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传承红色基因 弘扬沂蒙精神办好人民满意的老区大学

2020-12-20王焕良

临沂大学学报 2020年5期
关键词:沂蒙革命红色

王焕良

(临沂大学,山东 临沂276005)

习近平总书记在视察山东时指出:“沂蒙精神与延安精神、井冈山精神、西柏坡精神一样,是党和国家的宝贵精神财富,要不断结合新的时代条件发扬光大。”[1]10总书记的重要论断,深刻揭示了沂蒙精神的重要地位和历史作用。沂蒙精神是中国共产党革命精神的重要组成部分,是红色基因的重要载体,新时代要大力传承和弘扬沂蒙精神。

一、红色基因是中华民族走向复兴的精神密码

文化基因是决定文化系统传承与嬗变的基本要素,是隐藏在各类文化现象内部、决定文化系统本性和发展走向的基本因子。文化基因一旦生成,就具有了生命力,会被继承、延续和保留下来。红色文化作为文化基因的一种,是中国共产党革命文化传承的重要精神载体和遗传密码,对于中华民族走上伟大复兴具有重要的价值和作用。

(一)红色文化是走好中国道路的力量源泉

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必须走好自己的路。如果不沿着正确道路前行,即使愿景再美好、梦想再伟大,都不能实现。红色文化是共产党人和人民群众共同创造的先进文化,它既传承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又在革命实践中被赋予了新内涵,是引领当代中国社会发展的先进文化。弘扬红色文化,有助于引导人们坚定马克思主义信仰,坚持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信念。

红色文化是中国共产党人在马克思主义指导下,把中华传统优秀文化和西方先进革命文化有机融合而形成的一种民族文化形态,是我们党倡导和引领的先进文化。红色文化的形成和发展,凝聚着共产党人和人民群众对马克思主义的坚定信仰,推动马克思主义科学理论同中国革命实践、中国历史和中国文化紧密结合起来,提升了中国人民的文化自觉和文化自信。当前,国际形势复杂多变,各种思想文化在不断交流、交融、交锋,意识形态领域斗争日趋尖锐,要利用红色文化的优势,发挥其批判现实的功能,加强对全党和全体人民的科学理论武装,巩固马克思主义的指导地位,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筑牢思想基础。

红色文化的生长历程,昭示着中国选择社会主义道路的历史必然性。自1840年鸦片战争以来,面对西方列强对中国侵略的日益加深,在面临亡国灭种的危难时刻,无数先进的中国人,为了民族的独立、人民的解放、国家的富强,进行了艰辛探索,这既彰显了中国人民反对侵略反抗压迫的坚强意志和顽强斗争精神,同时也证明了资本主义在中国走不通、封建主义不能保全中国。为了挽救国家和民族的危亡,中国共产党人毅然选择马克思主义作为中国革命的指导思想,选择社会主义作为中国的奋斗目标,人民群众在共产党的领导下,经过艰苦卓绝的斗争,实现了站起来、富起来,强起来的三次历史性飞跃,迎来了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光明前景。红色文化见证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必然性、长期性和曲折性,是中国革命和建设历史的宝贵记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当代中国社会发展进步的根本之路,也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必由之路。弘扬红色文化,能够引导人们回顾历史、认清历史发展的基本规律,把对中国梦的追求建立在对历史发展规律的正确理解上,自觉增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文化自信。

(二)红色文化是实现奋斗目标的精神动力

伟大的梦想,需要伟大的精神作支撑。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我们不仅要具有雄厚的物质基础,而且也要在精神上强大起来。如果没有奋进的精神、没有高尚的品格,没有坚定的志向,一个民族是不可能自立于世界民族之林的。红色文化作为物质文化、精神文化和制度文化的有机融合体,其核心是红色精神。挖掘红色文化中的红色精神,有助于培养爱国主义情怀,弘扬集体主义精神,最大限度地激发社会正能量,引导人们投身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伟大实践,为实现中国梦提供精神纽带和动力。

