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PACU患者发生术后恶心呕吐的危险因素分析及护理策略

2021-01-27吕晓娇任丽娜林艳玲

空军航空医学 2020年6期

姜 丹,吕晓娇,任丽娜,林艳玲

术后恶心呕吐(postoperative nausea and vomiting,PONV)是围术期影响患者康复质量的常见并发症。在全部住院手术患者中PONV的发生率约为20%~30%,某些高危患者的发生率高达80%。PONV除了引起患者强烈的主观不适,严重者还可以引起伤口裂开、术后出血、误吸和吸入性肺炎、水电解质平衡紊乱,使患者住院时间延长和医疗费用增加[1-2]。麻醉恢复室(postanesthesia care unit,PACU)是术后患者复苏的衔接点,患者在苏醒期意识和自主反射逐渐恢复,但是由于药物代谢残留及各种不适的刺激,常见恶心呕吐等各种并发症。恢复室护理人员早期甄别PONV的高危人群,并积极的采取护理措施,可以显著改善护理质量并促进患者的康复。为了解PACU内术后患者恶心呕吐的发生情况,并为预见性护理提供可靠的依据,现将2017年1—12月对PACU内患者监测护理的情况总结报道如下。

1 对象与方法

1.1 对象 观察2017年1—12月在空军特色医学中心手术室行择期全身麻醉手术后转移至PACU的患者共2 167例,符合纳入标准的患者共1 995例,其中5例患者因术后出血或低氧血症行再次手术或气管插管。纳入研究的1 990例患者中,男性1 042例,女性948例,年龄18~86岁,平均(51.6±12.8)岁。手术科室主要包括:骨科、耳鼻喉科、妇产科、普外科和肝胆外科。ASA分级Ⅰ级743例、Ⅱ级1 025例、Ⅲ级或Ⅳ级132例,在PACU平均观察时间为(48.4±13.2)min。排除标准包括年龄小于18周岁、急诊手术、神经外科手术、苏醒延迟、不能正常交流和复苏期间转移至重症监护病房的患者。

1.2 方法 患者入PACU后常规监测血压、氧饱和度和心电图,记录患者发生恶心呕吐的时间和次数,采用视觉模拟评分对恶心呕吐的严重程度进行分级。发生恶心呕吐时,嘱咐患者将头偏向一侧,以避免发生误吸,及时清理呕吐物和患者口腔。向麻醉医生汇报患者的症状,并遵医嘱对患者进行相应的药物干预。详细记录患者的基本信息、手术方式、麻醉方法和时间、麻醉药物、是否预防性给予止吐药物、输血、是否置入胃管(营养管、鼻胆管)等;询问并记录患者既往PONV史、晕动病史和吸烟史。

1.3 统计学处理 应用SPSS 18.0软件对数据进行统计分析。符合正态分布的计量资料采用表示,组间比较采用t检验,偏态分布的计量资料采用中位数表示,组间比较采用Man-Whitney检验。计数资料采用率(%)表示,组间比较采用χ2检验或Fisher确切概率法。多变量之间的相关性采用Logistic回归分析,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PACU患者发生PONV的危险因素分析 女性患者、手术时间大于3 h、妇科手术的患者PONV的发生率较高;预防性给予止吐药物(地塞米松、格拉司琼或昂丹司琼)、术中泵注小剂量右美托咪啶、全凭静脉麻醉与PONV发生率降低有关。手术因素与PONV发生率密切相关,其中妇产科手术和胃肠道手术与PONV的发生率高有关。既往PONV史和晕动病史的患者PONV发生率较高,而吸烟的患者PONV发生率较低(表1)。

对PONV可能的危险因素进一步行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发现,PONV的危险因素包括女性、手术时间大于3 h、PONV史、晕动病史和未预防给予止吐药物(表2)。

