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蒙台梭利感官教育在幼儿园课程中的融合创新研究

2020-12-21陈茹彬纪川娇金思思

教师·下 2020年10期
关键词:幼儿园课程

陈茹彬 纪川娇 金思思

摘 要:文章针对蒙台梭利感官教育中存在的过于依赖教具、训练内容单一、缺乏人际交流及教学方法固化等不足,从课程目标、课程内容、课程组织与实施、课程评价等方面对感官教育课程进行融合创新,以为我国幼教课程改革提供理论支持和实践帮助。

关键词:蒙台梭利感官教育;幼儿园课程; 课程融合创新

中图分类号:G612 文献标识码:A 收稿日期:2020-07-03 文章编号:1674-120X(2020)30-0104-03

一、传统蒙台梭利感官教育存在的不足

(一)“错误控制”——过于依赖教具

在现实中,蒙台梭利感官教育基本上都是通过教具来实现的,教具等同于感官教育的课程,儿童大多数是通过教具操作开展学习的。蒙台梭利曾提到,教具真正的意义在于对错误的发现和纠正,这种教具本身的错误控制将幼儿的注意力集于一点。教师是观察者,通常会通过幼儿的教具操作完成度来评价感官教育目标是否达成。当幼儿按照规范的步骤完成感官教具操作时,教师认为幼儿已具备了该教具所对应的感官能力,而当幼儿无法完成教具操作或是操作失误时,教师则判断幼儿还不具备这项能力。这种以完成教具操作为目标导向以及注重幼儿学习结果的评价标准,存在一定的片面性。

(二)“孤立化”——感官教育内容的单一训练

感官教具的孤立性使得其对应的内容针对性太强,如:“长棒”是为了让幼儿区分长短,“粉红塔”是帮助幼儿区分大小,“棕色梯”是帮助幼儿区分粗细。每样教具的训练内容太单一,过于单调的训练弱化了教具的吸引力,降低了幼儿对操作活动的兴趣度,从而影响幼儿后续对感官教具的体验。再者,幼儿看待事物都是站在整体的角度,而不是单独地将其分裂开来。因此,视觉、听觉、嗅觉、味觉和触觉,这五大感官的教育应该融合为一个整体,而不应该划分单个感官的单独练习。

(三)独立操作——缺乏交流的操作过程

由于感官教具的特殊性,每种教具只有一样,并且大多数教具都是单人操作形式。在幼儿操作感官教具的过程中,教师扮演的更多是观察者的角色,同时鼓励幼儿在操作活动中独立完成。独立操作虽然可以培养幼儿的耐心和专注力,但也会限制幼儿的语言发展及交往能力提高。

(四)规范化的操作——一成不变的教学方法

感官教育的方法来源于智障幼儿的教育方法,因此存在机械化和形式化的弊病。感官训练的教具是比较单一且固定不变的,因而感官教育采用的方法也是一成不变、刻板的。感官教育教学方法主要取决于教具,针对不同的教具采用不同的方法,但对每一名幼儿都采用同样的方法,即教师将固定的示范作为感官教育教学的基本方法。在对感官教具操作方法的教授上,教师并没有针对幼儿的个体差异采取不同的教授方式,而是采取始终如一的方法对待不同的幼儿,以致感官教具无法引起每名幼儿的操作兴趣,其操作过程也显得单调、乏味。

二、基于蒙台梭利感官教育课程的创新

结合上述提到的感官教育在当下幼儿园教育中呈现的不足,在幼儿园的课程中有必要整合和创新蒙台梭利感官教育的教育资源,以下将从课程目标、课程内容、课程实施路径、课程评价等四个方面阐述其与幼儿园课程的有机融合与创新。

(一)基于蒙台梭利感官教育课程目标的创新

在制订感官教育课程目标的过程中,不能受限于教具,首先要有一个总体的取向,即要协助幼儿开发其内在的潜力,使幼儿成为一个独立、自信、专注、负责任的个体。其次,在设定感官教育课程总目标方向时,明确感官教育的目的应不仅仅是帮助幼儿实现各种感官的发展。随着幼儿园课程改革的深入,幼儿园已开始广泛运用项目活动,作为课程的组织方式,所以必须围绕主题目标制订感官教育的目标,不但要考虑感官教育本身的特点以及幼儿当前的兴趣与发展需要,还要体现主题的内容,促进主题的发展。另外,在发展幼儿感官能力的同时,要根据主题活动的需要,有机结合二者,促进幼儿的身心发展,显现主题背景下开展和利用感官教育课程的重要价值和意义。

