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民办高校内涵式发展下语言类课程的教学改革

2020-12-20原静菲高洋洋

河南广播电视大学学报 2020年4期
关键词:内涵式汉语言民办高校

原静菲, 高洋洋

(商丘学院 文学院,河南 商丘 476000)

改革开放初期,为满足经济发展的需求,国家鼓励社会力量兴办教育,大批的民办高校应运而生。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教育信息化2.0时代已到来,民办高校初期以规模扩张为主的外延式发展,已不能很好地满足现代经济社会的需求。现阶段,民办高校急需转向以提高质量为核心的内涵式发展,培养符合社会需求的有用人才,提升自身竞争力。高校内涵式发展的重要环节是培养人才。课程对学生的发展起着决定性的作用[1],课程教学改革势在必行。本研究以商丘学院汉语言文学专业的语言类课程教学为例,从语言类课程教学改革内涵式发展的必要性出发,通过对专业教师、在校学生及已毕业学生进行问卷调查,了解目前语言学类课程的授课情况,学生学科学习的自我感受以及对学科的期待,学生的就业情况,就业后对自身专业的看法和建议等。同时,与汉语教研室的相关教师进行座谈交流,了解他们对自己课程的认识见解。最后根据内涵式发展精神,结合现状和调查情况,在课程目标、教学内容、教学观念、教学方法等方面提出改革措施,以期更好地提升课程教学质量,增强学生专业核心技能,提高学生在就业市场中的竞争力,探索出一条符合民办高校内涵式发展的汉语言文学专业语言类教学改革之路。

一、语言类课程内涵式发展的必要性

实现内涵式发展是国家教育发展的必然选择。党的十八大和十九大报告连续提到“高等教育内涵式发展”,从“推动”到“实现”,内涵式发展是国家高等教育发展的核心。别敦荣教授(2018年)解读内涵式发展时,提出高等教育内涵式发展分为宏观和微观两个方面。宏观方面主要指在规模扩张的基础上,通过结构的调整和优化,提高质量和水平,充分发挥高等教育的功能。微观的高等教育内涵式发展则具体到教育的人才培养目标上,更好发挥教育教学的作用。[2]改革开放后,邓小平同志提出“各行各业都要来支持教育事业,大力兴办教育事业”[3]。1999年,社会组织获得创办民办高等教育学校的资格。在政府的扶持下,20年来民办高校规模不断壮大,层次不断提高,发展趋势良好,成为我国高等教育事业重要的组成部分。但不可否认的是,民办高校在我国高考录取时仍不占优势,高考同批次录取高校中基本处于后列,学生学习基础也相对较弱。在普及高等教育的时代背景下,民办教育同公办高校一样,肩负着为社会培养有用人才的重要责任,民办高校在高校内涵式发展的道路上不可忽缺,教学改革势在必行。汉语言文学专业是高等教育中的传统专业,专业内部一般分为语言类和文学类两大模块。在当今信息化社会的背景下,语言素养日益重要,是生产力,也是战斗力,社会发展离不开各类语言人才。传统的教育模式培养出来的学生已不能很好地满足社会发展所需,现阶段,我们应结合社会实际需求,改革语言类课程教学,进行内涵式发展,提高课程教学的水平和质量,培养全方位,优、精、专的语言人才。

二、语言学类课程教学存在的问题

本研究以商丘学院2017级汉语言文学专业在校生和2019届汉语言文学专业毕业生为样本,进行问卷调查,共收到在校生有效问卷215份,毕业生有效问卷69份。据问卷调查显示,在校生和毕业生普遍认为语言类课程较难,但开设语言类课程很有必要。毕业生中80%的学生认为语言类课程的学习对其就业有帮助,近90%在校生认为语言类课程的学习对其生活学习有帮助。但目前,语言类课程的教学还存在如下问题。

(一)课程目标单一

商丘学院文学院2018版人才培养方案指出,“坚持以学生为中心、以需求为导向、以能力为本位,培养面向生产、建设、管理、服务一线的专业知识比较扎实,实践能力比较突出,具有社会责任感、创新意识和可持续发展的高素质应用型人才”。具体课程的教学目标应与学校总体人才培养方案密切相关。由培养方案可知,学校已开始着力向应用型大学转变,注重学生应用能力的培养。课程目标是依据教学宗旨和教育规律提出的具体价值和任务指标,制定时需要综合考虑学校专业总体培养方向、市场需求和学生就业情况。据调查,在校生和毕业生虽普遍认为语言课程有用,但很少有人能做到将语言问题的思考日常化,这种现象与课程教学大纲目标制定不合理有重大关系。据了解,现在民办高校课程目标的制定往往被忽视,具体学科的教学目标由任课老师依据个人经验制定,目标设定时往往只重视知识目标,而忽视了方法目标和情感目标,具有一定的片面性。

