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从山东战疫支援看新时代沂蒙精神的德育价值与路径创新

2020-12-20

临沂大学学报 2020年5期
关键词:沂蒙战疫山东

李 娜

(1.山东大学 哲学与社会发展学院,山东 济南250100;2.山东管理学院 马克思主义学院,山东 济南250357)

2020年初,中国湖北武汉爆发了新型冠状病毒疫情。之后,随着春运的开始,疫情很快向全国各地扩散。中国人民迅速打响抗击疫情的全面狙击战。在抗击疫情的过程中,山东人民再扬沂蒙精神,踊跃报名参加一线救援,捐款、捐菜、捐粮、捐物,众志成城支援前线,为全国人民的战疫支援行动做出了良好表率,为疫情防控做出了巨大的贡献。

沂蒙精神产生于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主要表现为沂蒙人民拥护和热爱党的政治信仰、前赴后继踊跃参军、沂蒙红嫂模范支前的光辉事迹。在战火纷飞的年代,这些舍生忘死、无私奉献、可歌可泣的举动,为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的胜利做出了巨大的贡献。

而今沂蒙精神的再次高扬,展示了沂蒙精神在当今和平年代仍然保有的强大社会功能,也充分证明了沂蒙精神与时俱进、历久弥新的宝贵价值。如何在青少年思想道德教育中加强沂蒙精神教育,让沂蒙精神生生不息地传承下去,是疫情给我们留下的一个重要课题。

一、沂蒙精神的科学内涵与核心特征

要做好沂蒙精神的传承与发展,必须准确理解沂蒙精神的科学内涵与核心特征。而要把握其内涵与核心,必须了解沂蒙精神产生、形成和发展的过程。

沂蒙精神发源于山东省的沂蒙地区。沂蒙地区的东夷文化使沂蒙人民继承了吃苦耐劳、修政治军、变革图强的优秀品质;东夷文化演变出来的齐文化又使沂蒙人民更加坚毅、绝不屈服于恶劣环境;沂蒙地区的儒家思想代表人物曾子等进一步促进了鲁文化在沂蒙地区的传播。东夷文化、齐文化、鲁文化等的融合形成了沂蒙人民重义轻利、乐于奉献、果敢进取的总体性格特征。

沂蒙精神主要诞生于近代中国人民革命战争中。在抗日战争初期,沂蒙人民就积极报名参军、主动支援前线,蓬勃开展各种抗日救亡运动。在“一切为了前线”口号的鼓舞下,沂蒙地区涌现出大量的先进英雄模范人物,“母亲叫儿打东洋,妻子送郎上战场”一时成为感人至深的现实景象,仅费南县一次就有近千人参军抗战。沂水县的彭大娘、临沂县的任大娘纷纷带头送子参军,苦大仇深的傅建彬兄弟三人一起参军。在“一切为了打败日本侵略者”的号召下,当时沂蒙山区的420万人中,参军入伍者多达20万人,支援前线的更是多达120万人。广大人民群众纷纷自发地结成组织,开展拥军劳军活动:送弹药、救伤员,主动参与战场勤务;制作军鞋、缝补军衣,推米磨面、制作干粮和草料,向前线送军衣军粮;腾出住房,全力掩护军政人员和伤病员,优待抗战烈属,帮助哺育八路军战士的后代,等等。“最后一碗米送去做军粮,最后一尺布送去做军装,最后一件老棉袄盖在担架上,最后一个亲骨肉送去上战场”是对当时沂蒙人民大爱举动的真实写照。从1946年到1948年,沂蒙地区出现了四次大参军运动,报名参加解放军的优秀子弟兵共近60万名,及时扩充了华东野战军的规模,极大地增强了解放军的作战能力。[1]以沂蒙山革命老区为代表的齐鲁大地,用独轮车、纺车、鏊子等特有的“武器”为抗日战争和新中国的成立做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有人说,新中国的半壁江山都是以沂蒙山人民为代表的山东乡亲们用独轮车推出来的。

