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外热成像技术应用于中医辨证和疗效评价的研究进展
2020-12-20蒋依蕾黄琦
蒋依蕾 黄琦*
红外热成像技术通过红外探测仪检测物体热辐射所发散的特定红外线信号,将信号收集、处理,转化为人类可视的图像,并提供温度数值,使人们可以观察到物体的表面温度。只要物体温度高于绝对零度(-273℃)均可辐射红外线[1]。红外热成像技术在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纳入实际应用中,且最初被用于军事领域。随着红外成像机器的逐渐发展与技术逐步成熟,红外热成像技术开始被应用于农业、工业、安防等各个领域。该技术应用于人体,则是通过采集人体各个器官、组织不断新陈代谢产热后所发射的红外热辐射信号,经计算机处理最终形成人体体表温度分布图。在医学领域中,红外热成像技术最先被应用于乳腺恶性肿瘤患者的筛查。近年来该技术备受关注,在医学临床应用中体现出了预测早、信息全、非介入、无损伤的优点[2]。红外热成像技术与中医学理论结合,利用红外热图获得全身动态温度信息,既体现中医学的整体观念[3],也可作为中医望诊的延伸,开始被中医学领域所应用,成为了推动中医临床诊断客观化,疗效数据化的有效手段[4]。本文将红外热成像技术应用于辨证论治、中医疗效评价的研究进展做出综述如下。
1 红外热成像与中医辨证
在以阴阳为总纲的指导下,出现了八纲辨证、脏腑辨证、六经辨证等不同的辨证方法。八纲辨证对疾病本质分别从八个方面做出纲领性的辨别,其中寒、热两纲可辨别疾病性质。《素问·阴阳应象大论》提到“阳盛则热,阴盛则寒”,寒证、热证是机体阴阳盛衰的一个具体表现。红外热成像技术通过观察人体体表整体温度分布及动态变化,反映人体寒热偏向,辨别疾病的寒热性质,达到辅助中医辨证的效果。张越等[5]结合红外热成像图对一千余例手足心热患者进行辨证分析,结果发现手足心热患者多呈寒热错杂状态。辨证为阴虚内热患者热像图显示督脉红外轨迹断续,头、胸、手足皮温高,呈红紫色高温带。阳虚所致手足心热患者除手足外其余相同部位呈绿色低温带。少数患者的红外热像图显示头颈、胸、手足皮温高,中焦为低温带,可辨证为脾胃内伤所致的阴火证。说明红外热成像技术一定程度上可为医者辨证分析提供客观信息。周熙等[6]研究面瘫急性期中医证型与红外热成像图之间关系,采集患者面部及耳部周围的热成像图,发现气虚血瘀组耳部患、健侧温差较风寒袭络、风热袭络、风痰阻络三组证型存在显著差异,可为面瘫急性期辨证分型提供参考。张信成等[7]将腰椎间盘突出症辨证为瘀血证、肾虚证、寒湿证、湿热证4组,并用红外热成像仪扫描比较患者大腿外侧、小腿后外侧的两侧体表温度,结果发现血瘀证组下肢温差高于肾虚证组与寒湿证组,提示腰椎间盘突出症中医证型与红外热成像有一定相关性,红外热成像技术可用于辅助诊断中医证型。周娴等[8]对中医五脏寒热证素特征与红外热图相结合进行探讨,认为可以通过红外热成像技术采集五脏相对应区域热成像图,来识别脏腑的寒热偏向。红外热成像技术可以作为中医辨证的辅助诊断工具,具有客观诊断作用。
2 红外热成像与中医疗效评价