爱国主义是中华民族的精神基因,维系着华夏大地上各民族的团结统一,激励着中华儿女为祖国繁荣昌盛不懈奋斗。红色文化凝聚了人民群众深沉的爱国情怀,爱国主义是其重要思想内涵。在土地革命、抗日战争、解放战争的硝烟中,无数英雄事迹一次又一次生动诠释了舍身报国的精义。爱国主义精神为红色文化注入了灵性,红色文化的发扬光大又促进了爱国主义精神的升华。一个人对祖国爱得越深沉,历史责任感就越强烈,人生目标就越明确,人生信念就越坚定。新时代青年享受着富裕的物质生活,无法体会革命烈士和前辈的艰难处境。红色文化革命资源是彰显艰苦卓绝革命斗争历史的平台与课堂,其感染力是学校和书本不可比拟的。深入发掘红色文化的以文育人、以文化人的功能,运用红色文化中体现爱国主义精神的德育素材教育青年,是培育新时代民族精神的现实需要,有助于激发他们的爱国主义情怀,坚定共产主义信念,自觉继承先烈的遗志,为实现中国梦贡献智慧和力量。

集体主义是红色文化发展壮大的价值引领和原则指导。革命战争年代,共产党人“为有牺牲多壮志,敢叫日月换新天”的豪迈斗志,激励了无数的优秀中华儿女,积极投身于民族独立斗争和人民解放事业。针对当时共产党队伍中农民和小资产阶级出身的成员占大多数以及由此带来的自由主义风气,毛泽东创造性地提出思想建党问题,强调要加强共产主义和集体主义思想教育,坚决反对个人利己主义的不良倾向。我们党历来承认并尊重社会成员的个人利益,因为只有满足个人利益,集体组织才会具有向心力、凝聚力而日益强大起来。当前,由于受到市场经济大潮的影响,人们的价值取向在保持进步的同时出现了急功近利、价值目标短期化、视域狭窄化等问题,利己之风、个人主义悄然盛行。鉴于此,我们要弘扬红色文化的集体主义精神,教育和引导人们自觉树立集体主义价值观,让集体主义精神在人的全面发展中更好地发挥动力支撑作用。

(三)红色文化是凝聚民族力量的重要资源

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必须凝聚中国力量,即全国各族人民大团结的力量。全国各族人民团结一致的力量,是复兴路上攻坚克难、战胜任何风险挑战的决定性因素。只要广大人民群众紧密团结,万众一心,为实现共同梦想而奋斗,筑梦的力量就会无比强大,奋斗目标就会离我们越来越近。实现中国梦是一项伟大而又艰巨的系统性工程,必须增强民族团结意识,凝聚民族力量,依靠各族人民,发挥人民群众的聪明才智。红色文化是具有显著人民性的先进文化,利用好红色文化,有助于激发人们践行中国梦的积极性和自觉性,增强民族凝聚力和向心力。

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既是国家的梦,也是民族的梦,但归根到底是人民的梦,必须紧紧依靠人民群众来实现。红色文化作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人民群众共建共享的文化。人民群众是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最深厚的力量源泉。始终面向人民群众、依靠人民群众、为人民服务,是红色文化的重要内涵和基本特征。近代以来中国社会各阶级追求梦想、争取民族独立的实践历程表明,如果不依靠人民群众,不发挥人民群众的聪明才智,不把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放在最高位置,无论多么美好的愿望都只能是虚幻的梦想,无论多么英明的决策都将无法实施。新的历史条件下,挖掘利用红色文化资源教化育人的优势,对于发挥个体积极性,引导人们在追逐个人梦的活动中实现中国梦,达到个人理想和社会理想的共赢具有现实意义。

全国各族人民团结进步、和睦相处、共同追求中华民族的独立和人民的解放,是红色文化的重要内容,也是实现中国梦、凝聚民众力量的重要资源。当前,境外反华势力利用民族地区经济发展不平衡、民族歧视心理、宗教信仰、民族风俗等现实和历史问题,蛊惑民族分裂势力进行分裂国家、破坏国家统一的活动。要通过弘扬红色文化、加强民族团结进步教育,指引人们化解民族之间矛盾,树立民族团结意识,深化对中华民族的认同感和归属感,最广泛地为党和人民事业凝心聚力,把一切可以团结的力量团结起来,把一切可以调动的积极因素全都调动起来,为实现中国梦凝聚智慧和力量。

