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论高校内部审计如何促进学校实现内涵式发展
2016-02-27牛新巧史成刚范冰冰
牛新巧++史成刚++范冰冰
摘要:党的十八大提出,要推动高等教育内涵式发展,这对作为高校“免疫系统”的内部审计提出了新要求,必须认清高校内部审计面临的形势和发展现状,通过一系列改革措施推动高校内部审计转型,实现增值功能,以适应新时期高校发展的需要,为促进高校实现内涵式发展贡献力量。
关键词:高校 内部审计 内涵式 发展
新世纪伊始,高校迎来全面扩招,我国高等教育历史性地实现了以扩大规模为目标的“跨越式发展”,极大地满足了广大人民群众接受高等教育的愿望,同时,其所带来的负面影响也日益显露出来,高等教育工作的战略重心必将从规模扩张转移到深化改革、提高质量上来。高校内涵式发展是以质量为核心,优化宏观管理,转变服务理念,注重软环境建设,重点在于优化结构,关键在于综合改革,正确处理质量与规模、结构与特色、成本与效益之间的关系,实现特色发展、协调发展和可持续发展。
内涵式发展对高校内部审计提出了新要求,对高校内部审计实现转型提供动力,内部审计部门作为监督、管理、服务于一身的职能部门,有责任、有义务为学校创造更加和谐的内部环境,为促进高校实现内涵式发展贡献力量,切实履行“免疫系统”功能,充分发挥“经济卫士”职责。
一、当前高校内部审计面临的形势
我国高校内部审计工作经过20多年的发展,在学校的改革、建设、发展中起着重要作用。2012年我国财政性教育经费支出占GDP比例首次实现4%,随着国家投入的不断加大,教育经费的使用效益日益成为社会关注的焦点,民众对审计的期望值在提高,加强经费监管,进一步提高教育经费使用效益成为必然。同时随着市场经济的快速发展,教育改革也在不断深入,高校已从单一依靠国家财政拨款的事业单位转变为市场调控下自主办学的独立法人实体,在办学模式、招生就业、学科建设和发展、对外经济合作、校企改制等方面与市场接轨,国家审计署审计长刘家义在“推进内部审计转型与发展研讨会”上着重强调:“内部审计不仅仅是资产的守护者、财务报表的复核者、会计核算的勾稽者,更是强化管理的促进者、提高效能的推动者、价值增值的倡导者。”这足以说明高校内部审计要适应新形势下高校的发展方向,绝不能仅以监督者自居,必须向评价者、服务者的角色转变,为高校发展实现增值。
二、高校内部审计发展现状
(一)内部审计领导机制和机构设置不完善
很多高校对内部审计重视不够,内部审计部门并未在学校主要负责人的直接领导下开展工作,基本都是由学校纪委书记或总会计师领导,内部审计机构设置边缘化,重要程度和审计效果大打折扣。有的高校未设置独立的内部审计部门,而是和纪检监察部门合署办公,混淆了纪检、监察、审计的概念和职能,审计的权威性和独立性无法保障。
(二)未形成长效的审计监督机制,审计效果不理想
部分高校内部审计部门对审计查出的问题未能得到及时、严肃的处理,相关责任人未被追责,审计意见和建议流于形式,未能得到有效落实,同时审计结果披露不充分,审计监督没有形成长效机制,停留在走过场、发空文的尴尬局面,直接影响审计效果。
(三)审计监督未完全做到及时、全面、到位,实效性不强,形式滞后
会计监督是对单位资金流动和经营管理进行事前、事中、事后全过程、全方位的监督,监督活动应该形成一套相互协调、细致缜密的监督体系,而审计监督职能是会计自身监督基础上的再监督。但众所周知,审计监督在实际工作中未完全做到及时、全面、到位,仅依赖事后监督对会计活动进行再监督,所以在会计监督失效,单位经济活动出现问题时,审计才会评价财务管理的不合法、不合规之处,可以说是“秋后算账”。这种做法不仅容易使被审计单位不信服,“事后诸葛”的形象也使内部审计的作用大打折扣。
(四)审计技术和方法未能与时俱进
审计技术和方法落后,已不能满足新形势下审计工作的需要。审计方法大多仍以账项基础审计为主,很多高校审计目标仍定位于“查错防弊、保全资产”,很多先进的审计技术和方法未能得到推广和使用。