1.促进科学领域中的数学学习

《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中提到,幼儿思维以具体形象思维为主,应引导幼儿通过直接感知、亲身体验和实际操作进行科学学习,不应为追求知识的掌握而对幼儿进行灌输和强化训练。同时,心理学家皮亚杰提到数学学习的过程是主体作用于客体的过程。在幼儿进行数学学习的过程中,教师应该为幼儿提供可以操作的活动材料,而不仅是进行教具操作的示范,并且过早进行抽象符号的教育,这会使幼儿将数学学习变成单纯的记忆。因此,在数学活动中,教师应为幼儿提供直观的操作材料,使幼儿获得数学经验,厘清数学上的逻辑关系。

2.促进健康领域的生活操作

《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中指出,应创造条件和机会,促进幼儿手的动作灵活协调。现在的幼儿大多“衣来伸手,饭来张口”,很多事情都由家长包办代替,动手能力非常弱,限制了肢体动作的协调发展。而蒙台梭利感官教育提倡让幼儿亲身体验、动手操作、提高自理能力,为未来生活做好准备,能有效地创造条件提高幼儿手部的灵活性和协调能力。

(二)基于蒙台梭利感官教育课程内容的创新

幼兒园目前主要以主题活动为课程的组织形式,因而感官教育和主题活动的内容要相互渗透。教师应尽可能选择包容性强的内容,预设或者生成主题,结合主题对感官教育的内容进行扩充和完善,为感官教育和主题活动之间的结合提供比较大的空间范围。

根据幼儿在活动过程中活动形式的不同,可以将蒙台梭利感官教育活动内容分成直接感官体验和探究操作体验。所谓直接感官体验,指的是幼儿借助五种感官(眼睛、耳朵、鼻子、嘴巴和手)观察、分辨某种事物外表特征的过程,在该过程中,幼儿的直接经验主要是通过感知觉认识事物的某种外部特点。而探究操作体验不同,它强调的是幼儿依靠动手操作,对某一事物进行比较、分析和判断的过程,并以此来获得关于某一事物内部特点的深层认识,在这一过程中,幼儿主要的活动形式是动手操作。

(三)基于蒙台梭利感官教育课程组织与实施的创新

1.丰富蒙台梭利感官教育的组织形式

(1)先集体后个体。在幼儿园五大领域的教育教学中,教师可以引导性地提出问题,或让幼儿欣赏录像、图片,围绕教学目标对相关问题与幼儿进行启发式谈话;也可以创设情境、明确要求,让幼儿共同探究后,引导其分析、总结,并在此过程中让幼儿听听其他人的不同意见和看法,提高其思维活性。课后,教师准备色彩鲜艳、种类丰富的操作材料,让幼儿进行单独操作并观察。

(2)个体操作活动与分组展示。在幼儿熟练地完成操作活动后,教师可以在此基础上增加操作的难度,通过教具组合、同伴合作、师生合作等方式,帮助幼儿充分发挥想象,挖掘出教具的丰富内涵,更好地促进幼儿感官发展。例如,让幼儿自行组队,教师为每一组提供粉红塔、棕色梯、长棒三种感官教具(幼儿已有三种教具的操作经验),并要求他们开展团队合作,将粉红塔、棕色梯和长棒组合在一起,搭建出新的组合。

2.将蒙台梭利感官教育延伸至幼儿园集体教学活动中——以美术教育活动为例

将感官教育与幼儿园课程教学结合在一起,这是一个重要的开展形式,在集体教学活动的基础上充分发挥感官教育的优势,并根据教学目标的指向,结合幼儿的认知发展情况和班级情况,选择有利于幼兒发展的感官教育内容。