二、沂蒙精神是红色基因传承的重要载体

沂蒙精神是山东党政军民共同铸就的先进群体意识,是中国共产党人革命精神在沂蒙地区的具体承载和展现。沂蒙精神是践行党的群众路线的成功典范,是中国革命精神的重要组成部分,是红色基因的重要载体,是宝贵的精神财富。

(一)沂蒙精神是山东党政军民共同铸就的革命精神

沂蒙精神是山东党政军民“水乳交融、生死与共”铸就的先进群体意识。在革命战争年代,沂蒙精神表现为共产党和人民军队践行为人民服务的宗旨,誓死捍卫群众的利益;人民群众拥护党、支持人民军队。在社会主义建设和改革开放时期,沂蒙精神表现为党带领人民群众,为建设现代化国家和实现人民群众共同富裕,甘于奉献,艰苦创业,开拓进取。

党为人民利益而奋斗。党的领导是沂蒙精神产生的政治前提,没有党领导的革命、建设和改革开放实践,就没有沂蒙人民的觉醒和沂蒙精神的产生与发展。在革命战争时期的沂蒙根据地,党通过一系列的施政措施,切实减轻人民的负担,给人民群众以看得见的物质利益,让根据地的人民切实感受到党真心诚意关心人民群众生活,切切实实为人民群众谋利益,让他们从如山的重负中解放出来。新中国成立后,为了医治战争的创伤,改变贫穷落后的面貌,党领导沂蒙人民整山治水,改造自然,让沂蒙人民彻底摆脱了水患害民、靠天吃饭的历史。党和政府十分重视河道治理,并统筹规划,蓄泄兼治,除害兴利。导沭整沂工程彻底根治了沂河、沭河水患,使苏北、鲁南人民不再遭受水灾之苦。社会主义建设时期,作为革命老区的沂蒙地区,由于历史和自然条件等诸多原因,经济社会发展相对缓慢,成为全国18个连片贫困地区之一。但沂蒙地区党组织以开发式扶贫为路径,以一定的资金物资扶持为“引子”,实现了在全国的革命老区中率先整体脱贫。沂蒙地区近年来坚持科学发展,改善民生,真正实现了经济又好又快地发展,人民群众幸福指数不断提高。没有党的正确领导,就不会有今天沂蒙老区的旧貌换新颜,就不会有沂蒙人民的幸福生活,这是沂蒙人民亲眼见证的铁的事实。

沂蒙人民铁心向党。人民群众是共产党的力量源泉和胜利之本。革命战争年代,沂蒙人民坚定不移跟党走,不畏强暴,不怕牺牲,踊跃参军参战,全力支援革命。他们送子参军、送夫支前,缝军衣、做军鞋,碾米、磨面、烙煎饼,抬担架、推小车,舍生忘死救伤员。英雄的沂蒙人民用热血和生命谱写了一曲曲感天动地的华彩乐章。“最后一碗米送去做军粮,最后一尺布送去做军装,最后的老棉袄盖在担架上,最后的亲骨肉送战场。”正是沂蒙人民无私的支持,推动着革命最终取得了胜利。新中国成立后,面对贫穷落后的面貌、脆弱的经济基础、恶劣的生态环境,沂蒙人民毫无畏惧、意气风发,他们在党的领导下,自力更生、艰苦奋斗、战天斗地,向恶劣的自然条件和贫穷落后宣战,顽强拼搏地整山治水、改造自然。沂蒙精神是沂蒙人民群众充分发挥主体作用,在努力开拓、不断实践的过程中,用血汗浇灌的精神之花。

(二)沂蒙精神是中国革命精神的重要组成部分

中国革命精神,是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在马克思主义与中国革命实践相结合的过程中形成的,是党政军民共同创造的伟大精神。中国革命精神,源于中华民族精神的优良传统、形成于新民主主义革命的伟大实践,具有深厚的民族性、鲜明的时代性和无产阶级的先进性,集中体现了党政军民特别是老区党政军民坚定的理想信念,不怕流血牺牲的革命精神,保家卫国的爱国主义情感,自力更生、艰苦奋斗的创业精神,顾全大局、无私奉献的价值观念。