(二)选修课类型单调

课程的设置可以直观看出学校培养人才的宏观方向,是老师展开教学的主要依据。学院汉语言文学专业的语言类课程有现代汉语、古代汉语、语言学概论等专业基础课,还有现代汉语语法研究、汉语文字学等专业任选课。可以看出培养单位旨在使学生掌握扎实的学科基础理论知识的同时,还可以根据其个人兴趣、特长进行深入培养。据调查问卷显示,学生自我意识较强,超过80%的学生更多考虑个人兴趣选择选修课。语言类课程和文学类课程相比而言,超70%的学生选择文学类课程,可见文学类的课程更受学生喜欢。究其原因则在于,语言类课程可选范围较少。综上所述,语言类专业核心课程设置的科目、学期和课时安排延续着语言类课程的传统,比较合理;但专业选修课种类还比较单一,可供学生选择的空间较小。

(三)课程内容陈旧

汉语言文学专业是传统的文科专业,学科发展历史悠久。语言类课程的教材中的语言材料是固定的,随着信息化社会的到来,网络科技的发展带动了语言的快速更新。教材中很多语言实例与现代生活距离遥远,但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往往依赖教材,不能主动更新,授课时使用的例子陈旧,不能贴合学生的语言生活,容易与学生产生隔阂。

(四)教学方法有待改进

语言类课程具有理论性强、知识点多的特点,但由于教学课时有限,导致每节课教学点过多,教师急于将所有内容灌输给学生。在教学开展的过程中,受传统教学模式的影响,教师“一言堂”现象严重,没能考虑学生能力高低的差别,高度密集的知识“倾倒”,造成课堂教学有效性较低。通过进一步交流观察可知,传统的教学方式正在循序渐进地发生改变,大部分老师有意识地转变观念,秉持以学生为本的教学理念,努力调整教学方法。以导入环节为例,教师课前精心设计课堂环节。新知识的引入,往往从现实语言现象出发,提出语言问题,引起学生注意,发出同样疑问,带着疑问,开始思考,开始新内容的学习。通过调查可知,2019届汉语言文学专业毕业生中将近70%的学生认为老师互动交流频繁或经常,而2017级在校生的调查结果显示92%的学生认为互动交流频繁或经常。可见,传统的教学方式正在循序渐进地发生改变,大部分老师秉持以学生为本的教学观念,努力调整教学方法。但具体实施时,仍有学生参与度不高的情况,教师需要进一步改进教学方法,提高教学艺术,提升学生课堂参与积极性。

三、语言类课程教学改革措施

别敦荣教授(2018)认为,高等教育内涵式发展的微观层面应“直接针对教育教学和人才培养的一些深层次问题”,实现人才培养水平和质量层次的提升。学校培养人才主要依靠教学活动,因此,教育进行内涵式发展的关键是课程教学改革。结合民办高校现有课程教学情况,根据调查教学现状中出现的问题,对语言类课程教学提出了如下改革措施。

(一)重视课程目标的制定

《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指出,要“树立科学的教育质量观,把促进人的全面发展、适应社会需要作为衡量教育质量的根本标准”[4]。人才培养是高校的首要任务,人才培养的内涵发展是高校内涵式发展的根本所在。汉语言文学专业的学生要被培养成“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具有扎实的汉语言文学方面的基础知识、基本理论和基本技能,能在学校、党政机关、新闻出版部门、企事业单位从事教学、写作、文秘、宣传等工作,具有社会责任感、创新意识和可持续发展的高素质应用型人才”。培养目标的实现落实到具体课程的有序合理开展中,制订课程目标需要综合考虑社会的需求、学生的发展规律和语言类课程的特点。

据问卷调查显示,52%的毕业生从事教育工作,主要进行中小学的语言教学,20%的毕业生从事文职类工作;72%的在校生职业规划为教师,16%的在校生更倾向于文职类工作;80%的毕业生认为教师在教学中应重视理论知识、实践能力和学习方法的教学,认为教学中实践能力的培养更重要。因此,制订课程目标时,既要强调教学的知识目标,也要强调思政、能力和情感目标。教师教授语言类课程时,依据目标,既要注重理论知识的传授,又要有意识地培养学生运用语言知识进行教学的能力和思考研究语言问题的能力,培养综合应用型人才。

(二)合理安排课程结构

高校的可持续发展离不开学生综合竞争力的提升。培养更符合社会发展需要,高竞争力学生,应以“建设高质量、充分满足社会需求的课程为突破点”[5],结合学生就业情况和课程体验反馈意见,合理调整教学结构安排。

