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精彩源于生成

2020-12-21朱秋

小学教学参考(综合) 2020年12期
关键词:突发状况动态生成道德与法治

朱秋

[摘要]在道德与法治教学中,常常会出现一些令教师措手不及的突发状况,所以教师的匠心独运、智慧引导就显得尤为重要。教师要当好学生的“领队”,在学生“迷茫冷场”时巧辟蹊径,带领学生从冷场中突围,打开“柳暗花明又一村”的新局面;在学生“横生枝蔓”时因势利导,及时调整教学,顺势而为地实现教学目标;在学生“裹足不前”时智慧启发,引导学生跳出固有的认知框架,多角度、全方位地思考和探究,使动态生成的教学资源为构建精彩课堂助力。

[关键词]道德与法治;突发状况;动态生成;智慧引导

[中图分类号]G623.1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1007-9068(2020)36-0053-02

近日,曹老师要参加区里的道德与法治学科赛课,当得知初赛形式为演课时,很开心。笔者问其原因,她道:“演课好啊!一切可以按照自己的设想進行,不像真实的课堂,一旦遇到突发情况把控不住,容易脱轨。”曹老师的话引发了笔者的思考。

在道德与法治教学中,常常会出现一些令教师措手不及的突发状况:冷场之时,不能适时递上辅助学生走出思维困境的梯子,只能无措地面对沉寂的课堂;不能敏锐地捕捉并定格放大学生独到的见解,遗憾地错过精彩的课堂生成;学生在岔路口迷茫时不能及时点亮指引正确方向的明灯,无法让学生收获拨云见日的快乐;学生回答欠妥时不能耳聪目明,果断出手,之后追悔莫及……凡此种种令教师无助的课堂状况都表明:精彩的道德与法治课堂,离不开教师的智慧引导。因此,教师要提高课堂应变能力,及时捕捉课堂互动中产生的各种有探究价值的新问题,因势利导:当学生面临思维困境时,为他们铺路搭桥;当学生迷惘徘徊时,为他们点亮指路明灯;当学生思维受阻时,启发他们发散拓展;当学生“不识庐山真面目”时,带他们俯瞰全局。

一、“迷茫冷场”时巧辟蹊径

课堂中常常出现这样的情况:教师抛出问题后,学生一脸迷惑,不得其门而入,教师鼓励的话再多也是徒劳,学生仍默不作声。难道就这样冷场下去?当然不是,教师要巧辟蹊径,为学生搭桥铺路,助他们走出思维困境。

其实,并不只有热热闹闹的课堂才有价值,冷场现象的出现,也有着独特的不可替代的价值。教师如果能借此反思自己的课堂教学,探究改进,就能从冷场中突围,顺利化解课堂危机,打开“柳暗花明又一村”的新局面。

如一位教师执教《分享真快乐》一课时的教学片段:

师:结合你的生活实际,说说你对“分享”的理解和感受。

[学生听到问题后不知所措,课堂陷入沉寂。显然,学生并不能理解教师提出的问题。教师迅速捕捉到学生的反应,急中生智,出示图片]

师:小丽过生日这天,妈妈给她送了一个很大、很美味的蛋糕,可小丽并不高兴,望着蛋糕一个人坐在桌边叹气。从画面中,你看出了什么?

生1:小丽过生日并不高兴,愁眉苦脸的。

师:妈妈送了一个这么大、这么美味的蛋糕给小丽,她为什么还不高兴呢?

(沉寂的课堂顿时热闹起来)

生2:她不喜欢过生日时冷冷清清的,她希望有小朋友陪她一起庆祝生日。

生3:她想和伙伴们一起吃美味的大蛋糕。

生4:她很孤独,因为没有伙伴给她唱生日歌,往她脸上涂奶油,、

师:那我们怎样做才能让小丽高兴呢?

生5:我们去给她唱生日歌,祝她生日快乐。

生6:我们和她一起切蛋糕,往她脸上涂奶油。

生7:我们和她一起吹蜡烛,吃蛋糕。

生8:我们陪她玩有趣的游戏。

师:相信有了大家的陪伴,不仅小丽会收获快乐,我们也会快乐,因为分享能使我们快乐。

好的教学离不开教师的智慧引导。当课堂教学因学生陷入思维困境而冷场时,教师首先要做的是寻找原因,突破学生的思维困局。上述教学,教师抓住“过生日”这个学生很熟悉、很在意的话题,匠心独运地创设了“如何让小丽在生日过得开心”的情境,使学生触景生情、置身其间,加深了对“分享”一词的理解和感受。课堂教学中,冷场带来的并不只有尴尬与难堪,更有挑战与机遇。面对冷场,如果教师不能灵活应对,巧妙转化,沉寂的情景必将成为整节课无法言喻的痛;如果教师能够急中生智,匠心独运地优化重组教学资源,冷场就能成为好的契机,给课堂带来意想不到的精彩。