战争中妇女的光辉事迹是沂蒙精神值得铭记的一大特色。在革命战争年代,沂蒙根据地中青壮年男性大部分已参军支前,剩下的多为妇女、老人和儿童。相对于老人和儿童,妇女承担了更多、更重要的职责。她们夜以继日地缝制军装、碾米磨面、制作煎饼,将军粮军装送往战争前线。伤员被送进村后,妇女们为伤员擦洗伤口、喂饭、洗衣,轮班精心照料。在行军的路边,妇女们设立了茶水站,并亲自将茶水送到战士们面前。此外,妇女们还经常充当部队带路员或送信员,勇敢地负责掩护八路军战士。最令人感动的是,部分妇女冒着枪林弹雨,奔赴前线,帮助部队修路架桥,送弹药、抬担架。其中涌现出了带领姐妹在齐腰深的河水中用身体架起火线桥的“沂蒙母亲”李桂芳、冒死救助掩护伤员的“八路军母亲”祖秀莲和“沂蒙识字班”“沂蒙六姐妹”等女性群体。在斗争形势极为残酷的战争岁月中,为支援前线,不少沂蒙妇女献出了鲜血乃至生命。这种慷慨无私的崇高情怀,生动而深厚地表达了以沂蒙妇女为代表的根据地人民对党的无限热爱和忠诚。正如诞生于沂蒙根据地的革命歌曲《跟着共产党走》所唱,“年轻的中国共产党,你就是核心,你就是方向,我们永远跟你走,人类一定解放!”革命时期的沂蒙人民用行动充分展现了听党话、跟党走的坚定政治立场。

沂蒙精神根植于沂蒙大地古老的文化传统,在不同的历史时期表现为不同的形式。在干事创业的建设新时期,沂蒙精神的内涵又与时俱进,展现出了强大的生命力。在社会主义建设时期,沂蒙精神体现为“厉家寨精神”;在改革开放新时期,沂蒙精神体现为“九间棚精神”“沈泉庄精神”“经济开发区精神”和“兰田商城精神”等。[2]新时期沂蒙精神的主要内涵被总结为“爱党爱军、开拓奋进、艰苦创业、无私奉献”[3],主要体现为一种“大义、大爱、实干和创新”。但无论时代如何变迁,沂蒙精神如何与时俱进,由于沂蒙精神最初产生于革命年代,因而其本质上仍是一种深刻反映特定党群关系的革命精神,其真谛仍是“党把人民当亲人,人民和党心连心”[4],其生成得益于党的群众路线,又在很多方面丰富了群众路线的内涵[5]。

综上,沂蒙精神是沂蒙地区人民在长期的革命和建设实践中塑造的本地区的整体性格特征和精神追求,是在历史发展中形成的一种先进的群体意识,它由传统精神、革命精神、时代精神构成,与其他革命老区精神一脉相连,都是中华民族精神、中国革命精神的重要组成部分。[6]沂蒙精神具有地域性、主体性、互动性、时代性、实践性、先进性六大特征,具有无私奉献的品性、以人为本的品格、与时俱进的品质,是对中国传统文化的丰富和发展,是中国革命精神的典型代表,是新时期山东精神的重要内容和中国精神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临沂人民乃至山东人民、全国人民的宝贵精神财富。

二、沂蒙精神在山东战疫支援中的集中体现

沂蒙精神对今天加强党的建设、振奋民族精神具有重要现实意义。[7]山东省在北方各省中的经济实力相对领先,但相比南方一些省份尚存差距。尽管如此,每次国家有难,山东都冲在前面。在2020年这场没有硝烟的新冠肺炎疫情狙击战中,齐鲁人民再次重新演绎了当年百万独轮车支援前线的感人情景,唱响了沂蒙精神的新时代壮歌。

(一)爱党爱军,无私奉献,心系同胞安危,广泛发动硬核式援助的大格局

在2020年抗击新型冠状病毒疫情中,作为一个人口1亿多的沿海大省,山东自己的防疫工作本身已然十分艰巨,但在做好自己的同时,山东始终在不遗余力地支援湖北。1月25日起,山东多次抽调医护人员驰援湖北,并在湖北成立了由山东省委副书记任指挥长的前方指挥部。之后,山东共陆续派出12批次援助湖北的医务人员,共计1752人,仅次于广东、辽宁、江苏和浙江。

前方缺什么,山东就送什么。战疫期间,各种工农业物资从山东各地生产、装货、发车,源源不断送往湖北。为了保证湖北尤其是武汉人民有饭吃,山东寿光捐赠数百吨蔬菜,胶州市捐赠40吨大白菜,滕州市捐赠66吨土豆,兰陵县捐赠100吨大蒜,沂源县捐赠20吨苹果,“沂蒙新红嫂”朱呈镕为武汉火神山医院子弟兵送去20吨水饺……一车接一车的山东名优蔬菜水果免费送往湖北。