在革命精神的形成与发展过程中,可以看出马克思主义的传播,是革命精神形成的思想理论基础;中国共产党的正确领导,是革命精神形成的根本保证;人民军队开辟革命根据地,是革命精神形成的战略基地;老区人民群众的直接参与,党政军民的共同浴血奋战,是革命精神形成的内在条件。正是由于这些条件,才形成了内涵丰富、各具特色的革命精神。

沂蒙精神是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在沂蒙地区形成的伟大革命精神。在沂蒙精神中,革命理想始终是支柱、是灵魂、是支撑无数革命前辈流血牺牲、奋勇向前的理想火炬。沂蒙精神体现了我们党崇高的理想信念、坚实的宗旨意识、坚强的党性修养、严格的组织观念、深切的为民情怀、坚韧的责任担当、高尚的道德情操和无私奉献的精神。伟大的事业需要崇高的精神引领,崇高的精神支撑并推动着伟大的事业。沂蒙精神虽然产生和发展于沂蒙地区,但它并不仅仅属于沂蒙;沂蒙精神虽然孕育和诞生于战争年代,但它并不仅仅代表过去。沂蒙精神是理论的,更是实践的,而且是源于实践高于实践的,它是中华民族精神和中国革命精神的集中体现,是我们党的优良传统和作风的集中反映,与井冈山精神、长征精神、延安精神、西柏坡精神一样,都是我们党的宝贵精神财富。作为一种人生观和价值观的体现,沂蒙精神已经远远超越了沂蒙山区的范围,成为可以跨越时代和地域的集体精神。作为中国革命精神的具体体现,沂蒙精神与井冈山精神、长征精神、延安精神、西柏坡精神等革命精神是一脉相承的,具有相同的时代背景、相通的基本内涵、共同的精神实质,都对中国革命的胜利发挥了巨大的激励和鼓舞作用,是中华民族实现独立和伟大复兴的精神源泉。

(三)沂蒙精神是践行党的群众路线的光辉典范

中国共产党是中华民族的先锋队,党的根本宗旨是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始终坚持一切为了人民群众、一切依靠人民群众,保持与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充分调动人民群众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这是我们党攻无不克、战无不胜的法宝。

沂蒙精神的产生和发展,始终贯穿着党的群众路线,和谐融洽的党群关系,是沂蒙精神的真实写照和生动体现,也是沂蒙精神的特色和特质。革命战争年代,沂蒙革命根据地党组织坚持党的群众路线,始终把人民群众的利益放在首位,领导人民开展革命斗争,建立民主政权,在政治、经济、文化等方面,使劳苦大众得到了翻身解放,真正享受到了当家作主的权利;沂蒙老区党员干部和人民军队为了群众利益出生入死、流血牺牲,拯救民众于水火,用自己的实际行动和英勇行为感染教育了沂蒙人民,使党的先进理论、路线纲领和方针政策深入人心。党的领导教育、言传身教,切实践行群众路线及党员干部的模范带头作用,感染了民众,鼓舞了民心,激发起沂蒙老区人民的奉献与牺牲精神,用强烈的革命斗争热情积极参军参战、拥军支前,将老百姓对共产党及革命事业的忠诚与奉献精神演绎到极致,使沂蒙山区成为革命战争时期坚强的物质保障后方。沂蒙人民所展示的崇高品格和博大胸怀正是对国家、党和军队的热爱及对共产主义理想信念不懈追求的真实写照。正是党的正确领导和共产党人的模范行为,赢得了沂蒙人民的信赖和支持,所以才建立了党群之间、军民之间、干群之间生死与共、血肉相连的密切关系,升华提炼了伟大的沂蒙精神。

