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构建“小而优、小而美”的小班化教学
2020-12-21白加央草李鸿林
白加央草 李鸿林
[摘要]由于异地搬迁、人口老龄化等原因,小班化教学越来越成为一种新趋势,但还没有一种成熟的教学模式让我们可以直接拿来运用。在小班化教学的大背景下,如何构建“小而优、小而美”的特色教学呢?一是要优化教学策略,变“先教后学”为“先学后教”,课堂上允许教学意外的发生;二是要构建魅力课堂,要让学生在一种情景交融、虚实相生的课堂意境中去体验,去感悟,去领会所学内容,让课堂活起来。
[关键词]小班化;小而优;小而美
[中图分类号]G623.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1007-9068(2020)36-0001-02
如果说教学质量是学校的生命,那么改革创新便是腾飞的翅膀。小班化教学是彰显教育优质、体现新课程教学理念的重要载体之一。小班化教学虽是一门“显学”,但尚未形成自己的模式。这就需要我们教师在教学实践中去不断探索,不断丰富其内涵。如何构建“小而优,小而美”的小班化教学呢?我根据自身的探索和教学实践提炼出一句话:优化教学策略,构建魅力课堂。
一、优化教学策略
教学策略是指以一定的教育思想为指导,教师在课堂上为了达到课程日标而采取的一套特定的方式或方法。教学策略五花八门,方式多种多样,但不是所有的策略都适合教学实际的,教师在教学时必须有所取舍,“取其精华,去其糟粕”,以便取得更好的教学效果。
1.先学后教,注重意义的自然生成
建构主义认为,知识是学习者在一定的情境及社会文化背景下,借助他人(教师或学习伙伴)的帮助,通过意义建构的方式而获得的。它强调了学生是信息加工的主体,是意义的主动建构者,从而吹响了生命教育的号角。
“先学后教”的教学策略指学生在教师指导下的自学,在学生充分自学的基础上,师生、生生之间又进行互动式学习。整个课堂注重教学的动态生成,而非让学生接受现成的知识。比如,在教学《妈妈的账单》这篇课文时,我首先板书“0>60”,学生带着不解和疑问读完了课文,紧接着我又出示了两份账单,让学生比较两份账单。
学生通过自学,通过交流,通过教师的引导,瞬间体会到了母爱的无价与伟大。不禁感叹:“这难道仅仅是一张薄薄的账单吗?这分明是一份沉甸甸的母爱啊!”
本课讲述的道理是学生通过自主学习自然而然习得的,我并没有按照传统思路讲下去,而是尝试着将传统的“先教后学”变为“先学后教”,强调了教学意义的自然生成,观照了学生对知识的自我构建过程以及他们的生命成长。
2.创设情境,用问题突破重难点
情境教学是充分利用形象,创设典型场景,激起学生的学习情绪,把认知活动和情感活動结合起来的一种教学方法。传统教学主要发展学生的智力,而情境教学则让情感活动参与认知活动,使学习成为学生的一种主观需要。一堂课,不是所有内容都要“眉毛胡子一把抓”的,应有主次,应进行合理的取舍,要讲清重点,突破难点,引导学生消化教材的精华。而讲清楚重难点的关键就是找好突破口。我认为,创设情境,设置有效的问题,在情境中发问,不失为一种好方法。因为经过情境的铺垫,学生情志已经积极参与了进来,再加上有效的提问,便能很好地突破重难点。
如课文《一个中国孩子的呼声》,内容是讲一个中国孩子写给联合国秘书长加利的一份制止战争,呼唤和平的信。文中深情回忆了“我”的爸爸出征前后的情景以及失去亲人的巨大悲痛,呼吁国际社会一致行动起来,维护和平,制止战争!教学的重难点是:读懂信的内容,揣摩作者所表达的情感——渴望和平。在教学这篇课文时,在读懂课文的前提下,我利用多媒体课件播放了有关战争的音像及图片资料,创设了教学情境。
1990年海湾战争:死亡60多万人,伤及95万人。
1999年科索沃战争:死亡6万多人,24万人成为难民。
2001年“9.11事件”:大楼倒塌,伤及无辜3000多人。
2003年伊拉克战争:伊美军、伊拉克平民伤亡数达65万。
在过去10年里,200多万儿童在战争中被杀死,另有600万儿童受伤,100万儿童成为孤儿。87个国家的儿童生活在6000万枚地雷的阴影中。目前,世界各国约有30万少年儿童在军队中当“儿童兵”,许多人还不到11岁。
通过情境呈现,让学生从听觉、视觉、场景中体会战争的残酷无情,激发了他们的情感。在这样的情境当中,我适时提出问题:“当今的国际环境怎样?作者呼吁什么?他为什么呼吁?”直奔教学重难点,让学生通过情境把文本和真实的历史事件结合起来理解课文主题,从而获得了非常好的教学效果。