随着疫情扩散,湖北各地各类医疗用品告急。山东企业将一批又一批的急缺医疗物资无偿捐赠湖北。枣庄捐30吨消毒水,临沂翔宇药业捐赠1000万元抗疫药品,山东银丰集团捐赠5000支免疫球蛋白,山东淄博新华制药捐赠500万元药品,鲁抗医药捐赠7.8万支抗感染针剂、鑫科生物捐赠2台全自动血液细菌培养仪,广泰空港设备公司捐赠2辆医疗特种车,赛弗集成房屋公司捐赠340套箱房,山东临沂酒厂捐赠10万瓶酒精,滨化集团捐赠22吨次氯酸钠消毒液……作为口罩生产大省,山东还开足马力扩大生产,日产口罩264万只,担当起了全国1/4以上的口罩生产任务,其中每天平均向湖北输送口罩至少100万只。

得知武汉火神山医院急需大型专业空调机组后,齐鲁制药主动将自家急需、原定发往济南的12台排风机组设备直接改发武汉;威高集团紧急叫停即将上马的、盈利前景乐观的特种导管项目,将5000多平方米净化厂房迅速腾出,转产国家抗疫急需的防护服;青岛海之晨工业装备有限公司是一家机器视觉和人工智能技术研发的高新技术企业,为缓解防疫物资紧缺局面,第一时间转产人体测温防疫设备……

有的企业不生产粮食果蔬和医疗用品,又不方便转产,就直接捐钱。阳谷县新凤祥集团捐款1000万元,日照钢铁集团捐款2000万元。百姓们也纷纷慷慨解囊,其中,聊城一村民捐款1万元……一笔又一笔的爱心“救命钱”迅速汇向湖北。

截至2月27日,山东向湖北各地累计发送2164万多只口罩、30万多套防护服、38万多只防护面罩、13万多只护目镜、2800多吨消杀用品,捐赠近3700吨蔬菜、水果等农产品。通过红十字会和慈善总会,山东累计向湖北捐赠款物7.4亿多元。有网友戏称山东是“搬家式”捐赠。

山东历来坚定“听党话,跟党走”。在革命战争年代,山东人民毁家纾难,踊跃拥军支前。新冠疫情发生以来,山东人民继续发扬优良传统,舍小家顾大家,急国家之所急,供人民之所需,主动对接服务党和国家工作大局。

(二)艰苦奋斗、开拓奋进,夯实产业基础,不断增强供给帮扶能力的新作为

想要支援,还要能够支援。山东“搬家式”援助背后的“底气”,是近年来工农业高质量发展的“硬气”。

山东是全国有名的农业大省,山东“菜园子”,京沪“菜篮子”。北京市场上大约有1/3的蔬菜来自山东寿光,而上海市场对山东临沂兰陵蔬菜的依赖度超过50%,在全国形成了“北寿光、南兰陵”的蔬菜布局。不管是果菜,还是粮油、肉蛋,山东各类主要农产品产量均居全国前列。据一项统计显示,山东“以占全国约1%的淡水资源,灌溉了占全国约6%的耕地,生产了占全国约8%的粮食、9%的肉类、12%的水果和13%的蔬菜”[8]。

山东还是全国少数几个拥有全部41个工业大类的省份之一,并且上下游配套较为齐全,产业集群化程度较高,不出省就能集聚齐从原材料到制成品的产业链各环节。高熔指纤维聚丙烯是生产口罩的核心原料,全国能生产的企业不多,而山东就有济南炼化、青岛炼化两家。其中,仅青岛炼化每天就能生产600吨原料,而1吨原料就可制成一次性外科口罩90—100万个或N95口罩20—25万个。

为帮助湖北更好地开展后续疫情防控工作,山东省不仅紧抓当前的战疫支援,加大资金投入,还着眼于受援地的长远建设,帮助黄冈建设高水平的医疗基础设施。截止2020年3月10日,山东已向黄冈捐赠5.32亿元疫情防控和公卫建设资金。其中,捐赠3200万元支援大别山区域医疗中心的疫情防控工作;捐赠1亿元支援黄冈市区及下辖5个县市来增设ICU病房床位100张,购置负压救护车5辆;捐赠4亿元帮助黄冈建设疫情防控专门医院、疾控中心安全防护二级实验室等。山东通过投资建设项目,努力提升受援地长期的疫情防控能力。[9]