(1)营造一个有利于幼儿进行美术创造的环境氛围。“有准备的环境”是感官教育的核心。所谓“有准备的美术环境”,指的是为幼儿准备充分的美术教育材料以及提供美的事物(名人名家美术作品、民间特色饰品、教师和幼儿制作的精美作品等以及自然之美)。教师应创设具有亲和性、教育性、知识性、趣味性的优美环境,使幼儿在视觉上受到冲击,在这个环境中感受美,受到美的熏陶,并通过此活动激发幼儿学习美术的兴趣及探索社会、自然中的美的积极性。“教育的各领域内容是有机联系、相互渗透的”,因此教师在准备环境的过程中,不应局限于单一的室内环境。

(2)从感官出发,引导幼儿表现美。通过感受美的事物,幼儿已经激发了兴趣,接下来就需要教师引导幼儿仔细观察事物。观察是幼儿美术表现的基础,在幼儿观察后,教师可以引导幼儿描述感觉,如幼儿闻到了花香,想要在绘画中表现出来,教师即可引导幼儿:“花香会把谁吸引过来呢?你可以把自己闻花香的情景画下来。”间接让幼儿学习美术的基本技能。

(3)在幼儿有了美术技能的基础上,引导幼儿进行创造。儿童是天生的艺术家,在掌握一定的技能之后,便有了创造美的基本条件。这时候,教师应特别注重培养幼儿的想象力、创造力,多给幼儿讲述与美术主题相关的神话故事、童话故事,丰富幼儿的想象世界,多让其欣赏艺术大师的艺术作品(抽象的)。因为这些作品特别能激发幼儿的想象力,易于幼儿理解、想象,可以使幼儿创造出许多美术作品。利用造型的异同,可以勾起幼儿的联想,锻炼幼儿的发散性思维和创造能力。

3.将蒙台梭利感官教育延伸至幼儿园区域活动中

室内的感官教育活动应建立一个固定的区角,鼓励幼儿参与感官体验,如“味觉瓶”“长棒”“听筒”等。教师在幼儿进行感官操作时应留意观察,根据每个幼儿的操作情况,不断调整教具操作的难度,优化区域活动设计,使区域活动内容和材料更加贴近幼儿的发展需求,提高区域活动的效能。把感官教育纳入活动区进行开展,在各区角新增投放相应的感官操作教具,具体活动安排见下表:

4.将蒙台梭利感官教育延伸至幼儿园特定主题教育活动中——以中国民间艺术主题活动为例

(1)从感官体验出发,创建具有中国民间艺术特色的有准备的环境。蒙台梭利教育强调给幼儿创建有准备的环境,促使幼儿的内在潜能在一个有准备的环境中得到激发。有准备的环境是指以有利于幼儿探索、可以带给幼儿直接感受与体验为原则,为达到教育目标而提供创设条件和充足材料的环境。

因此,在开展中国民间艺术教育活动的过程中,要给幼儿创设具有民族特色的环境。例如,在开展“风筝”主题活动时,教师和幼儿一起收集了各种各样、不同质地的风筝,并让幼儿触摸感受材质的不同;在活动角布置了欣赏区,让幼儿在视觉上得到刺激并培养其对美的感受。为了让幼儿能够了解民族文化,继承祖国的文化遗产,利用中国特有的民间剪纸艺术,布置了剪贴各民族人物形象的作业。幼儿通过相应的操作活动,加深了对中国民族文化的认识和了解,激发了学习民族文化的兴趣。

(2) 三段式教学法可以帮助幼儿理解民族文化。蒙台梭利教育提倡的三段式教学法,即命名一分辨一确认这三个过程。三段式教学法是引导幼儿进行思维活动的教学法,每一步都有明确的目标,能帮助幼儿养成良好的思维习惯并掌握思维方法。

在“京剧”主题活动中,京剧人物角色、脸谱分类较复杂,本文根据蒙台梭利理论将配对、序列、分类三部分渗透到教具操作中,使京剧脸谱这一比较抽象的事物转变为幼儿便于理解的事物。因此,教师可以制作京剧脸谱的三段卡,通过图片、字卡形式以三段式教学法帮助幼儿理解较抽象的京剧脸谱。

