脑器质性精神障碍病因及临床特征分析
2022-06-01王君一陆振华
王君一,陆振华
(1.四川省第五人民医院神经内科,四川 成都 610014;2.六安市第二人民医院精神卫生中心精神科,安徽 六安 237008)
精神障碍是一种有临床意义的行为或症状群或类型,包括精神病性精神障碍及非精神病性精神障碍。该病的发生与患者的痛苦烦恼有关,会明显增加痛苦、功能不良或丧失自由、甚至死亡等风险[1]。精神障碍又分为器质性与非器质性两大类,前者常见病因有脑梗死、脑出血、脑外伤、颅内感染、癫痫及颅内肿瘤等。国内研究[2-3]显示,我国精神障碍患病率较高,对社会生活影响显著,具有重要研究意义。脑器质性精神障碍是一种精神病性精神障碍,至今国内外尚无详细病因调查数据,关于其临床特征的研究较少。基于此,本研究回顾性分析本院脑器质性精神障碍的病因及临床特征,以期为精神障碍疾病的诊断治疗提供参考,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临床资料 回顾性分析2016 年12 月至2017年11 月六安市第二人民医院精神卫生中心100 例拟诊为精神障碍患者的临床资料,依据最新版精神障碍指南分为脑器质性精神障碍患者(n=74)及非脑器质性精神障碍患者(n=26)。本研究经本院医学伦理委员会审核批准。纳入标准:所有患者及家属均对本研究知情,并签署知情同意书;均符合《中国精神障碍分类及诊断标准》[4]精神障碍相关诊断标准;器质性精神障碍诊断标准,有躯体、神经系统及实验室检查证据;有脑病、脑损伤,或可引起功能障碍的躯体疾病,并致少有下列1项:智能损害综合征;遗忘综合征;人格改变;意识障碍;精神病性症状(如幻觉妄想、紧张综合征等);情感障碍综合征(如躁狂综合征、抑郁综合征等);解离(转换)综合征;神经症样综合征(如焦虑综合征、情感脆弱综合征等)。排除标准:缺乏精神障碍由其他原因(如精神活性物质)引起的足够证据;拒绝参与本研究者。
1.2 资料收集 详细翻阅患者临床资料及住院病历,包括基本信息(年龄、性别、文化程度、职业、个性特点及是否存在精神家族病史)、症状体征(幻听、妄想、思维散漫、情绪不稳、抑郁、注意力涣散、记忆力智力下降、人格改变、行为紊乱)。
1.3 观察指标 分析脑器质性精神障碍的病因及临床特征。
1.4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 13.0 统计学软件分析数据,计量资料以“±s”表示,组间比较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率(%)表示,组间比较采用χ2检验,临床特征分析采用Logistic回归分析,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精神障碍患者临床资料分析 脑器质性精神障碍患者与非脑器质性精神障碍患者年龄、症状体征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脑器质性精神障碍患者与非脑器质性精神障碍患者性别、文化程度、职业、个性特点及是否存在精神家族病史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见表1。
2.2 脑器质性精神障碍患者病因分析 74 例脑器质性精神障碍患者病因以脑梗死为主,共61 例,占比82.43%,见表2。
表2 脑器质性精神障碍患者病因分析Table 2 Etiological analysis of patients with organic mental disorder
2.3 脑器质性精神障碍与非脑器质性精神障碍临床特征分析 将“表1”中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的临床资料作为自变量(变量赋值:思维散漫,有=1,没有=0;情绪不稳,有=1,没有=0;记忆力智力下降,有=1,没有=0;人格改变,有=1,没有=0;行为紊乱,有=1,没有=0),脑器质性精神障碍与非脑器质性精神障碍患者作为因变量(赋值:脑器质性精神障碍=1,非脑器质性精神障碍=2)。多因素Logistic 回归分析显示,非脑器质性精神障碍患者具有明显的人格改变,见表3。