上述所有支援数据和行动,既是对沂蒙精神的诠释,又为中国战疫的最终胜利提前写下了注脚。在沂蒙精神诞生的战争年代,中国共产党及其领导的军队之所以能够不断地赢得胜利,是因为党在人民群众中拥有极高的威望和强大的号召力,而后者又基于中国共产党始终坚持人民利益高于一切、为了人民利益不惜牺牲自己的一切的根本立场。今天,中国能够快速地控制住疫情,也得益于中国共产党及其领导的政府将人民群众的利益看得高于一切,并因此而赢得了更多民众的支持。可见,虽然说新时期尤其要重视沂蒙精神中“开拓创新”的时代精神[10],但今天弘扬沂蒙精神,仍要牢牢把握住其“水乳交融、生死与共”的党群关系本质,并将之融入甚至指导当前的行政工作乃至国家治理全过程。因为,只要这样,就能够得到中国民众的真诚拥护;也只有这样,中国共产党才会获得不竭的力量源泉。

三、讲好山东战疫支援故事,弘扬沂蒙精神的独特德育价值

加强思想政治教育特别是青少年道德教育,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实现“四个全面”的现实需要,是在新时代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实现中国梦的必然要求,也是教育的首要目标。

在消费主义、享乐主义、拜金主义等市场经济消极因素的影响下,公民思想道德教育尤其是青少年德育形势严峻。根据问卷调查,当前青少年思想道德教育面临着复杂的形势与挑战。一方面,网络文化、快餐文化的流行,政治思潮和道德观念的多元化,给青少年理想信念教育带来了新的问题。另一方面,社会整体道德环境和越来越独立的青少年思维发展趋势使得青少年德育面临更大的挑战。在此背景下,如何讲好中国故事,使中国历史教育、中国传统文化教育、公民道德教育深入人心,成为思想道德教育者们需要深入探讨的课题。如何让新时代青年在头脑中坚定理想信念、在行动中坚持群众路线、在生活中坚守道德良善,沂蒙人民给出了很好的答案。在当前加强意识形态引导和思想建设、道德教育与廉政建设的大背景下,深入挖掘沂蒙精神在思想道德教育方面的价值,具有重要的理论和现实意义。

从一般意义上来讲,弘扬“爱党爱军”的沂蒙精神有利于加强马克思主义理论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指导地位;弘扬“开拓奋进”的沂蒙精神有利于坚定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共同理想信念;弘扬“艰苦创业”的沂蒙精神有利于培育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弘扬“无私奉献”的沂蒙精神有利于在全社会开展社会主义荣辱观教育[11]。沂蒙精神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载体[12],它不仅有利于大学生理想信念教育[13],也应成为党员理想信念教育的内容[14],其鲜明的人民性为群众路线教育提供了宝贵素材[15]。

从特殊意义上来讲,在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新时代,结合2020年抗击新冠病毒疫情讲好新时代山东故事,弘扬以“爱党爱军、开拓奋进、艰苦创业、无私奉献”为主要内涵的沂蒙精神,对青少年思想道德教育还具有独特的价值和作用。

战疫支援故事所体现的沂蒙精神是对青少年开展道德教育和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教育的独特内容和文化养料。过去沂蒙人用大义、大爱、无私、奉献诠释了什么是至善与良知,今天山东人民乃至全中国人用爱党爱军、支援一线、开拓进取、艰苦奋战回答了什么是对人生价值的真正实现。

战疫支援故事中所体现的沂蒙精神是对青少年群体进行理想信念教育、爱国爱党教育、历史观教育等思想教育的重要素材和典型资源。过去沂蒙大地上的真实故事很好地回答了“和谁站在一起、为了谁、谁是历史创造者”的问题。今天山东乃至全国的战疫支援故事更有力地凸显了这一答案,弘扬新时代抗击疫情战斗中的沂蒙精神有助于培养青少年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政治认同感和自豪感,增强“四个自信”。