(五)审计人员素质与职业需求存在矛盾
内部审计工作对审计人员要求很高,不但要具备较高的政策理论水平,还要有较强的专业技术水平和综合能力,同时沟通交流能力也尤为重要。但是目前高校内部审计人员自身素质与职业需求存在一定差距,这也从很大程度上影响内部审计工作质量,达不到预期审计效果。
三、高校内部审计促进高校实现内涵式发展途径
(一)理顺内部审计领导体制,增强审计独立性
内部审计能发挥多大作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领导的重视程度和内部审计机构如何设置。内部审计工作是学校建立健全内部管理体系和监督制约机制的重要保障,对加强学校管理、维护财经纪律、保障资产安全、提高资金效益、推进党风廉政建设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是外部审计和会计监督无法实现的。一是高校内部审计机构的设置应要独立于其他职能部门。二是要能及时向高校主要负责人汇报审计结果,提出审计意见和建议,以便独立地开展审计监督活动。三是要保证审计工作专职人员编制,配备具有审计、财务、工程、法律和计算机等专业审计人员,切实增强审计独立性,保障发挥监督职能。
(二)依法依规审计,建立内部审计工作长效机制
依法依规审计是提高内部审计工作质量的重要保证。内部审计机构必须依据国家的审计法律、法规和高校内部审计制度所规定的内容、程序和方法开展审计工作。通过规范审计,建立内部审计工作长效机制,逐步实现内部审计工作的法制化、制度化、规范化和科学化。一是完善督导制度和监督问责机制,加强审计的监督职能,做到有规可依,有规必依,执规必严,违规必究,从而增强被审计对象的法制意识、责任意识和风险意识。二是实行联席会议制度,如经济责任审计联席会议制度、基建工程全过程审计联席会议制度、科研经费审计联席会议制度等,建立联动机制,增强监督合力,使审计监督落到实处。三是建立健全内部审计制度体系,完善审计业务流程,强化审计意见落实,规范内部审计部门和人员的行为,督促其履行审计人员职责,遵守审计人员职业道德,杜绝工作中的盲目性、随意性和惯性思维,切实维护内部审计工作的严肃性。四是加大审计宣传力度,通过广泛深入地宣传审计法规和内部审计规章制度,让广大教职工充分认识审计工作的重要性,理解和支持审计工作,使领导干部自觉地接受审计监督,力争审计信息公开,及时将审计动态、审计结果通过公告形式向大家告知,满足大家的知情权,同时发挥审计的“威慑作用”。
(三)以理念促转型,打造管理型、服务型、增值型内部审计
高校的发展思路在发生变化,内部审计也应跟上节奏,高校内涵式发展的目标要求内部审计必须转变传统观念,推动审计转型,利用熟悉高校的运行规律、规章制度及财务状况的优势充当一个“好参谋”,充分发挥“免疫系统”功能。一是从传统的监督为主转变为监督与服务并重,寓监督于服务之中,监督是手段,服务才是目的,要充分发挥内部审计的内向型服务职能,以促进学校经营和管理目标的实现,主要通过前瞻性预测、业务咨询、过程控制、决策参考、绩效评价等方式完成。二是从传统的事后“把关型审计”转变为事前、事中“风险管理型审计”,审计关口前移是现代管理型审计的必然趋势,树立“防范胜于纠正”的审计理念尤为重要。财务审计方面,由事后的财务收支审计为主转变为以事前、事中的管理审计为主,加强事前控制和事中监督检查。工程审计方面,积极开展全过程跟踪审计,把控工程关键节点,有效控制各项风险点,合理控制工程造价。领导干部经济责任审计方面,要实行任期经济责任审计与任期目标考核相结合,坚持有离必审、先审后离、先审后任、任内轮审,把审计结果作为考核领导干部的重要参考依据,并纳入人事档案。三是通过积极开展内部控制审计、绩效审计、后续审计等多种审计方式,堵塞运行漏洞,促进内部管理,防范财务风险,提高资金效益,增加组织价值。
(四)以创新谋增效,积极探索高效的审计技术和方法