在中医临床诊疗过程中,疗效的评定目前主要依靠患者的主观感受,实验室指标以及量表的评定等[9-10]。红外热成像技术作为非侵入性的仪器应用于治疗,不仅不造成介入损伤,还可了解治疗先后机体代谢变化。经过中医中药、针灸疗法等治疗后,患者逐渐恢复阴阳平衡,在红外热成图中可表现为机体的寒热偏离得到纠正,红外热值分布趋向左右平衡[11]。刘云等[12]采用红外热成像技术观察中医柔肝化痰法治疗膝骨性关节炎患者的疗效,热像图显示治疗后患者膝关节周围温度由浅蓝色转为黄色,提示治疗后患侧温度较前升高,与患者临床治疗结果具有一致性,说明红外热成像技术可作为膝骨性关节炎中药效果评估的一项客观指标。张立娟等[13]运用红外热成像技术评估血府逐瘀汤对早期糖尿病病足的影响,结果发现治疗4周后患者足部症状虽未觉明显缓解,但扫描提示足部温度较治疗前显著升高,可以反应糖尿病病足患者治疗的有效性。陈淑惠等[14]选取80例失眠患者进行治疗,通过红外热成像可以观察到患者治疗后额部温度均出现下降,且红外热图显示治疗组额部温度均匀下降,对照组则出现散在变化,使得实验结果数据对比更加客观。宋杰等[15]采用红外热成像技术,直观反映膝骨性关节炎患者腿部通过针刺循经筋阿是穴治疗的前后温度变化。对针刺循经筋阿是穴组、经穴组、结合组三组进行红外热图像温度定量分析,发现阴陵泉穴、足三里穴、血海穴、委阳穴等观察点皮肤温度治疗后三组间存在显著差异。再结合三组间治疗效果进行分析,得出红外热成像技术在评价膝骨性关节炎的针灸治疗上有一定意义。庄金刚等[16]纳入132例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实验组进行内热针治疗,并应用医用红外热成像仪扫描所有患者腰部温度评估腰部血循环状态。结果发现实验组腰部温度均低于对照组与治疗前,腰部温度更接近正常人温度,说明腰部血供得到改善,提示红外热成像技术可对患者病情进行准确分析,客观反映治疗效果。
3 红外热成像与疾病早期筛查
疾病的形成与进展缓慢,在疾病显著症状出现前,人体内的组织代谢和血流早已出现变化,表现在体表则是出现温度分布异常[17]。运用红外热成像技术,对疾病进行早期筛查,研究疾病出现的早期征兆,可对潜在发病人群提前预警,也有利于患者尽早治疗,做到“未病先防,既病防变”,在中医“治未病”思想指导下发挥特有的作用。刘伟等[18]通过对不同患者高血压前期、高血压病期红外热值与正常体检者红外热值进行对比,发现高血压前期人群红外热图显示头面部为深红色,心前区图像不连续,多呈黄色或黄绿色,背部图形则呈背带裤样分布,为高血压前期早期防治提供实验依据,具有积极的临床意义。金超等[19]运用红外热成像技术采集正常人群和膝关节出现早期疼痛患者的双膝关节红外热图,发现有疼痛史患者髌骨区温度较正常受试者高,且能够识别异常关节热分布的灵敏度为93.5%,结果提示该技术可作为膝关节早期异常的可视化筛查工具。曹金霞等[20]对比慢性肾衰竭早期患者与健康受检者红外热成像图像,结果发现慢性肾衰竭早期患者督脉多存在不连续性,阳虚体质者更易出现,且与健康组存在显著性差异,躯干后位肾区的热态差值也高于健康组,提示红外热成像技术对慢性肾衰竭早期筛查具有一定意义。
4 思考与展望
红外热成像技术通过对人体温度成像,读取所表达的体内脏腑、经络信息,凭借简便、安全、非介入、无创伤、无辐射等优势,应用于辨证论治、中医中药疗效评定等各个方面,为中医学研究提供客观化数据,逐渐在中医临床与科研领域发挥独特作用。医用红外热成像技术在中医临床中存在广阔发展前景与机遇,在之后的实验研究中,可进一步开展大样本的临床数据收集,并更多更深入地去探索疾病的病变部位及与之相关脏腑之间关系[21],使之更加广泛地应用于中医临床,发挥越来越重要的作用,更好地为患者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