二、“横生枝蔓”时顺势而为

学生作为课堂的主力军,不会一直按部就班地照着教师设计好的路线——教案来行进,他们会随时生成一些新的信息,产生一些新的问题,这些随机生成的动态资源有些甚至是教师始料未及的。面对学生“旁逸斜出”的突然袭击,教师不要慌乱,要充分运用自己的教学智慧,顺势利导,暂时搁置自己的教学设计,及时调整既定的教学目标与教学过程,促进学生更好地发展。

例如,教学《家人的爱》一课时,笔者设计了“亲情故事会”环节,让学生分享和父母相处的难忘瞬间。交流分享勾起了学生的美好回忆,他们沉浸在爱的往事中,幸福的微笑爬上了眉梢眼角。可就在此时,教室的一角却传来一阵呜咽声,原来是一位父亲过世、母亲另嫁远方的学生正伏在课桌上痛哭流涕。面对这始料不及的状况,笔者果断搁置原定的教学设计,没有因这一学生打乱了课堂教学节奏而批评他,而是走到他的身边,搂住他因抽泣而抖动的双肩,给了他一个温暖的拥抱。此时,笔者的行动就是对这个学生最好的安慰,也是对其他学生最好的教育。不用多说什么,其他学生都自发地向他走来,送上关心的话语、温情的微笑和温暖的拥抱。这个可怜的孩子,在大家爱的温暖中,重拾生活的自信与勇气。

上述教学,在课堂“横生枝蔓”之时,笔者并没有慌乱,而是运用自己的教学机智,果断改变原定的教学计划,顺势而为。那个可怜的孩子伤心哭泣时,笔者迅速意识到这是一个很好的教育契切,因势利导,用自己无声的行为感染、影响学生,教学日标也在学生用自己的方式表达关爱的过程中自然而然地实现了。

三、“裹足不前”时智慧启发

教学中常会出现学生的思想认识局限于某一方面,不能一分为二地客观看待问题的情况。这时教师要做的不是告知,而是通过智慧启发,引导学生的认识从固有的层面展开,从新的角度和新的路径思考与学习。

例如,教学《法律护我成长》一课时,笔者就“信件被妈妈私拆”这一生活现象与学生进行分析、讨论及指导。当问到“妈妈私拆我们的信件,这样做对不对?”这个问题时,学生一致认为“不对”,并列举了相应的法律条文。学生的观点局限在一个角度,课堂呈现一面倒的态势。为了引导学生客观看待这一现象,笔者设计了角色体验活动,即笔者扮演妈妈,与学生直接对话。如下:

生1:妈妈,你私拆信件侵犯了我的隐私权,这是违法的!

师:我是你妈妈,这样做是关心你。

生1:《儿童权利公约》规定……

师:什么公约,没听说过。

生1:您真是个法盲。

师:谁说我是法盲了?你听说过《未成年人保护法》吧,我是你的监护人,你的一切都受我监护,当然包括你的信。(学生愣住了,不知该如何辩驳)

师:现在,你们还坚持原来的观点吗?同意妈妈做法的请举手。(无人举手)不认可妈妈做法的请举手。(大多数学生举手)

师:(问未举手的学生)你们为什么弃权?说说你们的想法。

生2:妈妈的话似乎也有道理。

生3:妈妈的做法是违法的,可她的出发点确实是关心我们,所以我也不知道该如何评价了。

师:(恢复老师身份)我们享有的权利受到侵犯,可这位侵犯者却是悉心养育和照料我们的妈妈,这时该怎么办呢?

生4:自己先看完信后再主动给妈妈看,让她放心。

师:这是一种可取的做法,因为我们毕竟未成年,成人的指引和帮助可以让我们少走弯路。

生5:我有次因妈妈私拆我的信件,冲妈妈发火。爸爸知道情况后,批评我不该冲妈妈发火,也批评妈妈私拆信件不对。

师:后来怎么解决的?

生5:我和妈妈商定,征得我同意后才可以看我的信件。

师:这样就两全其美了。看来,运用法律维护权利并不简单,在尊重法律的前提下,还要兼顾人情,学会智慧地维权。

……

道德与法治课程目的,旨在培养学生运用法律知识来维护自己合法權利的意识。从上述教学片段可以看出,开始时学生一致认为妈妈私拆信件是违法行为,不能接受,这是站在“法”的角度来看待问题。但是,教育更应培养学生的全局性视野,让学生不固步于“法”的层面,也能站在“情”的层面思考。这里,笔者巧妙创设妈妈与学生对话的生活情境,锐化矛盾,使学生置身于“法”与“情”的两难境地,引导学生智慧地处理这类问题,使学生在尊重法律的前提下适当兼顾人情,智慧妥帖地处理好这类问题。可见,教师在学生“裹足不前”时巧妙教化、智慧启发,是奏响课堂生命华章、成就精彩课堂的重要保障。

(特约编辑 木清)

猜你喜欢

突发状况动态生成道德与法治
主持人如何处理综艺节目中的突发状况
苏教·中图版《道德与法治》小学低年级教材解读
品德课堂“动态生成”资源的运用策略
问渠那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
中小学推出《道德与法治》课程
你的应变能力有几颗星
防狼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