表1 精神障碍患者临床资料分析Table 1 Clinical data analysis of patients with mental disorders
表3 脑器质性精神障碍临床特征的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Table 3 Multivariate Logistic regression analysis of clinical features of organic mental disorders of brain
3 讨论
精神障碍是当代社会较为普遍的心理疾病性质反应,严重影响人们的日常生活和工作,患者不仅需承受难以解脱的痛苦,同时每年需面临巨额医
疗费用,严重影响其家庭生活[5-6]。我国精神卫生专业机构是治疗该类疾病的法定场所,然而相关机构经常面临许多典型精神障碍症状并有潜在病因的患者[7-9],即器质性精神障碍患者,增加临床诊断专科原发性疾病困难,部分器质性精神障碍患者甚至被误诊为原发性精神障碍,影响治疗效果。国内外也有相关研究报道,但尚未形成体系给予精神卫生执业机构及人员全面可靠的支持,需要国家全面布局、严密跟进、协调管理,进行系统持久的流行病学、临床病学研究。目前,医学模式已发生根本性改变,从单纯生物医学模式转变为生物-心理-社会医学模式,甚至更为复杂的医学理念,精神障碍和器质性精神障碍的区别诊断成为全社会健康建设的重点之一。
器质性精神障碍是继发于其他全身性和脑部病变的精神障碍,其中脑器质性精神障碍为主要表现形式,包括颅内相关疾病、病理改变继发的精神行为异常[10-11]。脑器质性精神障碍是临床精神病性精神障碍(即原发性精神障碍)误诊的主要原因[12]。六安市第二人民医院是皖西地区唯一一家精神疾病大型专业诊治机构,近1年来,本院收治了百例初诊精神障碍患者,其中多数经系统筛查确诊为器质性,而脑器质性精神障碍较多。《中国精神障碍分类及诊断标准》第3版将精神障碍分为器质性精神障碍和非精神病性精神障碍等,器质性精神障碍包括脑病性和非脑病性。脑器质性精神障碍的病因复杂,阿尔茨海默病及脑血管疾病性是其主要类型。但目前国内较少报道该类流行病学情况,需要进一步全面性评估探索。
本研究中,脑器质性精神障碍患者多数为男性,是否存在性别影响及年龄差异,相关研究认为,在出生到死亡不同年龄阶段不同性别患病比例不同,但在年龄偏大群体的研究中未详细报道不同性别间的差异[13]。本研究中,精神障碍患者平均年龄>55岁,脑器质性精神障碍患者年龄大于非脑器质性精神障碍患者,提示脑器质性精神障碍好发于中老年人群。本研究结果显示,脑器质性精神障碍患者与非脑器质性精神障碍患者性别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是否意味着性别无差异仍需扩大样本量继续研究。Heim 等[14]研究显示,全球25 个国家精神障碍患者存在明显的文化差异,表明文化对该类疾病的发生存在一定影响,脑器质性精神障碍患者和非脑器质性精神障碍患者之间是否存在文化差异目前尚无详细研究支持。而本研究结果显示,脑器质性精神障碍患者与非脑器质性精神障碍患者文化程度、职业及个性特点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本研究资料显示,本院该类精神障碍病因较为集中,主要为脑梗死。Gouttebarge等[15]调查显示,支持职业在精神障碍发病中的作用,但本研究结果中未发现职业在脑器质性精神障碍患者和非脑器质性精神障碍患者之间存在差异。本研究结果显示,脑器质性精神障碍患者年龄大于非脑器质性精神障碍患者,非脑器质性精神障碍患者具有明显的人格改变。由于样本存在地区及时间局限性,以上结论是否符合中国人群乃至世界人群特点需要持久关注和深入调查。
综上所述,皖西南地区脑器质性精神障碍患者年龄较大,多为老年患者,与非脑器质性精神障碍患者相比,脑器质性精神障碍患者人格改变较少,造成该结果是否与非器质性精神障碍患者遗传因素相关尚需进一步研究;因此,临床需关注老年就诊患者的精神障碍状态,对患者亲属或相关人反映有人格改变者更需同时排查脑部病变及精神障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