沂蒙精神之所以不因岁月流逝而褪色、不因时代变迁而黯淡,在于它“水乳交融、生死与共”的特殊标识,体现着党的性质和宗旨,贯穿着马克思主义群众观和党的群众路线;在于它是以无数共产党员和革命烈士的鲜血与生命铸就的,诠释了中国共产党人的奋斗精神和对人民的赤胆忠心,彰显了党的领导的伟力,彰显了人民群众推进革命、建设、改革的伟力。

三、弘扬沂蒙精神是新时代的使命担当

作为沂蒙精神的生动实践,处于沂蒙精神发源地的临沂大学肩负着特殊的历史使命。临沂大学作为一所生长在沂蒙革命老区的红色大学,是沂蒙精神哺育起来的,是沂蒙人民自己的大学。作为革命老区大学,挖掘和发挥中国共产党革命精神的育人价值,让红色基因代代相传,是历史和时代赋予我们的神圣使命。

(一)弘扬沂蒙精神,实施“三个结合”

历史是最好的教科书和营养剂。沂蒙根据地革命先辈撼天动地、可歌可泣的英勇壮举,党领导人民进行革命斗争的苦难历程,理应受到后人虔诚地敬仰、深切地缅怀。临沂大学积极发挥沂蒙精神在高校立德树人中的作用,教育引导青年学生强化红色记忆、厚实传统底色,让红色基因转化为当代大学生的价值选择,凝聚起向上向善、奋发有为的正能量。

首先,推动沂蒙精神与育人目标相结合。新的历史时期,临沂大学继续坚持培养“基础理论扎实,富有创新精神和创业能力,具有沂蒙精神特质和国际视野的高素质应用型人才”的办学目标定位,继续构建“以沂蒙精神为引领、创新创业能力培养为导向的地方大学人才培养模式”,将沂蒙精神作为人才培养的主线贯穿全过程,着力培养具有沂蒙精神特质和创新创业精神的时代新人。

其次,推动沂蒙精神与思政教育相结合。沂蒙精神蕴含着丰富而深刻的哲学思想、人文精神、教化力量、道德观念、时代价值,要与大学思政教育体系相结合,才能更立体、更全面、更系统地发挥其育人价值。临沂大学要继续将沂蒙精神纳入学校思政教育体系,形成系统的沂蒙精神育人体系。

最后,推动沂蒙精神与地方实际相结合。沂蒙老区丰富的红色教育资源,是传承沂蒙精神的鲜活教材。临沂大学将继续与临沂市委市政府联合实施沂蒙精神弘扬传承工程,校地共建沂蒙精神教育基地,发挥教育基地立德树人作用;推动校地共建实体研究机构,打造高水平研究团队,推出高层次研究成果;推动临沂大学与文化部门联合开展文化艺术作品创作工作,打造一批弘扬沂蒙精神的精品力作,进一步丰富沂蒙精神的育人载体。

(二)弘扬沂蒙精神,深化“五个融入”

沂蒙精神蕴含着立德之本、树人之魂、育人之纲,是培养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接班人的坚实依托。新的历史时期,要充分利用好沂蒙精神的教化育人功能,使之成为涵养青年学子的精神沃土。积极实施融入工程,把沂蒙精神融入文化育人、思政育人、专业育人、科研育人、实践育人的全融入育人模式,拓展沂蒙精神的育人渠道。

首先,将沂蒙精神融入校园文化。人创造文化,文化也塑造人。传承红色基因,必须大力营造红色文化氛围,充分发挥红色文化的涵养教化功能,让红色基因在潜移默化中传承。临沂大学要继续深化沂蒙精神融入校园文化建设工程,进一步把沂蒙精神融入到校园精神标识系统,让学生目之所及、耳之所闻、身之所处都充满着浓厚的红色革命精神气息,形成特色鲜明的大学精神文化体系。

其次,将沂蒙精神融入人才培养。红色基因的传承和激活,最佳方式就是红色革命精神进教材、进课堂,让红色教育成为传承红色基因的主渠道。临沂大学要继续将沂蒙精神融入教育部规定的思政课,继续开好校本思政必修课《沂蒙文化与沂蒙精神》,抓实红色革命精神教育灌输的基础环节。

