预警机空勤人员甲状腺疾病超声检查分析
2020-12-20朱艳玲满媛媛
朱艳玲,雷 舜,刘 远,耿 维,满媛媛,陈 瑛
甲状腺疾病分为功能性(甲状腺功能亢进或甲状腺功能减退)、炎症性(亚急性甲状腺炎、桥本甲状腺炎等)以及占位性病变(良性如甲状腺肿,恶性如乳头状癌)。其患病因素研究较多,近几年研究认为,达到一定剂量的辐射,能对机体产生不同程度的影响[1]。因此,本研究以军队特勤疗养中心的职能为基础,通过超声检查预警机和普通运输机空勤人员的甲状腺发病情况,并对其中的甲状腺结节进行TI-RADS分级,探讨微波辐射对预警机空勤人员甲状腺疾病的影响,为改进预警机空勤人员防护措施提供正确合理的依据。
1 对象与方法
1.1 对象 选取2018年5月—2019年12月来海军青岛特勤疗养中心健康疗养并行甲状腺B超检查的预警机空勤人员197人(预警机组),均为男性,年龄22~54岁,平均(33.2±4.3)岁;运输机男性空勤人员269人(运输机组),年龄23~55岁,平均(32.7±6.2)岁。
1.2 仪器与方法 应用西门子ACUSON S-2000型(西门子公司,德国)及GE LogiqE9彩色多普勒超声仪(GE公司,美国),探头频率7~10 MHz,选用甲状腺检查模式。受检者取仰卧位,充分暴露颈部,常规测量甲状腺双侧叶及峡部各径线,观察腺体回声是否均匀,对实质内结节的大小、数目、形态、边界、周边声晕、内部回声、有无钙化及血流情况详实记录并对图像进行储存。检查完3个月后,对所有患者进行随访,如有手术及活检患者,收集其病理结果。化验检查抽取空勤人员空腹静脉血查甲功七项。
1.3 诊断指标 根据ACR TI-RADS分级,对甲状腺结节进行TI-RADS分级。恶性征象:实性结节;低或极低回声;不规则边界;微钙化;纵横比>1。分级方法:TI-RADS 1级:正常;TI-RADS 2级:良性;TIRADS 3级:无上述5项恶性特征;TI-RADS 4a级:有上述1项恶性特征;TI-RADS 4b级:有上述2项恶性特征;TI-RADS 4c级:有上述3或4项恶性特征;TIRADS 5级:有5项恶性特征。
1.4 统计学处理 应用SPSS 13.0软件对数据进行统计分析,用χ2检验分析2组甲状腺疾病患病率的差异和甲状腺结节TI-RADS分级的差异。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甲状腺疾病发病率比较 预警机组中检出甲状腺疾病67例,其中结节性甲状腺肿41例,甲状腺癌7例,甲状腺功能减退7例,桥本甲状腺炎12例,疾病检出率为34.01%;运输机组中检出甲状腺疾病40例,其中结节性甲状腺肿21例,甲状腺癌6例,甲状腺功能减退5例,桥本甲状腺炎8例,疾病检出率为14.87%。预警机组甲状腺疾病检出率高于运输机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23.55,P<0.01)。
2.2 甲状腺结节TI-RADS分级比较 预警机组67例甲状腺疾病中有109个甲状腺结节,其中TI-RADS 4级以上结节56个(4a级36个,4b级9个,4c级6个,5级5个),在本组结节中占比51.38%;运输机组40例甲状腺疾病中有76个甲状腺结节,其中TI-RADS 4级以上结节30个(4a级9个,4b级6个,4c级7个,5级8个),在本组结节中占比39.47%。预警机组甲状腺恶性可能结节发生率高于运输机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0.56,P<0.01)。
3 讨论