(3) 通过亲子活动促进幼儿对民族文化的认识和理解。让家长参与到幼儿的活动中,在“风筝”和“京剧”的主题活动中,先后进行家庭风筝制作比赛、京剧服装制作比赛。在京剧服装制作比赛中,幼儿根据所学的知识与父母共同制作京剧服装,在制作完后还进行了京剧服装表演。幼儿通过此活动不仅巩固了所学的知识,还体会到了我国民族文化的博大深远。

总之,将蒙台梭利教育方法和中国民间艺术结合起来的教育,不仅让幼儿的艺术思维得到了很好的发展,也有助于对幼儿进行民族精神、爱国热情的培养。

(四)基于蒙台梭利感官教育课程评价的创新

蒙台梭利感官教育中一贯将教具作为教学评价的依据,从教具的规范使用、正确模仿和错误控制等方面进行教学评价,同时教师将幼儿操作的过程做成备忘录式的观察记录,以此做出教学评价的综合判断。本文将结合《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中的教育评价部分提出的具体内容,尝试从课程实施与课程效果两个方面,在对幼儿进行观察记录的基础上进行课程评价的创新。

1.对课程实施的评价

(1)对幼儿的评价。在蒙台梭利感官教育活动过程中,教师可以对幼儿材料操作中的表现进行评价。比如在教具“粉紅塔”的操作中,教师不应只对幼儿最后的完成度进行评价,还要评价幼儿在活动中的表现,比如是否注意力集中、是否感兴趣、是否遇到困难自己想办法等。这种形成性的评价主要体现的是操作过程中幼儿的具体行为表现,发现感官教育中幼儿的兴趣点,寻找教育内容的难点并尝试采取新的教学方法,以帮助教师进一步了解幼儿的需求,更深入地了解到幼儿需要加强的方面,推动蒙台梭利感官教育课程的改进。

(2)教师的自我评价。蒙台梭利感官教育倡导幼儿、教师和环境之间的互动:教师通过观察了解幼儿的实际需要,并做好环境的预备;通过能满足幼儿内在需求的环境促使其在与环境的互动中主动成长,教师作为指导者,在一旁帮助引导幼儿。三者之间密切相关,因此,教师除要为幼儿创造一个适宜的环境之外,还要时刻进行自省,不断修正自己的言行,成为一个真正帮助幼儿成长的人。

(3)对预备环境的评价。外环境:①室外是否种植绿化?真实的户外环境中要防止假山等非自然建筑物的出现。②附近是否有公园,方便幼儿展开对自然环境的探索?③活动设施是否安全?是否存在尖锐物?④是否设置有半封闭式的活动区,便于进行雨天的户外教学?

内环境:①教室内的桌椅和教具柜,对幼儿而言是否合适?②空调、探光的设备是否完善,是否会影响幼儿的身心发展?③教室是否有较大空间,足够容纳幼儿进行团体活动?④感官区教具是否井然有序而且用托盘或篮子陈列在教具柜上?⑤教室内是否设置有安静区?⑥教室的装饰是否营造了一种温馨的气氛?

2.对课程效果的评价

评价指的是某些个体或者群体,对个人、学科或过程进行价值判断的过程。通过评价了解课程效果,不仅能发现课程中存在的问题并进行有针对性的修正,还能以更加科学、有效的方式去实施课程。因此,本文认为,对幼儿园感官教育课程效果的评价,可以从两个方面进行,一是幼儿的自我学习发展状况;二是家长的反馈。

参考文献:

[1]乔治·J·波斯纳.课程分析[M].仇光鹏,韩苗苗,张现荣,译.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7.

[2]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1.

[3]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M].北京:首都师范大学出版社,2012.

[4]卢 敏.蒙台梭利的“儿童之家”及其教育方法[J].科技视界,2014(21):119,131.

[5]王 润,周先进.蒙台梭利教具理论的意蕴及其对儿童玩具选择的启示[J].教育评论,2014(6):112-114.

猜你喜欢

幼儿园课程
课程游戏化背景下班级区域游戏创建的新思路
游戏与幼儿园课程整合的现状及对策探析
小花籽开出幼儿园五彩课程
让幼儿园课程妙笔生花
实现幼儿园课程游戏化的策略分析
如何在五大领域中实现幼儿园课程游戏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