现代汉语、古代汉语和语言学概论是三门语言类核心课程。通过对已就业学生的调查可知,语言学课程的设置很有必要,其中现代汉语被认为是语言类中最有用的课程。在教学结构安排上,可增加现代汉语课时比例,让学生有充足的时间深入学习该课程。就课程难易程度而言,学生普遍觉得语言学概论是最难学习的,其次是古代汉语,现代汉语的学习相对容易。结合三门课本身的课程性质,现代汉语从语音、文字、词汇、语法、修辞五个方面研究现代汉民族的共同语言,贴近生活,在课程结构安排上,建议首先开设,引导学生轻松地进入语言的世界。古代汉语讲授古代汉语的一般规律和培养学生研读古书的能力,离学生的现实语言生活较远,建议安排在现代汉语之后。语言学概论研究语言的普遍规律,具有高度的抽象性和理论性,建议最后开设。选修课是对核心课的扩充和深化,学生根据个人兴趣爱好进行选择,建议通过调研了解学生深入学习的倾向,合理开设选修课,丰富语言类选修课的种类,满足学生的需求。

(三)不断更新课程内容

现今社会,网络突破了时间空间限制,加速了信息传递,改变了人们的交往方式,语言交流更加频繁,人们的语言也更加绚烂,语言现象日益纷繁复杂。教师需要正确看待课程和教材的关系,教材是课程开展的依据,但不能只限于教材内容,需要不断更新知识储备,了解前沿语言理论,将最新的语言研究方法和成果,通过通俗易懂的方式传递给学生。同时教师还应该关注语言生活,了解最新语言趋势,讲课时使用生活中生动的语言实例替代教材中相对学生来说比较陌生的例子。选取生活中鲜活的语料,不但可以调动学生学习的兴趣,而且可以促使学生主动思考生活中的语言现象,学以致用,锻炼语言应用能力。

(四)树立以人为本的教学观,改进教学方法

马斯洛针对上个世纪中叶教育中的弊端在《人性能达到的境界》中指出,“教授事实有什么用?事实多么快就变得过时啦!教授技术有什么用?技术也很快就过时啦”[6]。教育的目的是培养人,培养全面发展的人。高校内涵式发展内在要求高校提高教学质量,培养全面发展的人。教师需要转变教学观念,树立以人为本的教学观念。教学不仅有教,还有学,教是为了学,教为学服务。调查显示将近70%的毕业生认为语言类课程难,82%的在校生认为语言类课程难,被调侃为“文科中的理科”。原因在于语言类课程理论性较强。语言与每个人息息相关,人们使用语言沟通交流交际,较好地驾驭着语言,语言课程应该是工具性、实用性和人文性的课程。教师教授语言类课程时,首先应秉持着学生为本的观念,告诉学生,语言类课程并不难,语言服务于人,每个人都具有良好的使用语言的能力,减轻学生的心理负担,放下心理戒备,然后,引导学生从个人的语言生活出发,思考语言现象,归纳语言规律。

大学生正处于青年期,生理上、心理上和社会上的成人接近,能够比较客观地认识自己,表达自我,有独立的自我意识。教学时应充分尊重学生的自我意识,采用学生易于接受的教学方法,引导学生对教学内容产生兴趣,才能更好地实现教学目的;将教学与学生自身的语言生活联系起来,贴近学生的生活,学生才能从心底认可语言类课程是有用的、实用的,自觉地参与到语言课堂中,变被动学习为主动学习。学生学习后知道怎么用,并自觉地使用,解决生活中的语言问题,真正将这门课程作为一门工具课,也就不难了。

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继续转变教学方法,改变传统单一模式,从学生出发,创新教学方法。在课堂上增加与学生的互动,鼓励学生提出问题,思考问题,解决问题。通过设置语言任务,建立小组,进行小组讨论,让学生在完成任务的同时,也能培养合作能力。商丘学院人文学院从2007年开始通过建设“四个一”工程锻炼学生的能力,其中“一手好文章”“一笔好字画”“一副好口才”对学生语言综合能力的提高具有巨大推动作用。[7]另外,还可以通过开展翻转课堂,课前学习研讨,上课谈论交流,检验学习效果,促使学生个性化发展;通过举办语言类主题活动,巩固学生知识,提供实践机会。

四、结语

当今社会,语言发挥着日益重要的作用,在高校内涵式发展的背景下,民办高校应重视语言类课程教学,教学人员应树立以人为本的教育观,转变教学观念,合理制定课程目标和结构,将教学内容更新日常化,丰富教学方法,以提高语言类课程的教学质量,提升汉语言文学专业学生的语言能力和语言素养,培养出适应社会需要的语言人才。

猜你喜欢

内涵式汉语言民办高校
抢抓机遇 乘势而上 推动新时代乐山市县党校内涵式发展
初探汉语言文学中语言的应用与意境
民办高校图书馆电子书资源建设研究
国家级一流专业 汉语言文学
可持续竞争优势理论下民办高校可持续发展
“分类管理制度下民办高等教育发展战略研究”成果报告
浅析我国高等教育的发展阶段:“外延式”与“内涵式”
浅析综合类高校音乐艺术管理的“内涵式”发展
汉语言文学学习策略浅谈
试论高校内部审计如何促进学校实现内涵式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