2.2 PONV严重程度和发生时间的分析 轻度(VAS 1-4分)和中度(VAS 5-6)分别占41%和46%,其中重度(VAS 7-10分)患者5例均为女性约占13%。患者发生PONV的时间与手术结束或拔管后时间无明显相关性(表3)。

2.3 PONV患者的药物治疗及有效性观察 167例PONV的患者均给予常规护理并加强生命体征的监测,避免反流误吸的发生。接受药物治疗的患者145例(表4),给药后至出室前患者主诉症状明显缓解的为25例。

表4 PONV患者药物治疗有效性分析

3 讨论

3.1 PONV的危险因素分析 2014年《中国麻醉学指南和专家共识》[3]中指出,PONV的危险因素主要包括:患者因素:女性、非吸烟、PONV史或晕动病史;麻醉因素:区域阻滞麻醉低于全身麻醉,全凭静脉麻醉低于吸入麻醉;手术因素:手术时间长,尤其是大于3h以上的手术,腹腔镜手术、胃肠道手术、胆囊切除术、妇产科手术和神经外科手术等PONV发生率高。随着近年来PONV的预防措施越来越引起麻醉医生的重视,其在术后尤其是PACU内的发生情况是否得到相应的改善,PONV的危险因素是否发生相应的变化,值得进一步研究。本研究通过Logistic回归分析发现PONV的危险因素包括女性、手术时间大于3 h、妇科手术、PONV史和未预防给予止吐药物,与既往文献结果基本一致[4-5]。本研究中共纳入患者1 990例,其中PONV的发生率较低为8.4%,其可能的原因是部分患者在术中已经预防性使用止吐药物,而接受全身麻醉的患者大多使用全凭静脉麻醉或静吸复合麻醉。值得注意的是,本研究发现术中泵注小剂量的右美托咪啶可以明显降低术后PONV的发生率,上述结果表明麻醉医师的提前干预可能降低PONV的发生率,改善患者的康复质量[6]。对已经发生的PONV患者给与治疗剂量的镇吐药物,往往不能很快发挥作用,本研究中对145例PONV患者给予药物治疗,在PACU内的缓解率仅为17%,这也提示早期预防是处理PONV的关键环节。

3.2 PONV的护理策略 PONV的患者多在实施全身麻醉术后,在苏醒期患者往往意识和咳嗽吞咽反射没有完全恢复,呕吐时必须警惕误吸的风险。在早期预防的基础上,还应该密切监护,早期发现和及时护理,对于高危人群需要加强监测。发生恶心呕吐时,及时嘱咐患者将头偏向一侧,不能配合的患者可以调整为侧卧位,时刻保证呼吸道的通畅,利用负压吸引协助患者清理口腔内的痰液和呕吐物。患者恶心呕吐剧烈时,可以适当调整体位如垫高头部或半坐卧位,提高患者的舒适度同时可以降低颈部、胸腹部切口的张口,避免切口裂开和出血[7-8]。密切注意伤口渗血和引流情况,一旦出现异常及时与外科医师沟通。在维持患者呼吸道通畅的同时,还应当注意患者生命体征的变化,围术期患者的恶心呕吐往往与低血压或低体温有关。恶心呕吐的传出神经包括迷走神经、交感神经和膈神经,因此患者恶心呕吐时常伴随着生命体征的变化,必须加以密切的监护。在医师开具镇吐药物后,应该注意给药后患者症状是否改善以及常见的不良反应。常见的吩噻嗪类和丁酰苯类药物可见低血压、心动过速和锥体外系反应,而抗胆碱药和抗组胺药常见口干、视觉模糊和尿潴留,5-HT3受体拮抗剂不良反应较少,偶有头痛、眩晕和不安。在PACU护理的全程都应该与患者密切沟通,多用语言进行安抚,建立患者的信心,避免过度紧张的情绪[9]。

综上所述,PONV是多种因素引起的围术期常见并发症,护理人员应结合患者的自身情况、手术、麻醉等因素,积极做好PONV的防治措施。术前严格禁食禁饮、术中避免高危因素暴露、高危人群预防性给予镇吐药物、术后注意维持呼吸道通畅,密切监护PONV相关的心血管反应,从医疗和护理2个层面做到早期预防、积极处理,确保患者安全舒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