肌间沟臂丛神经阻滞复合右美托咪定行锁骨手术效果观察
2020-12-21奚胜
奚 胜
(北京水利医院,北京 100036)
肌间沟臂丛神经阻滞主要通过在臂丛神经周围注射麻醉药物来起到阻滞神经传导的麻醉效果,属于常用麻醉方式之一[1]。本次研究主要目的为探究观察肌间沟臂丛神经阻滞复合右美托咪定行锁骨手术效果,详情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研究对象选取时间为2016年1月~2019年1月,入选的60例锁骨手术患者均于我院就诊治疗。ASAⅠ-Ⅲ级。无臂丛神经阻滞禁忌症。30例常规组患者均接受肌间沟臂丛神经阻滞麻醉,30例研究组患者均接受肌间沟臂丛神经阻滞复合右美托咪定麻醉。常规组男女比例为17/13;年龄23~65岁,平均(44.17±6.72)岁。研究组男女比例为19/11;年龄24~66岁,平均(44.83±6.59)岁。资料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存在可比性。
1.2 纳入与排除
纳入标准:所有患者均符合锁骨手术指征。排除标准:认知或沟通困难患者。
1.3 方法
所有患者于术前需禁饮食8小时。
麻醉方式为肌间沟臂丛神经阻滞。麻醉流程:进入手术室后为患者建立静脉通道,并监测患者血压、心率、血氧饱和度等多项生命体征。随后对患者在神经刺激仪引导下于肌间沟C6水平行臂丛神经阻滞。手臂或肩部出现异感或引出肌肉收缩反应视为有效的定位标志。注入0.375%罗哌卡因35 mL,注药后压迫远端并置头于水平位研究组在常规组的麻醉基础上加注右美托咪定,以静脉输注的方式为:负荷剂量1 ug/kg,10分钟以上输注完成。后调整为0.5 μg/kg/h持续泵注。
在手术麻醉过程中若患者心率下降明显,可使用阿托品药物,若平均动脉压低于正常范围,则采用麻黄碱治疗。
1.4 观察指标
通过数字等级评定量表(NRS)对麻醉止痛效果进行评估。通过术中血压、心率变化对患者应激反应进行评估。
1.5 统计学方法
使用SPSS 24.0软件进行统计学处理,P<0.05,差异显著常规组
2 结 果
研究组与常规组的麻醉止痛效果及应激反应情况:研究组完全无痛27例,轻度疼痛3例,无需处理,平均NRS评分为(1.24±0.31)分;常规组完全无痛22例,轻度疼痛5例,中度疼痛3例,静脉追加镇痛、镇静药物后缓解,平均NRS评分为(3.37±0.52)分,研究组NRS评分明显低于常规组,对比存在统计意义。研究组术前心率为(81.29±12.17)次/min,术中心率为(78.42±11.64)次/min,术前平均动脉压为(89.46±12.51)mmHg,术中平均动脉压为(85.68±12.75)mmHg,术中血压心率变化不明显,常规组术前心率为(82.43±12.26)次/min,术中心率为(93.27±13.16)次/min,术前平均动脉压为(90.21±12.36)mmHg,术中平均动脉压为(107.36±13.48)mmHg,术中血压心率升高明显,两组对比有统计意义。
3 讨 论
肌间沟臂丛神经阻滞麻醉作为临床常用的麻醉方式之一,其优势在于局部麻醉用药量较小、神经传导阻滞效果良好以及对患者镇痛效果突出[2]。但该麻醉方式同样存在缺陷,单纯臂丛神经阻滞行锁骨手术,可能出现阻滞效果不完善,术中需追加镇痛、镇静药物。患者于术中会保持自我意识,在手术准备完善的情况下依然容易出现恐慌、不安等负面情绪,应激反应明显,对手术开展不利。
在本次研究中两组均顺利完成手术。研究组更平稳,无明显不良反应。常规组,中度疼痛患者静脉注射舒芬太尼5-10ug,丙泊酚50-100mg后,均出现一过性呼吸抑制,血氧饱和度下降(88-92%),对症处理后缓解。颈6水平实施肌间沟臂丛神经阻滞,可阻滞同侧膈神经而引起膈肌麻痹,其发生率高达100%,使肺功能降低25%,故而在颈6水平肌间沟法术中需要着重保护患者自主呼吸正常。右美托咪定属于α2肾上腺素受体激动剂,是临床常用的镇静镇痛药物。在肌间沟臂丛神经阻滞的辅助麻醉中,右美托咪定能够在不产生额外后遗症的情况下有效增强镇静镇痛效果,延长对患者的镇痛阻滞时间,而且呼吸抑制轻微。此外由于该药物起到的镇静效果类似于生理睡眠状态,因此患者更容易被唤醒[3]。
综上所述,肌间沟臂丛神经阻滞复合右美托咪定行锁骨手术效果良好,值得广泛推广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