川崎病患儿在个性化延续护理前后的的临床疗效分析
2020-12-20宋佳
宋 佳
(江苏省南通大学附属医院,江苏 南通 226000)
根据相关数据表明,川崎病在亚裔人群中的发病率较高,因多种综合因素导致近年来发病率呈逐渐上升趋势,故及时明确诊断并积极治疗是降低患儿死亡率和改善预后的关键[1]。在治疗过程中采用的护理方式与患儿的预后也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本研究通过整理分析58例川崎病患儿的临床资料,旨在探讨个性化延续护理在川崎病患儿的临床应用价值。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择2017年1月至2018年12月于我院就诊治疗的58例川崎病患儿作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各29例。观察组男19例,女10例,年龄为5个月-7岁(3.84±1.28)岁。对照组男20例,女9例,年龄为8个月-8岁(3.94±1.32)岁。两组患儿性别、年龄等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纳入标准:(1)所有患儿均经临床确诊为川崎病;(2)患儿家属均知晓本研究内容和目的,同意配合并签署知情同意书;(3)本研究经医院伦理委员会批准。排除标准:(1)伴先天性心脏疾病和血管性疾病者;(2)伴恶性肿瘤者;(3)资料不完整或缺乏准确性者。
1.2 护理方法
对照组患儿予以常规临床护理(药物、皮肤、饮食及心理等方面进行护理)。观察组患儿采用个性化护理,细化护理措施;最后为每位患儿制定个性化延续护理。具体如下:(1)高热干预。密切监测患儿体温,了解患儿发热类型,并根据患儿年龄、病情状况等制定合适的退热方法,对于伴有惊厥的高热患儿,要配合镇静药物治疗。保证患儿皮肤干燥、清洁,多饮水,维持电解质平衡。(2)皮肤干预。密切观察患儿的皮肤黏膜情况,避免患儿用手挠抓皮肤,对于形成并处于半脱的痂皮,要防止患儿强行撕脱,可以采用消毒过的剪刀轻柔剪除,防止皮肤继发性感染。(3)口腔干预。注意患儿口腔清洁,定时用生理盐水漱口,保持口腔湿润。存在嘴唇皲裂或溃疡患儿采取相应药物擦拭缓解,动作要轻缓温柔[2]。(4)饮食干预。为患儿选择高热量、高蛋白和易消化的流质或半流质饮食,避免过凉或过烫;(5)心理干预。帮助患儿家属了解疾病相关知识,多沟通、多交流,增强患儿治疗信心,增强患儿治疗的配合度。(6)出院指导及宣教。所有患儿出院后均进行12个月的随访,嘱咐患儿要定期定时进行复诊和复查,按时服用药物。
1.3 观察指标
比较两组患儿体温正常所需时间、出院时血清C反应蛋白(CRP)、白细胞(WBC)计数、随访12个月时其冠状动脉损害率、患儿家属对相关知识掌握情况及护理满意度。护理满意度采用本院自制护理满意度表进行调查,总分100分,80分以上为满意,65分以上为较满意,60分以下为不满意,总满意度(%)=(满意+较满意)/总例数×100.00%。
1.4 统计学方法
本研究数据采用SPSS20.0软件包进行处理。计数资料采用率或百分比描述,进行x2检验;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s)表示,采用t检验;以P<0.05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 果
2.1 治疗后相关指标比较
观察组患儿体温正常时间明显比对照组长;出院时观察组患儿CRP(29.98±2.64)mg/L、WBC水平(8.02±0.36)*109/L和冠状动脉损害率(3.4 5%)均显著低于对照组的(46.58±4.26)mg/L、(10.98±0.62)*109/L与20.69%,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2.2 患儿家属川崎病相关知识掌握情况及护理满意度比较
护理干预前两组患儿家属对川崎病相关知识掌握情况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护理干预后两组患儿家属川崎病相关知识掌握率均明显比干预前升高,且观察组升高程度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儿家属护理满意度(96.55%)明显高于对照组(72.41%),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3 讨 论
本研究结果显示,观察组患儿体温正常时间明显比对照组长;出院时观察组患儿CRP、WBC水平和冠状动脉损害率均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护理干预前两组患儿家属对川崎病相关知识掌握情况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护理干预后两组患儿家属川崎病相关知识掌握率均明显比干预前升高,且观察组升高程度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儿家属护理满意度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由此提示,个性延续化护理有利于促进川崎病患儿恢复和改善其预后。综上所述,个性化延续护理更有利于促进川崎病患儿恢复和改善预后,且可提高患儿家属对川崎病相关知识掌握率和护理满意度,更值得临床推广使用。