战疫支援故事所体现的沂蒙精神是对青少年开展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的重要载体。山东人民爱党爱军、开拓奋进、支援一线、无私奉献的沂蒙精神是对富强、文明、和谐、爱国、敬业、友善等价值观最直接的体现、最生动的诠释。用战疫支援故事来丰富沂蒙精神,是弘扬优秀传统文化、以健康向上的精神面貌迎接新时代挑战的必然要求。

战疫支援故事所体现的沂蒙精神是对青少年尤其是大学生党员开展群众路线教育、坚持从严治党的重要依据和内容。军为民、民拥军的历史故事不仅永不过时,而且历久弥新。发生在我们身边的一个个鲜活事例,足以让生活在和平年代的青少年潸然泪下,这对培育青少年的思想道德情感、提高情感教育在道德教育中的比例和效果具有独特意义。

四、将战疫支援中的沂蒙精神融入青少年德育的路径

根据调研,目前沂蒙精神弘扬方面较好的宣传教育方式有:从文学角度开展的沂蒙故事宣讲活动,从史学角度开展的沂蒙口述史出版、历史博物馆建设活动,从影视艺术角度开展的沂蒙故事电影、电视剧、歌剧、歌曲传播活动,从德育角度开展的沂蒙精神报告、论坛活动,从经济、管理角度开展的沂蒙企业文化传承与弘扬典型案例示范活动,等等。

这些教育活动有其优势,但不足也很明显。一是时代感不够强烈,容易使人当时很感动,但短暂的“代入感”过后,心理距离逐渐变远。二是情感教育和理性教育容易脱节。有的形式比如文学艺术形式更注重沂蒙精神的情感传播,有的形式如思政报告等更突出沂蒙精神背后的道理灌输,难以将情感教育和理性教育很好地结合起来。三是实践性不够突出。如何在实际生活中发扬沂蒙精神?沂蒙精神与每个山东人、每个中国人的行动有何关联?受教育者并不一定明确。如何弥补这些不足、回答这些困惑,是今后沂蒙精神教育需要解决的问题,而此次战疫支援这一生动鲜活的当代画卷为我们提供了十分丰富便捷的教育资源。

学校教育方面,修订沂蒙精神相关教育目标和方案,改进沂蒙精神入课堂的教学方法;用扎实的逻辑来分析山东乃至全国的战疫支援图景,加强思想教育,突出党的领导优势;建立以沂蒙师资、战疫支援相关人士为主的宣传队伍,将战疫支援故事绘入生动的历史画面,加强道德情操培育,在以红色文化为主题的校园文化板块中凸显新时代的沂蒙精神。

家庭教育方面,开展“讲好战疫支援故事”“欣赏战疫画卷”“学好战疫榜样”“展示战疫支援精神和文化”等活动,引导、教育孩子向优秀人物、英雄榜样学习,在新时期铭记和弘扬沂蒙精神。

社会教育方面,将战疫支援事例宣讲作为以沂蒙精神为主题的公民道德教育系列活动和文化活动的重要内容,营造新时代学习和践行沂蒙精神的社会氛围。

此外,还应丰富战疫支援故事在青少年群体中的宣传形式、宣传渠道、宣传平台和宣传主体。采取影视作品、歌曲舞蹈、诗歌朗诵、文章诵读等多种形式讲述山东的战疫支援故事;利用各种节日、文艺活动、文化比赛、文化讲堂等多条渠道宣传山东战疫支援精神的先进典型;选择微信、微博、专题网站、电视、广播等新老媒体搭建山东战疫支援精神的立体化宣传平台;除教师、政府、家长等教育主体之外,鼓励公益组织参与战疫支援故事宣教,引导青少年开展自我教育。

总之,弘扬沂蒙精神,不仅需要制定规划政策,建立一整套沂蒙精神理论研究机制、社会宣传机制、制度规范机制、奖惩评价机制[14],加大资源保护和开发力度[11],还要坚持传承与创新的统一[16],将时代最新资源及时整合进理论宣传和精神体验活动当中,层层推进,多渠道、多主体地创新沂蒙精神教育,使沂蒙精神历久弥新,在青少年思想道德教育方面发挥更大的影响力,为中国社会治理和国家治理贡献更大的力量。

猜你喜欢

沂蒙战疫山东
战疫秦川
团结战疫
山东图片库
逆势上扬的山东,再出发
『山东舰』入列一周年
致战疫中的武汉
战疫魔
韩国汉诗中的沂蒙历史名人形象研究
描绘红色沂蒙新画卷
山东的路幸福的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