综合护理管理干预对老年精神障碍患者跌倒的影响分析
2020-12-20王新
王 新
(江苏省海安市第三人民医院,江苏 海安 226600)
老龄化社会的深入使老年人群的健康问题不断突出,精神障碍发病人数逐渐增多,受到了全世界的高度重视。该病发作后可致机体体质量降低、机能大幅度退化及防御力下降等,加大跌倒事故风险,据报道,30%老年精神障碍患者一年至少出现2次以上跌倒事件,严重威胁患者生命及身心安全[1]。因此为确保精神障碍患者健康,降低意外死亡率,必须加强跌倒防治管护。本科室对30例该类患者行综合管护干预,并将干预效果同参照组比较,现就具体过程如下报告。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择选2018年8月到2019年12月间本科室接收的60例患有精神障碍症患者(年龄>60岁)实施研究。纳入标准:符合临床医学对老年精神障碍病症的判别标准;家属与患者知情并同意。排除标准:并发器质性疾病;非自愿参与研究;肝肾肺功能障碍。以分别抽样法对其分组,可分为参照组(n=30)和观察组(n=30),参照组男女比重为16:14;年龄临界值62岁、75岁,均龄(68.6±3.2)岁;病程6-13年,均程(9.6±1.3)年;观察组男女比重为18:12;年龄临界值63岁、78岁,均龄(69.5±3.2)岁;病程6-13年,均程(9.6±1.3)年。将牵涉两组的一般基线资料进行独立样本检测,P>0.05,具有比较价值。
1.2 方法
参照组在本次研究中实施一般式护理,观察组采取综合管护干预:①评估跌倒风险。就诊后,护理人员立即掌握患者第一手资料,包括患者自护、自理能力、一般病史等。采取科室跌倒风险量表对其进行跌倒评估,完成后交由管床医生进行复审。针对评分高于6分者纳入高危跌倒人群,实施各项护理管理措施,悬挂防跌标识牌。②健康宣教。进行家属及患者的疾病宣教,回答其疑问和不惑;制定精神障碍健康手册,宣讲一系列安全问题,比如药物摆放、陪床等。针对高危跌倒患者应实行24h家属陪护制度,指导家属护理要点,并对查房与安全事故发生状况进行详细记录。③环境安全护理。定期清扫病房卫生,营造舒适与安静的诊疗环境,相关物品摆放整齐。病床旁设置防护栏(可活动式),使用后务必将把手收回,以免绊倒患者;地面保持干燥,拖洗地面后擦拭水渍;改变蹲厕为坐厕,同时在洗手间设置扶手,铺设防滑垫。④用药干预。对使用氯丙嗪患者进行血压的定期监测,同时叮嘱其转变体位时动作轻柔、缓慢;针对采取降糖、降压药者及时对其副作用实施观察,避免因药物副作用诱发跌倒[2]。
1.3 观察指标
对比两组跌倒率。实施综合管护干预后对患者由于地面湿漉、妄想症及体位性低血压等因素所引起的跌倒事件实施统计分析。
1.4 统计学方法
借助SPSS24.0软件对研究数据展开处理分析,计量资料采用均数±标准差表示,t进行验证。跌倒发生状况用率表示,以x²实施检验,组间对比于统计学有无意义可参考P<0.05。
2 结 果
2.1 跌倒发生率
本研究结果显示,观察组受地面湿漉0%(0/30)、妄想症0%(0/30)及体位性低血压2.33%(1/30)等影响出现跌倒事件的几率相较于参照组受地面湿漉10%(3/30)、妄想症6.67%(2/30)及体位性低血压6.67%(2/30)影响造成跌倒事件的几率显著降低 =5.192,P<0.05,比较成立具统计学差异。
3 讨 论
老年精神障碍患者因脑部萎缩亦或由于神经细胞呈退行性变化使其自身智力慢性减退,临床常表现出记忆能力下降、行为能力降低及免疫功能弱化等,再加上患者长时间维持在药物诊治状态下,易于增加意外风险[3]。为有效规避老年患者出现跌倒,本科室对30例患者采取综合管护干预,并同一般护理对比,分析护理成效。研究结果表明,引发患者跌倒因素主要有地面环境、体位性低血压及妄想症等,且观察组跌倒率2.33%相对于参照组23.33%而言显著较低( =5.192,P<0.05),提示综合管护干预可从多方面进行跌倒的风险降低,进行跌倒率的有效减少[4]。究其根本是因跌倒为精神障碍患者多发性风险事故,除对患者身体造成损伤外,亦能加剧病情累及生命。由此可见,预防跌倒必须准确查找其引发因素,且采取目的性措施予以护理。综合管护干预对相关跌倒因素展开有效评估,改良患者频繁活动区域环境,设置防护栏及粘贴标识语,使其能够在监管、安全范围内活动,最大限度进行跌倒事件的预防及降低。
综上所述,老年精神障碍患者采取综合护理管理干预效果较为理想,不仅能对诱发跌倒因素进行有效规避,且对患者生活水平有积极影响,临床应用价值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