其三,将沂蒙精神融入科学研究。任何创新成果,都是在开拓中从无到有、不断发展壮大的。临沂大学要深化沂蒙精神融入学科建设和科学研究,瞄准硕士、博士一级学科要求进行建设,努力建成沂蒙精神研究的史料中心和革命文化传统教育的育人基地,做强做大沂蒙精神的研究平台。

其四,将沂蒙精神融入社会服务。沂蒙精神的核心特质是“水乳交融、生死与共”。临沂大学将继续秉承“融入沂蒙、服务沂蒙”的办学理念,把老区需要作为努力方向,实施“服务沂蒙行动计划”,以临沂大学为主体建设政产学研用一体化的科研基地,将学校打造成为区域新旧动能转换的“发动机”。

最后,将沂蒙精神融入基层党建。红色革命文化是锻造精神品格的特殊材料。新时代共产党人通过红色革命文化,重温历史、感悟初心、接受洗礼。临沂大学要继续把沂蒙精神纳入各级党委中心组理论学习和党校培训的重要内容,组织党员干部到沂蒙党性教育基地接受革命传统教育,引导党员干部对标定位,在实践中示范带动传承弘扬沂蒙精神。

(三)弘扬沂蒙精神,突出育人实效

红色革命文化是人格操守、世界观、价值观、人生观形成和提升的基础源泉。传承红色基因,弘扬沂蒙精神,其目的是让青年学生从革命文化中萃取其遗传密码,让红色基因融入血脉,努力成为能够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

首先,抓实思政课程,力求“学懂”。高校思政课与专业课虽分属不同领域,但都有“守好一段渠、种好责任田”的共同使命。临沂大学要继续将沂蒙精神有机融入思政课程和专业课程,充分发挥各类专业课与思政课同向同行的协同效应,让沂蒙精神浸润在书本里,呈现在课堂上,融化到心里面,引导学生品味、感悟和体验沂蒙精神,促进沂蒙精神落地生根、开花结果。

其次,抓实研究阐发,力求“弄通”。临沂大学将继续围绕沂蒙精神的历史渊源、发展脉络、当代价值,沂蒙精神与山东改革发展实践,沂蒙精神与理想信念、党性修养等,深入开展研究阐发,通过打造学科平台、组建研发团队、开展专项研究、挖掘整理史料,举办高端论坛、组织系列讲座等,深入挖掘沂蒙精神的深刻内涵和育人价值,让广大师生深刻理解和把握沂蒙精神体现了我们党的初心;深刻理解沂蒙精神与延安精神、井冈山精神、西柏坡精神一脉相承;深刻理解和把握沂蒙精神对新时代加强党的建设的重要意义。

最后,抓实活动实践,力求“做实”。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弘扬革命精神重在践行,贵在养成。临沂大学要继续把沂蒙精神有机融入校园文化活动中,组织学生到红色革命教育基地,切身接受革命传统教育;组织学生下基层,进工厂、企业和农村一线,开展社会调查,增进大学生同基层干部群众的真情实感;组织师生开展爱国歌曲合唱比赛,激发大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怀;组织师生排演红色乐舞剧,强化大学生对沂蒙精神的感知;开展传统革命精神为主题的写作比赛,深化大学生对沂蒙精神的认知。总之,通过让青年学子自己写出来、说出来、唱出来、演出来、动起来,把沂蒙精神的种子播下去,以做促学,实现知行合一,深化认知理解,让红色基因融入血液、代代相传。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要“使红色基因渗进血液、浸入心扉,引导广大青年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2]。沂蒙精神作为共产党人的红色革命基因,我们要不断继承弘扬这一宝贵精神财富,使其在推动社会主义现代化进程中不断发扬光大。

猜你喜欢

沂蒙革命红色
红色是什么
韩国汉诗中的沂蒙历史名人形象研究
红色在哪里?
追忆红色浪漫
描绘红色沂蒙新画卷
革命人永远是年轻
粉红革命
沂蒙妈妈与八路儿子的母子情
掀起秋冬潮流革命
结合新的时代条件 弘扬光大沂蒙精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