甲状腺疾病是仅次于糖尿病,排在第二位的常见内分泌疾病,每年大约有2亿人患病[2]。曾有国内文献报道飞行人员甲状腺疾病患病率在26%[3]。高分辨率超声检查发现普通人群甲状腺结节患病率达20%~76%[4],本研究预警机空勤人员甲状腺疾病患病率34.01%。而其中结节性甲状腺肿的患病率为20.81%,远高于其他甲状腺疾病。结节性甲状腺肿为甲状腺结节中的最常见类型,其继发改变复杂多样,资料显示结甲与结甲并乳头状增生及癌变的发病例数均呈逐年增高趋势[2],这就为结节性质的判断增加了一些不确定因素,TI-RADS分级通过综合评分,使结果准确可信。有研究认为,TI-RADS分级3级及以下者良性可能性大,可随访观察;4a~4b有恶性可能,恶性风险为3.3%~9.2%,可穿刺定性;4c~5级恶性可能性极大,恶性风险为44.0%~87.5%,5级建议直接手术[5-6]。本研究表明,预警机组恶性可能结节高于运输机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虽然运输机组TI-RADS 4c级和5级结节的发生率高于预警机组,但手术及穿刺病理结果显示,预警机组甲状腺癌的发病率高于运组输机组。而TI-RADS分级的制定对临床诊疗方案实施的提示作用目前是明确的,其诊治过程不仅关系到空勤人员自身健康,也关系到飞行职业生涯,因此超声医生在扫查时一定要认真仔细,结合病理穿刺活检,早诊断、早治疗,争取术后早日复飞。
桥本甲状腺炎又称慢性淋巴细胞性甲状腺炎,是临床上比较常见的甲状腺疾病[7],目前认为多种机制共同参与桥本甲状腺炎的发病及发展。其发病隐匿,且可出现桥本脑病、甲状腺淀粉样变等特殊表现,可合并结节性甲状腺肿、甲状腺腺瘤、甲状腺癌、淋巴瘤等合并症。随着高分辨率超声探头及彩色多普勒技术的应用,其检出率也明显增加。但鉴于病程长,合并症多,其超声表现较为复杂,如果在桥本甲状腺炎病变基础上发现低回声结节及/或钙化,超声医师应提高警惕,综合考虑,以免漏诊、误诊。
空勤人员作为一类高危行业人群,存在面对高空电磁辐射的风险。近年来预警机训练、巡逻向常态化发展,虽然预警机与其他机型空中作业环境相似,但相比而言,机上的空勤人员更长时间暴露在高功率雷达设备电磁辐射环境中,其续航时间长,电磁辐射大,而甲状腺对射线辐射极为敏感[8]。达到一定的辐射量可以使甲状腺腺瘤和结节发生的风险明显加大。长期接触辐射的人员与正常人群比较显示,辐射剂量即使很低,但如果长期累积,可以导致三碘甲状腺原氨酸和T4分泌水平升高[9]。研究表明,因肿瘤而接受头颈部放射治疗的患者,随着放疗时间的增加,其发生甲状腺功能减退的比例也随之增高,可由放疗后1年的18.6%增至放疗后3年的31.6%[10-11]。预警机组空勤人员与普通运输机组比较,辐射剂量长时间的累积,甲状腺疾病的发病率也会更高。Morgan等[12]研究显示,辐射剂量0.05~4.0 Sv的范围内,罹患癌症的风险随辐射剂量的增加而加大。但辐射风险评估至今仍非常困难[13]。因此,辐射对预警机空勤人员身体健康的影响应该引起重视,高工作压力以及长时间的续航是否会增加患甲状腺疾病的风险值得研究。
甲状腺疾病在空勤人员中较常见,高频超声检查可利用其优势,在空勤人员年度体检中对甲状腺疾病进行广泛普查,并对所有检出的疾病实行随诊,发现问题及时进行医学干预,对甲状腺疾病的早期发现、治疗方案的制定及预后具有重要意义。电磁辐射可以通过积极防护得到控制或消除,人体自身也具有自我修复电磁辐射损伤的功能[14]。因此,在卫生保障工作中,首先,一方面要积极做好个人防护措施,建议目前的飞行防护服可以加以改进,既要兼顾穿着轻便,透气性好,也要兼顾屏蔽效率高,尤其要做好颈部的防护。另一方面对预警机空勤人员积极开展针对性的防护训练,制定合理的体能训练计划,合理安排飞行巡逻时间,由于电磁辐射对人体的影响具有时间累积性,因此飞行时间应尽量优化统筹,保证身体修整时间。其次,加强体育锻炼,科学营养膳食,注重补充维生素,提高自身免疫力。有研究表明,中医药对电磁辐射有一定的防护作用,可以研制相关药剂来做好日常保健[15]。再次,应通过对预警机空勤人员的甲状腺高频超声检查,结合甲功检查,及时发现甲状腺疾病的潜在危险,有针对性的采取干预措施,以此减少非战斗减员,提高预警机部队战斗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