89,所有条目的平均内容效度指数为(S-CVI/Ave)为0.93。护理培训内容共23个调查项目,采用Likert 5级计分,按非常需要、比较需要、需要、有点不需要、完全不需要依次计5分、4分、3分、2分、1分,分数越高表示需求度越高。问卷通过探索性因子分析产生4个公因子,分别为护理职业素养培养(7个条目)、护理知识与技能培训(8个条目)、护理规范培训(4个条目)、个人能力提升培训(4个条目)。4个因子共解释了总变异的67.775%;该量表整体一致性信度Cronbach′s α系数为0.937。适用于本研究。③教学方式评估。包括每次培训时长、集中培训时间段、考核方式3项内容。在取得医院相关部门同意后,通过电子问卷形式,由医院统一发放,回收问卷671份,剔除无效问卷11份,有效回收660份问答,有效回收率为98.36%。

1.3 统计学方法

2 结果

2.1 新入职护士一般资料分析(见表1)

表1 新入职护士一般资料 (n=660)

2.2 新入职护士规范化培训的需求程度各维度得分情况

新入职护士规范化培训需求量表中,各条目均分均>3分,表明新入职护士对规范化培训的需求大,条目均分最高的为护理知识与技能[(3.77±0.59)分],其次为个人能力提升[(3.70±0.64)分],详见表2。

表2 新入职护士规范化培训的需求程度各维度得分情况 (n=660) 单位:分

2.3 入职不同阶段新入职护士对规范化培训的需求分析

在护理知识与技能中,基础及专科护理操作技能、护理文书书写、急危重症的抢救及护理在不同阶段新入职护士规范化培训需求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入职时间越短,需求越高。在个人能力提升中,个案管理能力、临床带教能力、科研能力在不同阶段新入职护士规范化培训需求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入职时间越长,需求越高。详见表3。

表3 入职不同阶段护士对规范化培训的需求分析 单位:分

2.4 新入职护士规范化培训教学方式分析

41.2%的新入职护士认为培训时间控制在30~60 min,27.3%的护士认为培训时间控制在1~2 h,19.4%的护士认为可以集中培训几天;75.6%的护士认为考核方式以笔试/问卷星及临床综合能力分析为主;48.5%的护士认为集中培训时间最好在17:00以后。详见表4。

表4 新入职护士规范化培训教学方式分析 (n=660)

3 讨论

3.1 新入职护士规范化培训需求度较高

《全国护理事业发展规划(2016—2020年)》明确指出,“十三五”期间,重点开展新入职护士规范化培训,提升护士服务能力[3]。近年来,随着优质护理的不断完善,护士承担着越来越多的角色,如健康教育者、健康管理者、护理管理者、护理研究者等。因此,对护士的要求也越来越高。新入职护士进行规范化培训是提高其专业知识和临床技能的重要途径,我国现阶段对新入职护士规范化培训还处于探索阶段,全国各地都没有统一的规范和标准,国家卫计委颁布的《新入职护士培训大纲》提到,规范化培训基本理论知识内容包括法律法规、规范标准、规章制度、安全管理、护理文书、心理沟通、医学人文、职业素养8个项目,总培训时长为2年。这是从国家层面上提到的总的培训内容,缺乏分阶段、分层次的培训计划。教育需求评估是开展临床护理教育的第一步,为衡量教育目标是否能实现提供客观依据。教育需求评估应从多层次、多角度进行。本研究自制基于新入职护士视觉的规范化培训需求问卷,使用前已进行信效度检测,能较好反映研究目的。从本研究结果可以看出,护理职业素养、护理规范、护理知识与技能以及个人能力提升4个维度的条目均分均>3分,表示新入职护士对规范化培训需求程度属于中等偏上,其中护理知识与技能的培训需求最大,这可能与新毕业护士进入工作后深感自身知识与护理技能不能满足临床需求有关[4-6]。因此,如何让新入职护士胜任岗位,仍然是护理管理者考虑的重要问题[7-8]。个人能力提升(带教、科研、个案、评判性思维)的培训需求也较大,本研究纳入的660名新毕业护士中,第一学历为专科及以上的人数占82.1%,最高学历为中专的仅占1.4%,随着学历水平的提高,护士对自我能力的要求也逐步提升[9-10]。护士有较强的科研培训需求,与既往的研究结果[11]一致。医院可以考虑从新入职护士着手,积极开展循证护理实践培训及个体化护理科研项目,对提高护士科研能力有重要作用[12-14]。评判性思维是高级思维方式,与科研能力密切相关,两者能形成有效循环,相互促进[15-16]。

3.2 入职不同阶段护士规范化培训需求存在差异

2017年版广东省护士能力进阶中提到,入职3年内的护士为新护士,对新护士的要求是运用所学知识融入分管病人中,实施所分管较轻病人各级护理工作,熟练完成各项基础护理和部分专科护理工作,为病人制定安全措施,“负责”及“安排”病人的基础护理,为了满足要求,各级医院对新入职护士进行为期3年的规范化培训。笔者所在的医院,新入职护士培训严格执行规范化培训的指导意见,但具体的内容是由护理部制定。教育需求评估是开展临床护理教育的第一步,为教育计划的制定、资源的合理配置提供客观依据。教育对象是最重要的信息来源,因此,护理管理者应充分考虑新入职护士对于规范化培训的需求,从而制定适合本院发展的计划。本研究显示新入职护士处于不同的阶段,对培训的侧重点是有所不同的。基础及专科护理操作、护理文书书写、危急重症抢救及护理在入职0~3个月的护士中需求最大,可能是新入职护士由校园到临床,需要尽快掌握基本的技能以适应工作;而入职25~36个月后,新手护士已掌握一定的临床经验,根据马斯洛的人类需求理论,这时候护士通过自身能力的提高来满足更高层次的需求[14]。本研究还显示,41.2%的新入职护士认为培训时间应控制在30~60 min,75.6%的护士认为考核方式以笔试/问卷星及临床综合能力分析为主;48.5%的护士认为集中培训时间最好在17:00以后,提示管理者应合理安排培训时间,考虑采用综合能力分析评价护士。

4 不足与展望

本研究存在一定的局限性,如样本数据局限于某省,全国各地开展规范化培训的情况不尽相同,存在地域差别。因此,建议将来可以进行多中心、大样本的随机抽样调查,了解新入职护士培训需求,使研究结果更具说服力,为新入职护士的规范化培训提供循证依据。

猜你喜欢

新入规范化问卷
新入职幼儿教师安全素养提升途径研究
新入职辅导员角色适应之管见
新入园幼儿适应问题的影响因素及对策
价格认定的规范化之路
问卷网
新入职图书馆员职业生涯规划与设计问题探讨
问卷大调查
狂犬病Ⅲ级暴露规范化预防处置实践
高血压病中医规范化管理模式思考
满足全科化和规范化的新要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