面对内部和外部环境的变化,高校内部审计应主动适应新形势、新要求,勇于创新,在工作中始终贯彻“为规范财务会计工作服务、为提高教育资金使用效益服务、为教育改革和发展服务”的指导思想,以“强管理、防风险、促发展”为目标,牢记审计使命,不断创新完善审计工作机制和方法,在推动审计工作“深化、规范、提高”上做文章、下功夫,进一步提升内部审计工作质量和水平,使内部审计技术和方法更加科学化、规范化、系统化。一是采取有效措施,提高审计效率,控制审计风险。一方面加强资源整合,借助有限的资源满足审计工作的需要;另一方面关注资源使用效益,探索风险管理审计、绩效审计及适合高校内部审计工作的内控测评、风险评估等审计方法,把审计风险控制在合理范围内。二是加强先进审计技术方法的推广和应用。注重审计信息化建设,加大审计信息化引入力度,积极推广计算机辅助审计和网络技术的应用,坚持以应用为导向,不断拓展审计信息化平台,利用计算机辅助审计优势,实现校内审计与校内各部门特别是财务部门的数据共享,实现内部审计手段的现代化,提高审计工作效率,加快提升审计队伍计算机技术应用的整体水平,逐步构建以数字化为标志的现代审计模式。三是继续深化审计业务“一体化”工作,努力实现“一审多果、一果多用”的目标,节约审计成本,提高审计效率。四是运用数学和统计学方法以及分析性复核技术,善于运用系统思维、发散思维进行科学推理,抓住审计重点。五是深入开展审计业务评估活动。科学把握审计工作实际和内在需求,创新审计工作方式方法,及时调整审计工作思路,增加审计结果的实用价值。六是灵活运用专项审计调查。利用审计调查工作方式灵活的特点,积极开展多种形式的专项审计调查,对审计中发现的一些现行法律法规无法解决,且具有普遍性和现实性的问题,要充分掌握情况,认真梳理和分析,提出切实可行的建议,为宏观决策提供依据。
(五)加强审计队伍建设,提高审计人员综合素质,优化审计人员结构
加强审计队伍建设是展现内部审计形象,控制审计风险,提高审计工作水平,发挥审计职能的根本保证。以建设一支政治强、作风硬、品德好、业务精的内部审计队伍为目标,通过加强思想政治工作教育和培训,开展审计人员职业道德教育,组织高校审计理论和实务的研讨,总结实践经验、及时进行后续教育培训等途径,大力加强审计队伍的思想道德建设和业务能力培养,使审计人员政治思想素质、业务水平和工作能力不断提高。同时积极吸收工程、法律、管理、计算机相关领域专业人才,借助社会审计力量,建立审计专家库,弥补审计队伍不足,从而优化审计人员结构,努力建立一支知识结构多元化、业务水平层次化、年龄结构梯队化、专业知识技能化、技术职称资格化的高校内部审计队伍,培养“站得高、看得远、摸得透、把得准、写得精”的综合型审计人才,以适应新形势下高校内涵式建设对内部审计工作的更高要求。
总之,高校内部审计面对新形势新机遇,必须要按照党的十八大精神及高校内涵式建设要求,打破传统的单纯以监督为主的审计观念,逐步推动审计转型,牢固树立科学的审计理念,树立大局观念、服务意识、责任意识、风险意识和增值意识,充分发挥高校内部审计在高校改革发展中的作用,紧紧围绕高校中心工作,使内部审计“强管理、防风险、促发展”的作用得到充分发挥,促进高校实现内涵式发展。
参考文献:
[1]杨海霞.论风险导向内部审计内涵拓展及应用策略[J].经营管理者,2013,(10):161-162.
[2]严辉.风险导向内部审计整合框架研究[M].北京:中国财政经济出版社,2010.
[3]管素英.天津市属高校内部审计现状及发展研究[J].会计之友(上旬刊),2008,(8):46-47.
[4]王玲.高校内部审计转型与发展思考[J].财会通讯(上旬刊),2010,(4):92-93.
[5]齐晶.如何充分发挥内部审计在风险管理中的重要作用[J].财税纵横,2009,(19):327-328.
(作者单位:吉林大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