3.把握教学生成,让课堂因意外而精彩
课堂是生命相遇,心灵相约的地方。课堂生成的过程,有些是可以预料的,有些则无法预料,会有很多教学意外的发生。
《小儿垂钓》这首诗,讲的是一个头发蓬乱的小孩在河边学钓鱼的情形,听到路人问路,小孩遥遥地摆手,生怕惊动鱼儿,不敢回应路人。根据预设,教学主题应该是表现孩子专心钓鱼时的天真可爱。但是在课堂教学的过程中出现了教学意外,有一个学生认为诗中的孩子不可爱——他向问路人摆手示意其别说话,漠不关心的样子说明他没有礼貌。这引得全班哄堂大笑。面对这一教学意外,我用十秒时间来掌控情绪节奏,然后寻找其与教学内容的结合点,发动学生辩论。通过辩论,学生明白了“遥招手”的主语还是小儿,当路人问路,小儿怕应答惊鱼,在远远的地方招手而不作答。他之所以用动作来代替说话,是害怕把鱼惊散。他的动作是“遥招手”,说明他对路人的问话并非漠不关心。在他招手之后,又会怎样“低声耳语”,那是读者想象的事,诗人再没有交代的必要。
本案例中,我没有直接驳斥学生,而是让其他学生出来“解围”,让他们通过辩论,进行思维碰撞,从而丰富了课堂内容。我们应允许教学意外的发生,因为意外是生成性课堂的必然现象,是一种预料之外的教学资源,正是这种意外让课堂充满了生命的活力。
二、构建魅力课堂
我谈魅力课堂的构建是基于对高效课堂的认识。我一直认为教学追求高效是没有问题的,但是在很多时候,我们却在理论和实践中发现很多问题。高效课堂的关键词是效果、效益,认为学习的高效率就等于高效课堂,其量化公式就是:学习的知识÷学习的时间=高效课堂。这个过程简单追求单位时间学习效率的最大化,要求40分钟内取得的效果“立竿见影”,显然是以高效课堂之名直奔应试教育之实。这种揠苗助长式的急功近利的做法违背了教学规律和学生生命成长的规律。基于此,我认为有必要构建一堂关照生命成长的魅力课堂。
1.感情投入——返璞归真的自然美
“登山则情满于山,观海则意溢于海。”无论是学生的学习还是教师的讲课,都会有情感的参与。拿语文教学来说,一首诗,一篇課文,甚至一句话,一个标点符号都饱含着作者深深的感情。而教师和学生也都有自己的思想、认识和喜怒哀乐,要让自己完全投入进去,课堂才有可能像一场美妙的旅行。教师要激情四射,感染学生,让情感如涓涓细流滋润课堂,这样的课堂就不再是枯燥无趣的文字,不再是单调乏味的符号。构建魅力课堂,就是要教师带上微笑,带上激情,带上幽默,用人格魅力去征服学生,采取和风细雨的交流方式,让课堂浸润在爱的旋律中,让课堂多几分生命关照,让学生沉静在充满纯净本色的返璞归真的自然美中。
2.多媒体教学——虚实相生的意境美
多媒体集声色、图像、文字于一体,采用多媒体教学具有极大的优越性。它把静态的教学内容变得让人可感可知,逼真的面面、美妙的乐音、有趣的游戏,全方位多角度地调动了学生的感官机能,使课堂活起来、动起来,创造了一种情景交融,虚实相生的意境,能使课堂充满无限的魅力。
以语文课堂教学为例,在教学《狼牙山五壮士》这一课时,在五壮士“英勇跳崖”这个环节,我制作了多媒体课件:画面上只呈现了一座削壁千仞、深不见底的大山;而音频方面则通过超链接植入了电影的录音,但我没有让电影的面面出现,怕学生被电影情节束缚住了手脚。学生望着课件上深不见底的山峰,听着配音里铿锵有力的节奏,扬声器里传来了五壮士的高喊:“打倒日本帝国主义!”“中国共产党万岁!”——这声音洪亮、高亢、悲壮,在山谷里久久回荡……学生的情感被瞬间激发,他们有了切身的体验,小眼睛里总有一种异样的光。
本案例中,我主要利用画面的形象性与声音的渲染相结合的教学策略,使学生在情绪上受到感染,在情感上产生共鸣,营造了一种情景交融、虚实相生的意境空间,激发了学生无限的想象力,创造了语文课堂的意境美,使语文课堂焕发出无穷的魅力!
总之,构建“小而优、小而美”为特色的小班化教学,一是要优化教学策略,变“先教后学”为“先学后教”,注重意义的自然生成,用问题设置去突破重难点,启发学生思考,让课堂允许“意外”的发生。二是要构建魅力课堂。教师不能因为分数和成绩而过分追求所谓的效率,违背教学规律,而应当用感情去点燃课堂,用真情去感染学生,用爱心去浸润学生的心田,用人格魅力去征服学生,让学生在一种情景交融、虚实相生的课堂意境中去体验,去感悟,去领会所学内容,让课堂活起来,充满无穷的魅力。
(责编刘宇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